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检测血清 AFP时使用化学发光免疫法与免疫法检测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 2017年 1月 -2018年 12月我院收治的 80例患者的血清样本,数字法进行随机抽取,各抽 40例,设为研究和对照两组,用化学发光免疫法的为研究组,用免疫法的为对照组,分析两组检测回收率和批内批间的灵敏度 CV值。结果:研究组回收率比对照组好( P< 0.05),灵敏度 CV值比对照组优( P< 0.05)。结论:检测血清 AFP时使用化学发光免疫法回收率较高,灵敏度高,准确性更好,相对于免疫法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精密度,因此具有临床应用的价值。

  • 标签: 血清 AFP 化学发光免疫法 酶联免疫法 回收率 灵敏度 CV值
  • 简介:摘要目的分别通过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CLIA)和免疫法(ELISA)对艾滋病抗体情况进行检测,对两种方法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从而分析两种方法的检测价值。方法2017—2018年在我院进行HIV抗原抗体筛查的人员,包括有创性诊疗操作前、输血前、孕产妇、门诊、体检等自愿筛查的288名艾滋病高危患者的血清进行检查。结果CLIA检测阳性率为95.83%,ELISA检测阳性率为89.93%,两组检测方法阳性率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CLIA检测阳性率高于ELISA,但两方法各有优缺点,因此,临床中可以将两种方法进行结合检测。

  • 标签: 化学分光免疫分析法 酶联免疫法 艾滋病抗体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促化学发光法(CLIA)与免疫法(ELISA)检测乙肝表面抗原(HBsAg)低浓度值的灵敏度。方法收集不同年龄段2017年3月至2018年1月门诊与住院患者CLIA法乙肝检测中HBsAg结果≥0.05IU/ml(判断为阳性)的标本1018例,同时用ELISA方法对其进行检测并记录S/CO值,以S/CO值≥1判断为阳性。结果各年龄组HBsAg在CLIA法检测低浓度值(0.05-0.20IU/ml)时总例数为135例,约占总阳性例数的13.3%。这135例用ELISA法检测S/CO值≥1(即判断为阳性)例数仅为44例。显示CLIA法和ELISA法两者的检测灵敏度有明显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LIA法灵敏度高于ELISA法,HBsAg作为术前和献血、输血前检查应将CLIA作为首选方法;但由于ELISA法方便操作,适用于大量筛查,因此在大量体检时,HBsAg将ELISA作为首选方法。CLIA法和ELISA法只是HBsAg筛查方法,若要确诊是否为乙肝病毒携带者,还应做乙肝DNA或中和试验来确诊。

  • 标签: 乙肝表面抗原 酶促化学发光法 酶联免疫吸附法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化学发光法与免疫法检验乙肝病毒血清的疗效。方法 选取 2018年 1月至 2019年 5月期间于我院就诊的疑似乙肝患者 160例,于治疗前均采用化学发光法、免疫法予以乙肝病毒血清学检验,比较乙肝病毒标志物检出情况。结果 经化学发光法检测,其 HBeAb、 HBeAg、 HBcAb、 HBsAb、 HBsAg检出率均高于经免疫法检测的检出率, p< 0.05。结论 化学发光法用于检验乙肝病毒血清具有较高的检出率,并疾病的早期诊治意义重大。

  • 标签: 乙肝病毒 化学发光法 酶联免疫法 血清学检验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 γ-干扰素体外释放免疫试验( TB-IGRA)在结核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我院 2017年 6月至 2018年 8月收治的 120例结核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结核菌素皮肤过敏试验( TST)与 TB-IGRA试验在结核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结果: TST诊断肺结核、肺外结核的阳性率为 68.2%和 50.0%, TB-IGRA诊断肺结核、肺外结核的阳性率为 86.4%和 87.5%; TST诊断涂阳、涂阴肺结核的阳性率为 62.5%和 59.4%, TB-IGRA诊断涂阳、涂阴肺结核的阳性率为 87.5%和 84.4%。与 TST诊断相比, TB-IGRA诊断肺结核、肺外结核及涂阳、涂阴肺结核的阳性率较高( P< 0.05)。结论: TB-IGRA诊断结核病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 标签: 干扰素体外释放酶联免疫试验 结核病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γ-干扰素体外释放免疫试验(TB-IGRA)在结核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我院2017年6月至2018年8月收治的120例结核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结核菌素皮肤过敏试验(TST)与TB-IGRA试验在结核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结果TST诊断肺结核、肺外结核的阳性率为68.2%和50.0%,TB-IGRA诊断肺结核、肺外结核的阳性率为86.4%和87.5%;TST诊断涂阳、涂阴肺结核的阳性率为62.5%和59.4%,TB-IGRA诊断涂阳、涂阴肺结核的阳性率为87.5%和84.4%。与TST诊断相比,TB-IGRA诊断肺结核、肺外结核及涂阳、涂阴肺结核的阳性率较高(P<0.05)。结论TB-IGRA诊断结核病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 标签: 干扰素体外释放酶联免疫试验 结核病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乙肝病毒的检验中应用免疫法以及化学发光法的效果对比。方法抽取2018年3月~2019年2月于我院进行诊治的乙肝患者共计60例,采取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分为对照、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应用免疫法进行血清检验,观察组应用化学发光法进行血清的检验,观察两组方法的乙肝病毒标志物检出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乙肝病毒标志物检出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乙肝病毒的检验中,应用化学发光法的检验准确率、检出率高,值得推广。

