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5 个结果
  • 简介:肿瘤的化疗已有半个多世纪的历史,化疗药物毒性大、安全系数较小,而且在人体代谢和排泄个体差异大,因此可能导致个体间不同的治疗效果:有的病人可能因达不到治疗浓度导致化疗失败,有的可能因药物浓度过高而产生严重的不良反应。因此有必要据药物的药代动力学设计个体化的理想给有方案,从而达到最大耐量(MTD)、取得最大疗效、避免不可耐受的毒性。临床上抗肿瘤药的剂量通常是按体表面积(BSA)计算的,但文献调研发现,在世界范围内,目前卡铂用药均己按AUC(药物的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AUC是评估药物利用度的决定因素,是药代动力学的重要参数之一。AUC大,表示药物吸收多,反之则吸收少)计

  • 标签: 卡铂 计算卡 铂剂量
  • 简介:<正>抗结核药物的固定剂量复合制剂(下简称复合剂),是80年代抗结核治疗的又一重要进展。所谓复合剂是指数种不同药物按一定的剂量配方,混合制成一种复方制剂形式,其剂型可为胶囊或片剂。最常用的是由利福平(R)加异烟肼(H)及R+H+Z(吡嗪酰

  • 标签: 复合剂 复合制剂 固定剂 抗结核药物 生物利用度 利福平
  • 简介:目的探讨64排CT低剂量扫描技术在甲状腺增强扫描中的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进行治疗的152例甲状腺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入选患者均行甲状腺多排螺旋CT增强扫描检查及病理检查,依据多排螺旋CT检查的不同电流及电压将患者分为4组(A组为高管电压高管电流,B组为高管电压低管电流,C组为低管电压高管电流,D组为低管电压低管电流)。比较4组受检者多排螺旋CT扫描结果的意义。结果4组多排螺旋CT检查对于结节性甲状腺病变检出率(96.21%、94.38%、85.71%、87.50%)或弥漫性甲状腺病变的检出率(77.78%、83.33%、80.00%、83.3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U=0.1825,P=0.3518>0.05)。4组CTDIvol、DLP、ED测量值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D组受检者辐射低于A、C组受检者。4组甲状腺CT值、背景噪声、背景信号差异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D组甲状腺CT值、背景噪声、背景信号均高于A、B、C组(P<0.05);4组受检者SNR、CN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组受检者CT扫描图像主观评价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排螺旋CT低剂量扫描技术应用于甲状腺增强扫描中,能获得较好的扫描图像,不仅利于保证图像质量,同时利于提高诊断结果的准确性,且降低对患者产生的电离辐射损伤。

  • 标签: 多排螺旋CT 低剂量 甲状腺
  • 简介:<正>94例患者分对照组44例,用卡托普利、氢氯噻嗪和呋噻米和(或)地高辛治疗;治疗组50例加服螺内酯20mg/d。结果:治疗组及对照组有效分别为43例(86%)及25例(56.82%)P<0.01。两组治疗前后肾功能和血电解质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无1例发生高血钾、低血钠、低血氯和肾功能恶化。示小剂量螺内酯治疗轻、中度CHF安全、有效。表2

  • 标签: 螺内酯 充血性心力衰竭 临床观察 低血钠 呋噻米 肾功能恶化
  • 简介:目的探讨大剂量尿激酶(UK)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方法采用大剂量静脉溶栓疗法,首剂150万U,以后每天50万U静脉点滴,4~7d,总计300万~450万U。结果冠脉再通率暑2.14%(23/28),再梗率14.29%(4/28),出血并发症10.71%,(3/28),病死率10.71%。结论大剂量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AMI病人,可以提高相关血管的再通率,降低病死率;溶栓治疗年龄不限;尿激酶150万U是AMI溶栓治疗较适当剂量

  • 标签: 急性心肌梗塞 溶栓疗法 尿激酶
  • 简介:特发性肺纤维化(IPF)是间质性肺疾病(ILD)的代表性疾病,一直以间质纤维化为其病理特点。其病理特点为正常的肺泡壁的形态消失,代之以肥厚的肺泡壁和(或)形成纤维化。继之,由残存的扩张气腔形成蜂窝肺。迄今,对IPF尚没有一个令人满意的治疗方法。临床上较常用的药物包括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细胞毒药物和抗纤维化制剂。由于疗程在六个月以上,患者长期用药,对药

