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血清与核酸检测在无偿献血血液传染性疾病中的作用。方法:选取我站2018年份检测的35659份无偿献血血液标本,利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所有血液标本中的HBsAg、HCV-Ab以及HIV-Ag/Ab,同时利用核酸检测来检测血液标本中的HBV-DNA以及HCV-RNA、HIV-RNA,观察两种检测技术在其中的阳性率。结果:血清检测乙肝阳性率为1.27%,丙肝阳性率为0.87%,艾滋阳性率为0.21%;核酸检测乙肝阳性率为0.15%,艾滋阳性率为0.01%。结论:对无偿献血的血液标本利用两遍酶联免疫吸附试验以及一遍核酸检测能够更有效保证血液标本的安全性。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妊娠中期母血清标记物(二联)的查对检出胎儿染色体异常的意义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 2010年 1月— 2017年 4月年德阳市人民医院内自愿接受产前的 55436名孕中期孕妇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在55436例孕妇中唐氏综合症、爱德华综合征、神经管缺陷阳性率分别是 5.03%、 0.31%、 0.40%;检出率分别为 63%、 100%、 100%。当唐氏综合征的风险值大于 1:1000时对 13三体综合征、性染色体异常、嵌合体、染色体结构异常以及染色体正常变异的检出率分别达 100%、 100%、 83.3%、 80%、 88.2%。 结论 应用以及推广二联产前并结合产前诊断是降低染色体异常胎儿出生的有效方法。

  • 标签: 孕中期 产前筛查 唐氏综合征 染色体异常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不同血清危险分层方法及高危因素分析在淮北地区早期胃癌的效能。方法2018年11月—2020年6月,对淮北市3家医院(淮北市人民医院、淮北矿工总医院、安徽省濉溪县医院)因上消化道症状就诊的人群进行早期胃癌,所有受试者行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抗体、胃蛋白酶原(pepsinogen,PG)Ⅰ、PGⅡ、胃泌素-17(gastrin-17,G-17)血清检查,计算胃蛋白酶原比值(pepsinogen ratio,PGR,即PGⅠ/PGⅡ),并行内镜及病理学检查,以病理学诊断为胃癌诊断的金标准。采用χ2检验和Kappa一致性检验比较ABC法(HP抗体联合PGR)、新ABC法(血清PGR联合G-17)和新胃癌评分系统(结合年龄、性别、HP抗体、PGR和G-17)3种方法的胃癌效能。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计算PGⅠ、PGⅡ、G-17、PGR诊断胃癌的最佳临界值。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胃癌发生的高危因素。结果共纳入1 093例受试者,其中1 021例胃、十二指肠部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内镜和病理学检查检出胃癌(包括高级别上皮内瘤变)28例(2.74%),其中早期胃癌17例(60.71%)。新胃癌评分系统的高危组胃癌检出率(16.98%,18/106)高于低危组(0.49%,3/614)和中危组(2.33%,7/301),差异均有统计意义(P均<0.001)。新胃癌评分系统较新ABC法和ABC法有较高的胃癌检出率(Kappa=0.220,Kappa=0.185;P=0.007,P=0.049)。ROC曲线分析显示,PGⅠ、G-17和PGR诊断胃癌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51、0.629和0.729,PGR曲线下面积最大。PGR最佳临界值为<2.96,诊断胃癌敏感度0.714,特异度0.768,阳性似然比3.084,阴性似然比0.37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肿瘤家族史(OR=7.003,95%CI:2.119~23.146,P=0.001)、HP感染(OR=3.556,95%CI:1.478~8.557,P=0.005)、高龄(OR=1.203,95%CI:1.138~1.272,P<0.001)、吸烟(OR=1.878,95%CI:1.316~2.679,P=0.001)为胃癌高危因素。结论新胃癌评分系统在早期胃癌中有较高的价值,肿瘤家族史、HP感染、高龄、吸烟因素为胃癌发生的高危因素,二者结合可用于淮北地区的早期胃癌工作。

