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远视弱视儿童视力正常之后其双眼视功能的恢复状况。方法此文加入研究的资料是2016年2月至2018年4月本医院收治的50例(共100只患眼)远视弱视患儿,患儿均已治愈,分析其治愈后双眼视功能状况。结果中度远视患儿、高度远视患儿的远视屈光眼所占百分数高于轻度远视患儿数据,高度远视患儿的远视屈光眼所占百分数高于中度远视患儿数据,P<0.05,出现指标之间的统计学意义;轻度远视患儿的近视屈光眼所占百分数高于中度远视患儿、高度远视患儿数据,中度远视患儿的近视屈光眼所占百分数高于高度远视患儿数据,P<0.05,出现指标之间的统计学意义。结论远视弱视儿童视力正常之后容易出现近视化情况,需要积极预防干预。

  • 标签: 远视性弱视 儿童 视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和分析护理干预对儿童远视弱视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2月我院收治的51例远视弱视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患儿来院顺序将其分为两组,其中前25例患儿设为对照组,后26例患儿设为研究组,两组患儿均进行常规治疗,研究组患儿在此基础上实施相应的护理干预,记录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患儿总有效率为76.00%,相较于研究组(96.15%)显著更低,P<0.05。结论:对远视弱视患儿在治疗中实施相应的护理干预可显著提高患者疗效,促进患儿更快恢复视力

  • 标签: 护理干预 远视性弱视 疗效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3~6岁远视弱视儿童采取视知觉感知训练配合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方法:此次从本医院当中选取3~6岁远视弱视儿童70例,应用双盲法分组,探析组采用视知觉感知训练配合护理干预,基础组利用常规干预,对比logMAR视力、眼轴、屈光度变化值。结果:探析组logMAR视力、眼轴、屈光度变化值均优于基础组,有统计学对比意义(P<0.05)。结论:3~6岁远视弱视儿童采取视知觉感知训练配合护理干预可改善视力水平。

  • 标签: 视知觉感知训练 远视性弱视儿童视力 护理干预 屈光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3~6岁远视弱视儿童采取视知觉感知训练配合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方法:此次从本院门诊病人当中选取3~6岁远视弱视儿童70例,应用双盲法分组,探析组采用视知觉感知训练配合护理干预,基础组利用常规干预,对比标准对数视力、眼轴、屈光度变化值。结果:探析组标准对数视力、眼轴、屈光度变化值均优于基础组,有统计学对比意义(P<0.05)。结论:3~6岁远视弱视儿童采取视知觉感知训练配合护理干预可改善视力水平。

  • 标签: 视知觉感知训练 远视性弱视儿童视力 护理干预 屈光度
  • 简介:摘 要:目的:研究学龄前儿童屈光及远视检查对早期发现弱视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本区域中幼儿园儿童1000名3~6学龄前儿童,其中,男性567例,女性433例。对儿童实施屈光及远视检查,判定儿童是否有弱视情况。结果:1000名儿童视力低常例数231名,占比为23.10%,37名为弱视,占比37.00%;

  • 标签: 学龄前儿童 屈光检查 远视力检查 弱视
  • 简介:摘要:弱视是指眼部没有器质的病变,但是矫正视力达不到同龄儿童的正常值。儿童远视不一定有弱视,但是弱视儿童一般大部分有可能是远视或者远视散光。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条件的提升,电子产品的普及、学业任务的加重及其他用眼不当等儿童弱视远视相关诱因导致其发病率逐年上升。

  • 标签: 儿童弱视 儿童远视 中医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4D数字化弱视斜视矫治系统治疗远视屈光不正/参差弱视的疗效。方法:围绕本院收治的50例远视屈光不正/参差弱视患儿展开研究,分组依据:分层随机抽样法,实验组(n=25)、对照组(n=25),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实验组增加数字化弱视斜视矫治系统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矫正视力、屈光度及立体视。结果:治疗前两组矫正视力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实验组矫正视力高于对照组;治疗前两组立体视正常与异常情况对比无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立体视正常人数占比高于对照组(P<0.05),分别为96.00%、76.00%。结论:4D数字化弱视斜视矫治系统治疗远视屈光不正/参差弱视的疗效显著,建议临床采纳。

  • 标签: 4D数字化弱视斜视矫治系统 弱视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视功能训练在儿童轻中度远视弱视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2016年9月—2017年12月于我院进行治疗的单眼轻中度远视弱视儿童8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4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实验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增加视功能训练,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痊愈9人,显效11人,有效13人,无效7人;实验组痊愈27人,显效10人,有效3人,无效0人。结论视功能训练对于轻中度远视弱视儿童的辅助治疗具有显著效果,优于单纯常规治疗。