  • 标签: 大剂量 布地奈德 药物治疗 特发性肺纤维化 病理特点 糖皮质激素
  • 简介:SAP并发症多、病死率高、预后不良。奥曲肽(sandostatin,善宁)为人工合成的生长抑素八肽衍生物,能有效抑制胰腺的分泌,是治疗AP的主要药物之一,但如何使其达到更好的量效比尚少见报道。本文采用2种奥曲肽剂量治疗SAP,以探讨奥曲肽的量效关系。

  • 标签: 重症急性胰腺炎 奥曲肽 疗效比较 治疗 静脉输注 剂量
  • 简介:目的探讨小剂量肾上腺素治疗重症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5月至2015年8月在我院就诊的重症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患者56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28例。两组患者均及时给予变应原脱离、面罩吸氧等紧急抢救措施,并建立静脉通道,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氨茶碱+甲泼尼龙琥珀酸钠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小剂量肾上腺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症状评分及呼吸、心率及血氧饱和度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100.0%)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7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两组患者症状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患者症状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1);观察组患者呼吸、心率低于对照组患者,血氧饱和度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小剂量肾上腺素治疗重症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患者,可显著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有效缓解哮喘症状,改善呼吸、心率、血氧饱和度,提高治疗的安全性。

  • 标签: 重症支气管哮喘 急性发作 治疗 小剂量肾上腺素
  • 简介:狼疮性肾炎(LupusNephritis,LN)目前导致我国继发性肾损害的首要原因。随着新型免疫抑制剂的开发及治疗方案的改进,LN甚至重症患者生存及肾功能保护有显著的提高,免疫干预治疗是目前LN临床研究的热点。我院自2005年8月以来对收治的难治性狼疮性肾炎13例采用酶酚酸酯(MMF)配合小剂量激素治疗,收到了较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 标签: 狼疮性肾炎 酶酸酚酯 激素
  • 简介:目的探讨垂体后叶素联合小剂量氢化可的松治疗感染性休克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2月至2014年2月住院治疗的感染性休克患者82例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1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垂体后叶素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垂体后叶素联合小剂量氢化可的松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的血乳酸水平于治疗后12h、1d、2d不断降低,内生肌酐清除率不断升高;观察组患者血乳酸水平下降、内生肌酐清除率上升更显著,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者6h成功复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垂体后叶素应用总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及病死率显著短于或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垂体后叶素联合小剂量氢化可的松治疗感染性休克患者临床疗效确切,可使患者休克状态较快得到逆转,提高6h成功复苏率,缩短垂体后叶素应用总时间,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感染性休克 垂体后叶素 氢化可的松
  • 简介:我国现有2亿高血压患者,每10个成人中有2个是高血压。高血压的人群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很低,2002年调查结果仅分别为30%、25%和6%。由于以高血压为代表的危险因素未得到有效控制,故与血压有关的疾病如脑卒中、心肌梗死、肾脏疾病等发生率和病死率居高不下,心脑血管病成为我国居民的首位死亡原因。

  • 标签: 高血压 联合治疗 钙拮抗剂 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
  • 简介:目的观察不同剂量链脲菌素(STZ)对C57BL/6J小鼠糖尿病诱导效应的影响,探讨其量效关系及最佳剂量范围。方法将C57BL/6J小鼠按数字随机法分为9个STZ剂量组(A~Ⅰ组,STZ分别为30、60、80、100、120、150、180、210、240mg/kg体重),每组15只,腹腔注射;1个对照组,10只,腹腔注射等体积缓冲液。观察各组血糖、体重、血胰岛素和45d生存率的变化,分析其与STZ剂量的关系。同时取A、C、G及对照组小鼠胰腺、肾脏组织做病理学检查,并行免疫组化观察胰腺胰岛素及。肾脏CD68的表达。结果C~G组较对照组血糖增高、体重及血胰岛素含量较对照组下降非常显著(P〈0.05),且STZ剂量与血糖呈正相关(r=0.984,P〈0.05),与血胰岛素含量呈负相关(r=-0.994,P〈0.05)。C~G组成模率达86.7%-100%,显著高于A、B组的0和40%(P〈0.05);45d生存率为46.7%-73.3%,显著高于H、I组的13.3%和0(P〈0.05)。A组胰腺、。肾脏组织未见明显破坏;C组及G组出现典型的胰岛萎缩变形,胰岛素分泌颗粒减少,肾小球系膜外基质沉着及球周巨噬细胞浸润。结论C57BL/6J小鼠腹腔注射STZ以80~180mg/kg体重的剂量制模率高、生存率高,且靶器官损伤典型;该剂量与血糖呈正相关,与血胰岛素含量呈负相关。