  • 标签: 胃肿瘤 早期诊断 蛋白酶原类 胃泌素类 幽门螺杆菌抗体 筛查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血清胃蛋白酶原(PG)Ⅰ、PGR(PGⅠ/PGⅡ)及血清胃泌素(G17)水平检测联合胃镜检查在青海胃癌高发地区早期胃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14年10月至2019年10月,青海省4个胃癌高发区县8个自然村近25 000人作为普查对象,通过问卷调查确定适龄目标人群(40~69岁)2 700人,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PGⅠ、PGⅡ及G17水平并计算PGR(PGⅠ/PGⅡ),查出数值异常者949例作为胃癌高危人群并行胃镜检查及活检,根据胃镜及活检病理结果分成非萎缩性胃炎组、萎缩性胃炎组、消化性溃疡组、早期胃癌组、进展期胃癌组。观察不同胃黏膜病变中血清PGⅠ、PGR及G17表达水平,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operator characteristic curve,ROC),计算PGⅠ、PGR及G17诊断早期胃癌、进展期胃癌的最佳临界值及其敏感度、特异度。结果胃镜检查949例,病理活检649例。检出非萎缩胃炎239例,萎缩性胃炎500例,消化性溃疡197例,胃癌13例(其中早期胃癌5例、进展期胃癌8例)。血清PGⅠ表达水平,早期胃癌组[(70.00±12.35)μg/L]、进展期胃癌组[(38.39±2.77)μg/L]明显低于非萎缩性胃炎组[(103.89±37.45)μg/L,P均<0.05],且早期胃癌组明显高于进展期胃癌组(P<0.05);PGR值早期胃癌组(3.74±1.40)、进展期胃癌组(2.05±0.59)明显低于非萎缩性胃炎组(9.18±4.10,P均<0.05),且早期胃癌组明显高于进展期胃癌组(P<0.05);血清G17表达水平,早期胃癌组[(18.03±4.52)pmol/L]、进展期胃癌组[(25.15±3.76)pmol/L]明显高于非萎缩性胃炎组[(14.99±7.12)pmol/L,P均<0.05],且早期胃癌组明显低于进展期胃癌组(P<0.05)。诊断早期胃癌的ROC分析显示,PGⅠ的最佳临界值为71.85 μg/L,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0.0%和59.0%;PGR的最佳临界值为5.04,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100.0%和70.4%;G17的最佳临界值为15.65 pmol/L,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0.0%和69.3%。诊断进展期胃癌的ROC分析显示,PGⅠ的最佳临界值为42.55 μg/L,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100.0%和95.3%;PGR的最佳临界值为2.79,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100.0%和92.1%;G17的最佳临界值为20.55 pmol/L,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100.0%和89.7%。结论通过血清检测查出胃癌高危人群,然后对高危人群行胃镜及活检确诊,不仅可以提高早期胃癌的诊断率,而且可以节约医疗资源,是一种经济、高效的可行性方案,适合在青海省胃癌高发区推广使用。

  • 标签: 胃蛋白酶原类 胃泌素类 内窥镜检查,消化系统 早期胃癌 青海地区
  • 简介:[ 摘要 ] 目的 观察 ABC 疑难血型患者的血清检测和配血处理效果 。 方法 收集 2018 年 7 月至 2019 年 7 月检测的 80 例 ABC 疑难血型患者的血液标本 , 均进行 ABC 血型及亚型检测 。 结果 80 例 ABC 亚型患者中 , A 亚型 ( 包含亚型类型 A2 、 A3 、 Ael ) 患者占 23.75% , B 亚型 [ 包含亚型类型 B3 、 Bel ] 患者占 43.75% , AB 亚型 ( 包含亚型类型 AB3 、 ABel ) 患者占 32.5% 。 结论 对 ABC 疑难血型患者进行血清检测有利于准确分析疑难血清 , 保障患者输血安全 。

