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在20世纪中国文学史上,赵树理及其文学话语无疑是独特的。赵树理文学话语的独特性主要表现在“讲述”姿态、“讲述”内容、“讲述”方式等方面。这种“讲述”,是他以善为本的文化人格衍生的道义焦虑支配下的泛道德化行为。换言之,独特的文化人格成就了他独特的文学话语。

  • 标签: 赵树理 文化人格 讲述 独特性
  • 简介:本文尝试对赵树理文学的评价史做一种理论性反思。论文梳理了不同历史时期赵树理文学评价的主要内容,并提炼出其中的核心范畴,即19401960年代的“社会主义”与“现代主义”、1980年代的“现代”与“个体”、1990年代以来的“民间”与“地域文化”;进而具体分析这些评价方式在何种意义上受限于特定的现代一i~-话语框架,由是造就了赵树理文学史形象的暧昧性。论文的基本观点认为,在评价赵树理这样的与现代文学体制保持着一种张力关系的作家时,需要意识到现代性评价视野的限度,并探寻一种将现代、传统及当代话语置于同一平台加以讨论的可能性。

  • 标签: 赵树理文学 现代性 文学体制 社会主义 现实主义 个体
  • 简介:现代乡土文学出现了三次创作高潮,分别以鲁迅、赵树理、高晓声为代表。赵树理所代表的第二次乡土文学高潮,起到了承前启后、承上启下的作用。

  • 标签: 乡土文学 赵树理 高晓声 鲁迅
  • 简介:20世纪40年代出现在解放区的著名作家孙犁和赵树理,一直备受关注,因其童年经验的影响,其创作呈现出了两种截然不同的风格和创作风貌,为此在批评史上也经历了此起彼伏的升降变化。母亲的慈爱与善良对孙犁的滋润,使得孙犁对真善美有着独特的理解与感悟,并形成了他对美的执著追求与向往,进而形成了超越现实层面,追求美、书写美的浪漫主义理想情怀及书写范式。对赵树理而言,苦难的童年和周围人艰辛的现实生活使得他不可能无视现实处境的残酷和农民的生存苦难,无法避开复杂的农村社会矛盾和斗争,因而形成了直面现实的现实主义情怀及现实主义书写方式。

  • 标签: 孙犁 赵树理 童年经验 文学创作
  • 简介:作为“华夏文明看山西”文化艺术周的一项重要内容。赵树理文学奖评奖新闻座谈会12月8日上午在中国作协举行。我省决定从本年度起恢复赵树理文学奖评奖。正式启动的赵树理文学奖长篇小说特别奖将面向全国评奖。并重奖优秀作品。上世纪著名文学流派“山药蛋派”的代表作家赵树理辞世已经34个年头了.但他那扎根现实生活与人民休戚与共的作品仍闪闪发光。这位享誉文坛的“铁笔圣手”。至今依然是中国农民最喜爱的作家。1985年省作协举办了首届赵树理文学评论奖。但此后19年这个奖中断了。中国作协党组书记金炳华,原中宣部副部长、原中国作协党组书记、著名文艺评论宽有翟泰丰。中国作协书记处书记、党组成员、中国出版集团总裁张胜友。光明日报文艺部主任沈卫星。北京大学教授张颐武。人民文学副总编李敬泽。文艺报副总编范永戈。中国电影电视海外发行与交易中心总经理、著名影视评论宽有马润生等40多名专家及媒体代表参加了座谈。

  • 标签: 中国 山西 党组书记 总编 交易中心 总裁
  • 简介: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赵树理是位别具一格而又卓有成效的杰出作家。赵树理卓越成就的取得,与其所具有的独特精神密切相关。所谓“赵树理精神”,质言之,就是积极入世,坚持真理,服务人民。

  • 标签: 赵树理精神 积极入世 坚持真理 服务人民
  • 简介:高个子,黑瘦脸,身穿黑袍子,头戴黑毡帽,腋下夹着黄布包,口袋里装着旱烟袋……从外表看,你怎么也不会想到这就是人们所钟爱的作家赵树理

  • 标签: 赵树理 作家 生平 文学创作 人格修养
  • 简介:11966年初夏,赵树理打河南省兰考县采访归来,住在晋城县县委会写剧本《焦裕禄》。才写了三场戏,一天夜里,他接到长治晋东南地委打来的一个长途电话,要他回长治帮助一个剧团修改一个会演剧本。赵树理说他正在写《焦裕禄》剧本,再过半个月就可以写完,与长治方面商量半个月后再回长治,长治方面的电话却说:“不行,晚一天来长治也不行。这是地委指示,明天必须回来。”

  • 标签: 赵树理 红卫兵 长治 晋东南 社会主义 批判会
  • 简介:赵树理与贺友直,一个是著名作家,一个是连环画泰斗,本来是两个毫不相干的人,却因为一部《小二黑结婚》紧密联系。用贺友直自己的话来说,一生四画《小二黑结婚》,主要就缘于两位艺术家息息相通的幽默。但其实不止是幽默,赵树理与贺友直还有许多相通的地方,也许就是这诸多的相通,最终成就了二人的缘分。

  • 标签: 赵树理 贺友直 《小二黑结婚》 相通
  • 简介:<正>中国已故著名作家赵树理笔下的小说曾吸引和教育了一代人,而如今,他的故乡晋城市沁水县尉迟村的变化更让人赞叹不已,赵树理小说中人物的后代们已过上令祖辈们想都想不到的生活。昔日的尉迟村,同旧中国农村的命运一样,是一杯苦涩的酒。赵树理在小说《锻炼锻炼》中塑造了一个“吃不饱”的形象,几乎成了这里农民的代名词。如今的尉迟村,早就越过了温饱线。

  • 标签: 赵树理小说 晋城市 尉迟 《小二黑结婚》 农村基层干部 科技兴农
  • 简介:一、驴背上的状元赵树理成名后,他的家乡流传着这样一个传说:在赵树理降生一百天的时候,家里祖孙三代为他庆贺百日。家人们特地在他面前摆了十几样玩意儿,任他抓。其中还有向人借来的银元宝,专摆在孩子的小手最容易触到的地方!

