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多种皮瓣修复足跟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4年1月~2014年12月因足部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治疗的50例足跟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随机对其进行分组;实验组25例,男15例,女10例,年龄27~76岁,采用皮神经营养血管逆行皮瓣治疗;对照组25例,男13例,女12例年龄25~75岁,采用游离皮瓣治疗。采用回顾性分析两组皮瓣修复足部软组织缺损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的皮瓣成活率为87.6%,进行皮瓣修复的患者的软组织的平均成活面积为10cm×11cm;对照组患者的皮瓣成活率为90.1%,进行手术的患者的平均成活面积为14cm×27cm。所有数据经统计分析后得出两组患者的皮瓣成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皮瓣存活面积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若患者足部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可选用皮神经营养血管逆行皮瓣进行修复,但如果涉及前足,宜选择游离皮瓣.

  • 标签: 皮瓣 足部 软组织缺损
  • 简介:目的探讨不同面积、不同深度足跟后软组织缺损的新的、简便、有效的修复方法。方法根据跟后缺损面积及病变性质,设计两种简便方法对其进行修复。设计带薄层肌肉腓肠神经-小隐静脉营养血管远端蒂岛状皮瓣修复大面积足跟后深度软组织缺损,修复最大缺损面积12cm×9cm;另于小腿下段,设计腓骨肌腱鞘筋膜瓣与脂肪筋膜瓣联合转移覆盖中、小面积跟后软组织缺损,在其上移植全厚皮片或中厚断层皮片,修复最大缺损面积6cm×4cm。结果⑴自2004年1月~2006年12月以来,在传统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远端蒂岛状皮瓣设计的基础上,切取携带薄层(0.5~1.5cm)厚度,且小于皮瓣表面积的肌肉瓣,临床应用5例,修复足跟后、底部大面积软组织缺损,皮瓣最大18cm×12cm,最小12cm×7cm。带薄层肌肉皮瓣血运丰富,所有皮瓣均完全成活,伤口一期愈合,经2~24个月随访,足跟功能、外形恢复满意;⑵自2004年1月~2007年4月,应用腓骨肌腱鞘筋膜与脂肪筋膜联合瓣修复跟后软组织缺损7例,最大筋膜瓣6cm×13cm。术后转移筋膜瓣及移植皮片完全存活。随访3~13个月,供受区稳定愈合,功能、形态恢复满意。结论带薄层肌肉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远端蒂岛状皮瓣,血运丰富,抗感染力强,皮瓣修复面积大,且能增加足底软组织骨垫厚度,增强耐磨性,是大面积足跟后、底部深度软组织缺损较为的理想选择方法。腓骨肌腱鞘筋膜瓣或与脂肪筋膜瓣联合转移加皮片移植法,就近取材,供区病损小,鞘筋膜瓣柔韧滑润,覆盖跟腱与组织层厚度相似,是跟后中﹑小面积缺损的可靠修复方法。两种新手术方法均操作简便,术时短,安全可靠。

  • 标签: 跟后 缺损 修复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和探讨采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治疗足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性,通过对足跟部软组织缺损皮瓣修复的适应症和皮瓣优化选择等影响足部功能恢复的因素进行总结和分析,进一步指导临床。方法入选2006年2月-2013年2月就诊于我院并进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治疗的患者28例作为研究对象,我院从2010年2月开始实行针对患者进行的个性化伤情特点标准方案治疗,将方案施行后患者作为观察组,方案施行前患者作为对照组,回顾研究两组患者临床病历资料,对临床疗效性进行对比研究。结果应用个性化伤情特点标准方案患者出院和随访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评分、Enneking下肢功能评分系统评分和改良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评分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采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治疗足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显著,同时应用个性化伤情特点标准方案能够更有效地提高患肢功能恢复情况。

  • 标签: 组部软组织缺损 皮瓣修复 临床疗效性 个性化伤情特
  • 简介:面部软组织缺损修复要求功能和形态兼顾,而且是整形外科最常见的疾患,常用的修复方法有皮片移植、岛状或游离皮瓣移植和局部皮瓣修复等。修复面部软组织缺损也是整形外科医师最基本的技能,指导病人进行术后康复是整形外科护理最常见的工作。现就我科2001年-2005年治疗的面部软组织缺损的术后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 标签: 面部软组织缺损 修复术后 外科护理 整形外科医师 游离皮瓣移植 皮片移植
  • 简介:摘要:面部软组织缺损修复术后的护理是面部整形手术中至关重要的一环。正确的护理可以促进伤口愈合,减少并发症,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本文将就面部软组织缺损修复术后的护理进行深入探讨,包括伤口清洁、敷料更换、药物使用、饮食调整以及定期复诊等方面。