  • 标签: 糖尿病 实验性 链脲菌素 剂量效应关系 药物 C57BL/6J小鼠
  • 简介:目的比较冲击量与常规剂量甲强龙治疗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患儿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6年7月至2018年7月我院收治的新诊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儿52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6例。两组患儿均给予常规药物以及丙种球蛋白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剂量甲强龙治疗,观察组患儿给予冲击量(大剂量)甲强龙治疗,疗程4~6周。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4~6周后,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4.6%,对照组患儿为76.9%,观察组患儿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的皮肤黏膜出血消失时间、血小板计数(PLT)恢复正常时间、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观察组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率(92.3%)显著高于对照组(1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常规剂量甲强龙治疗新诊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儿,可以明显提高患儿的血小板水平,改善其出血症状,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使用冲击量治疗。

  • 标签: 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甲强龙 冲击量 常规剂量 安全性
  • 简介:<正>39例患者已用氯丙嗪≥300mg/d治疗8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SNSS)评分>60分,随机分两组:研究组18例在氯丙嗪治疗基础上,加用奥氮平2.5mg/d,视病情可加至5mg/d,4周后渐减氯丙嗪量。对照组21例,奥氮平5mg/d始,视病情惭增加剂量,最大不超过20mg/d;氯丙嗪在第1周内渐减至完全停用。治疗8周。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PS)减分率分别为51.7%和55.1%,有效率50.0%和57.1%,肝功异常率11.1%和

  • 标签: 奥氮平 减分率 临床观察 肝功异常
  • 简介:目的:评估10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进行非清髓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效果。方法:10例MDS患者中位年龄44岁,MDS-难治性贫血(RA)1例国际预后积分系统(IPSS)中危-ⅠJ,MDS-难治性血细胞减少伴有多系增生异常(RCMD)5例(IPSS中危-Ⅰ4例,中危-Ⅱ1例),MDS转变为急性髓系白血病4例(均为IPSS高危)。人类白细胞抗原(HLA)完全相合同胞移植7例,HLA匹配无关供者移植3例。预处理方案以白消安8~10mg/kg、氟达拉滨90~150mg/m^2及全身照射2—3Gy为主,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预防方案为环孢素、短程甲氨蝶呤和麦考酚酸酯。移植后供受者嵌合体检测采用PCR扩增短串联重复序列方法,对流式细胞仪分选出的T淋巴细胞、自然杀伤(NK)细胞和粒细胞进行动态定量检测。结果:移植后异基因造血干细胞都成功植入,中性粒细胞〉0.5×10^9/L的中位时间为12(10~14)d,血小板〉50×10^9/L的中位时间为13(0~29)d。10例患者中8例发生急性GVHD.其中仅1例患者发生Ⅳ度急性GVHD,其余患者为Ⅰ度。中位随访22(3.6—70)个月,5例发生慢性GVHD。2例患者死亡.均在移植前转变为急性髓系白血病,其余8例患者均无病生存至今,血细胞数恢复正常,中位生存时间为27(15.70)个月,预期5年总生存率为79%。结论:减低预处理剂量的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是治疗MDS或MDS继发急性髓系白血病的有效方法。移植后需要进行嵌合体的密切监测,根据供受者嵌合比例,尤其是T淋巴细胞嵌合比例给予个体化免疫抑制剂治疗,避免复发。

  • 标签: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异基因 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 移植物抗宿主病
  • 简介:目的探讨阿司匹林联合小剂量氯吡格雷抗血小板治疗高龄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UA)患者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及安全性。方法选择诊断明确的UA患者12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对照组采用阿司匹林(0.1g,1次/d)等冠心病二级预防药物治疗;治疗组在以上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小剂量氯吡格雷(50mg,1次/d),观察用药12个月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并评价其安全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能降低主要终点事件的发生率(P〈0.05),而两组出血事件发生率无明显差别(P〉0.05)。结论阿司匹林联合小剂量氯吡格雷抗血小板治疗在高龄老年UA患者中的疗效肯定且安全。