  • 标签: ABO疑难血型 血清学检测 配血处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我国是胃癌高发国家,而胃癌查对其早发现、早诊断及早治疗具有重要意义。目前的手段包括胃镜血清、幽门螺杆菌、上消化道钡餐,然而何种手段具有最佳成本效果并不明确。本文分析了国内外多种胃癌的卫生经济研究,以期为我国的胃癌工作提供借鉴。目前几种方法都符合成本效果原则,胃镜检查比消化道钡餐有成本效果优势,幽门螺杆菌血清具有最佳成本优势。

  • 标签: 胃癌 筛查 卫生经济学 成本效果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 对孕期 TORCH感染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探索 TORCH对严重产科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应用 ELISA实验方法,对 2015年 11月 12日 2016年 6月在我院检查的 7171例孕妇进行研究,对其体内的 IgM和 IgG进行检查,并孕母以及胎儿的肝肾功能进行检测。结果 孕母血清中的 RV的 IgM抗体阳性率为 8.23%, CMV的 IgG抗体阳性率为 17.57%;而且,通过具体实践发现,孕期感染 TORCH与患者的民族、职业、产次以及是否感染乙肝都有很大的关系。结论 临床医师以及相关护理人员要引导孕妇及时发展孕期的高危因素,切实做好 TORCH的工作,以此分娩出健康的新生儿。

  • 标签: 孕期 TORCH感染 血清学检测 临床意义
  • 简介:摘要在我国,慢性乙型肝炎(CHB)及其所导致的纤维化、肝硬化和肝细胞癌仍是严重影响人群健康的重大疾病。很多患者经治疗虽然检测不到血清HBV DNA,但也会出现肝脏疾病的进展,因此,应该寻找除HBV DNA、HBsAg定量之外的新型血清标志物,有利于CHB抗病毒药物及方式的选择、疗效监测随访、疗效预测以及预测停药后病毒反弹风险等。现重点阐述HBV核心相关抗原、HBV RNA、抗-HBc这三种新型有望应用于临床实践的血清标志物。

  • 标签: 肝炎,乙型,慢性 肝炎病毒,乙型 标志物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A307亚型的血清特征和分子机制。方法采用标准血型血清方法鉴定先证者及其家系成员ABO血型,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引物检测ABO血型、ABO基因第1到第7外显子直接测序分析及构建3D分子模型,就变异对α-1,3-N-乙酰半乳糖胺基转移酶(α-1,3-N-Acetylgalactosaminyltransferase,GTA)稳定性改变ΔΔG的影响进行预测。结果先证者及其弟弟、女儿血清表现为Aend表型,ABO基因型均为A307/O02。ABO基因第7外显子c.467C>T和c.745C>T变异,导致GTA的氨基酸发生p.P156L和p.R249W氨基酸替换。分子建模与分析提示p.R249W变异改变了蛋白局部氨基酸间的氢键数目,从而改变氨基酸间的作用力,而热动力学改变ΔΔG值降低表明蛋白质稳定性下降。结论该例A307亚型表现出Aend亚型的血清特征,p.R249W变异可能降低GTA结构稳定性导致A307亚型的形成。

  • 标签: ABO亚型 α-1,3-N-乙酰半乳糖胺基转移酶 血清学 分子机制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细菌检验和血清检验对布氏菌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4月至2019年4月山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120例布氏菌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抛硬币的方式将其分为A、B两组,每组60例。A组接受细菌检验,B组接受血清检验,对两组检验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A组布氏菌感染的阳性检出率为70.00%(42/60);B组阳性检出率为95.00%(57/60),在布氏菌感染检出率方面,B组高于A组(P<0.05)。B组特异度(93.33%)、灵敏度(96.67%)均高于A组(69.23%、78.25%),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在布氏菌感染检验中,血清检验的阳性检出率高于细菌检验,能为临床诊断提供有力依据,降低漏诊率。

