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风湿心脏病是尖瓣狭窄最常见的原因。非风湿尖瓣狭窄少见,甚至罕见,我们遇到尖瓣钙化致尖瓣狭窄1例、多发性骨髓留致假性尖瓣狭窄1例。现报告如下。

  • 标签: 非风湿性二尖瓣狭窄 风湿性心脏病 二尖瓣 瓣环
  • 简介:目的探讨哑型尖瓣狭窄易被漏诊或误诊的原因以及如何防范漏诊或误诊,正确诊治本病。方法本文通过对确诊的哑型尖瓣狭窄13例进行总结,分析,研究了该病的病因、易于漏诊或误诊的原因以及如何减少漏诊或误诊等。结果13例患者分别被漏诊或长期误诊,主要被误诊为冠心病、肺心病、扩张型心肌病、类风湿关节炎等。结论哑型尖瓣狭窄易被漏诊或误诊,准确诊断与积极治疗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 标签: 哑型二尖瓣狭窄 临床症状 体征 影像学检查 病理特点 血流动力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对主动脉狭窄和关闭不全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美国惠普尖端影像彩超诊断仪对15例患者进行检查。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是诊断主动脉狭窄和关闭不全可靠的无创诊断方法。

  • 标签: 主动脉瓣狭窄 关闭不全 彩超诊断
  • 简介:为探讨风湿尖瓣狭窄(MS)病人心肺功能与肺血管改变的关系,对30例MS进行肺功能、右心导管、超声心动翻、胸部X线及肺活检检查.用多变量的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血流动力学指标能较好量化反映肺血管改变(r=0.935,D=87.42%).肺功能指标最不理想(r=0.498,D=24.82%)。结论:血流动力学指标与肺血管改变相关较好。

  • 标签: 风湿性二尖瓣狭窄 肺血管改变 心功能 肺功能 血流动力学
  • 简介:目的探讨洋地黄类强心剂对尖瓣严重狭窄合并心房纤颤病例应用的疗效。方法收集从1996年8月至2001年4月我院治疗心房纤颤合并尖瓣不同程度狭窄的病例103例,从中了解尖瓣严重狭窄合并心房纤颤伴有不同程度的心功能改变的病例在使用洋地黄类强心剂后,观察洋地黄类强心剂的使用对尖瓣严重狭窄合并心房纤颤病例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103例中显效80例,有效12例,总有效率95.85%。结论合理使用洋地黄类强心剂对尖瓣严重狭窄合并心房纤颤的患者有着很好的疗效。

  • 标签: 洋地黄制剂 药物治疗 严重二尖瓣狭窄 合并症 房颤
  • 简介:目的降低老年患者尖瓣球囊成形术的并发症。方法对57例老年尖瓣狭窄患者进行经皮尖瓣球囊成形术(PBMV),将患者分为:A组27例,男性11例,女性16例,年龄60~72(66±5)岁,采用传统的PBMV技术;B组30倒.男性10例,女性20例,年龄60~70(64±5)岁,采用改进的PBMV技术,主要包括:4种方法监控定位行房间隔穿刺;根据左心房大小调整尖瓣导向探务前段的J形弧度;3种方法监控球囊导管是否已进入左心室并判断其未卡在腱索内;微级递增球囊直径扩张尖瓣口等.结果A组并发症为26%(7/27),其中中~重度尖瓣关闭不全4例,缓慢性心律失常及低血压2例,心包填塞1例;B组仅3%(1/30)发生中度尖瓣关闭不全,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超声心动图显示左心房内云雾状改变不是PBMV的禁忌证。结论PBMV操作技术的改进可显著降低老年患者PBMV手术的并发症。

  • 标签: 老年人 二尖瓣狭窄 球囊成形术 手术后并发症
  • 简介:目的运用多普勒组织成像技术(DTI)对正常人尖瓣环运动进行分析,探讨正常人尖瓣环运动特征。方法通过DTI-M型模式检测33例健康人心尖四腔观和腔观尖瓣环后叶外侧缘的运动。结果DTI-M型清晰显示了,心尖四腔及腔观时尖瓣环在同一心动周期不同时相中彩色图像变化,并测得收缩期总的移动振幅(MD)、舒张早期移动振幅(MDe)、舒张晚期移动振幅(MDa)。结论DTI技术作为一种无创检测室壁运动的新技术,能实时宣检测正常人尖瓣环运动的变化,方法简单,易重复检查,为评价正常心机状态及病理状态下左室收缩、舒张功能提供了一种新的检测方法。

  • 标签: DTI技术 M型 二尖瓣环运动 多普勒组织成像 超声心动图
  • 简介:摘要报告1例中期妊娠患者行尖瓣球囊成形术的护理。术前为患者和家属做好心理护理,术中为患者做好各种监测并病备好急救设施,术后加强观察和护理,出院时做好疾病和妊娠的相关指导,为特殊病例的介入成功提供保证。

  • 标签: 中期妊娠 二尖瓣球囊成形术 二尖瓣狭窄 护理
  • 简介:尖瓣脱垂综合征(下称脱)与β受体过敏征(简称β亢)多以心悸、胸痛、呼吸不畅,情绪激动时症状明显等为主诉就诊,临床上并不少见,据统计约占具有心血管症状患者的4%~8%,表现上有许多相似之处,且常伴神经衰弱或自主神经功能失调,容易混淆。本文观察一组住院确诊的脱及β亢患者的儿茶酚胺(CA)水平,探讨其临床意义。

