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 维持性血液透析( MHD)是一种利用腹膜或血液透析维持患者生命的治疗方式,常被用作延续终末期肾病患者的生命。良好的血管通路是确保血液净化操作顺利进行的重要条件,本文对近年来血液净化患者血管通路的护理进展进行综述,为今后血管通路护理工作提供理论依据。

  • 标签: 血液净化 血管通路 护理 进展
  • 简介:摘要对于血液透析患者进行血管通路的建立是治疗中最基本的,血管通路的建立效果直接影响着患者的透析治疗效果。当前进行血管通路建立的方法多种多样,但是几乎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缺点,这种情况就容易导致并发症的出现。为了保证血管透析患者血管通路的有效建立,就需要对其进行科学的评估和监测,本文就具体对这一问题进行具体分析,以期能够为提高血管通路建立的成功率提供参考。

  • 标签: 血液透析 血管通路 评估 监测
  • 简介:摘要目的阐述血透患者血管通路的建立方式,并针对每种建立方式提出有效的护理方法。方法选取2013年7月至2014年7月于本院行血液透析的患者共4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血管通路建立方法,以分析各种建立方式的优势和劣势,提出针对性的护理方案。结果40例行血透治疗的患者中,30例动静脉内瘘穿刺,10例颈内静脉留置导管。结论在选择血管通路建立方式时,由于各种建立方式各有优点和缺点,因此,需要考虑患者病情及血管条件、治疗目的等因素选择符合患者需求的建立方式,并实施对应护理措施。

  • 标签: 血透患者 血管通路 建立 护理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研究在血液透析治疗过程中,患者的血管通路的使用及护理情况,从而提高血液透析治疗的质量。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期间在我院血液透析中心进行血透治疗的患者90例进行研究,讨论血透患者血管通路的护理过程及体会。结果良好的血管通路是保障患者血液透析治疗质量的先决条件。结论正确的操作手法、术后护理以及对患者进行护理宣教都会对血液透析患者血管通路的保护起着重要作用,从而保障了血液透析治疗的效果。

  • 标签: 血液透析 血管通路 护理
  • 简介:目的探索miR-17在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中对视网膜母细胞瘤(RB)基因和蛋白水平的调控作用,以及对增殖效应的影响。方法培养HA-VSMCs并诱导其增殖,应用芯片技术筛选出差异表达水平最显著的微小RNA(miR)。在293T细胞应用荧光素酶报告基因验证生物信息学软件预测的miR-17与RB的靶向结合作用。分别向VSMC转染miR-17mimic和miR-17inhibitor并建立阴性对照,检测RB水平及细胞增殖相关指标PCNA表达水平。结果荧光素酶报告分析证实miR-17与RBmRNA-3’UTR具有靶向结合效应。转染miR-17mimic促进VSMC增殖相关指标PCNA表达上调,并且可以下调RB蛋白及mRNA水平,转染miR-17inhibitor后下调PCNA表达且可上调RB表达(P〈0.05)。结论miR-17通过靶向结合RBmRNA-3’UTR调控RB表达从而调控VSMCs增殖。

  • 标签: 血管平滑肌细胞 增殖 miR-17 视网膜母细胞瘤
  • 简介:目的:探讨因疾病需接受颈内静脉留置导管治疗患者的护理要点。方法:将我院2015年6月~2016年6月期间接受颈内静脉留置治疗的65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33例与观察组32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接受优质护理干预措施,观察两组患者满意度,总结出现导管并发症情况。结果:对照组患者满意度为69.70%,观察组为93.75%,观察组满意度较高,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患者导管并发症发生率为27.27%,观察组为6.25%,观察组发生率较低,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血液透析治疗患者行颈内静脉留置导管术,同时做好导管护理干预工作,大部分患者表示对于护理服务感到满意,且患者出现导管并发症较少。

  • 标签: 颈内静脉留置 并发症 血液透析 护理
  • 简介:维持性血液透析是对腹膜或者是血液透析进行利用来维持患者生命的一种治疗方式,经常被作为延续终末期肾病患者生命的一种治疗方法。当前,在终末期肾病发病率的不断攀升中,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在维持患者生命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良好的血管通路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是前提条件,血管通路的功能状态可以显著影响患者。文章就维持性血液透析血管通路的护理途径展开在综述。

  • 标签: 血管通路 护理 进展 维持性血液透析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血液净化的肾病患者血管通路的具体护理干预方案、价值。方法选择90例经血液净化治疗的肾病患者,分为常规护理的实验1组、综合护理的实验2组,对比两组肾病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以及护理后焦虑、抑郁情绪评分。结果实验2组患者护理满意度高于1组,焦虑、抑郁情绪评分低于实验1组。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相对于常规护理,综合护理更符合血液净化肾病患者血管通路护理所需以及实施价值。

