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生态资产评估与管理是中国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的重要研究命题。在经济建设飞速发展的同时,我国的生态环境以及整个生态资产的价值都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因此生态资产价值的空间定量评估这一研究显得极为重要。文章以土地生态资产为例,我国在土地生态资产的评估和管理上已经取得了不错的成果,这也为今后我国的土地生态资产研究进一步发展提供可靠的动力,同时也为实现我国土地生态资产价值最大化迈出了重要一步。

  • 标签: 土地生态资产 价值空间 定量评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定量CT(QCT)测量鹅肝脂肪含量的准确性,并评估管电压变化对QCT测量结果的影响。方法2017年1至3月选取22只朗德鹅,采用过量饲喂的方法建立脂肪肝模型。对实验动物进行两次QCT扫描,管电压分别为80和120 kV,其他扫描参数相同。分别在肝脏左叶、右上叶、右下叶的中心区域放置1个ROI,测量并计算肝脏脂肪含量体积百分比(Fat%QCT)。扫描后即刻处死实验动物,完整取出鹅肝,分别在ROI对应区域取样,采用生化萃取法测量样本的脂肪(甘油三酯)含量,并计算得出脂肪体积百分比。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法分别计算80 kV和120 kV组QCT测得的Fat%QCT与生化萃取法测量结果的相关性。采用Wilcoxon符号秩和检验比较80 kV和120 kV组Fat%QCT的差异,并采用Bland-Altman分析法观察两组Fat%QCT的一致性。结果80 kV组和120 kV组QCT测得的Fat%QCT均与生化萃取法测量结果呈正相关,rs分别为0.936(P<0.001)和0.927(P<0.001)。80 kV和120 kV两组Fat%QC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141,P=0.888)。Bland-Altman分析显示80 kV和120 kV组QCT测量的Fat%QCT差值均数为0.20%。结论以生化萃取法为参考标准,低剂量80 kV和标准120 kV两种管电压条件下,QCT测量鹅肝脏脂肪含量均准确可靠。

  • 标签: 脂肪肝 定量CT 管电压 动物实验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在医学伦理教育中,采用案例分析法与定量评估法相结合的方式,调查医学研究生对伦理问题的识别和分析论证能力现状。方法基于一项干细胞治疗引发的伦理问题,采用自主设计的评分表,对北京协和医学院2019级176名研究生的案例分析答卷进行定量评分,并分析影响评分的因素。结果对研究生案例分析答卷的总体评价为良好。89.8% (158/176)的研究生能够识别案例中存在的不充分知情、不可接受的风险-受益比、缺乏责任担当等伦理问题,但仍然有50.1%(90/176)的研究生未能充分展开分析论证,其中仅有35.2%(62/176)的研究生能够充分论述患者知情同意情况。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女生充分论述患者知情同意状态的可能性是男生的3.36倍(OR=3.36,95% CI=1.27~8.88)。结论绝大部分研究生具备识别伦理问题的能力,但伦理分析论证能力仍然有待提高,男性研究生应当更多关注患者知情同意情况。采用案例分析法与定量评估法相结合的方式可以客观评价医学研究生伦理问题的识别和分析论证能力,进而为提高医学研究生伦理教育质量提供科学的证据。

