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斯2(STC2)基因对肝癌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并初步分析其分子作用机制。方法2018年4月至2019年3月,采用慢病毒介导的小干扰RNA(siRNA)技术构建STC2敲减组和对照组SMMC-7721肝癌细胞株(购自中国科学院生化与细胞研究所),应用黄色噻唑蓝(MTT)生长曲线、细胞周期测定、克隆形成实验和膜联蛋白V-别藻蓝蛋白荧光(Annexin V-APC)染色法检测两组细胞增殖凋亡的差异,采用荧光实时定量PCR阵列(PCR Array)技术检测92个增殖凋亡相关基因在两组细胞中的表达水平差异,并且应用荧光实时定量PCR法(RT-qPCR)验证差异表达的基因,两组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STC2敲减组SMMC-7721肝癌细胞中的STC2基因表达量明显低于对照组(0.472±0.041比1.003±0.091,t=9.207,P<0.01),STC2敲减组细胞的增殖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3.090±0.045比4.190±0.052,t=27.218,P<0.01),其集落形成数目也明显低于对照组(96.670±4.163比161.000±3.606,t=20.232,P<0.01)。STC2敲减组细胞的凋亡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17.113±0.350)%比(6.397±0.350)%,t=37.546,P<0.01]。与对照组比较,STC2敲减组细胞处于G0~G1期的细胞比例稍增多[(67.183±0.945)%比(64.500±0.341)%,t=4.625,P<0.05],S期的细胞比例则稍减少[(29.360±0.403)%比(30.777±0.640)%,t=3.243,P<0.05],G2~M期细胞比例未见明显差异[(3.457±0.558)%比(4.723±0.598)%,t=2.684,P>0.05]。PCR Array筛选和RT-qPCR验证的结果显示,STC2敲减组细胞中凋亡蛋白酶激活因子-1(APAF1)、第10号染色体同源缺失性磷酸酶-张力蛋白同源基因(PTEN)、腺瘤性结肠息肉病基因(APC)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APAF1:2.49±0.29比1.00±0.03,t=8.724,P<0.05;PTEN:2.10±0.15比1.00±0.06,t=11.888,P<0.01;APC:2.59±0.14比1.00±0.05,t=18.113,P<0.01)。结论STC2基因可能通过抑制APAF1、PTEN和APC等基因的表达而发挥其调控肝癌细胞增殖凋亡的作用。

  • 标签: 肝细胞癌 斯钙素2 增殖 凋亡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斯2(STC2)蛋白在胃癌腹腔侵袭转移中的作用。方法2018年6月至2019年4月利用腺病毒载体将短发夹RNA(shRNA)转染人胃癌SGC7901细胞(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提供)以沉默STC2,构建沉默STC2的SGC7901细胞株,分为实验组(STC2-shRNA组)及对照组(SGC7901组),并用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验证沉默STC2效果。构建裸鼠胃癌模型:选取6~8周龄雌性裸鼠36只(购自武汉大学动物实验中心),实验组及对照组各18只。经胃前壁大弯侧直接注射胃癌细胞SGC7901悬液接种构建鼠胃癌转移模型。接种后两组裸鼠成瘤数量、瘤体大小及重量比较采用t检验;两组裸鼠腹腔各脏器成瘤率、抑瘤率、裸鼠生存时间、存活率、生命延长率等比较采用χ2检验,最后Western blot检测两组胃癌肿瘤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白细胞介-10(IL-10)蛋白表达水平。结果Western blot实验显示,沉默STC2基因后,实验组细胞STC2蛋白量的表达较对照细胞明显减少,说明STC2沉默成功。接种8~15 d后裸鼠均有肿瘤生长,术区可触及质硬且活动不良结节。STC2-shRNA组裸鼠瘤体(0.76±0.14) mm3、重量(1.23±0.14) g、数目(5.25±1.17)个,与SGC7901组[(3.61±0.44) mm3、(3.98±0.21) g、(18.65±2.39)个]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64、3.022、2.523,P<0.05)。STC2-shRNA组裸鼠胃、肝脏、脾、肾、肠及肠系膜、腹膜的成瘤率依次为50.0%、33.3%、11.1%、16.7%、22.2%、5.6%,SGC7901组成瘤率依次为100.0%、100.0%、55.6%、67.7%、72.2%、67.7%,STC2-shRNA组抑瘤率达到69.1%,两组各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64、5.995、7.281、5.462、9.826,P<0.05);STC2-shRNA组组裸鼠存活时间上明显延长,30 d后裸鼠存活14只,存活率77.8%,生命延长率达到6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044,P<0.05)。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STC2-shRNA组VEGF-C、IL-10蛋白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弱于胃癌细胞组,抑瘤率分别达到70.7%、71.4%。结论沉默STC2后的胃癌细胞SGC7901侵袭转移潜能下降,提示STC2可能有促进胃癌发生侵袭转移的作用。