  • 标签: 血清检验 布氏菌感染 细菌检验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检验肾功能在糖尿病肾病 (DN)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方法抽选 2018年 5月至 2019年 6月我院接诊收治的 160例糖尿病患者 ,按照是否合并 DN分为 DN组和非 DN组 ,抽选 8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 ,采用日立 760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三组受检者静脉血液样本进行检测 ,检测指标包括血清肌酐( Scr)、血清尿素氮( BUN)、尿微量白蛋白 (mALB)三项。结果 DN组血清肌酐( Scr)、血尿氮素( BUN)和尿 mALB三项指标检测结果均明显高于非 DN组和对照组 ,P<0.05,组间比较存在显著统计差异。结论 :血清检验肾功能对于糖尿病肾病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值得临床应用并加以推广。

  • 标签: 血清学检验肾功能糖尿病肾病
  • 简介:摘要:布氏杆菌菌病(简称布氏杆菌)是由布氏杆菌引起的人畜共患传染病。在家畜中牛、羊、骆驼、猪最常发生,且可传染给人和其他家畜。本病的特征是生殖器官和胎膜发炎,引起流产、不育和各组织的局部病灶,本病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定期检疫、淘汰患病动物、净化污染群是本病的主要防疫措施之一,血清试验是布氏杆菌病的常规诊断和检疫方法。本人对某骆驼养殖合作社的98峰骆驼血样进行了骆驼布氏杆菌血清检查,其阳性率为2.04 %。

  • 标签: 骆驼布氏杆菌病 血清学调查 虎红平板凝集试验
  • 简介:摘要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近年来发病率逐渐升高,全球约1/4的人患有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可分为非酒精性脂肪肝、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肝纤维化及肝硬化4个阶段,最终可发展为肝癌,因此早期诊断、治疗NAFLD至关重要。目前诊断NAFLD的金标准是肝活检,而肝活检存在许多弊端,我们亟需准确性高的非侵入性评估方法来早期识别肝脏病变。目前,非侵入性评估方法主要包括血清及影像等,评估方法发展迅猛,本文主要介绍NAFLD的血清评估方法。

  • 标签: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血清学评估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诊断布鲁菌病(简称布病)的6种血清方法,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8年1-6月在黑龙江省农垦总局总医院就诊的160例布病患者作为病例组,健康体检人员235例作为对照组。采用虎红平板凝集试验(RBPT)、荧光偏振试验(FPA)、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iELISA)、半胱氨酸凝集试验、试管凝集试验(SAT)、抗人球蛋白试验(Coomb′s)6种方法进行布病血清检测,比较4种初方法中RBPT与FPA、iELISA、半胱氨酸凝集试验和2种确诊方法中SAT与Coomb′s的一致性,并分析方法的灵敏度、特异度、漏诊率和误诊率。结果初方法中,RBPT与FPA、iELISA的一致性为比较符合(Kappa = 0.872、0.784),与半胱氨酸凝集试验的一致性为一般符合(Kappa = 0.543)。确诊方法中,SAT与Coomb′s的一致性为比较符合(Kappa = 0.861)。FPA、iELISA、半胱氨酸凝集试验、Coomb′s 4种方法的灵敏度分别为91.03%、75.00%、56.41%、80.14%;特异度分别为95.81%、100.00%、98.74%、100.00%;漏诊率分别为8.97%、25.00%、43.59%、19.86%;误诊率分别为4.19%、0、1.26%、0。结论FPA、iELISA灵敏度较好、特异度较高,适宜临床推广。建议多种血清方法联合检测,从而降低布病误诊、漏诊概率,提高布病的诊断水平。

  • 标签: 布鲁杆菌病 血清学 荧光偏振试验 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妇女宫颈癌借助 宫颈液基细胞标本 TBS的准确性。方法:选择 2018.1 -2019.12 进行 宫颈癌的 99573例妇女作为研究对象 ,均接受 宫颈液基细胞标本 TBS, 分析最终查结果 。结果:发现,阳性有 5645 例,阳性率是 5.67% ,其中 无明显意义的非典型性鳞状细胞有 3984 例,占 70.57% ;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有 912 例,占 16.15% ;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有 749 例,占 13.27% ,未出现鳞状上皮癌。 结论 :宫颈液基细胞标本 TBS宫颈癌女性能早期确诊疾病、为后期治疗提供参考,改善预后、值得推崇 。