  • 标签: 伦理教育 定量评估 知情同意 风险-受益分析 干细胞治疗
  • 简介:摘要心肌病是以心肌病变为主的一类疾病的总称,由于其常伴有心功能障碍而严重危及患者生命。近年来,随着心脏磁共振定量成像技术的快速发展与进步,且由于其无电离辐射、分辨率较高等特点在评估心肌疾病中有较大的优势。其中,心脏磁共振定量成像技术如纵向弛豫时间定量成像(T1 mapping)、横向弛豫时间定量成像(T2 mapping)、T2*成像定量成像(T2* mapping)、特征追踪(feature tracking,FT)和心肌延迟增强(late gadolinium enhancement,LGE)等可无创、定量地对心肌组织进行分析,反映心肌组织的变化,为不同类型心肌病中心功能的改变提供重要定量信息。作者就磁共振定量成像技术评估心肌组织方面的应用及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 标签: 心肌组织 磁共振成像 定量评估 无创 心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定量脑电图(qEEG)在急性脑梗死溶栓疗效评估中的价值。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选择2019年10月至2020年9月在秦皇岛市第一医院急诊科行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94例。用qEEG动态监测患者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前及溶栓后2 h、24 h和7 d的δ、θ、α、β波相对能量值,计算功率比指数〔DTABR,DTABR=(δ+θ)/(α+β)〕;同时记录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以NIHSS评分减少≥3分或者神经系统症状消失为溶栓治疗有效,分析溶栓有效和溶栓无效患者溶栓前后DTABR的变化规律;采用Pearson法分析DTABR与NIHSS评分的相关性。结果共入选94例患者,其中男性64例,女性30例;年龄36~89岁,平均(61.71±10.11)岁;溶栓有效57例,无效37例。与溶栓前比较,溶栓有效组溶栓后2 h、24 h、7 d DTABR均明显降低(左侧脑梗死:1.87±1.45、1.59±0.88、1.58±0.90比3.82±2.60;右侧脑梗死:1.55±0.57、1.41±0.50、1.35±0.44比3.20±1.63,均P<0.05);溶栓无效组溶栓后2 h、24 h、7 d DTABR较溶栓前无明显变化或上升(左侧脑梗死:3.56±2.57、3.48±2.19、3.54±2.50比3.11±1.62,右侧脑梗死:5.29±3.93、5.33±3.94、5.19±4.52比4.73±2.43,均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急性脑梗死患者DTABR与NIHSS呈显著正相关(r=0.691,P<0.01)。结论qEEG的量化指标DTABR能够准确、快捷地监测急性脑梗死溶栓过程,有效评估患者的溶栓效果。

  • 标签: 定量脑电图 功率比指数 溶栓疗法 急性脑梗死
  • 简介:摘要肝纤维化是一种可逆的创伤修复反应,肝纤维化的早期发现和分期可以降低其危险性。肝硬化作为肝纤维化的终末期,若未得到及时有效地干预,肝硬化会引起一系列严重的并发症。对于肝纤维化和肝硬化的评估,MRI检查比病理和血液生化学指标能够更直观、全面地反映肝脏的变化。作者主要对扩散加权成像、钆塞酸二钠增强成像、磁共振弹性成像的技术原理以及定量评估肝纤维化和肝硬化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肝纤维化 肝硬化 磁共振成像 钆塞酸二钠 定量评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MRI定量评估前交叉韧带黏液样变性(ACL-MD)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前瞻性收集2020年3月至7月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拟行前交叉韧带重建术治疗40例患者,术中取胫骨端外侧缘前交叉韧带组织送检,根据病理诊断结果,分为ACL-MD组(19例)和正常组(21例)。膝关节术前行矢状面三维稳态进动快速成像(3D-FIESTA)、T1 mapping、T2 mapping和T2*mapping扫描,分别测量膝关节前交叉韧带胫骨端T1、T2、T2*值,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来比较ACL-MD组与正常组间弛豫时间的差异。绘制各参数ROC曲线并获得诊断ACL-MD的曲线下面积(AUC),AUC的比较采用DeLong检验。结果ACL-MD组前交叉韧带T1、T2、T2*值分别为(1 291.9±273.4)、(54.8±10.6)、(30.6±6.4)ms,正常组为(1 087.0±121.0)、(44.8±7.1)、(20.4±4.8)m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11、3.473、5.658,P均<0.001)。T1、T2、T2*值诊断ACL-MD的AUC值分别为0.747、0.764、0.912,灵敏度分别为63.2%、63.2%、100%,特异度分别为100 %、95.2%、76.2%。T2*值的AUC大于T1、T2值的AU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1.734、2.162,P=0.043、0.031)。结论MRI定量成像测量T1、T2、T2*值评估膝关节ACL-MD具有较高的效能,其中T2*值的AUC最大,诊断效能最高。

