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随着中国早期胃癌比例增加,局部进展期胃癌预后改善,以及患者对术后生活质量要求的相应提高,胃功能重建手术和功能保留手术已成为学术界的关注重点。胃的主要生理功能包括生理通道、储存食物和初步消化等。不同的手术方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保留或重建不同的生理功能。功能重建手术生活质量评价标准的制定,以及功能保留手术肿瘤根治性的验证是亟待解决的问题。中国学者应该未雨绸缪,积极关注与开展胃癌功能重建及功能保留手术方面的相关研究和临床工作,以争取为患者带来更好的生活质量。

  • 标签: 胃肿瘤 功能保留 功能重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半骨盆肿瘤切除与重建手术期护理是治疗骨盆肿瘤前提,对其预后起着重要作用。通过围手术期护理,有效避免了住院期间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对提高患者的术后生存质量具有积极意义 。方法:回顾本科室2005年10月至2013年10月我院骨科收治的36例半骨盆肿瘤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1例,女15例,年龄15-64岁,平均(45.2 6.3)岁。良性肿瘤8例,占22%,其中单纯性囊肿4例,韧带样纤维瘤1例,纤维结构不良1例,血管瘤2例。恶性肿瘤28例,占78%,其中骨肉瘤5例,软骨肉瘤12例,脊索瘤1例,骨巨细胞瘤2例,恶性软骨母细胞瘤1例,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2例,转移性肿瘤5例。总结肿瘤切除与重建护理方法和临床经验。结果:经过严密的术前准备,术后细心护理,患者恢复良好,围手术期无并发症。结论:在临床护理实践中,围手术期护理在半骨盆肿瘤切除与重建治疗中为患者手术成功及术后康复创造有利条件,减少和预防并发症的发生,能够有效促进患者康复,提高术后生活质量具有积极意义。

  • 标签: 骨盆 肿瘤 重建 护理
  • 简介:摘要面对医院诊断、手术操作主数据管理中存在的标准不统一、缺乏规范管理流程等问题,医院通过分析其数据特点和不同应用场景使用要求,重新定义元数据和数据模型,对现有数据进行清洗、转换后形成规范的统一标准进行下发,并建立完整的数据生命周期管理流程,形成一套完善的主数据管理和维护流程,最终实现各系统中诊断、手术操作数据的一致性、完整性和可控性,有效提高诊断、手术操作主数据的管理水平。

  • 标签: 医院 诊断字典 手术字典 主数据 数据治理
  • 简介:【摘要】女性乳腺是由皮肤、纤维组织、乳腺腺体与脂肪组成,而乳腺癌是发生于乳腺上皮组织的恶性肿瘤,因为乳腺并非维持人体生命活动重要器官,因此,原位乳腺癌并不致命,但由于乳腺细胞丧失正常细胞特性,细胞间连接松散,易脱落,癌细胞一旦脱落,散播全身则会危及患者生命安全。临床常对其进行切除乳房,阻止癌细胞扩散,而为满足患者对形体美观的需求,多数选择乳房重建技术恢复形态,但值得注意的是,行这一手术干预时,需积极予以手术配合,减少并发症等发生,提升患者生存质量。

  • 标签: 乳腺癌 乳房重建 围手术期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综合护理干预在 膝关节交叉韧带损伤后重建手术期护理中所发挥的效果。 方法: 选择我院在 2017 年 5 月 ~2019 年 6 月诊治的 膝关节交叉韧带损伤患者 70 例作为护理对象,将患者均分为观察组 35 例和对照组 35 例,观察组在围手术期护理中应用综合护理干预,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恢复效果和住院时间。 结果: 观察组患者恢复总有效率高,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组间数据对比有意义;观察组住院时间短, P<0.05 。 结论: 膝关节交叉韧带损伤重建术可提升膝关节稳定性,在围手术期开展综合护理干预能提升疾病康复效果,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值得应用。

  • 标签: 膝关节交叉韧带损伤 重建 围手术期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联合血管切除重建的机器人肝胆胰手术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10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肝胆外二科完成的14例联合血管切除重建的机器人肝胆胰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4例手术均在机器人下顺利完成,无中转开腹,重建血管术后早期无血栓性闭塞。14例手术中联合门静脉部分切除重建10例,其中2例使用了人造血管,联合动脉部分切除重建3例,联合肝中静脉部分切除重建1例。平均手术时间(294.9±80.7)min,术中中位出血量为150 ml,术后平均住院时间(12.0±5.1)d,围手术期死亡为0。14例中13例(92.9%)达到R0切除。截至2020年1月,1例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随访3年无复发;13例恶性肿瘤平均随访15.5个月,其中3例胰腺癌因复发死亡,中位生存期为14个月;1例肝门部胆管癌术后26个月因复发死亡,其余9例存活患者仍在随访中。结论机器人手术系统下联合血管切除重建是安全可行的,其肿瘤学优势尚需进一步评价。