  • 标签: 视功能训练 儿童 轻中度远视性弱视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对儿童远视弱视的治疗作用。方法从2016年1—1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诊治的眼科患者当中选择58例患有远视弱视的患儿为主要对象,根据患儿治疗方式的差异将其均分为常规组与综合组,每组各29例。常规组患儿需要接受临床常规治疗干预,患儿需要接受对侧眼眼罩遮盖治疗,综合组患儿需要接受平板电脑与智能手机治疗。结果综合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好于常规组,两组患儿的相关数据对比后存在明显意义。结论对于临床中患有远视弱视患儿的治疗方案选择而言,让患儿接受临床常规治疗的同时利用平板电脑与智能手机治疗的效果较好,该方案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 标签: 儿童远视性弱视 智能手机 平板电脑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调节训练与综合疗法治疗儿童高度远视弱视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本次研究选取起始时间为2019年1月,截止时间为2020年5月之间,选取对象为54例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高度远视弱视儿童患者,按照数字随机法将这54例患者分为两组并给予不同的治疗方式,组别分别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均有患者27例。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矫正视力和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矫正视力组间对比(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视力均有所提高,组内对比(P<0.05);且观察患者的矫正视力及治疗效果更优,两组组间对比(P<0.05)。结论:在儿童高度远视弱视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应用调节训练与综合疗法联合治疗更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视力水平,具有更高的治疗效果和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 标签: 儿童高度远视性弱视 调节训练 综合疗法 治疗效果 矫正视力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康复训练对高度远视弱视儿童屈光结构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4月-2020年4月收治的高度远视弱视患儿108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4例。对照组采取常规配镜(有屈光参差者加遮盖)治疗,观察组采取常规配镜(有屈光参差者加遮盖)治疗联合康复训练。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的屈光结构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儿屈光结构各项指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近视弱视远视弱视患者在视功能发育情况上的异同.方法在我院2010年到2015年期间收治入院的近视弱视患者中,采用随机数字法选取32例患者,将其设置为A组;同样采用随机数字法在我院同期收治的远视弱视患者中选取32例患者作为B组,在院外随机数字法选取30例视力正常者作为C组.对比分析A、B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A、B组显效患者的三级视功能发育情况以及A、B组显效弱视患者与C组正常者的近立体视功能发育情况.结果A、B组患者治疗有效率、A、B组显效者融合视、近立体视以及与C组近立体视上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远视弱视治疗有效率高,但近视弱视矫正后视功能发育较好,两者治疗后均与正常者有所差异.关键词近视弱视;远视弱视;视功能MyopiaandhyperopiaamblyopiapatientswereobservedaccordingtofunctionaldevelopmentsituationAbstractobjectivetostudythemyopicamblyopiaandfarsightednessamblyopicpatientsonvisualfunctionanddevelopmentsituationofsimilaritiesanddifferences.Methodsinourhospitalfrom2010to2015admittedduringtheperiodofmyopicamblyopiapatients,selectedbyrandomnumbermethodin32paGtients,setittoAgroup;ByusingrandomNumbersinthesameofhyperopiaamblyopicpatientsadmittedinourhospitalduringthesameperiodof32patientsingroupB,inthecourtyardoutsidetherandomnumbermethodselecting30casesofnormalvisionasgroupC.ComparisonandanalysisofAandBgroupofpatientswithtreatmentofefficient,A,BgroupofpatientswithtriplevisualfunctionweremarkedlyimproveddevelopmentsituationaswellasA,BgroupofamblyopiapatientsweremarkedlyimprovedwithgroupCnearstereopsisfunctionofnormaldevelopment.ResultsA,Bgroupofpatientstreatmentefficiently,A,Bgroupof?fusion,nearlysolid,andsignificantdifferenceinthestereopsisofgroupC,P<0.05,withstatisticalsignificance.ConclusionhyperopiaamblyopiatreatGmentoKfeyhigwhoredfsficient,butvisualfunctionaftermyopiaamblyopiccorrectionbetterdevelopment,bothwithnormaldifferenceaftertreatment.Myopicamblyopia;Hyperopiaamblyopia;Visualfunction中图分类号R77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1-5302(2015)09-0655-02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远视引起的儿童双眼屈光不正弱视的矫正方法的矫正治疗措施以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2018年1月-2020年1月期间在我院眼科门诊接受治疗的210例420眼由于远视引起的双眼屈光不正弱视患儿的资料进行调查,在规范的验光条件下进行配镜矫正,根据矫正处方的不同分为全矫组、欠矫组以及渐变多焦镜组各70例,均进行戴镜治疗。结果:三种矫正方法的平均治愈时间为全矫组(18.16±5.12)mo、欠矫组(19.26±5.24)mo、渐变镜组(15.68±4.27)mo,渐变多焦组数据与其他两组数据存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远视 屈光不正 弱视 矫正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远视引起的儿童双眼屈光不正弱视的矫正方法的矫正治疗措施以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2017年1月-2019年1月期间在我院眼科门诊接受治疗的210例420眼由于远视引起的双眼屈光不正弱视患儿的资料进行调查,在规范的验光条件下进行配镜矫正,根据矫正处方的不同分为全矫组、欠矫组以及渐变多焦镜组各70例,均进行戴镜治疗。结果三种矫正方法的平均治愈时间为全矫组(18.16±5.12)mo、欠矫组(19.26±5.24)mo、渐变镜组(15.68±4.27)mo,渐变多焦组数据与其他两组数据存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规范验光的条件下,采用渐变多焦的矫正治疗方式对弱视患儿事视力的恢复有较好的效果,它的应用为治疗儿童远视引起的屈光不正弱视提供了新的治疗是思路,应该在临床治疗中推广应用。