  • 标签: 膝关节 运动医学 前交叉韧带 磁共振成像 黏液样变性
  • 简介:摘要肝纤维化是各种慢性肝病发展为肝硬化的共同病理基础,早期肝纤维化可以通过临床治疗逆转。目前,临床上用于肝纤维化诊断和分期的“金标准”是肝穿刺活检,属有创检查,有一定风险。近年来,磁共振功能成像迅速发展,作为一种无创性诊断技术,在肝纤维化定量检测领域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作者对磁共振功能成像在肝纤维化定量评估领域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肝纤维化 肝硬化 磁共振成像 定量成像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集成磁共振(synthetic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SyMRI)技术在正常成年人海马定量测量中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连续收集20~72岁健康成年人139名,男性61名,女性78名。按照年龄分为三组:20~35岁36名,36~55岁72名,56~72岁31名。所有受试者均采用GE SIGNA Pioneer 3.0 T MRI进行头颅检查。扫描序列包括3D T1WI毁损梯度回波序列(3D T1WI spoiled gradient recalled echo,3D T1WI-SPGR)和SyMRI序列,应用SyMRI后处理软件对全脑进行自动配准及数值提取。不同侧别间的海马T1、T2及质子密度(proton density,PD)值采用配对t检验,不同性别分组间的海马T1、T2及PD值采用两独立样本Mann-Whitney U检验,不同年龄组间采用方差分析,不同年龄分组内两两比较采用LSD法。结果139名健康成年人的T1、T2、PD均值分别分别是(1258.43±110.59) ms、(105.88±16.05) ms、(74.71±1.52) pu,T1值、T2值、PD值的范围依次是(1070.16~1725.59) ms、(86.43~190.71) ms、(70.72~80.21) pu。不同侧别海马T1和PD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且T1和PD值左侧均大于右侧。而不同侧别海马T2值以及不同性别间的T1、T2和PD值之间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T1、T2及PD值不同年龄组之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20~35岁组和36~55岁组与56~72岁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0~35岁组与36~55岁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集成磁共振技术能够提供不同年龄及性别正常成年人海马定量参考值,为海马相关疾病的早期诊断提供重要依据。

  • 标签: 年龄 性别 海马 集成磁共振成像 定量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定量粪便免疫化学试验(fecal immunochemical test,FIT)在结直肠癌和癌前病变筛查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0月于深圳市人民医院健康管理科运用定量FIT进行结直肠癌筛查的47 243例体检人群作为研究对象,对定量FIT阳性者建议行结肠镜检查。随访1年,对比完成结肠镜检查的定量FIT阳性组与阴性组的结果。应用倾向性评分匹配法调整数据后,建立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评价定量FIT联合结肠镜对结直肠癌和癌前病变的诊断效果。结果以粪便中血红蛋白浓度≥100 μg/L为阳性阈值,定量FIT阳性有2 472例,阳性率为5.23%,经过1年的随访,最终完成结肠镜检查的有284例,结肠镜检查依从性为11.49%,阴性人群在1年内选择结肠镜检查的有1 493例。与金标准结肠镜结果相比较,定量FIT对进展期腺瘤及癌症筛查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26.53%和86.54%,其中结直肠癌筛查的敏感性为94.44%,而进展期腺瘤筛查的敏感性为22.77%。经过倾向性评分匹配后,得到FIT阳性组256例,FIT阴性组705例。以结直肠癌作为结局变量,FIT联合结肠镜、年龄联合结肠镜,以及FIT、年龄联合结肠镜分别作为诊断指标,得到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41(95%CI:0.778~0.904)、0.677(95%CI:0.535~0.820)和0.882(95%CI:0.807~0.958)。结论定量FIT伺机性结肠癌筛查的敏感性高,对进展期腺瘤的敏感性较低,同时定量FIT联合结肠镜检查对结直肠癌的诊断准确度良好,优于以年龄作为截断点进行结肠镜检查的效果,而定量FIT联合年龄、结肠镜检查筛查早期结直肠癌的效果最佳。

