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比分析采用多水囊叠加加压法制备腹腔高压的"定容"动物模型与气体灌注法制备的"定压"动物模型,筛选更符合临床腹腔间隔室综合征(ACS)病变规律的动物模型制备方法。方法选择10只健康家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5只。分别采用水囊叠加加压法制备腹腔高压"定容模型"(定容模型组)和采用人工气腹法制备腹腔高压"定压模型"(定压模型组),两组腹腔压力均为25 mmHg(1 mmHg=0.133 kPa),制模后观察4 h,每小时测压1次,测压结果取均值,绘制腹腔压力-时间变化曲线。制模后4 h处死动物取心脏和肺脏,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镜下观察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两组实验猪均成功制模。定容模型组术后0、1、2、3、4 h腹腔压力值逐渐升高(mmHg:分别为25.0±0、27.1±0.2、29.4±0.1、30.9±0.2、33.1±0.1),腹腔压力与时间呈正相关关系(函数方程:Y1=25.102 0+1.996 0X1,R2=0.996 2,P=0.000 1)。定压模型组术后所有时间点腹腔压力值均维持在25 mmHg,腹腔压力与时间无线性相关关系(函数方程:Y2=25)。HE染色显示,定容模型组心肌纤维伴玻璃样变性,横纹明显减少,部分心肌纤维萎缩,可见细胞核聚集;肺组织可见出血,有慢性炎细胞浸润及炎渗出。定压模型组心肌纤维部分萎缩,部分肥大,局灶可见玻璃样变性,局灶横纹消失,心肌间动脉扩张充血;肺泡上皮部分区域轻度增生,可见心衰细胞,支气管动脉可见扩张充血,管腔内见大量红细胞及均匀一致的淡染物质。结论多水囊叠加加压法制备腹腔高压"定容"动物模型,在制模后腹腔压力随疾病的发展持续动态升高,符合临床ACS病变规律,比"定压"动物模型更适合科研时制备腹腔高压动物模型

  • 标签: 腹腔高压 动物模型 水囊叠加加压法定容模型 人工气腹法定压模型 容积 压力-时间曲线
  • 简介:由于脑肿瘤生物学特性及血脑屏障的存在,脑肿瘤的治疗效果较差。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及遗传学等学科的发展,建立了越来越多的脑肿瘤动物模型,因此对脑肿瘤的生物学特性也了解得越来越多,为临床治疗脑肿瘤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目前建立的脑肿瘤动物模型主要有:化学物质诱导模型,病毒诱导模型,移植模型(同种移模型、异种移植模型),基因模型(转基因模型、基因敲除模型、基因突变模型),这些模型在临床治疗脑肿瘤上发挥了极大的指导作用,但是各种模型都有它的优缺点,因此有待进一步探讨。

  • 标签: 脑肿瘤 动物模型 化学物质诱导模型 移植模型 转基因模型
  • 简介:摘要癫痫动物模型种类繁多,本文从部分发作、全面发作和离体性模型三方面对当前癫痫实验模型作了回顾,评述了部分模型的优点和局限,重点综述了遗传癫痫模型,并展望了其发展前景。

  • 标签: 癫痫 动物模型 神经元 基因模型
  • 简介:目的探讨用电击、缺氧、麻醉等处理方法建立小鼠逆行遗忘动物模型的可行及优劣.方法将72只昆明小鼠分为对照组及电休克、缺氧、丙泊酚、电休克+缺氧、电休克+丙泊酚5个处理组.先给予各组相同的避暗训练以建立避暗行为,随后分别给予各处理组120~180V电击、密闭容器内缺氧、腹腔注射0.3mL丙泊酚、120~180V电击+密闭容器内缺氧、120~180V电击+腹腔注射0.3mL丙泊酚相应处理.次日开始用暗箱观察各组小鼠的步入潜伏期,以分析避暗行为的变化.结果对照组小鼠在避暗训练后24h(第4天)的步入潜伏期为(111.7±17.2)S,缺氧组、电休克+缺氧组、电休克+丙泊汾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电休克组、缺氧组、电休克+缺氧组、电休克+丙泊酚组4组均有部分小鼠步入潜伏期明显缩短至30s以内,其发生率分别为43.8%、45.4%、66.7%、60%,而丙泊酚组步入潜伏期无明显变化.第5天、第8天观察显示,步入潜伏期缩短的小鼠中个别出现恢复.结论电休克、缺氧、电休克+缺氧、电休克+丙泊酚处理后的小鼠中部分可出现逆行遗忘表现,以电休克+缺氧组建模的成功率最高:已出现逆行遗忘的小鼠中部分可在后期恢复;单纯丙泊酚不能引起逆行遗忘.