  • 标签: 机器人手术系统 血管切除重建 疗效
  • 简介:摘要手术优先模式(surgery-first,SF)是指正颌手术之前不接受任何使牙齿移动的正畸治疗,或只接受不超过6个月的最小术前正畸准备(minimal orthodontic preparation,MOP)的治疗模式。在传统的术前正畸-正颌手术-术后正畸模式(conventional surgery,CS)中,术前正畸去代偿疗程较长,且常给骨性Ⅲ患者的面型及咀嚼功能方面带来负面影响,因此,手术优先模式应运而生。然而手术优先模式患者术后咬合状况多不稳定,增加了术后复发的风险。本文旨在对骨性Ⅲ手术优先模式的发展、优势与局限、适应证、术后稳定性等方面做一简要综述。

  • 标签: 重度骨性Ⅲ类 手术优先模式 术后稳定性 最小术前正畸准备
  • 简介:摘要目的对乳腺癌手术后即刻乳房重建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价。方法收集2017年11月—2019年11月在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乳腺胸部肿瘤外科接受乳房改良根治术的乳腺癌患者150例,根据手术方式分为根治术后即刻乳房重建组(根治+重建组,n=25)和根治术后未行即刻乳房重建组(单纯根治组,n=125)。术后6个月时,应用欧洲癌症研究与治疗组织乳腺癌生活质量量表(EORTC QLQ-BR45)调查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采用自制乳腺癌配偶问卷调查两组患者配偶的生活满意度,并进行组间比较。分析患者手术方式选择的影响因素。结果生活质量调查分析发现:根治+重建组患者在身体形象、性欲、未来预期方面的得分优于单纯根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自制问卷分析结果显示:根治+重建组配偶在身体形象、自身性功能和感情家庭方面的得分优于单纯根治组配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s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患者的年龄和经济水平与手术方式的选择有关(P<0.05)。结论乳腺癌手术后即刻乳房重建患者的生活质量优于未行即刻乳房重建的患者。年龄和经济水平可能是乳腺癌患者手术方式选择的影响因素。

  • 标签: 乳腺癌 乳房切除 即刻重建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股骨干原发恶性肿瘤保肢手术治疗及重建的方法,并分析其并发症及功能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0月至2019年10月手术治疗并获得随访的37例股骨干原发恶性肿瘤患者资料,男22例,女15例;年龄(20.56±4.72)岁(范围:8~46岁)。37例Enneking恶性肿瘤分期均为ⅡB期,肿瘤病灶累及股骨长度范围10~24 cm,均未发生病理性骨折;术前行穿刺活检,病理确诊为骨肉瘤22例,软骨肉瘤8例,尤文肉瘤5例,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2例。骨肉瘤与尤文肉瘤均行新辅助化疗。8例行人工全股骨假体置换术(置换组),14例行大段异体骨移植髓内钉内固定术(异体骨组),同种异体骨-假体复合物(allograft-prosthetic composite,APC)术8例(APC组),3D打印假体7例(3D打印组)。肢体功能按照世界骨与软组织肿瘤协会(Musculoskeletal Tumor Society,MSTS)93系统评分,对比分析各组之间肢体功能及优良率。结果37例随访时间(23.15±16.74)个月(范围:6~62个月)。至末次随访,9例(30.76%)出现肺转移,其中6例患者死于肿瘤多发转移,余28例无瘤存活。37例术后MSTS93评分(22.55±2.57)分(范围:18~28分),3D打印组为(27±1.74)分,异体骨组为(22.85±2.59)分,置换组(20.25±2.25)分,APC组(20.5±2.07)分,3D打印组功能评分与其他组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总体下肢功能优良率为79.41%,其中3D打印组优良率为100%,异体骨组优良率为78.5%,APC组为87.5%,置换组优良率为62.5%,各组之间肢体功能优良率无统计学差异。置换组术后患者髋关节均未发生脱位,3例异体骨组及2例APC组异体骨段发生骨折不愈合;置换组1例术后血肿压迫坐骨神经,行急诊清创后神经功能恢复;1例术后伤口愈合不良经换药清创后愈合。总体并发症发生率为24.32%(9/37)。结论股骨干原发恶性肿瘤的患者通过肿瘤范围的不同选择合适的手术方案能够有效地恢复下肢功能,从而达到保肢的目的,改善患者生活质量;3D打印假体在股骨干肿瘤的治疗中提供了新的选择方案。

