学科分类
/ 3
58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回顾性分析2个新的杂合错义变异所致遗传性低纤维蛋白原血症(IFD)家系的表型和基因变异,并探讨其分子发病机制。方法选取2个分别于2021年3月30日和2021年5月27日就诊于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IFD先证者及其家系成员作为研究对象。收集临床资料,并检测先证者及其家系成员的凝血指标,用Sanger测序法分析先证者FGA、FGB及FGG基因的变异位点。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候选变异位点的保守性并预测变异蛋白的致病性,同时模拟变异前后蛋白质结构及分子间作用力的变化。结果先证者1为18岁男性,血浆纤维蛋白原活性(Fg:C)和血浆纤维蛋白原抗原(Fg:Ag)均明显偏低,分别为0.80 g/L和1.00 g/L。先证者2为43岁男性,其Fg:C和Fg:Ag分别为1.35 g/L和1.30 g/L,均偏低;先证者1的父亲、先证者2的父亲及儿子的Fg:C和Fg:Ag均偏低。测序结果发现先证者1及其父亲FGG基因的第7外显子均存在c.688T>G(p.Phe230Val)杂合错义变异;先证者2及其父亲和儿子FGA基因的第6外显子均存在c.2516A>C(p.Asn839Thr)杂合错义变异。同源性分析表明Phe230和Asn839残基在进化上高度保守。生物信息学软件预测提示p.Phe230Val和p.Asn839Thr变异均为致病性;蛋白模拟模型结果显示p.Asn839Thr变异使氨基酸之间的氢键发生改变,从而影响蛋白空间结构的稳定性。结论p.Phe230Val和p.Asn839Thr杂合错义变异可能是这2个家系发生IFD的原因。

  • 标签: 纤维蛋白原缺乏血症 纤维蛋白原 基因变异 蛋白预测模型 家系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甲状腺未分化癌(anaplastic thyroid cancer,ATC)是恶性程度最高的甲状腺癌,发病率低却死亡率高。ATC具有侵袭性强、进展迅速、预后差的特点,目前的治疗方案疗效均较差,因此迫切需要对其发病机制进行深入研究以更新治疗方法、提高患者生存率。既往研究发现多数ATC可由分化较好的甲状腺癌发展而来,且BRAF、RAS突变是ATC的关键驱动因素,TP53、PI3K通路、PTEN、TERT、SWI/SNF复合体亚基、NF2等突变也在ATC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近年来的研究发现单一基因的突变往往不足以驱动ATC的发生,ATC通常是由分化程度较好的甲状腺癌经过多种基因突变的累积后发展而来。因此本文综述了ATC常见联合突变的作用,以加深对ATC发病机制的认识,并为寻找有效的治疗靶点提供依据。

  • 标签: 甲状腺未分化癌 基因 机制
  • 简介:摘要:军用仓库作为满足现代军事物流体系保障需要的重要节点,其选址方案需要考虑多方面因素。为使仓库选址更科学合理,本文构建了军用仓库选址方案评价指标体系,以专家打分结果为基础,运用突变层次结构模型进行量化计算,通过对保障效率、作业条件、安全条件、环境条件、费用等五个方面构建指标体系,进而对某军用仓库的三种选址方案做出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突变级数法对选址方案进行评价是可行的,该方法能够简化评估过程,为军用仓库选址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 标签: 突变级数法 军用仓库 选址
  • 简介:摘要:由于开采技术的落后,很多小煤矿采用“挖顶弃底”的方式对厚煤层进行开采,故现有的小煤窑复采工作面顶煤多为小煤窑破坏区,呈煤柱和采空区交错分布的状态。因此,复采工作面回采过程中经常受到上分层遗留煤柱的影响。目前,对于厚煤层上分层煤柱下复采工作面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些进展。通过研究厚煤层上分层煤柱下复采工作面的顶煤变形规律,得到了复采工作面覆岩破断规律。通过观测支架受力情况,得到了复采工作面在进煤柱与出煤柱时的矿压规律特点。我国学者对工作面在煤柱下方推进过程中支架阻力及顺槽支护方面的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基于此,对综放工作面矿压突变机理及应对措施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 标签: 矿压显现 应力集中 分析
  • 简介:【摘要】肺腺鳞癌(Lung adenosquamous carcinoma,LASC)是一种罕见的非小细胞肺癌(NSCLC)亚型,占所有患者的0.4-4%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第五版《肺肿瘤分类》,LASC被定义为混合型肿瘤,由腺癌和鳞状细胞癌组成 。然而,它在病理上是异质性的,因此被广泛认为是一种非小细胞肺癌亚型,比传统的肺腺癌(LUAD)和鳞状细胞癌(LUSC)更难治疗,通常预后较差 。许多研究表明,基因突变是肺癌的发生和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一些诱发和维持恶性肿瘤的分子改变被称为驱动基因,包括EGFR,KRAS,HER2,PIK3CA,BRAF,MET基因突变和ALK,ROS1和RET基因重排。RET属于原癌基因,负责编码一种称为RET的跨膜蛋白,该蛋白属于一种受体酪氨酸激酶,具有独特的细胞外结构域,在120个氨基酸序列中包含4个钙粘蛋白样结构域和16个半胱氨酸残基 。RET基因发生致病性突变或重排,进而激活RET基因,并可能编码出具有异常活动的RET蛋白,其将传递异常信号并造成多方面的影响:包括细胞生长、生存、侵袭、转移等。持续的信号传递会造成细胞的过度增殖,因此导致肿瘤的发生与进展 。本文将报道1例RET基因突变型肺腺鳞癌患者诊治的临床病例,报告如下。

