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Chemerin因子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于2013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12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40例没有缺血性脑卒中的作为对照组,80例患有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观察组,观察组中的80例患者分为单纯缺血性脑卒中和缺血性脑卒中并IR患者,各有40例,检测所有患者的Chemerin因子等生化指标。结果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的Chemerin水平、CRP水平以及收缩压等逐步下降,组间进行比较,P<0.05,有统计学意义。Chemerin水平和CRP水平呈现出正相关的关系,r=0.752,P<0.05。结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Chemerin因子表达不断提升,和CPR有着正相关关系。

  • 标签: 缺血性脑卒中 血清Chemerin因子 表达关系
  • 简介:骨质疏松症是常见病、多发病,医学界对骨质疏松症发病机理与防治的研究愈显重要。近年研究表明,各种原因导致的骨量减少常伴有骨髓中脂肪组织含量的增加。骨质疏松的发生可能与骨代谢中成脂和成骨的比例有关。骨髓中脂肪组织在骨形成和造血支持中发挥重要作用,脂肪组织具有内分泌调节功能,释放出一系列重要的分泌性因子,比如:leptin、adiponectin、chemerin、resistin、visfatin等,在调节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脂肪细胞分化过程中起关键作用。Chemerin是新发现的脂肪因子,它在免疫应答、脂质代谢、糖类代谢、炎症反应等生理病理过程中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它与leptin、adiponect等脂肪因子一样参与骨代谢的调节,对维持骨代谢的平衡起着重要的作用。Chemerin及其受体CMKLR1信号传递通路的激活可以调节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分化,促进破骨细胞的生成,从而影响骨的重建。现在chemerin/CMKLR1信号通路影响骨代谢的作用机制还不是很明确,深入研究chemerin及其受体与骨质疏松的关系,可以进一步了解骨质疏松症发生机制,为治疗及预防骨质疏松症提供了新的方向。

  • 标签: 骨质疏松症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造血干细胞
  • 简介:背景:近年多项临床及基础研究显示脂肪因子chemerin与代谢综合征密切相关。目的:综述脂肪因子chemerin在炎症和肥胖、高血压及糖脂代谢中的作用及机制,概括脂肪因子chemerin与炎症和代谢综合征的关系。方法:由第一作者检索1990至2014年PubMed数据库以及万方数据库脂肪因子chemerin相关的文献,并进行系统整理、总结和分析。结果与结论:研究表明脂肪因子chemerin水平与体脂含量、能量代谢、炎症相关,在肥胖和代谢综合征病理生理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由于脂肪因子chemerin在炎症和代谢中的双重作用,它可能成为连接慢性炎症和肥胖及其相关疾病的一个关键因子。脂肪因子Chemerin在不同的炎症状态下作用不同,可能与其在不同的炎症环境中裂解方式的不同有关,但并没有明确脂肪因子chemerin在肥胖和代谢综合征中的功能。需要进一步研究明确血清脂肪因子chemerin水平与肥胖和代谢综合征之间的关系。

  • 标签: 组织构建 组织工程 脂肪因子 CHEMERIN 炎症 代谢综合征
  • 简介:目的探讨Chemerin在寻常性银屑病患者血清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linkedimmunosorbentassay,ELISA)检测30例寻常性银屑病患者血清Chemerin的浓度.另取30例正常人血清作为对照组.结果寻常性银屑病患者血清Chemerin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Chemerin的水平与寻常性银屑病的分期有关,其中进行期患者组显著高于静止期患者组(P<0.05),且Chemerin血清浓度变化与寻常性银屑病严重程度指数PASI评分呈正相关性(r=0.521,P<0.05).结论Chemerin在寻常性银屑病患者血清中显著增高,并与寻常性银屑病的分期相关,提示Chemerin在寻常性银屑病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

  • 标签: 银屑病 PASI评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正常高值血压男性患者血清chemerin水平与代谢指标的关系。方法选择健康体检的30~60岁男性198名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血压水平分为正常血压组66名、正常高值血压组69名及高血压组63名。比较各组间血清chemerin水平的变化,分析其与血糖、血脂、血压及胰岛素抵抗等代谢指标的相关性。结果3组chemerin水平具有明显差异,正常高值血压组[(41.44±2.28)ng/L]、高血压组[(46.80±6.08)ng/L]血清chemerin水平较正常血压组升高[(33.10±2.47)ng/L],且高血压组显著高于正常高值血压组(P<0.05)。相关分析显示正常高值血压组和高血压组的腰围与chemerin水平的变化呈正相关(正常高值血压组:r=0.275,P=0.022;高血压组:r=0.550,P<0.001),高血压组胰岛素抵抗指数与chemerin水平的变化呈正相关(r=0.457,P<0.001)。结论随血压升高,血清chemerin水平亦显著升高,且与肥胖及胰岛素抵抗密切相关,可能是正常高值血压向高血压进展的重要启动因子之一。