  • 标签: 结直肠癌 定量粪便免疫化学试验 筛查 早期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钆塞酸二钠(Gd-EOB-DTPA)动态增强扫描(dynamic contrast-enhance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DCE-MRI)定量评估兔肝纤维化(liver fibrosis,LF)分期的价值。材料与方法选取正常纯种新西兰大白兔,采用皮下注射50%四氯化碳油溶液构建LF组(n=118)、对照组(n=40),在注射第4、5、6、15周末进行LF组和对照组兔肝脏轴位扫描T1WI及DCE-MRI扫描,测量并计算各定量参数:容积转运常数(Ktrans)、返流速率常数(Kep)、血管外细胞外间隙容积分数(Ve)、血浆容积分数(Vp),扫描后取肝组织进行病理Scheuer纤维化分期。共获得肝纤维化模型组(LF组,n=118)和对照组(n=32),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评价不同LF分期组间各定量参数的差异,采用Spearman法分析各定量参数与LF病理分期的相关性,绘制ROC曲线比较各参数对诊断LF分期的价值。结果150只兔纳入本研究,F0期32只,F1期32只,F2期35只,F3期30只,F4期21只。Ktrans在F0与F2、F3、F4组,F1与F2、F3、F4组,F2与F4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3组与F4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Kep在F0组与F2、F3、F4组间,F1组与F2、F3、F4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p在F1与F0、F2、F3、F4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各组间Ve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Ktrans与LF分期呈正相关(r=0.730,P<0.0001);Kep与LF分期呈负相关(r=-0.617,P<0.0001);Ve、Vp与LF分期间无相关性(P>0.05)。ROC曲线显示Ktrans诊断效能最高,在诊断F0 vs. F1~F4、F0 vs. F1~F2、F0 vs. F3~F4、F1~F2 vs. F3~F4的AUC分别为0.897、0.863、0.942、0.809;而Kep相应AUC分别为0.820、0.787、0.864、0.768。结论Gd-EOB-DTPA DCE-MRI定量评估对肝纤维化分期具有明确的诊断价值,其中Ktrans显示出最佳的诊断效能,Kep次之。

  • 标签: 肝纤维化 磁共振成像 动态增强扫描 容积转运常数 返流速率常数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双能量CT碘定量参数评估肝硬化患者肝脏血流灌注及肝功能的价值。方法抽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南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肝硬化患者128例作为肝硬化组,并以1∶1配比抽取同期健康体检者128例作为健康对照组,均行双能量CT增强扫描。比较两组肝脏灌注参数[门静脉血流碘含量(PVIC)、肝动脉供血比重碘分数(AIF)、门静脉期肝实质碘浓度(Ip)、动脉期肝实质碘浓度(Ia)]、肝脏血流动力学参数[血流参数峰值(PV)、正性增强积分(PEI)、信号增强率(SER)]和肝硬化组不同Child-Pugh分级患者肝脏灌注参数、肝脏血流动力学参数,分析Child-Pugh分级和肝脏灌注参数、肝脏血流动力学参数的相关性。结果肝硬化组PVIC、Ip低于健康对照组,AIF、Ia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硬化组PV、PEI、SER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肝硬化组中,Child-Pugh C级患者PVIC、Ip低于A、B级患者,AIF、Ia高于A、B级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hild-Pugh C级患者PV、PEI、SER低于A、B级患者(P<0.05)。Pearson分析结果显示,Child-Pugh分级与PVIC(r=-0.516)、Ip(r=-0.534)、PV(r=-0.671)、PEI(r=-0.582)、SER(r=-0.635)呈负相关(P<0.05),与AIF(r=0.725)、Ia(r=0.649)呈正相关(P<0.05)。结论肝硬化患者肝脏血流动力学参数和肝脏灌注参数会出现异常表达,并与Child-Pugh分级具有显著相关性,双能量CT碘定量参数可为临床评估肝功能储备情况提供科学依据。

  • 标签: 肝硬化 双能量CT碘定量参数 肝脏血流灌注 肝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斑点追踪成像技术定量评估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左心室心肌纵向及圆周向应变。方法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入选我院2017年8月至2020年6月确诊为ST段抬高型AMI并行冠状动脉造影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的老年患者47例(AMI组),分别于术后1周及3个月时行超声检查,另选择同期年龄和性别相匹配的健康志愿者35例为对照组,应用软件分析获取左心室心肌各节段收缩期纵向峰值应变(LPSS)和圆周向峰值应变(CPSS)。结果对照组LPSS、CPSS均呈心尖段>中间段>基底段的规律,而AMI组术后1周、术后3个月各节段CPSS、LPSS均降低,失去正常的应变规律。AMI组术后1周左心室整体LPSS、CPSS降低,与对照组比较(-12.3±2.7)%比(-22.5±1.7)%、(-12.9±3.2)%比(-23.1±2.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9.62、15.43,均P<0.01)。AMI组术后3个月时,左心室各节段CPSS、LPSS较AMI术后1周均得到明显改善。AMI组术后3个月整体LPSS、CPSS较术后1周显著增加,(-16.8±2.6)%比(-12.3±2.7)%、(-17.0±3.3)%比(-12.9±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8.23、6.11,均P<0.01),但较对照组仍然减低,(-16.8±2.6)%比(-22.5±1.7)%、(-17.0±3.3)%比(-23.1±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11.29、9.04,均P<0.01)。结论老年AMI患者左心室心肌各节段纵向应变及圆周向应变均明显受损,斑点追踪成像技术可用于定量评估老年AMI患者PCI术后左心室应变及改善情况。