  • 标签: 肺腺鳞癌 RET 晚期 转移
  • 简介:[摘要]目的 评估线粒体突变作为新型分子标志物,在脑胶质瘤检测中外周血与肿瘤组织的一致性、敏感度和特异性。方法 收集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神经外科2021年11月-2022年12月期间20例诊断为原发性脑胶质瘤患者。组织样本 20例,外周血样本各20例,采用 OPERA技术检测血浆中的mtDNA。整理检测结果,分析配对样本检测的准确性及一致性。结果 血浆mtDNA突变与组织学基因检测具有一致性,血浆mtDNA的检测有一定的灵敏度及特异度。结论 mtDNA某一区域突变,或许可以支持其作为诊断、预后和治疗反应标记物的使用,使其成为主要用于非侵入性方法(如液体活检)的有前景的生物标记物。        

  • 标签: [] mtDNA 脑胶质瘤 肿瘤 基因
  •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精准地筛选出携带KRAS G12C突变的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并评估其临床病理学特征、预后影响因素及目前的治疗现状。方法回顾性筛查上海市胸科医院病理科2018年1月至2021年9月的19 410例NSCLC标本,筛选经二代测序检测为KRAS基因突变的病例,收集并分析这些病例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和基因突变数据。结果共1 633例(8.4%)NSCLC病例携带KRAS基因突变,其中G12C(468例,28.7%)是最主要的突变亚型;该突变更常见于男性(414/468,88.5%)、有吸烟史(308/468,65.8%)、病理类型为肺浸润性腺癌(231/468,49.4%)的患者。KRAS G12C突变型NSCLC最常见的共突变基因包括:TP53(52.4%,245/468)、STK11(18.6%,87/468)和ATM(13.2%,62/468)。KRAS G12C突变型NSCLC相较于非G12C突变患者,PD-L1表达(≥1%)的比例显著升高[64.3%(90/140)比56.1%(193/344),P=0.014],且接受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治疗能显著延长NSCLC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PFS;10.0个月比5.0个月,P=0.011)。在化疗和ICI治疗的基础上联合抗血管抑制剂或多靶点抑制剂并不能显著提高KRAS G12C突变型NSCLC患者的PFS(P>0.05)。接受ICI治疗的KRAS G12C突变型NSCLC患者,携带TP53突变的KRAS G12C患者,与携带STK11突变的KRAS G12C患者相比,其中位PFS显著延长(9.0个月比4.3个月,P=0.012)。结论KRAS G12C突变型NSCLC患者的PD-L1表达水平相对更高,且能从ICI治疗中获益;化疗、ICI治疗及其联合用药的可行性还有待进一步探究。