  • 标签: 正常高值血压 血清chemerin 胰岛素抵抗
  • 简介:目的:探讨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chemerin、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白介素6(IL-6)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2013年1月—2014年8月在我院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180例,根据尿白蛋白/肌酐比(ACR)分为正常白蛋白尿组(NA组)、微量白蛋白尿组(MA组)、大量白蛋白尿组(CA组)3个亚组,另选健康体检者30名为正常对照组(NC组)。检测各组血清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稳态模型评估的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肌酐(Cr)、尿ACR、hs-CRP、IL-6、chemerin等指标,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NA组54例,MA组66例,CA组60例。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chemerin、CRP、IL-6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均P〈0.05);chemerin、hs-CRP、IL-6水平3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CA组、MA组与NA组比较均显著升高(P〈0.05)。简单直线相关分析显示:ACR与chemerin、hs-CRP、IL-6、HbA1c、HOMA-IR、TG、Cr、收缩压(SBP)、病程呈正相关(r=0.62、0.58、0.59、0.47、0.45、0.52、0.54、0.53、0.56)(均P〈0.05);与HDL-C呈负相关(r=-0.44,P〈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Cr、hs-CRP、IL-6、chemerin以及病程是影响ACR的主要因素。结论:血清chemerin、CRP、IL-6参与机体的炎症反应,并与ACR密切相关。chemerin、hs-CRP、IL-6可能通过调节脂肪细胞生成、胰岛素抵抗及炎症、内皮细胞损伤等机制参与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和发展。

  • 标签: 糖尿病肾病 C反应蛋白 CHEMERIN 白介素6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血清趋化素(chemerin)、网膜素-1(omentin-1)水平与缺血性脑卒中严重程度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河南省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附属医院2017年9月至2019年9月收治的65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观察组。根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价患者的神经功能损害严重程度,并将其分为轻度组22例,中度组31例,重度组12例;根据随访90 d改良Rankin量表评分评价预后,并将其分为预后良好组48例,预后不良组17例。另选择同期健康体检的非缺血性脑卒中体检者5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并比较对照组与观察组不同严重程度和不同预后患者的chemerin、omentin-1水平。结果相较于对照组体检当日的检测结果,观察组患者发病48 h内及发病第7天的chemerin水平升高,omentin-1水平降低,P<0.05。观察组患者中,轻度组、中度组、重度组患者发病48 h内及发病第7天的血清chemerin、omentin-1水平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相较于预后良好组,预后不良组患者发病48 h内及发病第7天的chemerin水平均升高,omentin-1水平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较于发病48 h内的检测结果,不同严重程度及不同预后患者发病第7天的chemerin水平均降低,omentin-1水平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损害严重程度与发病48 h内及发病7 d内的血清chemerin水平均呈正相关(r=0.662、0.810,P<0.05),与血清omentin-1呈负相关(r=-0.745、-0.661,P<0.05);预后与发病48 h内及发病7 d内的血清chemerin水平均呈正相关(r=0.616、0.721,P<0.05),与血清omentin-1呈负相关(r=-0.613、-0.641,P<0.05)。结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病情严重程度、预后与血清chemerin呈正相关,与omentin-1水平呈负相关,检测患者血清chemerin、omentin-1水平可提供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信息,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

  • 标签: 趋化素 网膜素-1 缺血性脑卒中 严重程度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测定哮喘患儿血清胸腺活化调节趋化因子(TARC)水平,探讨其在哮喘免疫学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收集30例哮喘急性发作期患儿及20例健康者的静脉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LISA)法检测血清TARC水平。结果哮喘急性发作期患儿血TARC的S/CO值均大于2,而正常对照组TARC的S/CO值小于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65,P﹤0.05)。结论TARC可能参与了哮喘的发病过程。

  • 标签: 支气管哮喘 趋化因子
  • 简介:B因子为C3激活剂前体,是补体旁路活化途径中的一个重要因子,主要由肝脏和巨噬细胞合成。它是参与补体旁路活化的重要成分,参与机体防御,在组织和细胞损伤和炎症过程中均起重要作用。已有研究报道血清中的B因子含量测定对良恶性肿瘤的鉴别有参考价值。

