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1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抚在新生儿护理中的作用。方法:将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于本院分娩的96例新生儿为研究对象,双盲法划入试验组与常规组(n=48)。常规组施以常规护理,试验组在此基础上行抚护理,对比两组新生儿的身体指标及相关临床指标。结果:出生时两组新生儿的身体指标对比无显著区别,护理后试验组新生儿的体重、头围指标均明显提高,与常规组身体指标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新生儿的第5d摄入奶量、排胎便时间、粪便转黄时间及睡眠时间均优于常规组新生儿,各项指标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抚可促进新生儿的身体发育,缩短新生儿胎便转黄时间,提升其摄入奶量,护理价值较高。

  • 标签: 抚触护理 新生儿护理 身体指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针刀神经激术对慢性咽炎的治疗效果,提高疗效,降低费用。方法:对180例门诊患者采用针刀神经激术治疗前后对比的方法。结果:疗效确切,近期和远期均取得满意效果,并杜绝了长期反复应用抗生素和激素的情况。结论:针刀神经激术属于中国中医原创治疗技术,安全、高效、费用低廉,勿需昂贵的设施设备,值得临床医生大力推广应用。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抚护理对新生儿生长发育的价值。方法:抽取新生儿 74 例,开展常规护理和抚护理对比分析,评估新生儿体格发育情况、哭闹时间和睡眠时间。 结果:和参照组相比,观察组新生儿体格发育情况较佳,哭闹时间较短,睡眠时间较长,数据比较有意义( P < 0.05 )。结论:于新生儿护理过程中,抚护理模式既可促进其体格发育,还可缩短哭闹时间、延长睡眠时间,可推广。

  • 标签: 抚触护理 新生儿 生长发育 体格发育 哭闹时间 睡眠时间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抚护理在新生儿黄疸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8年1月至2019年10月于本院就诊的58例新生儿黄疸患者视为研究对象,任意编号法划入实验组与参照组(n=29)。参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实施抚护理,比较患儿的恢复时间、血清胆红素水平、症状缓解率及患儿家长的护理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患儿的胎便初排时间、黄疸消失时间及血清胆红素水平均优于参照组患儿,差距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儿的症状缓解率是96.55%,参照组患儿的症状缓解率是79.31%,实验组患儿的症状缓解率较高(p<0.05)。实验组患儿家长的护理满意率是96.55%,参照组患儿家长的护理满意率是75.86%,实验组满意率较高(p<0.05)。结论:抚护理可改善新生儿黄疸的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有效率,且护理满意度较高,适合于临床推广。

  • 标签: 抚触护理 新生儿黄疸 临床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新生儿抚护理在新生儿黄疸护理中的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1月到2020年1月收治的60例新生儿黄疸患儿,将其随机分成两组,研究组30例,参照组30例。研究组给予新生儿抚护理,参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两组护理后的护理有效率。结果:参照组的护理有效率远远大于研究组,经过统计学软件的有效分析,参照组以及研究组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新生儿黄疸 新生儿抚触护理 常规护理 护理有效率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新生儿黄疸护理中抚护理干预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 2017年 7月 ~2018年 7月时间段收治的 150例新生儿黄疸,按随机平行方法分组,分为了实验组( 75例)、参照组( 75例)。实验组采用抚护理干预,参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对比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在黄疸消退时间、血清胆红素水平方面,和参照组比较差异均存在, P< 0.05。结论:抚护理于新生儿黄疸护理中应用,有助于及早消退黄疸,并降低新生儿的血清胆红素水平。