  • 标签: 斯钙素2 胃癌 裸鼠 短发夹RNA 重组腺病毒载体 腹腔转移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结合蛋白S100A16在胰岛抵抗中的作用。方法用S100A16抗体进行免疫沉淀,然后用蛋白质谱分析寻找与S100A16相互作用的蛋白。实验1转染Vector质粒的HepG2细胞作为对照,用转染shRNA质粒、S100A16过表达质粒干预作为处理组。实验2以慢性胰岛刺激细胞构建胰岛抵抗模型,采用转染shRNA质粒的细胞作为对照,用未转染和转染Vector质粒干预作为处理组。实验3以不做任何处理的细胞作为对照,在胰岛抵抗模型中用吡格列酮干预作为处理组。Western blot检测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组间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结果与转染Vector质粒比较,转染S100A16过表达质粒中胎球蛋白A表达(1.39±0.54比2.85±0.25)水平上调(P < 0.05);与转染Vector质粒比较,转染shRNA质粒胎球蛋白A蛋白表达(0.36±0.03比0.20±0.03)水平降低(P < 0.01)。在胰岛抵抗条件下,与转染shRNA质粒的细胞比较,未转染和转染Vector质粒的IRS-2蛋白表达(0.11±0.04比1.65±0.48)水平上调(P < 0.01);与不做任何处理的细胞比较,用吡格列酮处理的细胞IRS-2表达(0.26±0.11比0.52±0.05)水平上升(P < 0.01)。结论S100A16在HepG2细胞中通过胎球蛋白A促进胰岛抵抗。

  • 标签: S100A16 胰岛素抵抗 胎球蛋白A 胰岛素受体底物2 HepG2细胞
  • 简介:摘要:对测定水中铜的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过程进行了分析,建立了该方法合成标准不确定度的数学模型,列出影响测定水中铜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分量,用实例对该方法的不确定度进行评定。

  • 标签: 标准溶液 不确定度 评定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体外药物代谢动力学(PK)/药物效应动力学(PD)研究,比较国产和研替加环对细菌的抗菌与杀菌效果。方法利用体外PK自动模拟系统PASS400模拟不同剂量替加环给药方案(100 mg,1次/d;50 mg,12 h/d;100 mg,12 h/d),观察国产与研替加环对大肠埃希菌标准株(ATCC25922)、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标准株(ATCC BAA-1706)和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临床菌株(AB-16703)时间杀菌曲线以及相关PD参数。应用GraphPad Prism 7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在模拟不同给药剂量PK条件下,国产与研替加环具有相似的抗菌效果,但均表现较弱的抗菌效果。两者的时间杀菌曲线几乎重叠,最大杀菌量均<2 log,在24 h内,细菌都恢复生长到细菌的生长平台期。在PD参数比较中,研与国产替加环(100 mg,1次/12 h)对大肠埃希菌ATCC25922最大杀菌量分别为(-1.101±0.147)lg CFU/mL和(-1.105±0.208)lg CFU/mL;对肺炎克雷伯菌ATCC BAA-1706最大杀菌量分别为(-1.999±0.187)lg CFU/mL和(-1.865±0.066)lg CFU/mL;对鲍曼不动杆菌AB-16703最大杀菌量分别为(-0.240±0.209)lg CFU/mL和(-0.230±0.187)lg CFU/mL。不同给药方案下,两种药物对三种菌的最大杀菌量、细菌再生至初始菌量时间、24 h杀菌量和杀菌与恢复生长曲线与空白对照曲线面积差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加环在体外模拟人体药物代谢过程条件下不能表现出良好的抗菌活性;研与国产替加环体外PK/PD效果相似。