  • 标签: 心肌梗死 心室功能,左 超声心动描记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双能量CT小肠造影(DECTE)扫描技术评估克罗恩病(CD)活动度的可行性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及病理证实的29例CD患者的临床表现、内镜及影像学资料,均行DECTE扫描。以临床应用的CD活动指数(CDAI)将患者分为活动组和缓解组,其中活动组(CDAI≥150)18例,共36个肠段;缓解组(CDAI<150)11例,共20个肠段。分析虚拟单能量CT值、能谱曲线斜率K及碘含量,通过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分析DECTE对CD活动度的诊断价值。结果活动组肠壁的虚拟单能量CT值(除门脉期90、100 keV的虚拟单能量CT值外)、能谱曲线斜率K及碘含量均高于缓解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且对活动期诊断价值高于缓解期(AUC均>0.5)。虚拟单能量CT值在动脉期60 keV时AUC最大(0.924),诊断CD肠段处于活动期的特异度较高(95%),但敏感度稍差(75%)。能谱曲线斜率K在门脉期时AUC最大(0.731),诊断CD肠段处于活动期的特异度较高(85%),但敏感度较低(58.3%)。碘含量在动脉期AUC最大(0.885),诊断CD肠段处于活动期的特异度高(100%),而敏感度稍差(61.1%)。结论DECTE扫描的虚拟单能量CT值、能谱曲线斜率K及碘含量在评估CD活动期方面具有很好的诊断价值和较好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可为临床精确诊断CD活动度提供参考。

  • 标签: 克罗恩病 计算机断层扫描 双能量CT 虚拟单能量图像 能谱曲线斜率 碘含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心肺运动试验(CPET)客观定量评估的个体化运动在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及对血压、血压变异性、脂代谢和脉搏波波形特征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19年6月济宁医学院教职工中的40例高血压患者,男23例,女17例,年龄(48.5±4.6)岁,年龄范围为40~58岁。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和CPET组,每组20例。常规组给予常规生活方式干预,CPET组在常规组的基础上给予基于CPET客观定量评估的个体化运动。观察两组患者干预前后静息血压、血清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总胆固醇、甘油三酯、24 h收缩压标准差(24 hSSD)、24 h舒张压标准差(24 hDSD)、日间收缩压标准差(dSSD)、日间舒张压标准差(dDSD)、夜间收缩压标准差(nSSD)、夜间舒张压标准差(nDSD)和桡动脉脉搏波切迹幅度。结果CPET组干预后收缩压[(126.8±8.2)mmHg(1 mmHg=0.133 kPa)]和舒张压[(75.3±6.1)mmHg]水平均低于常规组[(132.1±6.2)mmHg、(79.7±6.4)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PET组患者干预后LDL-C[(2.2±0.5)mmol/L]、总胆固醇[(4.8±0.6)mmol/L]、甘油三酯[(1.2±0.4)mmol/L]水平均显著低于常规组[(3.4±0.4)mmol/L、(5.3±0.7)mmol/L、(1.8±0.3)mmol/L],HDL-C[(1.5±0.2)mmol/L]高于常规组[(1.1±0.1)m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PET组干预后24 hSSD[(10.3±4.3)mmHg]、dSSD[(11.6±3.8)mmHg]、nSSD[(9.5±4.1)mmHg]、24 hDSD[(9.7±2.8)mmHg]、dDSD[(11.2±3.3)mmHg]、nDSD[(8.2±2.8)mmHg]水平低于常规组[(13.4±5.4)mmHg、(14.3±4.8)mmHg、(12.1±3.4)mmHg、(12.4±3.4)mmHg、(13.0±4.2)mmHg、(10.1±3.8)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PET组干预后脉搏波切迹幅度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CPET客观定量评估的个体化运动用于高血压干预可改善患者的血压控制效果,降低血压变异性,改善脂代谢,增加脉搏波切迹幅度,改善血管弹性水平,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高血压 心肺运动试验 个体化运动 血压变异性 脉搏波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MR弹性成像(MRE)、钆塞酸二钠(Gd-EOB-DTPA)动态增强MRI(DCE-MRI)在定量评估实验兔早期肝纤维化(LF)分期的诊断效能。方法2019年4月至12月间,选取200只健康、纯种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区组分组法分为LF组(n=160)和对照组(n=40)。对LF组采用皮下注射50% CCL4油溶液构建LF模型,对照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溶液,第4、5、6、16周末随机选取40只LF组和10只对照组实验兔进行MRI扫描,包括MRE和DCE-MRI扫描,获得定量参数肝脏弹性硬度值(LS)、容积转运常数(Ktrans)、反流速率常数(Kep)、血管外细胞外间隙容积分数(Ve)、血浆容积分数(Vp)。扫描后处死动物进行肝脏组织病理学检查,依据Scheuer分期标准进行LF分期。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不同LF分期间各定量参数的差异,以Spearman相关评价各定量参数与LF分期的相关性,使用ROC曲线评估定量参数对LF分期的诊断价值。结果本研究共纳入150只兔,F0期32只、F1期32只、F2期35只、F3期30只、F4期21只。不同LF分期间LS、Kep、Vp、Ktrans、Ve的总体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LS、Ktrans与LF分期呈正相关(r=0.832、0.730,P<0.001);Kep与LF分期呈负相关(r=-0.617,P<0.001);Ve、Vp与LF分期间无明显相关性(r=-0.074、P=0.367,r=-0.078、P=0.342)。ROC曲线显示LS诊断效能较高,诊断LF(F0与F1~F4)、诊断早期LF(F0与F1~F2)、诊断进展期LF(F0与F3~F4)、鉴别早期与进展期LF(F1~F2与F3~F4)的AUC分别为0.920、0.900、0.945、0.926;Ktrans的相应AUC分别为0.897、0.863、0.942、0.809。结论MRE与Gd-EOB-DTPA DCE-MRI对兔LF分期具有诊断价值,MRE定量指标LS诊断效能优于DCE-MRI指标。