  • 标签: 血清B因子 肿瘤 诊断
  • 简介:摘要阻塞型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逐渐发展为临床常见疾病,随着其患病率逐年上升,OSAHS也愈来愈受临床医生及患者关注,但OSAHS的发病机制尚未明确,近些年研究发现OSAHS可能是一种炎症相关的疾病,多种炎性细胞、炎性因子参与OSAHS睡眠结构紊乱的发生、发展及各种病理过程,本文就OSAHS与各类炎症因子关系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OSAHS 炎症因子
  • 作者: 王炼 解巧丽 王迅 朱玉可 杨亚亭 宋雪 胡建国 左芦根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08-10
  • 出处:《中华炎性肠病杂志(中英文)》 2020年第01期
  • 机构: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中心实验室,安徽蚌埠 233004;蚌埠医学院科研中心组织移植安徽省重点实验室,安徽蚌埠 233030 ,蚌埠医学院科研中心组织移植安徽省重点实验室,安徽蚌埠 233030;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检验科,安徽蚌埠 233004 ,蚌埠医学院科研中心组织移植安徽省重点实验室,安徽蚌埠 233030;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胃肠外科,安徽蚌埠 233004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拮抗脂肪因子Chemerin对白介素-10基因敲除(IL-10 KO)小鼠自发性结肠炎及肠系膜病变的影响,及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纳入8只野生型(WT)小鼠作为正常对照组,16只IL-10 KO小鼠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及模型干预组。模型干预组每隔1日接受Chemerin拮抗剂干预,正常对照组及模型对照组接受等量生理盐水腹腔注射。干预6周后处死小鼠,留取结肠及肠系膜脂肪组织标本,常规行HE染色;采用ELISA法检测结肠黏膜TNF-α及IFN-γ水平;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结肠黏膜IL-4、p-STAT6及PPAR-γ水平;采用PCR法检测肠系膜脂肪组织Nos2及Arg1基因的mRNA表达;采用免疫荧光法标记肠系膜脂肪组织巨噬细胞。结果(1)结肠炎症反应情况:模型干预组小鼠结肠炎组织学评分显著低于模型对照组小鼠(2.13 ± 0.64比3.25 ± 0.71,P<0.01),肠黏膜组织TNF-α及IFN-γ水平均显著低于模型对照组[(22.39 ± 3.54)ng/L比(39.53 ± 7.05)ng/L,P<0.01;(20.56 ± 5.10)ng/L比(30.99 ± 4.27)ng/L,P<0.01)],但仍然高于正常对照组[TNF-α:(22.39±3.54)ng/L比(13.85 ± 3.05)ng/L,IFN-γ:(20.56 ± 5.10)ng/L比(10.52±1.90)ng/L,P均<0.01]。(2)肠系膜病变情况:模型干预组小鼠肠系膜脂肪细胞平均直径显著大于模型对照组小鼠[(39.65 ± 5.12)μm比(30.53 ± 4.16)μm,P<0.01)],但仍然小于正常对照组[(39.65 ± 5.12)μm比(49.69±9.62)μm,P = 0.021)];模型干预组小鼠脂肪组织每100个细胞中巨噬细胞浸润数量显著低于模型对照组[(13.56 ± 5.19)个比(21.98 ± 7.89)个,P<0.05)],但仍然高于正常对照组[(13.56 ± 5.19)个比(6.34 ± 3.16)个,P<0.01)];模型干预组小鼠肠系膜脂肪组织M1巨噬细胞标志物Nos2 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低于模型对照组(1.96 ± 0.39比2.98 ± 0.43,P<0.01),但仍然高于正常对照组(1.96 ± 0.39比1.00 ± 0.15,P<0.01);同时,其M2巨噬细胞标志物Arg1 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模型对照组(1.69 ± 0.23比1.00 ± 0.16,P<0.01),但仍然低于正常对照组(1.69 ± 0.23比2.65 ± 0.36,P<0.01)。(3)作用途径:模型干预组结肠黏膜组织IL-4、p-STAT6及PPAR-γ相对蛋白表达水平(Western blot相对吸光度A值)均显著高于模型对照组(2.19 ± 0.41比1.00 ± 0.16,1.95 ± 0.45比1.00 ± 0.18,1.86 ± 0.38比1.00 ± 0.19,P均<0.05),但仍然低于正常对照组(2.19 ± 0.41比3.64 ± 0.61,1.95 ± 0.45比2.69 ± 0.53,1.86 ± 0.38比2.39 ± 0.49,P均<0.05)。结论脂肪因子Chemerin拮抗剂可能通过改善肠系膜病变而减轻结肠炎症反应,其机制可能与IL-4/STAT6/PPAR-γ信号激活有关。