  • 标签: 逆行性遗忘 电休克 缺氧 丙泊酚 动物模型
  • 简介:慢性血管源脑缺血疾病是神经外科常见病,该类疾病的动物模型有大鼠模型、小鼠模型和兔模型,可以用于低灌注所致慢性神经元退行性疾病、学习记忆力减退以及神经细胞功能改变等的研究。本文综述上述模型的制作方法,分析这些制作方法和模型的优缺点,并介绍慢性血管源脑缺血的检测方法,探讨了各模型在临床慢性血管源脑缺血疾病研究中的重要意义。

  • 标签: 脑缺血 动物模型
  • 简介:银屑病是一种长期困扰人类的疾病,具有病程长、易复发、难治愈的特点,其病因及发病机制至今尚未完全清楚。银屑病动物模型的建立对揭示该病遗传背景、发病机制及开发新药等都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因此,国内外学者在该领域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本文就银屑病动物模型的研究状况作一综述。

  • 标签: 银屑病 动物模型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我国在改革刑事庭审方式的过程中对于是否引进禁止诱导询问规则存在争议,因此这种诱导发问应由法官直接加以禁止,法官在决定是否允许诱导询问时

  • 标签: 积极价值 询问积极 诱导性询问
  • 简介:[内容摘要]讯问作为侦破案件的必经环节,对于查明案件事实具有重要作用,但突破规范及理性的讯问活动易滋生虚假供述而损害实体真实。在综合考量侦查实践与保障人权二元需要基础上,立法者对诱供骗供存在容许度,需法官根据自白任意原则、立法目的以及其他辅助原则分析是否已经达到应予排除的程度,从而使诱导询问证据能力随个案具体情况而有所不同。

  • 标签:
  • 简介:脊髓损伤(spinalcordinjury,SCI)是一种致残率很高的疾病,多年来对脊髓损伤的治疗一直困扰着临床医师.脊髓损伤后的病理生理机制非常复杂,人们对此认识并不全面和深入,为了寻求新的、有效的治疗,更透彻地阐明脊髓损伤所涉及的复杂机制,更有效地评估脊髓损伤后干预手段的效果,需要有可靠高、重复性好的脊髓损伤模型.由于无法依靠临床开展系统的病理学研究,通过建立动物模型进行实验研究则显得尤为重要.许多学者对建立脊髓损伤的动物模型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以求能够提供用于比较的、重复性好的、可检测病理变化的动物模型.近年来脊髓损伤动物模型研究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很多成果已经用于脊髓损伤后临床治疗中.本文就目前常用的脊髓损伤模型进行了回顾.

