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66 个结果
  • 简介:封建时代的慎刑思想由来已久,自汉代以降形成的“德主刑辅”绵亘至唐律,逐渐演变成宽仁的量刑指导思想。基于这一指导思想,唐律中的量刑制度完成了从“无序化与重刑化”到“统一化与宽缓化”的转变。量刑宽缓化的核心在于“务在恤刑,量刑从宽”和“宽严俱平、诉求公允”,而量刑统一化的要义在“权衡轻重,同符画一”和“明正赏罚,一断以律”。为此,唐律中量刑基准等之建构,首开人类量刑精确化先河,在量刑制度吏上占有独特的地位。

  • 标签: 唐律 量刑 量刑基准
  • 简介:<正>毫无疑问、罗马法是古罗马对西方文明做出的最伟大的贡献;不仅如此,罗马法还经常被人们称为现代社会的主要支柱之一。上述观点绝大部分已为并不了解其真正意义何在的人们所接受,这或许正是因为他们不了解罗马法的缘故。事实上,对于罗马法的历史意义加以界定是件困难的事情,更困难者在于发现其中独特的罗马因素,也在于对其意义以及罗马人民族特征的解释。

  • 标签: 西方文明 罗马法 罗马因素 历史意义 现代社会 罗马人
  • 简介:6月13日,瑞士日内瓦,联合国人权理事会第35次会议上,中国常驻联合国日内瓦办事处和瑞士其他国际组织代表马朝旭代表140多个国家,发表了题为“共同努力消除贫困,促进和保护人权”的联合声明。

  • 标签: 中国式 减贫 日内瓦办事处 世界 人权理事会 国际组织
  • 简介:习惯法对法治的可能贡献取决于其自身所具有的认同性、变迁性、中介性等特征.在这个意义上,生态习惯法最有可能对西部社会法治给与贡献,因为出于生存关照.生态在西部民族地区表现为一种“生活的样态”,民众将生命、精神与自然生态相统一。并与民族宗教精神的高度契合.使得生态习惯法具有了普适性与效力保障,这既构成了生态习惯法对西部社会法治的可能贡献的理由,又对西部社会的法律信仰、法美学构建具有进一步的意义。

  • 标签: 生态习惯法 西部社会 生活的样态
  • 简介:<正>大多数学者们认为,“西方法律传统滥觞于罗马法”。,并且认为,《十二表法》是“一切公法私法的渊源”但是,人们似乎忘记了,现存的欧洲第一部完整的成文法典是《格尔蒂法典》(TheLawCodeofGortyn),而以今天的法律分类标准来看,它比罗马《十二表法》更象民法典。其实,大陆法私法传统早在古希腊时代便已经奠定了基础。

  • 标签: 希腊法 自然法思想 大陆法 法传统 罗马法 亚里士多德
  • 简介:中国的美国研究,至少可以上溯到一个半世纪以前晚清的"开眼看世界"思潮时期,当时的代表性著作是《合省国说》(梁廷枬)。自那以后,经过几代人的辛勤耕耘和不懈努力,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最近二十多年,美国研究现已取得了丰硕成果,发表、出版了大量的论文、专著和译著,其中规模和影响最大

  • 标签: 美国研究 词典 美国历史 词条 历史事件 新成果
  • 简介:一、《中国法学》杂志编委会换届公告中国法学会批准了本社“关于《中国法学》杂志编委会换届工作的报告”,该报告的主要内容是:(1)聘任中国法学会新一届学术委员会全体委员及何勤华教授、付子堂教授担任《中国法学》编委会委员;(2)学术委员会主任张文显教授担任编委会主任;(3)对上届编委会全体委员付出的辛勤劳动和贡献的办刊智慧表示衷心感谢。

  • 标签: 《中国法学》 学术委员会 中国法学会 启事 换届工作 编委会
  • 简介:一、《中国法学》改版、扩版、定价及征订事项《中国法学》杂志是中国法学会主管、主办的权威学术期刊,是我国法学期刊中四届国家期刊奖获得者,全国所有人文社科类期刊影响因子排名前三的重要学术期刊。经研究并报上级批准,《中国法学》将在2014年改为16开本,每期300页。我刊将在已往办刊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落实办刊理念,力求创新,探索法学理论,繁荣法学研究,推进法治建设。

  • 标签: 《中国法学》 启事 期刊影响因子 学术期刊 中国法学会 国家期刊奖
  • 简介:美国马克·图什内特教授对几乎已成共识的——宪法为何重要的"基本权利"式答案进行了反思,进而提出了"政治结构"的答案,揭示了宪法对基本权利保护的政治机制,凸显了宪法与政治的实存关系,把我们对宪法的认知,从价值领域导向了关系领域。同时,他提出了宪法为何重要、宪法如何显得重要和宪法如何重要等关联性问题,力图以更为广阔的视角,审视宪法的重要性。