  • 标签: 克罗恩病 肠系膜 Chemerin 脂肪因子 结肠炎
  • 简介:目的探讨母亲孕期被动吸烟(passivesmoking)与母亲外周血清及脐带血清中炎性因子水平的关系。方法调查79名孕产妇的一般人口学、妇产科学特征及在孕期的被动吸烟情况,采集孕产妇外周静脉血及脐带静脉血,检测血清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monocytechemotacticprotein-1,MCP-1)、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necrosisfactor—α,TNF-α)、白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C反应蛋白(C—reactiveprotein,CRP)和血管细胞粘附因子-1(solublevascularcelladhesionmolecule-1,VCAM-1)。在控制年龄、孕周、婚姻状态、教育水平、家庭收入、孕产妇孕前体质指数(bodymassindex,BMI)、产次、胎儿性别等?昆杂因素后,采用有序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母亲孕期被动吸烟暴露与母亲血清及脐血清中炎性因子水平的关系。结果79名调查对象中46人(58.2%)报告其在孕期有被动吸烟暴露,28人(35.4%)报告被动吸烟暴露平均每天为1~15min,18人(22.8%)报告被动吸烟暴露平均每天超过15min。在控制混杂因素后,与非暴露者相比,每天平均暴露1~15min者母血清中IL-1β(OR=3.00,95%C/:1.10—8.14)和CRP(OR=4.10,95%C/:1.47~11.47)水平升高,平均每天暴露超过15min者母血清IL-6(OR=5.19,95%C/:1.56—17.29)和TNF-α(OR:6.87,95%C/:1.97~23.96)水平升高。与非暴露者相比,平均每天暴露超过15min者脐带血清IL-1β(OR=0.21,95%CI:0.07~0.59)水平降低。结论母亲孕期被动吸烟暴露对母亲和胎儿的炎性反应有所不同,对母亲的炎性反应影响较大,对胎儿的炎性反应影响较小。

  • 标签: 烟草烟污染 孕妇 血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炎症因子IL-1、IL-6、IL-10在脓毒症患者早期诊断及预后判断中的作用。方法2016年2月-2017年1月收集54例脓毒症患者,30例同期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病例组按入院0、1、2、3、7天测血清IL-1、IL-6、IL-10、PCT并进行APACHEII、SOFA评分。对照组测入组时血清IL-1、IL-6、IL-10、PCT水平。分析炎症因子、PCT对脓毒症早期诊断及预后评估的价值。结果脓毒症患者入院时,IL-1、IL-6、IL-10、PCT均高于对照组,且随治疗均呈下降趋势;脓毒症早期诊断各指标AUC比较,PCT>IL-1>IL-6>IL-10;IL-1、PCT、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水平均高于生存组;各指标预测脓毒症病死率AUC比较,SOFA>PCT>APACHEⅡ>IL-1>IL-10>IL-6。结论IL-1、IL-6、IL-10是辅助脓毒症早期诊断的良好指标,IL-1与脓毒症预后有关,IL-6、IL-10与脓毒症预后无关。

  • 标签: 脓毒症 炎症因子 降钙素原 危重症评分
  • 简介:<正>肝硬化组97例,正常对照组30例血清生长因子β1分别为(40.38±5.8)和(20.37±3.0)ng/L(ELISA法)。认为生长因子β1水平增高对诊断肝硬化有重要

  • 标签: 生长因子
  • 简介:【摘要】 目的:探究糖尿病肾病应用肾康注射液联合奥美沙坦治疗的有效性及血清 Chemerin评估 。方法:选取糖尿病肾病患者86例 ,对照组采用奥美沙坦治疗,观察组采用肾康注射液联合奥美沙坦治疗,考察患者的血糖水平、肾功能指标 及Chemerin水平 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血糖水平、肾功能指标 及 Chemerin水平均 无统计学差异,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血糖水平、肾功能指标 及 Chemerin水平均 显著低于对照组 。结论:肾康注射液联合奥美沙坦治疗糖尿病肾病患者的效果良好。

  • 标签: 肾康注射液 奥美沙坦 联合治疗 糖尿病肾病患者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evere fever with thrombocytopenia syndrome,SFTS)患者血清细胞因子与趋化因子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的关联。方法收集济南市2014—2017年47例SFTS患者血清,其中11例死亡患者血清为死亡组,36例幸存患者血清为幸存组,同时选取10例健康组血清作为对照组。利用Luminex液相芯片检测分析外周血清40种细胞因子与趋化因子表达水平。结果SFTS死亡组患者血清中27种细胞因子与趋化因子表达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死亡组患者33种细胞因子与趋化因子表达水平较幸存组明显升高(P<0.05);幸存组患者血清中12种细胞因子与趋化因子表达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与急性期相比,恢复期患者10种细胞因子与趋化因子的表达水平有不同程度的升高(P<0.05);5种细胞因子与趋化因子在恢复期的表达水平低于急性期(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 curve)分析发现,22种细胞因子与趋化因子有统计学意义,可做为预测患者疾病严重程度的生物标志物。结论SFTS患者血清中多种细胞因子与趋化因子表达水平在病情发展过程中发生显著变化。

  • 标签: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 布尼亚病毒 细胞因子 趋化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