  • 标签: 脊髓损伤 动物模型 类型 挫伤型 吸除型
  • 简介:SARS-CoV感染动物模型的建立可加深对SARS病原学的了解和发病机制的研究,加速实验室诊断技术的建立、抗病毒药物的筛选和疫苗的开发,同时也有助于给该病一个更精确的定义。可以说SARS动物模型的建立,不但是SARS研究的瓶颈问题,其应用更是贯穿SARS研究的整个过程。到目前为止,已经报道有4种非人灵长类动物(恒河猴、食蟹猴、绒猴、非洲绿猴)和6种啮齿类动物(大鼠、小鼠、豚鼠、田鼠、仓鼠、转基因鼠),以及雪貂、家猫等可以作为SARS动物模型用于实验研究,并已经开始利用动物模型进行疫苗和药物的安全和有效评价。本文就已报道的各类SARS动物模型进行综述,并根据动物模型和SARS患者的比对,提出动物模型建立的技术要点。

  • 标签: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动物模型 病理 冠状病毒
  • 简介:为了进一步完善免疫失衡动物模型的复制方法,研究了不同剂量的环磷酰胺和氢化可的松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并比较了二者对各项免疫指标抑制程度的差异.结果证明,在相同剂量下,氢化可的松对小鼠细胞免疫功能和巨噬细胞吞噬功能方面的抑制力大于环磷酰胺,而环磷酰胺对体液免疫功能的影响要强于氢化可的松,这提示了在复制免疫失衡动物模型时,针对不同免疫细胞可分别选择不同剂量的环磷酰胺或氢化可的松作为诱导剂.

  • 标签: 免疫学 免疫抑制 环磷酰胺 氢化可的松 免疫失衡动物模型 复制方法
  • 简介:新生血管是指从已有毛细血管发展形成新血管,该过程受血管生成因子和血管抑制因子双重调控,是一个动态平衡的过程。新生血管是多种疾病的病理性改变,包括肿瘤、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是严重的致残性病变。建立新生血管动物模型是研究这些疾病发病机制的重要前提,本文主要对主动脉环血管生成模型、基质胶栓动物模型、氧诱导视网膜病变模型、激光诱导脉络膜新生血管动物模型4种建模方法进行了综述。

  • 标签: 新生血管 主动脉环 基质胶栓 氧诱导 激光诱导
  • 简介:垂体瘤是常见的颅内肿瘤之一,约占颅内肿瘤的10-15%[1]。目前对垂体瘤的病因和发病机理还没达到统一的认识。手术治疗垂体瘤仍有相当多的复发病例,垂体瘤理想的治疗方法仍众说不一。为了更深入地研究垂体瘤的发病机理,并探索一种治疗垂体瘤的有效途径,在动物体内建立类似人类垂体瘤的模型是垂体瘤基础理论研究的重要课题。1自发性垂体瘤动物模型肝(spontaneousanimalmod-elsofpituitarytumors)动物自发性垂体瘤动物模型的发生率相当低,其发生率取决于动物的种系、性别和年龄。雌性64~135周龄的Wistar-Fulth(W/Fu)大鼠自发性垂体瘤的发生率高达69%,而雄性7

  • 标签: 垂体瘤 实验动物模型 雌激素 自发性 转基因 可移植性
  • 简介:目的研究雌激素低下大鼠模型对更年期综合征的模拟程度,为建立我国"辅助改善更年期综合征的功能学评价方法"提供依据。方法以雌二醇(0.2mg/kg)为阳性物,用大鼠建立雌激素低下模型,测定大鼠尾温和血清雌二醇、卵泡刺激素、黄体生成素、β-内啡肽的浓度,观察这些指标对更年期综合征相应指标的模拟程度,并用不同剂量的大豆异黄酮(50、100、200mg/kg)对该模型进行验证。结果试验期间雌激素低下模型组大鼠尾温显著升高,雌二醇和不同剂量大豆异黄酮均不同程度地降低大鼠尾温。试验结束时,雌激素低下模型组大鼠雌激素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雌二醇组和各剂量大豆异黄酮组;雌激素低下模型组大鼠黄体生成素水平显著升高,雌二醇组和高剂量大豆异黄酮显著降低血清黄体生成素水平;雌激素低下模型组血清卵泡刺激素的水平显著高于其他各组,而β-内啡肽的水平显著低于其他各组。结论雌激素低下大鼠模型能够较好地模拟更年期综合征,大豆异黄酮能够一定程度地改善该模型造成的更年期综合征。

