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针对近景数码影像的三维重建问题,本文介绍了一种基于数字摄影测量PhotoModeler软件的可量测三维重建技术。以非量测型数码相机采集多视角影像,采用二维平面格网完成数码相机检校,通过手工交互式方式实现特征提取、影像匹配等处理,进而建立起目标物体的可量测三维模型,该模型为后续的三维漫游和量测等提供基础数据。

  • 标签: 相机检校正 PhotoModeler 数字摄影测量 可量测 3D模型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肺癌放射影像中数字重建技术的运用效果。方法:针对从2020年8月到2021年8月所收治的100名接受肺癌放射影像检查的病人进行研究。将病人分到对照组和研究组,每个组分别有50名病人。其中对照组实施常规检查法,研究组实施数字重建技术。对比研究组和对照组的临床指标。结果:研究组骨髓量下降(13.98±3.15)g、心脏剂量下降(18.75±4.28)g多于对照组[(7.96±3.27)g、(9.47±4.33)g],同时靶体积缩小程度(58.87±12.01)g大于对照组(30.04±13.76)g,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肺癌放射影像 数字重建技术 肺癌
  • 简介:近日,由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北京师范大学等单位共同参与完成的全球30米多光谱遥感影像几何和光潜高精度重建技术及应用取得新突破,形成了完整的技术流程与工具系统,获得了2项专利和1项软件著作权。

  • 标签: 重建技术 遥感影像 高精度 多光谱 几何 北京师范大学
  • 简介:颜色旋回变化是地质剖面中最明显的变化之一,可以直观地反映地层的粗略的气候信息,如果地质剖面出露良好,也可以直接被卫星影像记录。GoogleEarth卫星影像是地质工作者野外工作准备过程中重要的参考资料。通过实地走访甘肃省张掖市南台子村彩色丹霞和GoogleEarth图像的观察,尝试提取3040m剖面亮度(L^*)、红度(a^*)、黄度(b^*)颜色变化信息并与地层局部实测的碳酸盐变化对比,发现L^*值与a^*值基本呈反向变化。L^*值一般与碳酸盐含量有关,高L^*值对应高碳酸盐值,反映湿润环境,红色层对应低碳酸盐值,反映干旱环境。L^*值和碳酸盐含量变化以及a^*值的变化共同反映了气候的干湿交替。根据地质调查,剖面年代在1000~1400万年之间,大致反映了早白垩世气候变化的框架,白垩纪早期气候旋回变化明显,并非一直处于十分稳定的状态。更为详尽的年代以及具体气候变化信息有待于后续的古地磁学与旋回地层学的深入研究。

  • 标签: 白垩纪 卫星影像 Google Earth 古气候变化 丹霞地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三维超声重建技术(TUI)对胎儿脑畸形的诊断价值。该方法通过超声检查分析1200例孕妇的临床资料,采用三维超声重建技术和TUI技术观察检测胎儿颅内畸形,评价检查方法的诊断效果。因此,在孕妇中检测到50例胎儿大脑异常,畸形率为4.16%,其中15例脑积水,10例无脑儿童,7例大脑扩张,7例侧脑室前角不完全融合,5例整个前脑,3例kye与不同类型胎儿脑畸形的检出率相比,差异在统计学上是显着的(p

  • 标签: 医学 超声影像 三维重建技术
  • 作者: 马乐 关乃富 石海峰 靳建亮 贾中芝 楼文晖 秦锡虎 朱春富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08-10
  • 出处:《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2020年第05期
  • 机构: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常州第二人民医院肝胆胰外科,常州 213003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常州第二人民医院病理科,常州 213003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常州第二人民医院影像科,常州 213003 ,南京医科大学解剖学系,南京 210002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常州第二人民医院介入血管科,常州 213003 ,复旦大学附属上海中山医院胰腺外科,上海 200032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基于胚胎融合面的胰头三维影像重建模型,提供胰头形态学测量参数,为胰腺的基础与临床研究提供帮助。方法根据腹胰、背胰的组织学特点进行胰腺胚胎融合面的组织学定位,进一步将该组织学定位应用于CT影像学定位。在此基础上,以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常州第二人民医院就诊的志愿者为研究对象,应用三维可视化重建软件进行基于CT影像的包括腹胰、背胰头部和胚胎融合面等结构在内的胰头三维重建,同时对胰头各相关结构进行形态学测量。结果正常胰头组织免疫组化检测验证了早前关于定位胚胎融合面的报道,CT断层结构上能够进行胚胎融合面的大体定位。成功建立了基于胚胎融合面的胰头三维重建模型,该模型可直观显示腹胰、背胰头部和胚胎融合面等结构。共纳入35例志愿者,包括男性19例,女性16例,年龄(48.26±8.26)岁,BMI(22.29±1.78)kg/m2。形态学测定结果表明,胰头、背胰头部及腹胰体积分别为(32.80±8.15)cm3、(22.21±6.94)cm3、(10.59±3.87)cm3,胚胎融合面面积为(12.46±3.20)cm2。将所有志愿者依据性别分组,统计学分析表明组间胰头总体积、背胰头部体积、腹胰体积及胚胎融合面积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胚胎融合面的胰头三维可视化重建是可行的,该模型的建立及相关形态学参数可为胰腺的基础与临床研究提供帮助。