  • 标签: 血液净化 肾病 血管通路 综合护理 负性情绪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血液透析患者选用不同血管通路后的透析充分性和并发症情况。方法对72例需行血液透析的患者建立不同血管通路。常规组为带袖套隧道导管,对照组为聚四氟乙烯移植血管瘘,观察组为自体的动静脉内瘘。结果观察组患者的透析充分性和并发症情况明显优于常规组和对照组(P<0.05)结论带袖套隧道导管、聚四氟乙烯移植血管瘘、自体的动静脉内瘘三种血管通路,都能满足临床治疗需求,清除患者血液中的大量毒素,使患者的生存期得以延长,其中自体的动静脉内瘘与其他血管通路相对比,更具有优势。

  • 标签: 血管通路 血液透析 透析充分性和并发症
  • 简介: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对降低血液透析患者血管通路感染率的作用。方法:成立QCC活动小组,收集2014年3月-2015年2月的数据设定目标值,进行原因分析,制定相应措施并实施。结果:通过开展品管圈活动,降低了血管通路的感染率;圈成员在团队合作,沟通能力、责任心、运用品管圈的能力由大幅度提高。结论:运用QCC能降低血液透析的感染率。

  • 标签: 品管圈 血液透析 血管通路 感染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行血液净化的肾病患者血管通路的护理对策。方法52例接受血液净化医治患者为研讨目标,对其临床材料进行回忆性分析,总结并研讨提高患者生计质量、减少血管通路并发症发作的护理办法,并调查护理效果。结果52例肾病患者医治及临床血管通路护理过程中,仅2例(3.8%)发生侧肢肿胀,护理人员抬高患肢后肿胀症状渐渐得到缓解,并在4d后完全消除;其他患者血液净化医治均发展顺利,未发生恶性不良事情。结论对行血液净化的肾病患者进行心思干与、动静脉内瘘护理、穿刺置管护理等系统化临床护理,能大大削减血管通路并发症发生率,有利于透析治疗的顺利进行,明显改进了患者预后。

  • 标签: 肾病 血液净化 血管通路 护理措施
  • 简介:血管生成是肿瘤生长、复发、转移的关键环节。近年来,抗血管生成治疗作为一种有效的抗肿瘤策略,日益受到重视,并显著改善多种实体瘤的预后。本文就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celllungcaner,NSCLC)VEGF/VEGFR通路血管生成治疗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肺肿瘤 非小细胞肺癌 抗血管生成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集束化护理理念在血液透析患者血管通路风险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血液透析患者作为样本,将其随机分为护理组与对照组2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护理组实施集束化护理。结果护理组患者血管通路风险发生率3.23%、护理满意度96.77%;对照组患者血管通路风险发生率19.35%、护理满意度77.42%。结论将集束化护理理念应用到血液透析患者的护理中,可有效降低血管通路风险的发生几率,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 标签: 集束化护理 血液透析 血管通路风险
  • 简介:缺血性卒中是临床常见疾病,且致死致残率高,幸存的患者预后多不同程度的患有偏瘫等后遗症,但目前还没有好的治疗方法。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卒中后的治疗关注点在于神经元的保护,割裂了神经元和周围细胞的联系。2001年,“神经血管单元”概念的提出为缺血性卒中的临床治疗提供了新的角度。此外,有研究表明Notch信号通路参与了神经、血管再生过程,对于卒中后神经血管单元的修复有调节作用。因此,本文从神经血管单元和Notch信号通路两个切入点综述了二者在缺血性卒中发生后的作用。

  • 标签: 神经血管单元 NOTCH信号通路 缺血性卒中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比较人造血管内瘘与自体动静脉内瘘对血液透析充分性的影响及两组血管通路并发症的发生率。方法本次研究选择2016年1月-2017年6月在我院进行血液透析治疗每个星期3次,单次透析时间4小时的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收集其资料,并按照血管通路分类将其分成对照组及观察组,其中对照组血管通路为自体动静脉内瘘,病例为35人;观察组血管通路为人造血管内瘘,病例为35人,常规血液透析治疗12个月,分析两组患者的透析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血液透析后,其KT/V值与对照组相比较,存在差异,但无统计学意义(﹥0.05);观察组血液透析患者血管通路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0.05)。结论血液透析患者采用人造血管内瘘与自体动静脉内瘘在透析充分性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自体动静脉内瘘与人造血管内瘘比较血管通路并发症发生率低,但人造血管内瘘作为血管通路相比自体动静脉内瘘具有穿刺方便、血流量较大等优势,适用于自身血管条件比较差、自身建立动静脉内瘘难度较大者或自身外周静脉血管耗竭患者,值得进一步在临床应用及推广。