  • 标签: 抗菌药 替加环素 药物代谢动力学 药物效应动力学 原研药 国产药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血清骨水平、脂代谢同骨质疏松症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9年3月~2020年11月我院骨质疏松症患者78例,以及同期体检人员78例为研究对象,分别检测其血清骨水平、脂代谢水平。结果 健康人员TC(总胆固醇)、TG(甘油三酯)、LDL-G(低密度脂蛋白)水平低于骨质疏松患者,HDL-G高于骨质疏松患者,骨水平均低于骨质疏松患者(P<0.05);骨质疏松患者会出现骨降低,TC、TG、LDL-C提升,HDL-C降低,且有紧密相关性。结论 骨质疏松患者常会出现骨减少、血脂代谢紊乱,因此可知两者之间为负相关关系。

  • 标签: 血清骨钙素 血脂 骨质疏松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非糖尿病创伤男性血清(osteocalcin,OC)水平与糖代谢的关系。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收集2017年10月至2019年2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急诊医学科创伤男性患者,记录年龄、创伤严重度评分(injury severity score,ISS)等指标,纳入年龄≥18岁,受伤至次日抽血时间间隔<24 h,排除急诊手术,糖化血红蛋白(hemoglobin A1c, HbA1c)≥6%,急性脑外伤等病例,收集清晨空腹状态静脉血样送检,根据血糖(fasting plasma glucose,FPG)分为应激性高血糖组(stress hyperglycemia, SH)(FPG>7.8 mmol/L)和非应激性高血糖组(no-stress hyperglycemia, NO-SH)(FPG≤7.8 mmol/L),采用LSD-t检验、秩和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两组人群各项指标的差异,采用偏相关分析总人群血清OC水平与糖代谢指标的关系。结果395例创伤男性入选,SH组(n=182)和NO-SH组(n=213)在ISS、胰岛(fasting insulin,FINS)、C-肽(C-peptid,C-P)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H组的年龄,HbA1c和FPG较NO-SH组高(P=0.041, P=0.037, P<0.01),而OC浓度较NO-SH组低(P=0.023)。偏相关分析显示OC与HbA1c、FPG、FINS无明显的相关性,与C-P存在负相关(r=-0.262, P=0.008)。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C-P是影响创伤后血清OC水平的独立因素(β= -0.655,P=0.043)。结论非糖尿病创伤患者血清OC水平与创伤后的糖代谢存在相关性。

  • 标签: C-肽 骨钙素 应激性高血糖 创伤
  • 简介:摘要作为人体最大的内分泌器官,胃肠道在血糖稳态调控和糖尿病治疗中的作用日益凸显。肠道产生的胰高糖衍生肽(PGDPs),即胰高糖样肽-1(GLP-1)、GLP-2、胃泌酸调节、肠高血糖等,通过调控食物摄入、胃排空速率、胰岛和胰高糖释放等多条途径参与机体血糖稳态调节。基于肠道PGDPs的药物能够纠正2型糖尿病发病机制中的多种病理生理缺陷,有效改善血糖,已成为糖尿病领域的研究热点。

  • 标签: 糖尿病 胰高糖素样肽 胃泌酸调节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与骨代谢标志物骨(OC)水平的关系。方法选择绍兴市人民医院(浙江大学绍兴医院)2018年1-8月收治的T2DM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检测其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分为颈动脉粥样硬化组(CAS组)50例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正常组(NC组)50例,比较两组之间OC、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FINS)、糖化血红蛋白(HbA1c)和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胰岛抵抗指数(HOMA-IR)等水平。结果CAS组的OC水平显著低于NC组[CAS组为(11.86±4.46)ng/mL、NC组为(23.94±4.52)ng/mL,t=-9.640,P=0.001],LDL-C显著高于NC组[CAS组为(2.89±0.82)mmol/L、NC组为(2.55±1.16)mmol/L,t=2.03,P=0.049]。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IMT与年龄、LDL-C、HbA1c均呈显著正相关(r=0.285、0.190、0.173,P=0.000、0.020、0.035),与OC呈显著负相关(r=-0.603,P=0.000)。结论T2DM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与OC密切相关,OC水平降低可能是T2DM患者CAS的危险因素。