  • 标签: 面部软组织 缺损修复术后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软组织缺损病人护理要点的探讨。方法通过对38例大面积软组织缺损患者的皮瓣转移治疗的整体护理来认识护理的重要性。结果38例患者都得到理想的康复。结论完善的术前准备,术后的细致护理,尤其是皮瓣的观察,患者的密切配合,健康教育对提高治疗效果及手术的成功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标签: 皮瓣移位 组织缺损 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手外伤后软组织缺损的急诊修复方法.方法1999年1月~2002年1月共治疗125例手外伤后伴有软组织缺损的患者,根据术中软组织缺损情况,分别采用了手指掌侧推进皮瓣(21例)、V-Y皮瓣(19例)、双三角皮瓣(37例)、第四掌背动脉皮瓣(2例)、带桡神经浅支的示指背侧岛状皮瓣(9例)、中指尺侧及环指桡侧岛状皮瓣(2例)、前臂逆行岛状皮瓣(3例)、股前外侧游离皮瓣(4例)、足背复合游离皮瓣(2例)、(足母)趾皮甲瓣(1例)、锁骨下皮瓣(16例)、交臂皮瓣(2例)、腹股沟皮瓣(4例)、腹壁皮瓣(3例),进行急诊修复手部软组织缺损.结果术后有4例出现感染,皮瓣坏死,行残端修整,其余修复后外形良好,2例腹股沟皮瓣断蒂后皮瓣臃肿,行去脂术后外形良好.结论手部外伤后软组织缺损根据软组织的不同缺损情况选用恰当的一期急诊修复方法,具有创面可直接覆盖,感染率低,住院时间短,手部外形良好等优点.

  • 标签: 手外伤 软组织缺损 外科皮瓣 急诊修复
  • 简介:拇指软组织缺损临床上较为常见,修复的方法也很多,如传统带蒂皮瓣其操作方便,手术风险也较小,但需二次手术,且术后皮瓣感觉恢复差。随着显微外科的发展,应用显微外科技术进行修复,可获得较好的临床效果。自1999年2月-2006年12月,我们根据拇指不同受伤情况,采用6种不同类型的小皮瓣修复74例,术后随访3个月~1年,获得满意的疗效,现总结报道如下。

  • 标签: 拇指软组织缺损 显微外科修复 显微外科技术 带蒂皮瓣 临床效果 手术风险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复杂软组织缺损往往伴有深部组织如肌腱、神经、血管、肌肉、骨关节甚至器官损伤与缺损,不仅需要修复创面,而且还需行功能康复。复杂性软组织缺损涉及范围广、深度深、局部感染重,有的患者年老体弱且往往伴有较多的合并症(糖尿病、血管性疾病、肿瘤等),给临床修复与重建带来极大的困难。笔者就复杂软组织缺损的定义与分类、评估、修复重建的原则和方法等多方面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以指导复杂软组织缺损修复与功能重建。

  • 标签: 软组织损伤 外科皮瓣 修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以旋髂浅动脉为血供的腹股沟皮瓣修复小儿手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2016年2月至2020年12月,共收治小儿手部软组织缺损患者19例,手掌部11例,手背部8例,年龄4~12岁,均伴有肌腱、骨骼外露。其中,猪草机绞伤11例,压砸伤8例。缺损面积3.5 cm×2.5 cm~7.5 cm×6.0 cm,皮瓣切取面积4.0 cm×3.0 cm~8.0 cm×6.5 cm。一期手术予以清创后,肉芽组织清洁干燥时,二期游离皮瓣修复,术后10例获得门诊随访,9例微信随访。结果19例顺利成活18例,1例术后出现血管危象,经手术探查后危象解除皮瓣成活。所有患儿均获随访,随访时间3~18个月,平均12.5个月,除1例修复手掌部出现色素沉着外,其余皮瓣外形美观,无明显臃肿,质地、弹性可,无挛缩、粘连等并发症。皮瓣供区可见线形瘢痕。结论游离以旋髂浅动脉为血供的腹股沟皮瓣,皮瓣易于解剖,切取时间短,皮肤延展性好,修复小儿手部软组织缺损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 标签: 腹股沟皮瓣 小儿 手部创面 显微外科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报道足底内侧皮瓣转移进行修复足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方法并评价其疗效。方法应用足底内侧皮瓣对9例足跟部及足背皮肤软组织缺损进行修复,其中包括1例皮肤鳞状细胞癌扩大切除创面缺损。结果9例均获随访,时间10个月—3年,转移皮瓣均成活,外形满意,感觉恢复,足及足趾活动良好,鳞状细胞癌患者随访2年未复发。结论足底内侧皮瓣对足部中小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修复疗效较好。

  • 标签: 足底内侧皮瓣 足部皮肤软组织缺损 修复
  • 简介:摘要目的回顾性分析口腔颌面部肿瘤术后软组织缺损修复的情况。方法收集我院口腔颌面外科2013年1月-2016年12月颌面部肿瘤术后软组织缺损修复患者的临床资料(40例),进行分析。结果修复术式中,颈阔肌瓣修复术采用最多,共17例;前臂皮瓣修复术采用最少,仅1例。术后38例皮瓣一期愈合,2例二期愈合,受区外形及功能均恢复良好。结论组织瓣移植是口腔颌面部肿瘤术后缺损修复的重要手段,对患者的外形及功能恢复意义重大。