  • 标签: 癌,非小细胞肺 基因,ras DNA突变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明确耳聋基因筛查SLC26A4单杂合突变新生儿合并第二突变位点的情况,分析SLC26A4突变基因型与听力表型的对应关系。方法研究对象为2015年4月至2019年12月在北京市出生、晶芯九项或十五项遗传性耳聋基因芯片筛查结果为SLC26A4单杂合突变的新生儿个体,共850例,其中男468例、女382例。采用三步耳聋基因测序:第一步,SLC26A4基因全外显子及剪接位点测序;第二步,SLC26A4基因启动子、FOXI1基因和KCNJ10基因全外显子测序;第三步,SLC26A4基因拷贝数变异检测。对三步检测发现的所有合并第二突变位点者,采集新生儿听力筛查结果,并进行声导抗、听性脑干反应和听性稳态反应等听力学检查。对新发现或争议(意义不明)突变位点,检索DVD、ClinVar和Mutation Taster等国际耳聋基因数据库或软件,依据美国医学遗传学与基因组学学会(American College of Medical Genetics and Genomics,ACMG)指南,对突变位点的致病性进行预测。整理SLC26A4单杂合突变新生儿合并第二突变位点数据,分析SLC26A4基因型及听力表型的对应关系。结果850例患儿确诊年龄中位数为4个月。第一步850例患儿测序,共检出第二突变位点32例(3.76%,32/850),包括明确致病突变位点18例(2.12%,8/850);第二步832例患儿测序,检出KCNJ10基因错义突变8例,未检出FOXI1基因错义突变及SLC26A4基因启动子异常;第三步824例测序结果均为阴性。合并明确第二致病突变位点者18例,其中新生儿听力筛查未通过16例(16/18),双耳均通过筛查2例(2/18);听力损失程度:极重度听力损失18耳(18/36),重度听力损失13耳(13/36),中度听力损失5耳(5/36);听力曲线类型:高频下降型17耳(17/36),平坦型14耳(14/36),无法判别3耳(3/36),U型2耳(2/36)。其他基因型22例,包括合并争议(意义不明)或新发现可能良性突变位点者9例、合并KCNJ10双基因杂合突变8例和同链双杂合突变5例,这22例患儿新生儿听力筛查均为双耳通过且听力诊断均为正常。结论本组新生儿耳聋基因筛查SLC26A4单杂合突变个体合并明确第二致病突变位点的概率为2.12%,均为点突变或小片段缺失,均确诊为中度及以上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该结果可为SLC26A4突变的基因诊断和遗传咨询提供参考依据;合并KCNJ10基因突变者,在婴幼儿期均未出现听力损失,提示需进一步随访。

  • 标签: SLC26A4 基因型 新生儿筛查 听觉丧失
  • 简介:摘要本例患者为肺癌脑转移,合并RET融合及MET扩增双突变,临床罕见。经过克唑替尼联合卡博替尼双靶治疗和全脑放疗,获得临床缓解。

  • 标签: 肺癌 脑转移 RET融合 MET扩增
  • 简介:摘要豹纹综合征是罕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主要以全身雀斑样痣、颅面畸形、生殖器及生长发育异常、心电传导异常、肥厚型心肌病及神经性耳聋等为临床表现,主要因PTPN11、RAF1和BRAF基因突变致病。本例患者年龄自幼多发雀斑,劳作时胸闷50年,近3年出现活动后气促,外院多次就诊均诊断为肥厚型心肌病、心功能不全。此次住院临床诊断豹纹综合征,经基因测定进一步证实为PTPN11基因突变所致的豹纹综合征,这是至今为止国内外文献报道的年龄最大的1例患者。本病例提示豹纹综合征伴非梗阻性心肌肥厚者病情进展可能较为缓慢。多发雀斑样痣伴心肌肥厚者,需除外豹纹综合征,以便早期预防潜在的心血管风险。

  • 标签: 豹纹综合征 心肌病,肥大性,家族性 雀斑样痣 突变
  • 简介:中国建筑一局(集团)有限公司华南区域公司  广东省深圳市  518000摘要:随着我国公路桥梁建设的不断发展,预制梁已经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在桥梁工程中。对于桥梁等宽段预制梁桥,常规架梁施工方法即可完成架梁施工;但对于变宽段预制梁桥,在相临两跨预制梁数量从少变多的情况,常规架梁施工方法由于架桥机中支腿缺少有效支撑,无法进行预制梁安装。为保证预制梁在桥面变宽处顺利进行安装,必须采取可靠的辅助措施。经过多次方案研讨并组织专家论证,确定了采用钢管支架辅助架桥机架梁的施工方法。

  • 标签: 钢管支架,预制梁,变宽段,架梁
  • 简介:摘要:大豆是我国重要的粮饲兼用作物,其富含蛋白质和油脂,对心血管、糖尿病、肿瘤等具有防治作用。大豆脂肪氧化酶是一种抗营养因子,其含量约占大豆总蛋白质含量的1%-2%,它能够特异性地催化包含顺,顺-1,4-的多不饱和脂肪酸的氧化反应戊二烯结构,催化过氧化氢衍生物与食品中的蛋白质和氨基酸直接结合,破坏人体必需脂肪酸。除此之外,脂肪氧化酶的代谢产物会被一系列裂解酶分解,产生醇、酮、醛等挥发性物质,从而形成豆腥味,从而导致豆制品的营养价值和商品品质下降,还会缩短大豆制品的贮藏期。