  • 标签: 糖尿病,2型 骨钙素 动脉粥样硬化 胆固醇,LDL 胆固醇,HDL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合并下肢动脉疾病(LEAD)患者血清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FGF-23)与骨的关系。方法选择2017年11月到2018年5月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T2DM患者178例。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评估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程度。根据LEAD的发生情况,将患者分为单纯糖尿病组(98例)、糖尿病合并LEAD组(80例),根据血管病变严重程度将糖尿病合并LEAD组再分为非闭塞组(55例)、闭塞组(25例)。对所有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对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血脂、尿素氮、肌酐等生化指标以及空腹C肽进行测定。使用ELISA法检测血清FGF-23及血清骨含量。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LEAD的危险因素。结果与单纯糖尿病组相比,糖尿病合并LEAD组年龄、血尿素氮、肌酐、尿酸、胆固醇、甘油三酯、空腹C肽、FGF-23水平均升高(t=2.036~6.249,P均<0.01),且糖尿病合并LEAD组高血压病史(χ2=11.193,P=0.001)、神经病变史(χ2=10.382,P=0.001)、饮酒史(χ2=4.589,P=0.032)、颈动脉彩超阳性率(χ2=33.386,P<0.001)也较高;但骨水平降低(χ2=4.189,P<0.001)。与非闭塞组相比,闭塞组骨水平降低(t=3.001,P<0.05),FGF-23水平升高(t=2.233,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OR=1.112,95% CI:1.041~1.188,P<0.05)、饮酒史(OR=3.415,95% CI:1.116~10.452,P<0.05)、FGF-23(OR=9.128,95% CI:3.610~23.080,P<0.05)、骨(OR=0.369,95% CI:0.223~0.612,P<0.05)和颈动脉粥样硬化(OR=4.801,95% CI:1.552~14.855,P<0.05)是LEAD的独立影响因素。在整体和糖尿病合并LEAD组中,FGF-23水平与骨水平均呈正相关(r=0.327、0.585,P均<0.001)。结论T2DM合并LEAD患者血清骨水平降低、血清FGF-23水平升高,且与LEAD的严重程度相关。T2DM合并LEAD患者血清FGF-23与血清骨水平呈正相关。

  • 标签: 2型糖尿病 下肢动脉疾病 骨代谢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 骨钙素
  • 作者: 陈龙 徐秉轩 秦纹 王薇 仇雅靖 吴玉婉 冯晨越 钟近洁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08-10
  • 出处:《中华地方病学杂志》 2020年第04期
  • 机构:新疆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机能中心实验室,乌鲁木齐 830011 ,新疆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临床医学2015-4班,乌鲁木齐 830011 ,新疆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组织学与胚胎学教研室,乌鲁木齐 830011 ,新疆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临床医学2014-5班,乌鲁木齐 830011 ,新疆医科大学临床医学院本硕2013-2班,乌鲁木齐 830011 ,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医学院,杭州 310000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氟化钠干预下骨(BGP)对仔鼠骨质生长发育和相关激素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清洁级雌性和雄性SD大鼠各24只,体质量为180 ~ 220 g,将大鼠按雌雄1∶1同笼交配,连续10 d。采用饮水染氟法建立氟中毒大鼠模型,按体质量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雌鼠分为3组,每组8只,分别为高剂量、低剂量和对照组,饮水中氟化钠含量分别为200、100、0 mg/L。母鼠染氟时间为妊娠第0天至仔鼠出生后第3周(断乳前)。断乳后,每组选取10只雄性仔鼠,继续以相同含量和方式染氟至出生后第12周。仔鼠断乳前每周和断乳后每2周测量体质量、身长。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染氟12周各组仔鼠血清BGP、甲状旁腺激素(PTH)、降钙素(CT)、碱性磷酸酶(ALP)含量。结果仔鼠染氟第2周,低、高剂量组体质量[(27.25 ± 3.57)、(26.27 ± 4.48)g]、身长[(6.92 ± 0.46)、(6.50 ± 0.54)cm]低于对照组[(31.32 ± 3.62)g、(7.19 ± 0.26)cm,P均< 0.05],但高剂量组和低剂量组体质量、身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 0.05);染氟第3周起,高剂量组体质量、身长低于低剂量组和对照组(P均< 0.05)。对照组血清BGP、PTH、ALP含量[(5.42 ± 0.26)mg/L、(157.53 ± 32.21)ng/L、(36.62 ± 6.01)U/L]低于低剂量组[(6.15 ± 0.29)mg/L、(212.26 ± 51.97)ng/L、(50.68 ± 6.11)U/L]和高剂量组[(7.31 ± 0.77)mg/L、(274.21 ± 60.32)ng/L、(74.99 ± 9.08)U/L],CT含量[(182.40 ± 17.39)ng/L]高于低、高剂量组[(135.77 ± 14.06)、(70.09 ± 13.49)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 0.05);高剂量组血清BGP、PTH、ALP含量高于低剂量组,CT含量低于低剂量组(P均< 0.05)。结论氟化钠可能通过促进BGP分泌,参与调节相关激素表达水平,从而影响仔鼠骨质生长发育。