  • 标签: 股骨 股骨肿瘤 假体植入 骨重建 病例对照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三维重建引导手术治疗复杂肝胆管结石的应用价值和近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9年6月湖南省人民医院肝胆外科三维重建引导手术治疗的56例复杂肝胆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患者均在三维重建引导下成功进行手术,配合术中胆道镜取石,平均历时210.3 min,平均失血量350.6 ml。按照Clavien-Dindo评分系统,Ⅰ级并发症36例,Ⅱ级并发症5例,无Ⅲ级以上并发症。56例患者术后经过平均3.6年(5个月至8年)的门诊、电话随访,仅有1例胆肠内引流术后的患者发生反流性胆管炎。术后残石率为68.8%,残石仅限于终末支胆管,患者生活质量较好。结论三维重建引导手术治疗复杂肝胆管结石近期疗效满意。

  • 标签: 成像,三维 胆结石
  • 简介:摘要随着医学诊疗水平的提高,因为前交叉韧带断裂而接受重建手术的患者数量在逐年增加,如何避免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并发症的发生是运动医学领域目前关注的热点问题。目前的研究结果显示,手术中移植物的获取、骨道钻取、移植物的固定等操作以及术后的恢复过程均可能出现并发症,而术后我们更多关注关节活动度、物理治疗的进程以及恢复运动能力的情况等。因此,正确认识前交叉韧带重建手术的并发症,可以最大程度地降低前交叉韧带重建手术不良事件的发生,获得最佳的手术效果。

  • 标签: 前交叉韧带重建 并发症 诊断与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 评估 外科手术 结合 物理治疗 干预手段运用在重度烧伤患者中对其 功能重建 形成 的 干预价值 。 方法: 文章中将 2018 年 01 月 --2018 年 12 月 本医院 治疗的 72 例 重度烧伤 患者 纳入数据指标详细研究,选择分组方式是随机数字表方法,各个组别构建后各自归入 36 例,试验组选取基本治疗加外科手术结合物理治疗干预手段 , 参照组选取基本治疗加外科手术治疗干预手段 , 研究手术之后 3 个月及手术之后 12 个月平时生活能力评判结果、瘢痕增生评判结果 。 结果: 试验组手术之后 12 个月平时生活能力评判结果 相比手术之后 3 个月与 参照组详细计算数据指标 提升 ( P<0.05 ) ;试验组手术之后 12 个月瘢痕增生评判结果相比手术之后 3 个月与参照组详细计算数据指标下降( P<0.05 ) 。 结论: 为重度烧伤 患者 提供外科手术结合物理治疗干预手段有助于 其功能重建

  • 标签: 外科手术 物理治疗 重度烧伤 功能重建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复合手术在症状性颅外椎动脉长段闭塞患者血管重建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收集2018年6月至2020年1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介入血管外科治疗的症状性颅外椎动脉长段闭塞患者5例,观察5例患者血管重建复合手术术前及术后神经系统评分,并评价神经功能的改善情况。结果5例患者椎动脉均成功开通,围手术期无并发症发生,无新发卒中或出血事件。其中病例1、病例3采用椎动脉内膜剥脱结合Fogarty取栓导管取栓术,病例2、病例4、病例5采用椎动脉内膜剥脱结合远端支架成形术。病例4在术后30 d复查时出现术侧椎动脉闭塞,但患者无症状,未予干预。结论复合手术可能是药物治疗不佳的症状性颅外椎动脉长段闭塞患者的一种可选的治疗方式,但术式以及支架的选择仍需进一步研究。

  • 标签: 复合手术 颅外椎动脉 长段闭塞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盆底重建术治疗老年子宫脱垂的围手术期护理要点。方法:选择 2017年 1月至 2019年 12月期间于我院进行盆底重建术治疗的 48例老年子宫脱垂患者,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 24例,实施常规护理)和研究组( 24例,实施围手术期优质护理)。对两组患者术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在此次研究中,研究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围手术期对老年子宫脱垂患者实施优质护理,能够显著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促进治疗效果,该护理方法具有一定使用价值。

