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0 个结果
  • 简介:在前近代中国的地方官与幕友们所留下的文字记载中,讼师往往被描绘成是一群地痞流氓:他们教唆词讼,颠倒黑白,罔顾法律与道理,一心只以诉讼委托者和自己胜诉、获得利益为目标,甚至还可能背叛诉讼委托者。这种讼师形象的模式化刻画,也同样存在于当今的法制史研究者笔下。但对数十种讼师秘本的深入研究却发现,此类书籍中被连续不断地记录下的对于承办诉讼者与作成诉讼文书者的教诲、告诫与"伦理",例如重视情、理、法,不要帮助诬告,切勿贪图一时之利而失德积恶等,甚至与官箴书有着相通之处,其所展示的是另一个不同的讼师形象。尽管这并不意味着讼师中的大多数是正人君子,但表明先前刻画的讼师形象失之片面。此外,本文还指出,与实际存在的法律相比,讼师秘本中所记载的法律十分贫乏,此类书籍始终是以传授诉讼文书的写作技巧为重点,而并不旨在教授法律;在讼师秘本中登场的讼师,无论是作为实际存在的讼师,还是作为虚构的讼师,都以有血有肉的不同形式表现了讼师秘本之教诲的某些内容。

  • 标签: 讼师 讼师秘本 诉讼文书 伦理
  • 简介:明清讼师秘本在官府的打压之下并未消失,反而不断细密化、体系化。其中的状词在作状之法、语言编排等方面呈现出了理论化、规律化的趋势。明清讼师秘本中的状词所体现的胜诉之方也在官府的一再打击与遏制过程中呈现出不断传承、发展,以致更加有效的趋势。

  • 标签: 讼师秘本 状词 讼师
  • 简介:作为明清社会“健讼”的重要证据之一,大量词状被递交到当时官府的情形引人注目。撰写词状往往需要颇为专门的知识与技巧,而这些词状的作者又是从何处习得?现藏日本、美国、台湾地区的讼师秘本与日用类书等稀见史料表明,以传授词状撰写之道为主要内容的讼学知识在明清民间的流传颇为广泛,当时的普通百姓若想获得诉讼文书范本亦非难事,晚明时期更是如此,尽管其传播途径在清代日趋缩小,但却始终未被彻底堵塞。

  • 标签: 讼学 讼师秘本 日用类书 词状
  • 简介:第三路二十、左单掌1、身体向左转45度,左足向左前方迈一步,右足跟随之悬起,腿膝微屈于后方,同时,两臂手成平掌引落至腹部,转成正掌,互成交叉,右臂在左臂外部(图51)。

  • 标签: 石头拳 图说 武术
  • 简介:“汉奸”这恶名,自汪伪被翦灭以来,久不流行,近年却忽然风行起来。颇多网上写手,论辩之间,俨然讨逆军,动辄便给论敌扣上一顶汉奸、卖国贼之类的帽子,弄得仿佛汉奸满天下。其实,这些论敌哪里是什么汉奸,不过是思想观念上的异己者而已。

  • 标签: 讼师 思想观念 汉奸
  • 简介:《御制全真群仙集》(以下简称《群仙集》)三卷,现存5册。该书为明宪宗朱见深1敕纂编绘,明抄彩绘孤本,乃《道藏》未曾收录的内府修道秘本。2014年9月国家典籍博物馆开馆后,于专柜展出此稀世秘本,使其得以面世。现将其文献内容与特色,浅述于下。

  • 标签: 道教思想 《道藏》 朱见深 三教合一 修真 修持
  • 简介:道光时期,由于控告官吏勒折浮收等不法行为的京控案被作为"咨交之案"处理,因而地方官事实上成为最后的裁决者,这就使得事关民众根本利益的控告难以得到公正审理,当原告大多成为被惩治的对象,法律的天平更多向权力一方倾斜时,累积的官民二元社会问题也就有了全面撕裂之虞。本案的主角叶墉从告发书吏开始,走向开设客店,雇请讼师,包揽南汇县京控,并隐然建立从案源、作词,到伴护、投递全过程,覆盖省城至京城间的讼师活动网络。而作为劣迹累累、无数次京控中被告的南汇县漕书朱超宗,尽管短时间受到惩罚,但旋即回复原职(役),继续鱼肉民众。而叶墉的后继者们,仍然在一开始就知道结局的京师之路奔走,毕竟,到皇帝那里评理是他们最后的希望。

  • 标签: 咨案 京控 叶墉 讼师 朱超宗
  • 简介:最近,北京人艺演出原创话剧《大讼师》,引发了人们广泛的注意,编剧是人们熟悉的、77岁高龄的郭启宏,导演是著名表演艺术家、90岁高龄的蓝天野先生,他们的合作自然具有着极大的诱惑力。自创作的消息在报上披露,人们便开始期待着。该剧正式公演后,不仅引起观众的观看兴趣,也引出了很多谈论的话题——有关于这个戏的创作、演出的,也有关于演员表演的,还有关于剧院剧目建设的等诸多方面。对此,也引起我的极大兴趣与思考。

  • 标签: 话剧 讼师 民族化 表演艺术家 北京人艺 演员表演
  • 简介:引言民国时期的中国,社会制度出现了重大改变,引入以西方法治理念为基础的司法制度,乃其中一个最重要的改革。新的法律制度除了带来新的日常生活规则和新的纷争解决方法外,还带来新的社会阶层和职业,律师行业亦生于这个动荡多变的年代。

  • 标签: 中国法律文化 律师行业 《申报》 演变 近代 讼师
  • 简介:摘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实践探索,不仅可以升华小学美术的课程内涵,还可以引导学生树立自己的爱国情怀、增强自己的文化自信。所以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渗透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实践将是一项长期的探索。

  • 标签: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美术 教学 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