  • 标签: 阿司匹林 氯吡格雷 药物治疗 联合 老年人 不稳定型心绞痛
  • 简介:目的:探讨大剂量阿糖胞苷(HDAraC)巩固治疗核心结合因子相关急性髓系白血病(CBF—AML)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本院血液科骨髓移植病区2007年至2012年收治的CBF—AML患者应用HDAraC巩固化学治疗(化疗)的临床资料。评估患者总生存(OS)率、无病生存(DFS)率及复发率,并评价其治疗安全性.包括血液学不良反应及胃肠道、中枢神经系统等非血液学不良反应。结果:入选14例患者(男9例、女5例).中位年龄36.5(15-58)岁:AML-M2b7例,AML-M4Eo7例。共进行38个疗程HDAraC治疗。中位随访32.3个月.预期5年0S率为67.4%±14.0%,5年DFS率为44.6%±14.4%,5年复发率56.3%±14.4%。截止末次随访.10例患者存活.1例死于血小板减少所致颅内出血,3例死于疾病复发。7例患者复发,其中1例为复杂染色体异常,2例AML—M2b伴c-kit基因突变。29个疗程可评价不良反应:所有患者均出现Ⅳ度粒细胞减少和Ⅳ度血小板降低以及粒细胞缺乏性发热,经治疗无严重感染致死病例,1例因血小板减少致颅内出血死亡。患者均有Ⅰ-Ⅱ度胃肠道不良反应。未见中枢神经系统、皮肤等不良反应。结论:HDAraC应用于CBF—AML缓解后巩固化疗的效果和安全性令人满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急性髓系白血病 核心结合因子 阿糖胞苷 疗效 药物不良反应
  • 简介:目的探讨小剂量氯胺酮复合异丙酚对于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老年患者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38例ASA分级Ⅰ~Ⅲ级需行ERCP的老年患者,随机分成异丙酚组(19例)和小剂量氯胺酮加异丙酚复合组(19例),观察两组麻醉诱导前后、进镜前后、术毕的平均动脉压、呼吸频率、脉搏血氧饱和度、不良反应、以及清醒时间和手术时间,检测血浆皮质醇、血糖浓度。结果两组患者诱导前后平均动脉压差异显著(P〈0.05),组间比较见单用组平均动脉压、呼吸频率在诱导后、进镜前后、术毕时点明显低于复合组(P〈0.05);两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有明显差异(P〈0.05),平均清醒时间、脉搏血氧饱和度未见统计差异(P〉0.05),血浆皮质醇、血糖浓度结果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小剂量氯胺酮复合异丙酚能有效维持ERCP术中的血流动力学稳定、降低围术期应激反应,对行ERCP术的老年患者是较安全的麻醉方式。

  • 标签: 氯胺酮 异丙酚 老年人 胰胆管造影术 内镜逆行 应激
  • 简介:目的研究低剂量阿托伐他汀对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高密度脂蛋白(HDL)和低密度脂蛋白(LDL)亚组分的影响。方法入选37例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阿托伐他汀10mg治疗组(n=17例)和阿托伐他汀20mg治疗组(n=20),分别给予10mg/d和20mg/d阿托伐他汀治疗8周。另入选15名健康受试者作为对照组。Lipoprint脂蛋白分类检测仪对HDL和LDL颗粒进行分类。治疗8周后比较三组治疗前后血脂指标、HDL和LDL颗粒的变化,分析10mg/d阿托伐他汀和20mg/d阿托伐他汀治疗对LDL和HDL颗粒的影响。结果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经阿托伐他汀(10mg/d和20mg/d)治疗8周后,血浆LDL-C浓度、LDL各亚组分胆固醇浓度及百分比均显著降低。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经20mg/d的阿托伐他汀治疗8周后,大颗粒HDL-C浓度及百分比显著升高,小颗粒HDL-C浓度及百分比显著降低。结论低剂量阿托伐他汀短期治疗即可显著改善LDL和HDL的亚组分分布,使其向动脉粥样硬化逆转的有益表型转变。

  • 标签: 动脉粥样硬化 阿托伐他汀 高密度脂蛋白亚组分 低密度脂蛋白颗粒大小 低密度脂蛋白亚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