  • 标签: 胰腺 胰头 三维重建 胚胎融合面 腹胰 背胰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急腹症影像诊断中多排螺旋CT重建技术的价值。方法 选取本院2020年1月-2020年12月间诊治的急腹症80例为对象,均多排螺旋CT重建技术诊断,与最终病理诊断结果进行对比。结果 病理诊断结果与多排螺旋CT重建技术结果对比,没有较大差异(P>0.05)。结论 多排螺旋CT重建在诊断急腹症中,具有快速、准确等优点,提供准确的诊断依据,降低治疗的难度,值得推广。

  • 标签: 急腹症 多排螺旋CT重建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探讨将数字重建技术应用于肺癌放射影像中的方法以及价值。方法 研究对象为在本远程接受放射影像诊治的肺癌患者,共计60例,研究组和对照组各纳入患者30例。其中前者在肺癌放射影像中使用数字重建技术,后者则不使用数字重建技术。对比两组的放射影像应用效果。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骨髓量下降值为(13.26±4.05)g,心脏剂量下降(19.08±4.26)CGy,计划靶体积也有显著缩小,以上各项指标均比对照组的同类指标水平更优,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数字重建技术在肺癌放射影像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可以更好地进行体位控制,减少放疗体积和剂量。

  • 标签: 肺癌 放射影像 数字重建
  • 简介:摘要:电阻抗图像重建是电阻抗成像技术的核心挑战之一,传统的线性和非线性方法存在准确性和计算复杂度的限制。然而,随着深度学习在医学领域的快速发展,深度功能医学影像为电阻抗图像重建范式的突破提供了新的可能。

  • 标签: 医学影像 电阻抗图像 重建
  • 简介:摘要心肌冬眠是缺血性心肌病的主要原因。无创检测是诊断冬眠心肌必不可少的手段,但目前尚无证据显示是否可以利用影像学检查诊断冬眠心肌的数量来指导血运重建的进行。本文围绕不同影像学检查的基本原理、优缺点及对心肌冬眠患者血运重建的指导意义的最新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心肌冬眠 无创检测 血运重建
  • 简介:摘要目的为定量探讨基于历史CBCT的直肠癌患者全疗程膀胱充盈度变化。方法回顾性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8月在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放疗的54例直肠癌患者的54组定位CT及213组治疗前实时锥形束CT(CBCT)图像,基于Eclipse计划系统分别勾画二维膀胱轮廓,并在三维重建后统计体积。利用SPSS软件分析放疗计划设计和实际执行时膀胱充盈度变化情况,以及性别、年龄和累积剂量等因素对膀胱充盈度的影响等。结果54例患者放疗时的膀胱平均体积显著小于方案制定时的体积,差异达-155.85 cm3。在入组患者中未观察到膀胱充盈度差异与性别、年龄存在明显相关性(P>0.05)。随着治疗次数和累计剂量的增加,每次CBCT的膀胱充盈度与定位CT的膀胱充盈度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际放疗时膀胱充盈度较方案设计时存在显著偏差,导致增加膀胱放射性损伤风险和临近肿瘤靶区剂量不确定性,临床可基于CBCT优化个体化膀胱充盈度定量分析和管理,以缩小精确放疗过程中的可控偏差。