  • 标签: 赵树理 传说 家乡
  • 简介:赵树理一生,使用笔名很多,特别是早期。仅现在所知,他先后使用过的笔名有八、九十个。有的是经常使用,也有些是随用随扔,连他自己也不记。这就带来了一个问题:有些疑为赵树理所作的文章,因为不知道笔名而不能肯定;或者相反,有些同志误以为某个笔名是赵树理的,就把那文章收了进来,结果却错了。对此,应当用科学的态度,进行实事求

  • 标签: 赵树理 史纪言 何化鲁 不知道 抗战生活 早期作品
  • 简介:由于工作关系,自从1957年以来,我有机会多次接触赵树理同志。有时是在中国作家协会机关,有时是在他的家里,有时是在太原,还有时是在他长期生活和工作的地方——他的故乡太行山和中条山交界的山区农村里。我,作为一个文学刊物的编辑工作者,一个文学界的晚辈,在同他的接触中受到的教益是深刻难忘的。1957年秋天,我从报纸上读到他动员自己高中毕业的女儿广建下乡,写给女儿的"愿你当一个有文化的青年社员"的信以后,深受感动。恰好有一天晚上,我因事去拜访他,自然地谈起这封信,谈起他动员女儿下乡的事。当时,我和一般人头脑中的想法一样,赵树理作为一位有名望的作家,

  • 标签: 赵树理 中国作家协会 泥土 编辑工作者 山区农村 文学刊物
  • 简介:赵树理在三四十年代,自觉地走向民间。在建国后新的历史境遇中,他的创作中面临的诸多内在问题不但没有消除,反而更趋严峻起来。他有了“国家干部”的身份,不论他如何质朴、如何不脱离群众,但独具中国特色的“城乡二元体制”使得他观察不到真实的、原生态的乡村生活,此时的作家却又承担着前所未有的意识形态教化责任。同时,赵树理小说的读者接受环境也发生了极大的甚至实质性的变化;就批评环境而言,他的创作首先面临的是“政治正确性”的检验,而不是对艺术独创性的评价,留下了较多的政治“炒作”痕迹;就普通读者而言,这是一个又学离他们日益遥远、

  • 标签: 赵树理 文学创作 意识形态 艺术风格
  • 简介:一、解放区小说的语言变革与赵树理的语言选择一个作家作品的语言选择往往具有很强的个体主观性和稳定性,这不可避免地导致了作家的语言风格与当时的时代特点存在些许差异或不同步。比如在白话文发展的初期,即"五四"时期,按理说

  • 标签: 赵树理小说 语言风格 语言选择 解放区小说 语言变革 本土作家
  • 简介: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新农村的伟大任务,这给新农村文学的创作与繁荣带来了契机,作为享誉20世纪文坛的农民作家赵树理其人其文的特点则为繁荣新农村新文学和当前文艺工作者下乡采风提供了有益借鉴,也为创作者树立了做人与做文的范本.

  • 标签: 赵树理 人格 文德 新农村文学 建设
  • 简介:从20世纪40年代至今,赵树理一直是文学评论界言说的对象。在长达60余年的赵树理研究中,无论是褒是贬,大多数研究者所关注的都只是赵树理作品的政治意义,而对赵树理作品的艺术价值的构成机制相对比较忽视。这就造成了赵树理研究中的巨大盲点。事实上,赵树理不但关注文学的政治意义和价值,而且在艺术上也进行了孜孜不倦的探索。对中国传统白话小说“拟书场格局”的继承和超越,就是他对于小说叙事方式的一大贡献。本文试图以《登记》为例,分析赵树理小说在继承中国传统白话小说的基础上,在小说叙事方式上的创新及其艺术价值。

  • 标签: 赵树理研究 叙事方式 艺术价值 白话小说 文学评论 政治意义
  • 简介:赵树理于一九二五年夏,考入长治的山西省立第四师范学校,两年后的一九二七年十到十一月间,参与领导了四师全体同学驱逐校长姚用中的斗争,取得了重大胜利。这在赵树理的一生历史上,是光辉的一页。现存《山西省立第四师范同学录·序言》,记述了这次斗争的大概过程,本文参照其它资料,作如下梳理:

  • 标签: 赵树理 一九 二七 史纪言 蕉圃 文郁
  • 简介:<正>五四以来,所有以农村生活为题材的小说创作,凡是取得一定成就的,无一不是同反映农村变动这一中心相联系的。鲁迅的《阿Q正传》,最早地、最深刻地触及了这个中心问题。但是,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鲁迅还只能以十分清醒的眼光,描写了处于窒息状态下的农村生活的画面,透露了农村变动将要到来和必然到来的信息。或者说,在鲁迅的小说里,

  • 标签: 赵树理 小说创作 作品 鲁迅 五四以来 社会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