  • 标签: 血液透析 人造血管内瘘 透析充分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氟伐他汀能否改善不同血管通路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体内脂质代谢及氧化应激。方法选取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血液透析室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8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均包括不通血管通路(自体动静脉内瘘和中心静脉置管)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对照组40例行常规血液透析治疗。实验组40例在常规血液透析治疗基础上给予氟伐他汀40mg,每晚一次。观察时间为24周,观察指标为血红蛋白、C反应蛋白(CRP)、脂代谢指标(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脂蛋白aLP-a)、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血清总抗氧化物能力(T-AOC)。结果经氟伐他汀治疗后,MDA、CRP、TG、TC、LDL、aLP-a较治疗前和对照组均明显降低,SOD活性、T-AOC活性、HDL水平较治疗前升高(均P<0.05)。而对照组治疗前后各项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氟伐他汀在一定程度上可改善不同血管通路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体内脂质代谢及氧化应激状态,以提高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存质量,减少病死率。

  • 标签: 氟伐他汀 维持性血液透析 脂质代谢 氧化应激
  • 简介:【摘要】 目的:比较离心穿刺法和向心穿刺法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内瘘中建立血管通路时的优缺点。 方法: 9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 2组:离心组( 45例)和向心组( 45例),同时根据入组前患者做血液透析(离心穿刺法) 3个月的平均透析血流量( ml/min)分为 3个亚组:高流量组( 251-300ml/min),中流量组( 201-250ml/min),低流量组( 150-200ml/min) ,比较 2组治疗后 1年的护理治疗的效果。 结果:治疗 1年后,离心组的并发症(内瘘皮下血肿、内瘘狭窄和假性血管瘤)发生率显著高于向心组( P<0.05);在 2组的亚组比较中,离心组低流量组的透析血流量要高于向心组低流量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而这种差异在中流量组和高流量组未见到。 结论:向心穿刺法较离心穿刺法的并发症发生率要低,但对于透析血流量已低于 200ml/min的内瘘患者,选择向心穿刺法会出现透析血流量下降的风险。

  • 标签: 离心穿刺法 向心穿刺法 血液透析 内瘘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离心穿刺法和向心穿刺法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内瘘中建立血管通路时的优缺点。方法将2016年1月到12月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血液净化中心的9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2组离心组(45例)和向心组(45例),同时根据入组前患者做血液透析(离心穿刺法)3个月的平均透析血流量(ml/min)分为3个亚组高流量组(251~300ml/min),中流量组(201~250ml/min),低流量组(150~200ml/min),比较2组治疗后1年的护理治疗的效果。结果治疗1年后,离心组的并发症内瘘皮下血肿(17.8%vs4.4%)、内瘘狭窄(8.9%vs0%)和假性血管瘤(13.3%vs2.2%)发生率显著高于向心组(P<0.05);在2组的亚组比较中,离心组低流量组的透析血流量(174.8±21.8ml/min)要高于向心组低流量组(164.4±11.2ml/min),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这种差异在中流量组和高流量组未见到。结论向心穿刺法较离心穿刺法的并发症发生率要低,但对于透析血流量已低于200ml/min的内瘘患者,选择向心穿刺法会出现透析血流量下降的风险。

  • 标签: 离心穿刺法 向心穿刺法 血液透析 内瘘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就婴儿休克早期患儿建立静脉通路的方法护理干预效果进行研究。方法选取我院NICU在2016年1月--12月期间收治的92例休克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与参照组,各46例。两组患儿均接受针对性护理干预,对实验组患儿采取头皮静脉穿刺,对参照组患儿采取非头皮静脉穿刺,比较两组患儿的首次穿刺成功率以及家长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患儿的首次穿刺成功率显著高于参照组,实验组患儿的家长满意度对比参照组也更高,经统计P<0.05。结论为休克早期患儿建立静脉通路时采取头皮静脉穿刺方式更具优势,可有效降低二次穿刺几率,还可提高家长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中广泛推广。

  • 标签: 婴儿 休克早期 静脉通路 护理干预 头皮穿刺
  • 简介:摘要瘢痕疙瘩(Keloid,KD)是一种结缔组织过度增生性皮肤病,通常不会自行消退,手术切除后极易复发,是目前临床上亟待解决的一项难题。KD的发病机制十分复杂,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如多种细胞因子、信号传导通路、细胞外基质等。本文对瘢痕疙瘩相关信号传导通路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 标签: 瘢痕疙瘩 信号传导通路 转化生长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