  • 标签: 新生儿黄疸 抚触护理 护理干预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探究 小儿推拿配合抚护理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临床效果。方法 以 2018年 6月至 2019年 12月为研究时间段,将该时间段在我院治疗的病理性黄疸新生儿 92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掷币随机法,将之分为两组,各 46例,对照组给予基础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小儿推拿配合抚护理,对比两组干预效果。 结果 干预5d后,观察组黄疸指数显著下降,低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 小儿推拿配合抚护理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可促进黄疸消退,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推拿 抚触护理 新生儿病理性黄疸 临床效果 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于早产儿中早期训练与抚护理对体格和智能发育产生的影响进行探讨。方法:对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来我院就诊的80例早产儿进行分组(双盲法)研究,乙组和甲组,各40例。乙组以常规护理为主,甲组以早期训练、抚护理为主,比较体格发育情况、智能发育情况。结果:实施不同护理干预后,甲组运动发育指数大于乙组(P<0.05);甲组精神发育指数大于乙组(P<0.05);甲组头围大于乙组(P<0.05);甲组身高高于乙组(P<0.05);甲组体重重于于乙组(P<0.05)。结论:于早产儿中,实施早期训练与抚护理可促进其体格发育和智能发育。

  • 标签: 早产儿 早期训练 抚触护理 体格发育 智能发育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抚护理用于新生儿黄疸护理中的总有效率。方法:选取我院于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所收治的80例新生儿黄疸患儿作为本次的研究分析样本,并将这80例黄疸患儿通过随机的方式划分为两组:观察组以及对照组,每组患儿各40例。其中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干预,给予观察组基于对照组之上的抚护理,比较分析两组患儿的黄疸退散时间以及护理前后胆红素水平对比。结果:经过研究对比,根据数据,采用抚护理干预后的观察组患儿胆红素水平显著低于单纯应用普通护理的对照组患儿,组间对比的差异存在统计学的意义(p<0.05);对比两组的黄疸退散时间,相较于对照组,应用的抚护理观察组患儿用时更短,组间对比的差异存在统计学的意义(p<0.05)。结论:抚护理干预在新生儿的黄疸护理中应用效果显著,可以有效使得新生儿的胆红素水平得以下降,恢复效果更好,因此在临床上有广泛应用推广的价值。

  • 标签: 抚触护理 新生儿 黄疸护理 总有效率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水疗法配合抚护理对新生儿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从我院 2018年 4月至 2018年 12月期间收治的 50例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分组方法,分成对照组 25例常规护理,观察组 25例水疗法配合抚摸护理。比较两组新生儿初便时间、粪便转黄时间和出院体重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新生儿各项身体发育指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采用水疗法配合抚摸护理能增强新生儿应激力和免疫力,有益于新生儿生长发育,值得大力推广。

  • 标签: 水疗法 抚摸护理 新生儿 生长发育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新生儿抚护理对早期新生儿生长发育的影响 。方法:选择 120 例新生儿为试验对象,选择抓阄随机化分组 ,各 60 例, 分别选择 新生儿抚护理、常规护理 。结果:观察组出生后 30 天 身长( 57.16±4.29 ) cm 、出生后 30 天 体重( 5.16±1.17 ) kg 优于对照组,心理运动发育( 98.11±3.56 )分、智力发育( 104.15±6.93 )分高于对照组( P < 0.05 ) 。结论:通过对新生儿进行早期抚护理能够有效促进新生儿生长发育 。