  • 标签: 化学发光法 酶联免疫法 乙肝病毒 检验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半乳甘露聚糖(galactomannan,GM)试验对侵袭性肺曲霉菌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ELISA方法检测165位疑诊肺曲霉菌感染的患者的血清半乳甘露聚糖。并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绘制ROC(receiveroperatingcharacteristiccurve)曲线,评价GM试验的运用价值。结果GM试验以0.5为诊断界值,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69.05%,85.37%,61.70%,88.98%。ROC曲线下面积为0.792,最佳诊断界值为0.39。结论GM试验是侵袭性曲霉菌感染早期诊断简单、快速、准确的方法。

  • 标签: 半乳甘露聚糖 侵袭性肺曲霉菌感染 早期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艾滋病抗体检测工作中,免疫法以及胶体金法的应用比较。方法选择2014年4月-2018年8月在我院进行检验咨询的艾滋病抗体人员120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检测人员血液标本均采用免疫法以及胶体金法进行检查,最后比较两组不同方法后检测结果的差异性。结果对于进行检测咨询的1200例人员进行检测,数据显示,其中18例人员通过免疫法检测结果为阳性,占比为1.50%,剩下1182例人员免疫法检测结果为阴性,占比98.50%;而对于胶体金法检测而言,19例结果为阳性,占比1.58%,剩下1181例人员进行胶体金法检测结果为阴性,占98.42%。由此可以看出,两种检测方式的检测结果无差异性,P>0.05,无统计学意义。对于出现的18例阳性结果经艾滋病检测确诊后,全部为HIV感染者,由此可以看出免疫法检测阳性率为100%,胶体金法检测阳性率为94.56%,分析数据可以发现,两种检测方法中免疫法准确性更高,而胶体金法敏感性更高。结论免疫法以及胶体金法在艾滋病抗体检测中均有较高诊断意义,应用价值高。

  • 标签: 酶联免疫法 胶体金法 艾滋病抗体检测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艾滋病抗体检测过程中,应用免疫法、胶体金法的具体情况。方法在2016年1月到2018年3月之间展开本次研究,选择10000份血清检测样本分别实施免疫法、胶体金法检查,观察其检查结果并对比两组差异。结果免疫法检测的阳性率为0.31%,胶体金法阳性率为0.37%,两组数据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艾滋病抗体检测过程中,应用免疫法、胶体金法的阳性率相近,因此二者具有相似的应用价值。

  • 标签: 艾滋病 酶联免疫法 胶体金法 抗体检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阿替普不良反应发生的特点及规律,作出总结与分析。方法将“阿替普”“不良反应”作为检索词,对2001年—2018年维普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VIP)和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进行检索。结果阿替普所致ADR中,男性占64.29%,女性占35.71%;年龄最小的48岁,年龄最大的77岁;ADR出现最快的2min,最迟者为第2d;大多数ADR均为1d内发生,为速发型;主要临床症状为畏冷寒战高热、口舌部血管源性水肿、过敏并发外周血肿、颅内出血、休克、上肢软组织内出血、多脏器功能损伤、肾动脉栓塞等,涉及各个系统器官。结论在临床应用阿替普时应严密监测其不良反应的发生,患者一旦出现不适症状,应立即停药并针对症状做出相应治疗,以保证患者的用药安全。

  • 标签: 阿替普酶 不良反应 用药安全
  • 简介:摘要在过去十年中,非小细胞肺癌治疗经历了令人鼓舞的变化。最新发展之一是免疫治疗,其已经逐步成为治疗肺癌的主要方法之一。不同于以往的化疗与靶向治疗,免疫治疗通过阻断抑制性免疫检查点,并通过人体自身的免疫系统对抗肿瘤细胞来增强抗肿瘤免疫应答。所以免疫治疗具有独特的不良反应,称为免疫相关不良事件(irAE)。认识并掌握这种特殊的反应对于肺癌患者的管理至关重要。