  • 标签: 大豆异黄酮 去卵巢 雌激素低下模型 雌二醇 卵泡刺激素 黄体生成素
  • 简介:目的借鉴现有的放射口腔黏膜炎(RTOM)动物模型,探讨放射舌炎(RTG)动物模型的建立。方法自行设计和制作锥形铅质罩装置及附件,在SD大鼠舌背舌尖部位形成1cm×1cm的照射区域,实施单次、单剂量(30Gy)X射线,吸收剂量率为100.75cGy/min,每次照射6只的方法,制作RTG大鼠模型。观测RTG大鼠的体重、口腔黏膜炎指数、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照射后3~4d,舌黏膜上皮层完整;5~6d,肉眼可见受照射的舌背、舌腹黏膜出现红色斑点和成片变红(黏膜下出现充血),镜下见上皮变薄,部分黏膜上皮坏死脱落;7~8d,出现肉眼可辨的散在点状溃疡;镜下见鳞状上皮脱落形成溃疡,大量炎症细胞浸润,毛细血管扩张充血;9~12d,点状溃疡逐渐融合,上皮剥脱;12~14d,溃疡面有纤维渗出,形成连贯一致的溃疡,镜下见上皮完全脱落,纤维渗出覆盖溃疡表面,其内有大量炎症细胞,固有层胶原纤维断裂;21d,溃疡的周边开始出现愈合;镜下见溃疡底出现肉芽组织,炎症细胞较照射后5d时明显减少,可见少量胶原纤维组织及大量新生毛细血管;28~35d,受照射的1cm×1cm范围的溃疡由周边向内收缩愈合。镜下可见上皮结构重新出现,但上皮层明显变薄,黏膜下层仍有炎症细胞浸润,黏膜下毛细血管扩张充血,基底细胞呈梭状,排列紧密成栅栏状。结论成功建立了大鼠RTG模型,为研究RTOM的病理机制提供了新的技术平台。

  • 标签: 放射治疗 口腔黏膜炎 舌炎 动物模型
  • 简介:老年痴呆又称阿尔茨海默病(AD),是一种严重危害老年人身心健康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其临床主要表现为语言、记忆、精神等障碍,主要病理特征是大脑皮质萎缩、神经细胞减少、细胞外存在β-淀粉样蛋白(Aβ)形成的老年斑(SP)、神经纤维丝缠结(NFYr)以及皮质动脉和小动脉的血管淀粉样变性等。老年痴呆动物模型种类繁多,其主要的研究思路

  • 标签: 老年性痴呆 动物模型 综述
  • 简介:酒精肝病(alcoholliverdisease,ALD)的发病机制较为复杂,目前尚不清楚,可能与酒精及其代谢产物对肝脏的毒性作用、氧化应激、内毒素、免疫异常等多种因素有关。为了深入研究酒精肝病的发病机制和筛选防治酒精肝病的药物,酒精肝病动物模型的选择至关重要,本文就酒精肝病动物模型的研究现状作一简要综述。

  • 标签: 酒精性肝病 动物模型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来曲唑诱导3月龄Dunkin-Hartley成年雌性豚鼠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动物模型的血清激素水平以及体质量的变化。方法利用来曲唑灌胃法构建多囊卵巢综合征豚鼠模型。运用放免法分别测定血睾酮(Testosterone,T)、促黄体生成素(luteinizinghormone,LH)、卵泡刺激素(follicle-stimulatinghormone,FSH)的变化,并与对照组比较。连续测量豚鼠体重,并计算每只豚鼠的体重增幅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实验组血清T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值<0.05)。实验组豚鼠体质量增幅明显高于对照组(P值<0.05)。结论使用来曲唑诱导豚鼠PCOS模型,无论在影响血清性激素还是体质量改变与临床表现很接近,符合动物PCOS造模要求。

  • 标签: 来曲唑 多囊卵巢综合征 豚鼠 动物模型* 通讯作者E-mailhongshusui@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