  • 标签: 磁共振成像 弹性成像技术 肝纤维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酰胺质子转移加权(amide proton transfer weighted,APTw)成像和脂肪定量测量(mDIXON-Quant)技术评估子宫内膜癌(endometrial carcinoma,EC)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 (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2,Her-2)基因表达的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EC的患者资料,其中Her-2表达阳性组11例,Her-2表达阴性组15例,术前行3.0 T MR检查,扫描序列包括APTw和mDIXON-Quant,扫描后经后处理获得APTw序列的APT图以及mDIXON-Quant序列的横向弛豫率(R2*)、脂肪分数(fat fraction,FF)图。由2名观察者分别测量两组病例的APT、R2*和FF值,采用同类相关系数(intra-class correlation coefficients,ICC)检验2名观察者对两组病例各参数值测量结果的一致性,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Mann-Whitney U检验比较两组病例各参数值的差异,采用ROC曲线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参数评估EC Her-2基因表达的效能进行评价,并计算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及相对应的截断值、敏感度、特异度。结果2名观察者测量各组数据的一致性良好(ICC>0.75)。Her-2表达阳性组的APT、R2*和FF值分别为2.850% (2.300%,2.900%)、(17.102±2.333) Hz和1.629%±1.086%,Her-2表达阴性组的上述参数值分别为2.313%±0.415%、(15.134±1.854) Hz和1.476%±1.131%,Her-2表达阳性组的APT、R2*值大于Her-2表达阴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之间的FF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PT、R2*值评估EC Her-2基因表达的AUC分别为0.755、0.739,截断值分别为2.475%和16.503 Hz,敏感度分别为72.7%和63.6%,特异度分别为80.0%和86.7%。结论APTw及mDixon-Quant技术有半定量评估EC Her-2基因表达的潜力,具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子宫内膜癌 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 磁共振成像 酰胺质子加权 脂肪定量 预测
  • 简介:摘要目的以MRI为参照,探讨不同延迟强化容积占比下双层探测器光谱CT定量评估心力衰竭患者心肌节段细胞外容积(ECV)的可行性。方法前瞻性纳入2019年7月至2021年1月在北京协和医院诊断为心力衰竭的患者27例,所有入组患者均在1周内行心脏光谱CT和MR检查,根据MR图像上每个心肌节段延迟强化容积占比,将心脏节段分为3组:A组(0~4%)、B组(5%~49%)和C组(50%~100%)。由2名医师分别测量并计算相应的心肌ECV。整体心肌及每组心肌节段的CT-ECV和MRI-ECV的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检验,一致性采用Bland-Altman检验。2名医师测量的CT-ECV和MRI-ECV组内一致性采用ICC评价。结果27例患者共432个心脏节段,其中A组199个心脏节段,B组151个心脏节段,C组82个心脏节段。27例患者整体心肌CT-ECV为32.25%(28.04%,34.28%),MRI-ECV为32.27%(28.35%,34.77%),两者间相关性很高(r=0.969,P<0.001)。CT-ECV和MRI-ECV一致性分析的偏倚为0.4%(95%CI -6.9%~7.8%)。A、B、C 3组CT-ECV分别为28.23%(26.18%,29.92%)、33.29%(30.16%,35.96%)和40.22%(34.06%,46.70%),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209.219,P<0.001)。A、B、C 3组内CT-ECV和MRI-ECV的相关性依次升高,相关系数分别为0.614(P<0.001)、0.852(P<0.001)和0.953(P<0.001)。A、B、C 3组内CT-ECV和MRI-ECV的一致性偏倚较小,分别为2.0%(95%CI -17.6%~21.6%)、-0.4%(95%CI -13.8%~12.9%)和-1.8%(95%CI -17.4%~13.9%)。2名放射科医师测量CT-ECV和MRI-ECV组内一致性ICC分别为0.877和0.945。结论心肌延迟强化容积占比越高,CT-ECV和MRI-ECV的相关性越大,CT-ECV可作为MRI-ECV替代的影像学检查方法,用于定量评价心力衰竭患者的心肌组织特征。