  • 标签: 远视 屈光不正 弱视 矫正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儿童视力检查来分析引起儿童视力的疾病类型及增强早期筛查意识。方法选取2008年1月~2010年1月来我院眼科门诊就诊的186名低视力儿童,所有患者均采用视力表检查,经检查裸眼视力<0.8者、斜视者则行屈光、裂隙灯及眼底检查,将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86例低视力儿童共检出眼病5种,分别是弱视127例,占68.28%;脉络膜视网膜疾病2例,占1.0℅;近视39例,占20.9%,视神经疾病3例,占1.6%;先天性青光眼2例,占1.0%;其中轻度弱视患儿119眼,占67.61%;中度弱视患儿35眼,占19.89%;重度弱视患儿22眼,占12.5%;127例弱视患儿中以屈光不正占多数;本次排查中初次诊断弱视患者68例,首次检出率为53.54%。结论通过对低视力儿童的排查,引起儿童弱视的主要原因为屈光不正,而及时合理的治疗对患儿的预后具有重要的意义;如加大弱视常识的宣传,提高家长和社会对弱视的认知,使其重视儿童弱视眼底疾患的排查,做到早发现、早治疗,是防治儿童弱视的关键。

  • 标签: 低视力 儿童弱视 眼底疾患排查 治疗及预防
  • 简介:摘要目的对远视单眼弱视患者黄斑区视网膜厚度予以观察和分析。方法将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于我院进行治疗的远视单眼弱视患者23例作为观察组,将同时期于我院进行治疗的单眼远视但无弱视的患者23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黄斑区视网膜厚度进行测量并且记录。结果观察组患者的黄斑中心凹厚度为(192.4±20.4)um,对照组患者的黄斑中心凹厚度为(180.3±14.2)um,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远视单眼弱视患者的黄斑中心凹厚度以及黄斑中心区视网膜厚度比单眼远视但无弱视的患者要厚,采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进行测量,对各类弱视的外周机制研究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我们在临床上进一步的推广和使用。

  • 标签: 远视性单眼弱视 黄斑区视网膜厚度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屈光不正弱视行视知觉学习治疗对视力的影响。方法收集2017年4月—2018年4月90例儿童屈光不正弱视患儿随机分组。对照组予以传统常规方法治疗,视知觉学习组则予以视知觉学习治疗。比较效果。结果视知觉学习组疗效、矫正视力水平等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视知觉学习治疗儿童屈光不正弱视的疗效确切。

  • 标签: 儿童屈光不正性弱视 视知觉学习治疗 视力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散光弱视儿童的综合弱视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16年7月~2017年7月接收的散光弱视儿童5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8例,观察组采用综合弱视治疗,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2组患儿视力、散光均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视力高于对照组,散光、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临床应用综合弱视治疗散光弱视患儿时,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可有效改善患儿散光及视力情况,减少复发。

  • 标签: 散光性弱视 综合弱视治疗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并讨论护士督导弱视训练对儿童白内障术后视力恢复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4月~2016年3月于我院接受白内障手术的患儿38例,按照患儿弱视训练的方式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患儿在护士督导下进行训练,对照组患儿在家进行训练。比较两组视力恢复情况。结果治疗后3个月及6个月,观察组患儿视力恢复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12个月及24个月,两组患儿视力恢复程度相当,(P>0.05)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护士督导下进行弱视训练能更好地促进患儿术后视力恢复,值得广泛应用。

  • 标签: 儿童白内障 弱视治疗 护理督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检查距离为2.5 m的视力表检查远视的准确。方法自身对照研究。选取2019年3至9月于北京协和医院眼科门诊就诊的屈光不正青少年227例(454只眼),其中男性123例,女性104例,年龄(11.74±3.26)岁。在相同测试环境下,由经过培训并通过一致检验的视力检查人员分别采用检查距离为2.5和5 m的视力表检查所有受检者双眼的远视,并将结果转化为最小分辨角的对数(logMAR)进行分析。两种视力表检查的先后次序采用抽签法随机决定,检查间隔时间为10 min。将受检者按年龄(7~9岁、10~12岁、13~15岁、16~18岁)和视力(1.00~0.52、0.40~0.30、0.22~0.10)分别进行两种视力表检查结果的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比较两种视力表的检查结果的差异,采用Pearson相关检验探讨两种视力表所检查结果的相关。结果检查距离为2.5和5 m的视力表测得的所有受检者右眼远视分别为0.37±0.24和0.50±0.26,左眼远视分别为0.45±0.23和0.36±0.2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6.19,11.71;P<0.01),检查距离为2.5 m的视力表测得的视力偏高。视力差的青少年两种视力表检查结果的差异更大(r=0.387,P<0.01)。结论在相同的测试条件下,应用检查距离为2.5 m的视力表检查远视,其结果明显好于检查距离为5 m的视力表;采用检查距离为2.5 m视力表检查远视不是检查青少年远视的恰当方法。(中华眼科杂志,2021,57:122-125)

  • 标签: 视力试验 视敏度 青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