  • 标签: 宪法 基本权利 政治结构 宪法事实 宪法理念
  • 简介:<正>同志们:现在武大设置纪念周鲠生法学奖金,是一件很有意义、很值得重视的事。用设置法学奖金的方式来纪念一位法学家,不但在武大是一个创举,就是在全国范围内也是一个创举。在现代中国,出现了象周先生这样一位在国内外久负盛名、在法学方面有卓越贡献的国际法学家、教育家,不仅是我们武大的光荣,也是我们整个国家的光荣。武大用设置奖金来纪念

  • 标签: 国民党 蔡元培 校长 胡适 民主革命 中国共产党
  • 简介:基于对语言形式自身审美价值的关注,周作人对现代散文语言的理论思索是颇为独特而深刻的。与当时其他论者相比,周作人并不因强调白话传达现代思想意识的功能而轻视其自身的“艺术之美”,而是认为语言是有生命、有灵魂的,所以,他提出现代散文的语言要在白话口语的基础上古今杂糅、中外互补、雅俗共赏、骈散结合,使现代散文在走向通俗易懂的同时,并不乏东方古国的神韵和灵气。

  • 标签: 现代散文 语言 理论
  • 简介:民法理念及民法的完善对和谐社会的建设有着重大的意义。应通过民法的人本、民本理念、平等理念、自由与秩序理念、诚实信用理念以及公平理念的养成,切实发挥民法的人文精神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作用。

  • 标签: 社会主义 和谐社会 民法 民法理念
  • 简介:民间法研究已有长足进步但仍无法融进主流法学,理论提升不够是重要的原因。既有的研究由于自我限制于法学的规则思维并假定民间法为既定规则,忽略规则与时代间的互动及可建构性,使得研究陷入迷津。要提升研究的理论层次,有必要将其与当代中国社会转型提出的公共性重构勾连起来并作为时空背景,研究要反映与回应时代内在精神与要求。乡规民约在宋朝产生的逻辑对当下研究有很大启发,民间法研究必须要重构关于法治的思考,并以此反观与提升研究的品味与理论层次,促进民间法功能认识的清晰化。

  • 标签: 民间法功能 公共性重构 自由精神 建构性
  • 简介:十一届三中全会对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的理论成果与实际贡献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从新的角度对社会主义民主的地位与作用重新定位;用民主的方法解决思想领域内复杂的理论问题;把民主机制引入国家经济生活中,选准了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突破口。

  • 标签: 中国 十一届三中全会 民主建设 经济民主
  • 简介:1978年以来,西方法律思想重新进人中国,传播日广,对中国法学理论体系的建构做出了重大贡献,深刻地影响了中国法学之学科体系、理论范畴、观念体系乃至学术流派等方面的形成和建构。当然,也应明确西方法律思想之贡献的性质,清晰定位其能与不能,处理好中国法学理论体系的自主性建构与恰当利用西方法律思想的关系。

  • 标签: 西方法学 法学理论体系 贡献 自主性
  • 简介:<正>当前,发生在一些国家工作人员中的腐败现象之所以屡禁不止,我以为,其中重要原因之一,便在于我们将廉政问题仅视作思想工作作风问题,而没有看到这是法律与制度问题。最近,《法学》提出廉政建设法律思考的讨论,切中要害,确实很及时。笔者也想借此一栏,就以法肃贪倡廉中的几个问题谈些看法。

  • 标签: 国家工作人员 法律思考 法律手段 切中要害 法制观念 刑事责任
  • 简介:法哲学是社会科学的基础学科之一。积极开展法哲学的研究,对于繁荣和发展我国的社会科学,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促进现代化建设,都有不可估量的意义。法哲学(thephilosophyoflaw)这一名词是17世纪的法国哲学家莱布尼茨在其《法学教学的新方法》一书中最早提出并使用的。1797年,康德把论述自己法哲学观点的著作称为《法学的形而上学》.1798年,历史学派的代表人物胡果出版了名为《作为实在法、特别是私法的哲学的自然法教科书》一书,并沿用了法哲学一词。嗣后,黑格尔则明确地把自己的著作称作《法哲实原理》。1832年,英国分析学派代表人之一奥斯丁在其发表的《法理学和实在法哲学讲义》这本书里,也使用了这一名称。就这样,'法哲学'一词便风靡于世界。

  • 标签: 法哲学 法学教学 社会主义民主 现代化建设 历史学派 分析学派
  • 简介:<正>对刑释解教人员进行安置帮教,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策。长期以来,党和国家在与违法犯罪分子作斗争的同时,始终坚持“给出路”,并根据整个国家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适时调整刑释解教人员的安置就业政策。解放初期,政务院颁布了《劳动改造罪犯刑满释放及安置就业暂行处理办法》。根据当时社会经济不发达、就业门路有限的实际状况,对刑释解教人员采取“多留少放”政策;60年代初期,我国政治、经济形势有了很大好转,同时考虑罪犯成份变化,将“多留少放”改为“四留四不留”;

  • 标签: 安置帮教 刑释解教人员 重要性 综合治理 劳动改造罪犯 重新犯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