  • 标签: 大豆 应用 脂肪 育种 氧化酶 开发 突变体 标记 功能
  • 简介:摘要:通过对当前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安全问题进行全面的评价,并且采取合理的应对措施,可以使我国城市的发展速度逐渐加快,所以需要以突变理论作为相应的研究基础,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进行全面分析,进而明确城市的未来发展方向,以及在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的相关注意事项。基于此,本文则通过分析突变理论以及相应的评价体系构建过程,探究提高安全管理效率的具体措施。

  • 标签: 突变理论 城市基础设施 安全
  • 简介:摘要:近年来,中国连续提出海洋发展战略,在广东省西部地区主要表现在海洋农业向远海区域的开发利用.但海上突发气象变化往往对养殖业造成不利影响,且由于远海监测条件有限,海上气象环境更为复杂多变,使得有关系统对局部极端天气的预测能力不足.如果不能提前估计海上天气变化并做出保护反应,有可能会对产量造成频繁冲击甚至绝收。因此需要依托海上相关工程,在边缘层实现海上气象的自动化智能感知,进而依托无人系统开展保护与管控.对无人系统尤其是远海条件无人系统供给能量,主要依托海上可再生能源,包括风能、太阳能、波浪能、潮汐能等。

  • 标签: 漂浮式光伏 海上天气 感知方法
  • 简介:摘要:p53基因是人们发现至今与人体相关性最高的基因,其位于17号染色体的短臂上,具有诱导细胞凋亡,防止细胞癌变的作用,同时又参与细胞的修复过程。p53基因若发生突变,则会失去抑瘤的能力,与此同时也会由抑癌基因转化为癌基因。本文就p53基因突变产物在宫颈癌发病中的意义进行如下综述,希望为临床的治疗提供参考价值。

  • 标签: p53基因 突变产物 宫颈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B-Raf原癌基因丝/苏氨酸蛋白激酶(BRAF)V600E突变检测在Bethesda甲状腺细胞病理学报告系统(BSRTC) Ⅰ、Ⅲ类结节良恶性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间共263例患者(男79例、女184例,中位年龄46岁)的264个结节,均在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行BRAFV600E突变检测和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FNAC),并实施甲状腺结节切除术,其中12例患者的13个结节有重复穿刺样本,51个结节用术后切除标本进行甲状腺癌多基因检测验证。以术后组织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同时比较术后多基因检测结果、重复穿刺样本BRAFV600E突变检测结果,分析BRAFV600E突变检测的诊断效能。结果264个结节中230个为甲状腺乳头状癌(PTC),34个为良性结节;BSRTC Ⅰ类(未诊断)、Ⅲ类(滤泡性病变)结节数分别为58、206个。BRAFV600E突变检测在BSRTC Ⅰ、Ⅲ类结节中的诊断灵敏度分别为77.1%(37/48)、78.0%(142/182),特异性为9/10、91.7%(22/24),阳性预测值为97.4%(37/38)、98.6%(142/144),阴性预测值为45.0%(9/20)、35.5%(22/62),准确性为79.3%(46/58)、79.6%(164/206)。51个术前BRAFV600E为野生型但术后病理证实为PTC的结节经术后多基因检测验证,手术前后BRAFV600E突变检测的一致性达90.2%(46/51);通过重复穿刺样本的检测结果分析,BRAFV600E突变检测的诊断一致性为11/13。结论对于无法准确判断良恶性的BSRTC Ⅰ、Ⅲ类结节,BRAFV600E突变检测是有效的辅助诊断手段。

  • 标签: 甲状腺结节 原癌基因蛋白质B-raf 突变 活组织检查,细针
  • 简介:摘要:针对一起配变迁改过程中引起线损率突变负损的问题,本文通过人、机、料、法、环、测六个方面进行分析,随后通过采集系统分析、现场确认分析,利用“排除法”找到系统电流互感器倍率与现场不一致的真因,再通过“现场测量法”推算出关口计量互感器变比,最后分享“倍率还原试算法”通过查表直接找到互感器变比不一致的特性,提高了处理的质效,为台区线损异常分析与处理提供了思路。

  • 标签: 低压台区 线损异常 分析 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