  • 标签: 盆底重建术 老年子宫脱垂 围手术期护理
  • 简介:摘要胃肠外科手术后患者肠道菌群处于紊乱状态,可影响手术效果和预后。及时有效地重建肠道菌群平衡,对减少术后并发症、保证胃肠外科手术的顺利恢复及患者的生活质量十分重要。本文从胃肠外科手术对肠道菌群的影响、胃肠手术对肠道菌群影响的机制、围手术重建肠道菌群的临床意义进行了探讨。

  • 标签: 胃肠外科手术 肠道菌群 术后并发症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围手术期护理对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接受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的患者 68例作为此次的观察对象,选取时间为 2018年 2月至 2018年 11月间,并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平均分组,其中接受常规护理的 34例设为参照组,接受围手术期护理的 34例设为实验组,并分析这两组的护理。结果 从疼痛评分上看,两组对比差异显著,实验组明显低于参照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从膝关节功能恢复评分上看,实验组明显优于参照组,对比差异显著( p<0.05)。结论 对接受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的患者实施围手术期护理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围手术期护理 关节镜 前交叉韧带重建术
  • 简介:摘 要:目的: 探讨Ⅱ切口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的评价与证明合理用药措施实施具有可行性、有效性和科学性。 方法 :通过病例回顾性对照法,以 2012 年和 2014 年为两个区段,选取我院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和经腹子宫肌瘤及子宫肌瘤 +附件手术共 180例,设为非干预组和干预组进行干预对照研究。 结果: 平均抗菌药费占平均药费的比例由干预前的 43.95 %下降为 34.72% ( P<0.01)平均抗菌药费占平均总费用的比例由干预前的 14.23 %下降为 10.90 %( P<0.01)。 结论: 实施的合理用药措施具有可行性、有效性和科学性,对促进安全、有效、经济地使用抗菌药物起到了积极地促进作用,最终为医院降低单病种药费提供了一个有效和可行的模式。

  • 标签: Ⅱ类切口 围手术期 抗菌药物 合理应用 干预对照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 洁净手术室控制一切口手术部位感染 率 的 措施及效果 。 方法: 选取我院 2017 年 1 月 -2017 年 12 月 一切口 手术患者 2635 例为对比组, 统计 切口感染率 为 0.68% ,统计其中 100 例手术的 护理满意度 为 91% ; 制定洁净手术室切口感染控制措施,选取 2018 年 1 月 -2018 年 12 月所有一切口手术患者为探究组,均采用此感染控制措施,比较分析两组的切口感染率及护理满意度情况 。 结果: 经比较 , 探究组感染率 为 0.44% , 明显低于对比组( P < 0.05 ) ; 探究组护理满意度为 99% , 明显高于对比组( P<0.05 )。 结论 : 采用有效的洁净手术室 感染控制措施 可降低一切口手术部位感染率,同时可提升护理满意度,故可进一步应用于临床中。

  • 标签: 洁净 手术 室 控制 一类切口手术部位 感染 措施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股骨近端三角结构重建失效对股骨近端骨折手术治疗失败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8年12月,采用手术治疗股骨颈或转子间骨折治疗失败的53例患者资料,男26例,女27例;年龄55.13岁(范围,18~94岁);转子间骨折31例,股骨颈骨折22例;钢板螺钉固定18例,空心钉固定13例,髓内钉固定22例。基于股骨近端的力学规律划分出内侧边、外侧边和上侧边,根据术后失败病例的影像学资料,对不同侧边的重建失败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53例患者中,内侧边重建失效19例,外侧边重建失效4例,上侧边重建失效21例,内侧边和外侧边均重建失效2例,内侧边和上侧边均重建失效7例。53例内固定治疗失败患者中,其中31.2%(16/53)因骨折端再移位而致失败,43.4%(23/53)因骨不连而致失败,22.6%(12/53)因股骨头内固定物位置改变而致失败,3.8%(2/53)因内固定断裂而致失败。统计结果提示,骨折患者不同侧边未重建所导致手术失败类别的分布相同(P=0.098)。翻修治疗策略:钢板螺钉再固定5例,钢缆捆绑1例,髋关节置换11例,内固定取出3例,更换髓内钉固定6例,三角重建固定策略21例,另有6例患者由于身体原因未在我院进行后续治疗。结论对于股骨近端骨折的治疗,近端三角形结构任何一个单边重建失败,均将引起股骨近端结构不稳,导致骨折固定治疗失败。

  • 标签: 髋骨折 治疗失败 生物力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