  • 标签:
  • 简介:在本文中主要针对医学检验中聚合反应的应用和进展做出了深入的探讨与分析,聚合链技术具有精准度高、操作方便等特点,在医学检验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文中主要从医学检验的不同的领域研究聚合反应的具体应用,并且提出聚合反应在医学检验中的具体要求,以此来进一步对医学检验中聚合反应的应用进行优化,推动本次研究发展的同时,为相关工作人员提供良好的参考依据。

  • 标签: 医学检验 聚合酶反应 应用进展
  • 简介:摘要:本文通过对电子直线加速器,进行常规检测以及放疗智能检测检测,并通过对这两种检测结果进行分析对比的方式,来研究在直线加速器质量控制中采用放疗智能检测的作用。经过实验可得,在治疗床的横向、纵向以及垂直上的理论值,常规检测结果是 300.60mm、 299.30mm、 299.70mm,放疗智能检测检测结果是 300.52mm、 299.65mm、 299.56mm,且这两种检测结果的理论值都在可允许误差范围内。不论是在激光灯的理论值方面,还是在光野、准直器以及机架的理论值方面,这两种检测结果都在其可允许误差范围之内,并且放疗智能检测所检测出的结果数字更加精确、可靠。因此,在直线加速器质量控制中使用放疗智能检测的效果更佳。

  • 标签: 放疗智能检测仪 直线加速器 质量控制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诊检验中全自动化免疫分析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于我院接受急诊检验的44例患者作为本次实验的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随机分配22例患者,将常规辅助检查方式应用于对照组中,对观察组患者使用全自动化免疫分析进行检查,对比两种检查方式的诊断时间及诊断准确率。结果经过本次实验可以看出,对急诊检验患者采用全自动化免疫分析,效果更好,检查所用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准确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全自动化免疫分析应用于急诊科中,可以大幅度提高诊断准确率,为患者的诊治节约宝贵的时间,临床应用价值高,适宜广泛推广。

  • 标签: 急诊检验 全自动化免疫分析仪 常规辅助检查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急性胰腺炎早期诊断中联合检验血清淀粉、脂肪与C反应蛋白的价值。方法选取急性胰腺炎患者50例,时间在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期间,对所有患者进行血清淀粉、脂肪与C反应蛋白联合检测,与病理结果相比较,分析诊断准确率、漏诊率以及误诊率。结果三种方式联合检测结果与病理结果之间无差异,P>0.05。结论在急性胰腺炎早期诊断中血清淀粉、脂肪与C反应蛋白三种方式联合检验准确率较高。

  • 标签: 急性胰腺炎 血清淀粉酶 脂肪酶 C反应蛋白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分析新生肺炎患儿免疫功能及心肌谱的变化。方法 选取 2018年 1月 -2019年 6月我院收治的感染肺炎新生儿 50例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健康新生儿 5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并比较各组 CD3+、 CD4+、 CD8+、 CD4+/ CD8+比值以及肌酸激酶 (CK)、肌酸激酶同工 (CK- MB)、谷草转氨酶 (AST)及乳酸脱氢 (LDH)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 CD3+、 CD4+及 CD4+/CD8+等免疫功能指标均明显降低, CD8+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显著性( P< 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 CK、 CK-MB、 AST以及 LDH水平均明显升高,差异有显著性( P< 0.05)。结论 新生儿肺炎患儿的免疫功能相对低下,血清心肌水平异常升高,特别是重症患儿的免疫与心肌损伤更严重,监测新生儿肺炎患儿免疫功能及心肌谱的变化对判断病情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 标签: 新生儿肺炎 免疫功能 心肌酶谱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性胰腺炎早期诊断中联合检验血清淀粉、脂肪与C反应蛋白的价值。方法2018年7月—2019年2月,从我院挑选50例急性胰腺炎患者作为A组,选50例非急性胰腺炎患者作为B组,同时选取50例健康体检者组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联合检验血清淀粉、脂肪与C反应蛋白,比较血清淀粉、脂肪与C反应蛋白水平。结果检查结果显示,血清淀粉、脂肪与C反应蛋白水平A组高于B组和对照组,且B组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急性胰腺炎早期诊断中实施血清淀粉、脂肪与C反应蛋白联合检测的价值显著,可通过血清淀粉、脂肪与C反应蛋白水平反应患者病情严重程度。

  • 标签: 血清淀粉酶 脂肪酶 C反应蛋白 急性胰腺炎 早期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