  • 标签: 口腔颌面部肿瘤 软组织缺损 皮瓣移植修复术
  • 简介:自1993年至2001年,本院应用岛状皮瓣和游离皮瓣修复创伤性虎口部皮肤缺损及虎口挛缩15例,取得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 标签: 皮瓣 修复 虎口部软组织缺损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采用各种皮瓣修复足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1月-2016年11月足部软组织缺损患者31例,分别采用足底内侧逆行岛状皮瓣、踝前皮瓣、第一跖背动脉皮瓣、对侧内踝上皮支皮瓣、游离股前外侧皮瓣5种皮瓣修复。结果除2例皮瓣远端少量皮肤出现坏死,愈合欠佳,清创愈合外,其余均Ⅰ期愈合,功能恢复良好。术后随访5-15个月,足部外形恢复良好,负重与行走功能正常。结论足部皮肤软组织缺损修复,可根据皮肤缺损的部位及创面大小,正确选择不同类型的外科皮瓣,而防止和处理血管危象的发生是取得良好疗效的关键。

  • 标签: 皮瓣修复 足部软组织缺损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皮瓣修复手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1年6月至2012年7月收治的86例手部软组织缺损的患者将之随机平均分组治疗,实验组43例应用皮瓣移植进行创面修复,对照组43例予采用传统常规皮肤创面植皮手术方法。对两组术后手指外观、感染的状况、知觉的恢复以及并发症等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经过修复手术治疗后,两组患者手部外伤创面修复基本完善,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修复后的手部外观更为逼真美观、感染率较低、感觉功能恢复良好、创面收缩症状出现少,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应用皮瓣修复手部软组织缺损可达到相对较美观的外形以及功能修复效果,缩短患者创伤的恢复的时间,并对患者心理产生一定安慰效果。

  • 标签: 皮瓣修复 手部软组织 疗效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显微外科修复对足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作用。方法将我院在2013年6月—2016年6月期间收治的18例足部软组织缺损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对患者采用显微外科修复,随访治疗效果。结果18例足部软组织缺损患者均接受治疗,全部获得随访,本次治疗优良率达到94.44%;18例患者取得94.4%的手术治疗满意度。结论显微外科修复对足部软组织缺损修复治疗效果较好,操作简单,适合临床推广与应用。

  • 标签: 足部 软组织缺损 显微外科修复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削薄ALTPF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自2015年3月至2018年6月,应用削薄ALTPF修复足踝部创面18例,其中5例创面进行了急诊修复,其余13例均二期应用削薄ALT-PF覆盖。切取皮瓣面积7 cm×10 cm~12 cm×20 cm。结果本组18例皮瓣均成活,2例术后24 h出现血管危象,予急诊探查后成活。18例均获随访10~24个月,平均16个月,其中门诊随访10例,微信随访8例。所有病例皮瓣外形美观,不臃肿,无需二次削薄,皮瓣无感染、破溃。皮瓣感觉按英国医学研究会标准感觉功能评分:S3+ 8例,S3 5例,S2 3例,S1 2例。足部功能按美国矫形外科足踝协会(AOFAS)足功能评分系统:优12例,良6例。结论削薄ALTPF是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较好选择。

  • 标签: 股前外侧穿支皮瓣 削薄 足踝部 软组织缺损 修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前臂动脉化静脉皮瓣修复手指软组织缺损创面的手术方法与临床疗效。方法2013年1月至2019年10月,对13例伴有深部组织外露的手指软组织缺损应用动脉化静脉皮瓣进行修复。皮瓣设计于前臂,选择2条基本相互平行的浅静脉,其口径与受区血管口径接近,皮瓣长轴与静脉走行一致,且2条浅静脉将皮瓣宽度分成约3等分,将切取的游离皮瓣在显微镜下于2条血管中间处纵行切开,并切除宽约2 mm皮下组织至真皮下血管网,结扎2条血管之间交通支。皮瓣不倒置,切取面积3.5 cm×2.5 cm~7.0 cm×4.0 cm。皮瓣内2条血管近端分别与受区动脉和静脉吻合。结果13例皮瓣术后均顺利成活,其中9例获随访,随访时间3~23个月,平均11个月,门诊随访7例,电话随访2例;皮瓣质地柔软、无影响关节活动的现象,皮瓣稍臃肿;皮瓣TPD为9~18 mm,平均13 mm。结论前臂动脉化静脉皮瓣成活率高,功能满意,指腹化改变,位置表浅,切取容易,不牺牲主要动脉,是一种修复手指软组织缺损较为理想的方法。

  • 标签: 静脉皮瓣 前臂 手指 软组织缺损 显微外科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