  • 标签: 氟化物 骨钙素 仔鼠 骨质生长发育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B细胞活化因子(B-cell activating factor,BAFF)和增殖诱导配体(a proliferation-inducing ligand,APRIL)在免疫疾病领域的研究已持续多年,且已取得许多研究成果。两者共有的特异性受体跨膜激活剂及调亲环配体相互作用分子[transmembrane activator and calmodulin ligand(CAML)interactor,TACI]因在调节B细胞增殖,浆细胞分化及抗体类别转换方面的重要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现就TACI自身特点,生理功能及其在免疫疾病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跨膜激活剂 钙调亲环素配体 相互作用分子 免疫疾病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氯吡格雷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脑梗塞的效果。方法:选择某院脑梗塞患者共 70例,数字表随机分 2组每组 35例,对照组的患者给予氯吡格雷治疗,观察组在该基础上增加阿托伐他汀。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患者 NHISS分数、 TC、 TG、 HDL-C、 LDL-C、总有效率。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患者 NHISS分数、 TC、 TG、 LDL-C低于对照组, HDL-C、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P< 0.05。结论:氯吡格雷联合阿托伐他汀对于脑梗塞的治疗效果确切,可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和调节血脂代谢。

  • 标签: 氯吡格雷 阿托伐他汀钙钙 脑梗塞 效果
  • 简介:摘要:以L-苏氨酸和氧化钙为原料,研究苏氨酸的最佳合成工艺,结果在温度80℃、pH值为8、反应物浓度为60%、反应时间为2h,苏氨酸的螯合率为97.1%。同时,确定搅拌速度为25r/min,降温梯度为10°C/h,可得到颗粒均匀,且易于过滤的苏氨酸晶体,产率达90%以上。并采用红外光谱法证明了苏氨酸的形成。

  • 标签: 苏氨酸钙 螯合钙 合成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降钙素(PCT)、C反应蛋白(CRP)在呼吸系统感染患者抗生合理应用中的作用。方法 抽取2019年11月-2020年11月期间在本院治疗的感染患者78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奇偶数法分为2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抗感染治疗,试验组则在降钙素(PCT)、C反应蛋白(CRP)等指标指导下开展抗生治疗,对比分析组间临床效果。结果 组间比较,试验组患者抗生使用时间及住院时间与对照组相比明显缩短,数据有统计差异性(P<0.05)。同时试验组患者各项临床症状消失时间较对照组短,且抗生使用率较对照组低,存在差异性(P<0.05)。结论 针对呼吸系统感染患者,在进行急救中应用抗生治疗可缓解症状,同时采用PCT、CRP进行监测,减少抗生滥用现象,缩短治疗时间,加速患者康复。

  • 标签: PCT CRP 呼吸系统感染 抗生素 合理应用 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检测肢端肥大症患者血清骨源性激素骨和脂质运转载蛋白2(LCN2)水平变化,及其在肢端肥大症糖代谢异常发生中的可能作用。方法南京鼓楼医院内分泌科2016年12月至2018年8月确诊的肢端肥大症患者50例(随访资料完整的术后患者41例),同期年龄、性别及体重指数匹配的正常对照者30名。分析骨及LCN2水平变化及影响因素,进一步探讨肢端肥大症患者骨源性激素与糖代谢指标相关性,以及胰岛抵抗及胰岛功能变化的影响因素。结果与对照者相比,肢端肥大症患者骨水平明显升高[(55.45±34.02对19.46±6.69)ng/ml, P<0.01],LCN2水平显著下降[(34.15±9.95对57.50±29.75)ng/ml, P<0.01],稳态模型评估的胰岛抵抗指数(HOMA-IR)增加(P<0.01),而稳态模型评估的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HOMA-β)及葡萄糖耐量试验0~120 min的胰岛曲线下面积(AUCINS)无明显变化(均P>0.05)。手术治疗后,随着血清生长激素(GH)及胰岛样生长因子1(IGF-1)水平下降,术后骨水平显著下降[24.79(18.39,32.59)对43.51(26.73,65.66)ng/ml, P<0.01],LCN2显著升高[(45.15±15.33对37.03±9.73)ng/ml, P<0.05]。多元逐步回归显示,肌肉含量与血清LCN2呈独立正相关(β=0.44, P=0.015),血清IGF-1水平与骨呈独立正相关(β=0.512, P<0.01)。骨是HOMA-β独立影响因素(β=0.519, P=0.004)。LCN2(β=-0.398, P=0.017)和骨(β=0.553, P=0.001)是AUCINS的独立影响因素,GH(β=0.294, P=0.029)和IGF-1(β=0.428, P=0.002)是HOMA-IR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肢端肥大症患者血清骨源性激素骨水平升高而LCN2水平下降,术后伴随生长激素水平下降上述异常一定程度恢复。血清骨及LCN2水平与肢端肥大症患者胰岛功能变化密切相关。本研究为肢端肥大症中骨骼参与糖代谢调控增添新的证据。