  • 标签: 新生儿 抚触护理 生长发育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应用抚联合康复护理措施改善预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1年2月本院纳入的36例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尝试分组对照干预,每组18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实施抚联合康复护理。结果:研究组MDI指数、PDI指数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抚触 康复护理
  • 简介:   【摘要】 目的:分析抚护理对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睡眠质量及心理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 2018年 3-10月在笔者所在医院医院产科出生的 70例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根据护理方法不同分为抚组( n=40)、对照组( n=30),均给予常规对症支持治疗配合基础护理,前者另给予抚护理,评价护理效果。结果:抚组治疗依從性优于对照组( P<0.05)。两组干预第 1天胆红素、睡眠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第 3、 6天均显著改善,但抚组第 3、 6天胆红素低于对照组,每日睡眠时间长于对照组( P<0.05)。两组干预前 Gesell婴儿发育诊断量表评估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干预后两组心理适应性、大运动、精细运动、语言、社会行为评分均明显升高,但抚组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结论:抚护理可提高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治疗依从性,有效降低胆红素水平,并改善睡眠质量及心理运动功能。     【关键词】 抚护理 ; 高胆红素血症 ; 新生儿 ; 睡眠质量 ; 心理运动功能     新生儿疾病以高胆红素血症最为多见,由血清胆红素异常升高所致,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但高浓度的未结合胆红素进入血脑屏障对新生儿生长发育的不利影响已得到证实,尤其是胆红素脑损伤,严重时可遗留新生儿神经系统后遗症,如听视力障碍、脑性瘫痪、椎体外系运动障碍及神经行为异常等 [1]。蓝光照射简单、安全,是高胆红素血症的常用疗法,但实际临床中治疗效果常受到新生儿的不适应、哭闹、睡眠质量等影响 [2]。基于此,笔者所在医院参考现代临床经验,对新生儿实施抚护理,发现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 标签:
  • 简介:   【摘要】 目的:研究早期标准化微量喂养支持及抚护理对早产儿喂养耐受性及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选择 2017年 10月 -2018年 3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 70例早产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 35例)采用传统方式喂养支持,观察组( 35例)采用标准化微量喂养支持及抚。比较两组早产儿的喂养耐受性、恢复情况、喂养前及出院时生长发育指标。结果:观察组喂养支持期间发生腹胀、呕吐、胃余量偏高的喂养不耐受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全量肠胃营养時间、呕吐、腹胀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出院时体重、身长、上臂围、头围等生长发育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早期标准化微量喂养支持及抚护理能够降低早产儿喂养不耐受性的发生率,促进其生长发育。     【关键词】 微量喂养 ; 早产儿 ; 喂养耐受 ; 生长发育 ; 抚护理     随着近年来对早产儿重症监护水平的不断发展与提升,早产儿的存活率显著提升 [1]。由于早产儿出生时发育不够完善,胃肠功能发育不成熟,易导致喂养不耐受发生 ;由于喂养困难,营养吸收能力差,极易造成营养不良,影响中枢神经系统及生长发育 [2-3]。传统治疗为了防止早产儿发生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故延迟开奶时间,采用全静脉营养或在部分静脉营养的基础上加用间断胃管喂养,虽能解决吸吮、吞咽困难等问题,但胃肠功能不全依旧未能有效解决,并易导致感染、栓塞等其他并发症 [4-5]。而早期标准化微量喂养,能够刺激胃肠激素释放,促进肠道结构、功能和动力恢复,有助于早产儿胃肠道功能的发育、成熟,虽然营养摄取量较少,但可以加快患儿向胃肠喂养的转变,尽早形成代谢独立 ;且抚通过对婴儿皮肤的刺激使其身体的消化激素分泌增加,可促进食物的消化、吸收和排泄,让肠道运动加速。