  • 标签: 心力衰竭 细胞外容积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脏MR(CMR)纵向弛豫时间定量成像(T1 mapping)评估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康复者心肌损伤的价值。方法前瞻性收集阜阳市第二人民医院2020年5月至6月COVID-19患者康复出院3个月后接受CMR检查的15例患者(9例普通型、6例重型)的临床及影像资料。另外选取11名健康志愿者的CMR资料作为对照组。CMR扫描序列包括心脏电影、对比增强前后T1 mapping成像、钆延迟对比增强成像(LGE),测量心功能参数、左心室心肌初始T1值及心肌细胞外容积分数(ECV)。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3组间参数值的差异,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LSD-t法。结果15例COVID-19康复患者LGE均为阴性,普通型(27.9%±2.7%)和重型康复者(30.0%±3.7%)左心室ECV均高于对照组(23.2%±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普通型与重型康复者左心室ECV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00)。普通型康复者、重型康复者及对照组左心室初始T1值及其余左心室、右心室形态及功能的参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MR纵向弛豫时间定量成像的左心室ECV在COVID-19康复者中升高,提示可能存在潜在的心肌损伤。

  • 标签: 心脏损伤 磁共振成像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超声造影定量参数评估颈动脉粥样硬化(CAS)患者发生缺血性脑卒中(IS)的价值。方法抽取2019年2月至2021年2月南石医院收治的67例CAS发生IS患者资料纳入发生组;将同期医院就诊的67例CAS未发生IS的患者资料纳入未发生组。全部患者均接受超声造影检查,比较两组影像学参数,重点分析超声造影定量参数对CAS患者发生IS的评估价值。结果发生组时间-强度曲线(TIC)-强度均值(M)、TIC-强度峰值(P)、伽马拟合曲线(FC)-锐度(S)、FC-峰值(P)、FC-曲线下面积(AUC)高于未发生组(P<0.05);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结果显示,颈动脉超声造影定量参数TIC-M、TIC-P、FC-S、FC-P、FC-AUC评估测CAS患者发生IS的曲线下面积(AUC)>0.70,具有一定评估价值,且当各参数cut-off值分别取22.900 dB、48.250 dB、0.505(s-1)、22.650 dB、9.550(s-1)时,可获得最佳评估价值。结论颈动脉超声造影定量参数对CAS患者IS的发生具有一定评估价值。

  • 标签: 颈动脉粥样硬化 缺血性脑卒中 超声造影 定量参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