  • 标签: 肢端肥大症 钙素 脂质运转载蛋白2 糖代谢
  • 简介:【摘要】目的:对福善美联合仙灵骨葆在绝经后骨质疏松患者中的治疗效果进行调查,同时调查患者骨、降钙素、骨密度水平。方法:抽选我院 2018 年 4 月 -2019年4月间 68 例绝经后骨质疏松的患者,患者入院后均采用数字随机分组的方式分为两组,干预组采用福善美联合仙灵骨葆进行治疗, 对照组患者予以钙片进行治疗,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 结果: 两组患者疗效评估有效率分别为 97. 1%、 79. 4%,比较具备统计学差异,P < 0. 05。干预组患者骨密度 T 分数为( -2. 09± 0. 54)分, 骨为( 28. 6± 11. 2)ng·ml-1,

  • 标签: 福善美 仙灵骨葆 绝经 骨质疏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年男性2型糖尿病(T2DM)患者不同血脂水平血清骨与股动脉内膜中层厚度(FIMT)及下肢动脉斑块的关系。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选取自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在唐山市工人医院内分泌二科就诊的304例新诊断男性T2DM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年龄(52.0±6.0)岁。将研究对象分为血脂异常组(156例)和血脂正常组(148例),检测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糖化血红蛋白(HbA1c)、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以及骨,计算稳态模型评估胰岛抵抗指数(HOMA-IR)。应用彩色超声测量FIMT及下肢动脉斑块,分析骨与FIMT及下肢动脉斑块的关系。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秩和检验、χ²检验。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Spearman相关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血脂正常组的骨水平明显高于血脂异常组[(17.84±6.71)比 (16.36±6.25)ng/ml,t=1.993,P=0.047];相关分析显示骨与年龄、FPG、HbA1c、HOMA-IR、TC、TG、LDL-C及hs-CRP均呈负相关(r=-0.172~-0.137,均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在血脂异常组中,骨与FIMT呈负相关(β=-0.184,P<0.05)。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调整其他因素后,整体人群中低水平骨是下肢动脉斑块的独立危险因素(比值比:0.946,95%可信区间:0.908~0.985,P<0.01),血脂异常组低水平的骨仍与下肢动脉斑块独立相关(比值比:0.935,95%可信区间:0.880~0.993,P=0.028),而在血脂正常组低水平的骨与下肢动脉斑块无关(比值比:0.956,95%可信区间:0.901~1.015,P>0.05)。结论在新诊断中年男性T2DM血脂异常者中,骨与FIMT呈负相关,且低水平骨是下肢动脉斑块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糖尿病 2型 骨钙素 下肢 动脉斑块 股动脉内膜中层厚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醋酸与高通量低透析治疗尿毒症患者高磷血症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8年1月-2019年12月尿毒症高磷血症患者共80例作为观察对象,根据治疗方法分组,其中,对照组给予高通量低透析治疗,观察组给予醋酸与高通量低透析治疗。比较两组KDQOL-SFTM1.3生存质量评分、治疗前后患者血磷监测水平、总有效率。结果:观察组KDQOL-SFTM1.3生存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二组患者血磷监测水平比较,P>0.05,治疗后两组血磷监测水平均改善,观察组改善幅度更大,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醋酸与高通量低透析治疗尿毒症患者高磷血症的效果确切,可一定程度改善生存质量和血磷监测水平。

  • 标签: 醋酸钙 高通量低钙透析治疗 尿毒症患者 高磷血症 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