因此本文主要探讨早期标准化微量喂养支持对早产儿喂养耐受性及生长发育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 2017年 10月 -2018年 3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 70例早产儿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 1) 29周≤早产儿胎龄≤ 35周, 1 000 g≤出生体重≤ 2 500 g;( 2)出生后 24 h内接受静脉营养基础治疗。排除标准:( 1)存在先天遗传代谢病、先天性心脏病及其他先天性疾病 ;( 2)存在消化道畸形、内分泌异常 ;( 3)存在宫内窘迫、窒息情况等 ;( 4)进行过外科手术或者发生过其他疾病 ;( 5)出生 5 min内早产儿评分( Apgar) <7分 ;( 6)放弃治疗、转科室等。早产儿家属完全了解治疗方案,签署知情同意书后实施。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 35例,男 19例,女 16例 ;胎龄 29~ 35周,平均( 32.57±1.89)周 ;出生体重 1 180~ 2 350 g,平均( 1 845.87±207.69) g;身长 36.2~ 46.8 cm,平均( 44.67±2.32) cm。观察组 35例,男 18例,女 17例 ;胎龄 29~ 35周,平均( 31.97±1.52)周 ;出生体重 1 160~ 2 365 g,平均( 1 805.53±212.63) g;身长 35.9~ 46.5 cm,平均( 44.84±2.67) cm。两组早产儿的胎龄、性别、体重、身长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喂养方法 给予两组早产儿保暖、预防感染等基础治疗手段。对照组使用传统喂养支持,早产儿出生后 1 d内只给予浓度不超过 12%葡萄糖,从小剂量开始喂养, 2 d后可额外给予早产儿氨基酸, 3 d后给予早产儿脂肪乳剂。后期可由护理人员将上述三种成分配制成营养液,使用输液泵经外周静脉 24 h运输注入。当早产儿可用辅助鼻饲喂养时,由 30~ 40 ml/( kg·d)开始喂养,根据早产儿消化、吸收及身体恢复情况逐渐增加用量,此过程需注意对总热量进行控制。观察组给予早期标准化微量喂养支持,早产儿出生后 1 d通过经鼻胃管间歇法注入母乳, 0.5~ 1 ml/( kg·次),每 3小时注入 1次,控制早产儿每天摄入奶量在 6~ 12 ml/kg。若早产儿摄入能量不足,可经肠外进行营养补充。当开始肠内营养后,需对肠外营养辅助补充的热量进行控制。若早产儿病情稳定,可适量增加每天对奶的摄入量。如果发现早产儿出现胃潴留,且潴留量为上次摄入量的 1/3及以上时,减少其对奶量的摄入 ;如果发现早产儿腹胀或其潴留物中出现胆汁样内容物,停止喂奶,待病情好转后继续喂养。     1.2.2 护理方法 ( 1)两组早产儿均放置在暖箱中,用避光布降低强光刺激,减少噪声污染 ;患儿抬高床头 15°~ 30°, 2~ 3 h更换一次早产儿体位。( 2)病情稳定患儿每日接受 2次抚,在更换体位前进行抚,抚顺序即背部 -前额 -头部 -胸部 -腹部 -上肢 -下肢,时长约 5 min。①背部:将早产儿置左侧卧位,护士右手扶持早产儿,左手拇、食指捏脊柱两侧,从臀部至颈部由下而上捏 10下 ;右侧卧位同法操作,然后手平放于背部,从颈部向下按摩至臀部,再从臀部向上迂回运动,反复 4~ 6次。②头面部:用两手拇指从前额中央向两侧推,用两手拇指从下颌上、下中央向外侧、上方滑动 ;让上下唇形成微笑状,两手掌从前额发迹抚向枕后。③胸部:两手分别从胸部的外上侧向对侧滑动至肩。④腹部:护士两手依次从早产儿的右下腹 -上腹 -左下腹沿顺时针方向画半圆,用右手在早产儿左腹从上画“ L”,由左至右画一个倒的“ L”,避开脐部。⑤四肢:护士用两只手抓住早产儿一只胳膊,交替从上臂至手腕轻轻挤捏,然后从上至下搓滚,对侧和双下肢做法相同。⑥手和足:护士用拇指指腹从早产儿手掌面或脚跟向手指或脚趾方向推进,并抚每个手指或脚趾。( 3)早产儿接受抚过程中,可播放中国优生优育协会胎教委员会提供的爱儿胎教音乐的新生儿篇,包括摇篮曲等多首音乐,音量控制在 50 dB,时长 10 min;若早产儿出现烦躁情绪者停止。( 4)吸吮、吞咽功能较差者可在喂养前用橡皮奶头缓慢、轻轻进行口腔刺激,诱发吸吮条件反射。

  • 标签:
  • 简介:摘要:慢性病已成为21世纪危害人们健康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良好的健康是社会、经济和个人发展的重要资源。健康管理是在健康管理医学理论的指导下有效的利用有限的资源来达到最大的健康效果,重点是对慢性疾病的预防和风险因素控制。任务是防大病、管慢病、促健康。

  • 标签: 慢性疾病,危险因素,健康管理,综述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基于智慧医疗的发展和支付方式的变革,探索信用就医模式在公立医院的应用和发展。方法:通过实践信用就医的新型诊疗模式,与传统的诊疗模式相比进行成效分析和经验总结。结果:信用就医的应用优化了就诊流程、缩短了平均诊疗时间、提高了门诊医疗服务质量、提升了群众的就医获得感。结论:新型诊疗模式的发展促进了医疗服务的进步、推动了社会信用价值的进步,然而信用机制的进一步完善是目前信用就医模式广泛应用和推广的仍需解决的关键问题。

  • 标签:   智慧医疗 信用就医 先诊疗后付费 无感支付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