  • 标签: 儿茶酚胺 临床意义 二尖瓣脱垂综合征 患者 心血管症状 就诊
  • 简介:目的探讨腰椎管减压、USS内固定器治疗不稳定型腰椎退行滑脱早期临床效果。方法对54例腰椎退行滑脱症患者行后方入路腰椎管减压、USS内固定手术,对照比较手术前、后临床症状改善和X线片滑脱复位程度进行疗效评定。结果症状完全消失48例,明显改善6例。54例中24例Ⅰ度滑脱,其中22例术后X线片检查证实完全复位;Ⅱ度滑脱30例,28例完全复位,另2例滑脱部分复位。术后无发生神经系统并发症及感染。结论USS内固定器治疗腰椎退行滑脱早期随诊复位满意,疗效良好。

  • 标签: 腰椎 脊椎滑脱 脊柱内固定术
  • 简介:老年退行心脏瓣膜病(seniledegenerativeheartvalvulardisease,SDHVD),是心脏瓣膜结缔组织发生退行变、纤维化及钙化,使瓣膜和/或其支架的功能异常所引起的一组心脏病。作者对2001年2月至2005年9月收治的132例SDHVD患者资料,进行回顾的临床分析。报道如下。

  • 标签: 老年退行性心脏瓣膜病 临床分析 DISEASE HEART SDHVD 退行性变
  • 简介:目的:探讨老年退行心脏瓣膜病(SDVHD)的易患因素和临床表现。方法:对118例SDVHD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随着年龄增高,SDVHD的检出率逐步增高.60~69岁为19.3%.70~79岁36.8%.80~90岁54.5%.≥90岁100%;其病变程度亦加重,并发症增多。其临床改变为:主动脉环或瓣膜钙化占47.5%.尖瓣环钙化24.6%.主动脉尖瓣同时有钙化32.2%,主动脉伴三钙化1.7%。61.0%患者有心功能不全。结论:增龄是SDVHD易患因素,瓣膜环或瓣膜钙化的部位以主动脉最高.其次为尖瓣

  • 标签: 老年人 心脏瓣膜疾病 危险因素
  • 简介:目的在回顾手术治疗退行脊柱侧凸进展的基础上,探讨椎弓根螺钉系统在退行脊柱侧凸矫治的策略,并评价其疗效.方法1999年7月~2002年7月,本院骨科连续治疗32例退行脊柱侧凸患者,其中7例先行一期前路脊柱松解,期后路多节段椎弓根螺钉矫形,后外侧植骨融合;16例行后路椎管减压、PLIF椎体间支撑融合、椎弓根螺钉矫形内固定、后外侧植骨融合术;9例行后路椎管减压、椎板截骨短缩、椎弓根螺钉矫形内固定、后外侧植骨融合术.结果本组围手术期没有出现切口感染,2例术后出现肺部感染症状,4例出现症状对侧的下肢痛,经过对症处理后好转.本组全部病例随访18个月~3年,平均2.4年.全部病例无断钉、断棒,无交界后凸.术前、术后及18个月随访时进行Oswestry评分,统计结果表明术后和18个月随访时ODS评分与术前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充分减压的前提下,椎弓根螺钉三维矫正技术对退行脊柱侧凸可达到满意的纠正,重建脊柱稳定性,适当的前路松解和椎体间支撑植骨有利于矢状面畸形的改善,减少神经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退行性 脊柱侧凸 椎弓根螺钉 矫形 随访 术后
  • 简介:目的评价头骨、月骨、三角骨及钩骨四关节融合治疗退行腕关节炎的效果.方法1997年7月~2002年12月应用腕关节部分融合术创伤腕关节炎治疗20例,术后随访15个月,随访检查包括术后腕关节疼痛程度、腕关节活动度、握力以及患侧X线检查.视觉模拟评分法评价疼痛程度.腕关节总体功能评价采用Krimmer腕关节评分表.结果腕疼痛值静息时为2.1,用力后为5.3;屈伸活动度为64°(对侧126°);尺桡偏为30°(对侧57°);平均握力为24kg(对侧40kg).Krimmer腕关节评分值为67.X线检查头、月、三角及钩骨均融合.结论腕关节部分融合后能保存腕关节部分功能,是治疗退行腕关节炎有效的方法.

  • 标签: 关节 部分融合术
  • 简介:退行骨关节病是中老年人常见病、多发病.我们收集经中药离子导入治疗的退行骨关节病门诊病人200例,对其治疗效果及X线征象改变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 标签: 退行性骨关节病 离子导入 中药 X线征象
  • 简介:目的:调查各类型三病变发生率,构成比及各装置受累情况.方法:收集1959-1999年共1027例本院尸检资料进行病理与临床分析.结果:各种病因造成三病变者209例.风湿心脏病142例中三受累96例(68%),其中三关闭不全91例,三器质狭窄5例.96例风心病三病变中功能环扩张关闭不全45例(48%),功能和器质关闭不全46例(52%).风心病三受累的各脏器存在弥漫重度淤血,而风心病未累及三者各脏器仅存在轻度淤血.三病变最常见的死亡原因为充血性心力衰竭,其次为心律失常,肺水肿及肺梗塞.结论:三病变最常见病因是风湿心脏病.病因不同,三环扩大程度不同;当病变累及三时可造成胸腹腔各脏器重度淤血;三病变最常见死亡原因为心力衰竭.

  • 标签: 三尖瓣 尸检 分析 临床 病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