  • 标签: 妇女宫颈癌 宫颈液基细胞学标本 TBS筛查 准确性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沈阳地区儿童EB病毒(EBV)感染的流行情况,分析其血清特征。方法采用LIAISON化学发光分析仪检测2017年8月至2018年7月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就诊的26 714例患儿血清中抗EBV衣壳抗原IgM(VCA-IgM)抗体、抗衣壳抗原IgG (VCA-IgG)抗体、抗核抗原IgG(EBNA-IgG)抗体及抗早期抗原IgG(EA-IgG)抗体。根据VCA-IgM、VCA-IgG及EBNA-IgG 3项主要抗体的检测结果判断EBV感染状态;对其中VCA-IgM单独阳性的患儿,4~6周后复查EBV抗体。结果26 714例患儿中VCA-IgM抗体阳性2 963例(11.09%),VCA-IgG抗体阳性15 349例(57.46%),EBNA-IgG抗体阳性14 263例(53.39%)及EA-IgG抗体阳性731例(2.74%)。15 149例男童VCA-IgM、VCA-IgG、EBNA-IgG及EA-IgG抗体阳性率分别为10.98%(1 663/15 149例)、57.73%(8 745/15 149例)、53.49%(8 103/15 149例)及2.57%(389/15 149例),11 565例女童上述抗体阳性率分别为11.24%(1 300/11 565例)、57.10%(6 604/11 565例)、53.26%(6 160/11 565例)及2.96%(342/11 565例),不同性别患儿在4项抗体检测阳性率间的差异均无统计意义(均P>0.05);VCA-IgG及EGNA-IgG抗体阳性率随患儿年龄的增长逐步增高(χ2=4 057.744、4 776.285,均P<0.05),至14岁时,患儿VCA-IgG及EBNA-IgG的阳性率分别达到87.98%(1 317/1 497例)及88.78%(1 329/1 497例);三抗体联合检测显示,在VCA-IgM阳性的急性感染患儿中,以典型原发感染状态[36.38%(1 078/2 963例)]及原发感染恢复期或再激活状态[43.81%(1 298/2 963例)]为主;而VCA-IgG及EBNA-IgG双阳性的抗体组合模式占既往感染患儿的95.09%(12 777/13 437例)。在198例VCA-IgM单独阳性患儿中,有133例(67.17%)在复查时未发生血清IgG阳转。在所有就诊患儿中,无单独EA-IgG阳性患儿,而既往感染的患儿中3.19%(428/13 437例) EA-IgG阳性。结论EBV 4项抗体阳性率在男女患儿中无差异,其既往感染率随年龄增长而升高;抗体联合检测可为临床诊断提供更详细和可靠的信息;双份血清抗体检测可提高诊断的准确率;而EA-IgG是诊断EBV既往感染再激活的一个重要血清指标。

  • 标签: EB病毒 血清流行病学 抗衣壳抗原 抗早期抗原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佳木斯地区疑似布鲁菌病患者的血清诊断与分析。方法选择佳木斯市及周边地区疑似布鲁菌病患者血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血清诊断情况,均实施标准试管凝集试验(SAT),观察检测方式结果。结果536例血清中,阳性130例,总阳性率为24.25%;2016年阳性构成比较高的月份为8月(20.00%),2017年阳性构成比较高的月份为10月(6.92%),2018年阳性构成比较高的月份为6月、8月均2.31%;各年龄组间阳性率最高的年龄组为50~59岁,阳性率为32.56%。结论2016至2018年佳木斯市布鲁菌病阳性率呈下降趋势,6月、8月、10月是高发期,中老年组阳性率高,性别上男性多于女性。

  • 标签: 佳木斯地区 布鲁菌病 试管凝集试验(S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