  • 标签: 放射治疗剂量 直肠肿瘤 膀胱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重建技术在急腹症影像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30例急腹症患者,均行多排螺旋CT重建技术影像诊断,并经实诊后判定多排螺旋CT重建技术影像诊断的准确率。结果实诊后确认肝囊肿患者8例、胆管结石患者3例、肠梗阻患者2例、宫外孕患者2例、外伤患者4例、泌尿系结实患者3例、急性炎症患者5例、血管病变3例,与多排螺旋CT影像检测结果吻合27例,其确诊率高达90%。结论多排螺旋CT重建技术在急腹症影像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准确率,可在临床上广泛推广,为患者的后续治疗提供可靠参考。

  • 标签: 多排螺旋CT 急腹症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多排螺旋CT重建技术在急腹症影像诊断中的效果进行研究。方法:选择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多排螺旋CT重建技术在急腹症影像诊断中的效果。方法 本次研究的100例患者,均为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期间,在本院进行急腹症检查的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多排螺旋CT重建技术检查,再进行超声检查,对比两种检查方式的检出率。结果 经过两种不同的检查方法后,多排螺旋CT重建检查的准确率高于超声检查准确率,组间数据统计,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多排螺旋 CT 重建 急腹症 诊断价值 超声检查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多排螺旋CT重建技术在急腹症影像诊断中的效果。方法:将2020年8月至 2021年8月我院接收的86例急腹症患者进行研究,根据抽签法进行分组,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3例。对照组患者进行超声检查,实验组患者进行多排螺旋CT重建技术检查,并将这两种检查方式的结果和病理诊断结果进行对比,比较这两种检查方式对急腹症的检出率。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检出率为100.00%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检出率88.3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多排螺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验证医学影像三维重建系统的准确性以确保临床效果。方法:使用医学影像三维重建系统测量国际标准器件番通长度及体积,以及跟市面上被认可产品测量同一数据的长度及体积上,并对照美国放射学会2005年的“ACRMRI认证计划的番通测试指南”中相关标准进行评判。结果:与市面上的软件测量结果相比,距离测量的平均差值范围从0.07mm到0.33mm,总体平均差值为0.15mm,远低于0.8mm的允许值;体积测量之间的百分比误差从0.06%到0.58%,平均百分比差为0.28%,均小于允许的1%。结论:距离和体积测量的临床评价结果表明,三维重建系统与医院目前使用的软件同样准确,精度相当,达到临床使用标准。

  • 标签: 医学影像 三维重建 准确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多排螺旋CT重建技术在当前的急腹症影像诊断中的意义和价值。方法选取我院在2015年期间所收治的共计100名急腹症患者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同时患者采用多排螺旋CT重建影像学诊断,并且分析患者多层螺旋在CT检查中的结果、腹部平等,针对当其多排螺旋CT重建技术在急腹症影像学诊断当中的意义和价值。结果经过临床的分析和总结发现,100名患者当中确诊的共计为22名阑尾炎患者、22名泌尿系结石患者,14名胰腺炎患者,以及42名其他疾病患者。CT检查结果的准确率超过97%。在实际的分析过程中只有2名患者出现了误诊现象。结论在当前阶段的急腹症患者分析过程中可采用多排螺旋CT重建技术进行影像学诊断和分析,具有临床价值和意义。

  • 标签: 多排螺旋CT 重建技术 急腹症 准确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急腹症患者采用多排螺旋CT重建技术诊断的效果。方法:70例急腹症患者采用多排螺旋CT重建技术开展诊断,并与患者的病理结果进行对比,评估使用多排螺旋CT重建技术诊断的价值。结果:分析病理结果可知,阑尾炎、肠梗阻患者所占比例分别为37.14%、24.29%,患有胆囊炎者为13例(18.57%)、有14例(20.00%)泌尿系统结石患者,比较病理结果(100.00%)发现,多排螺旋CT重建技术确诊率为98.57%,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χ2=1.007,P=1.000)。结论:使用多排螺旋CT重建技术对急腹症患者进行诊断,与病理结果比较,能获得较高的诊断符合率,且操作方便、无不良反应,有利于临床判断和治疗工作顺利进行,对于制订科学的治疗方案具有重要的意义。

  • 标签: 多排螺旋CT 重建技术 急腹症 影像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多排螺旋CT重建技术在急腹症影像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