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血栓微血管病(ThromboticMicroangiopathes,TMA)包括血栓血小板减少紫瘢(ThromboticThrombocytopenicPurpura,TTP)、溶血尿毒综合征(HemolyticUremicSyndrome,HUS)和HELLP(HemolysisElevatedLiverEmzymesandLowPlatelets)综合征.

  • 标签: 微血管病 血栓性微血管
  • 简介:摘要:经外周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伴随多种并发症,如血栓阻塞,影响疾病治疗,给患者带来痛苦。本文首先分析PICC血栓堵塞危险因素,并总结护理方案,为临床实践提供理论依据。

  • 标签: 经外周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血栓性堵塞 护理
  • 简介:摘要随着医疗的进步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在临床应用广泛,因病人及家属对生命延续的要求,PICC在老年及临终病房大力开展PICC是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由外周静脉(贵要静脉、肘正忠静脉、头静脉)穿刺插管,尖端定达上腔静脉1/3,上腔静脉血流速度快以达到静脉治疗的效果。为长期需要营养支持的老年及临终住院病人提供了静脉通道,维持生命,减轻患者因反复穿刺带来的痛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长期留置也可发生并发症,PICC血栓堵管在所有并发症中发生率最高,可高达21.3%。血栓堵塞应用尿激溶栓效果好1,但对凝血功能障碍的病人在应用尿激酶溶栓时应慎重。

  • 标签: 凝血障碍 PICC 血栓性堵塞 尿激酶 溶栓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和研究产科血栓静脉炎临床预防方法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0月—2014年9月产科血栓静脉炎高危因素孕妇80例,将其按数字随机表法分为观察组40例与对照组40例。对照组孕妇不给予应用预防措施;观察组孕妇给予综合预防治疗,将两组孕妇血栓静脉炎发生情况进行对比。结果两组孕妇血栓静脉炎发生率相比较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综合预防措施应用于产科血栓静脉炎高危因素孕妇治疗中,其能够有效控制孕妇产前或产后血栓静脉炎发生,对减轻孕妇痛苦及提高孕妇生活质量均具有重要作用。

  • 标签: 产科 血栓性静脉炎 预防性措施 预防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动脉血栓脑梗死诊断。方法根据患者临床表现结合病史与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并鉴别。结论本病诊断主要依据中、老年患者,有动脉粥样硬化及高血压等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安静状态下或活动中起病,病前可有反复的TIA发作,症状常在数小时或数日内达到高峰,出现局灶的神经功能缺损,梗死的范围与某一脑动脉的供应区域相一致。头部CT在早期多正常,24~48小时内出现低密度病灶。脑脊液正常。SPECT、DWI和PWI有助于早期诊断,血管造影可发现狭窄或闭塞的动脉。

  • 标签: 动脉血栓性脑梗死 诊断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儿童血栓肺栓塞(PTE)临床特征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和诊治能力。方法回顾分析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2014年3月至2019年3月收治的8例PTE患儿(男4例、女4例)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特点和诊治情况。结果8例PTE患儿年龄9小时龄~14岁10月龄。发热4例、咳嗽加剧4例、气促3例、胸痛2例、腹痛和背痛1例、咯血2例、发绀1例、下肢水肿2例。肺部局部呼吸音降低2例、痰鸣音3例、胸膜摩擦音1例。超声发现胸腔积液5例。6例血浆D-二聚体水平升高(0.66~9.96 mg/L),5例超敏C反应蛋白升高(10.78~78.00 mg/L)。胸部增强CT提示肺动脉或静脉充盈缺损,其中肺动脉栓塞7例、肺静脉栓塞1例。原发病包括肺炎支原体肺炎4例、肾炎2例和先天性心脏病术后2例。7例患儿接受抗凝治疗后痊愈,1例因家长拒绝进一步治疗自动出院。结论对于有肺炎支原体肺炎、免疫紊乱、长期激素治疗、心血管有创操作等高危因素的患儿,出现发热、咳嗽加重、呼吸急促、胸痛和腹背痛伴胸腔积液等,要注意PTE可能,尽早行胸部增强CT检查以确诊。抗凝可以作为儿童PTE首选治疗方法。

  • 标签: 肺栓塞 体征和症状 体层摄影术,螺旋计算机 治疗学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动脉血栓脑梗死患者用药护理。方法配合治疗进行护理。结论脑组织梗死后,由于缺血缺氧发生软化和坏死。在脑动脉闭塞的早期,肉眼尚见不到明显病变,在脑梗死数小时后,肉眼才能辨认缺血中心区发生肿胀、软化,脑沟变窄,脑回扁平,灰、白质分界不清。大面积脑梗死时,脑组织高度肿胀,可向对侧移位,形成脑疝。发病后4~5d脑水肿达到高峰,7~14d脑组织的软化、坏死达到高峰,并开始液化,形成蜂窝状囊腔。其后软化和坏死组织被吞噬和清除,小的梗死灶形成胶质瘢痕,大的梗死灶中央液化形成囊腔,周围由增生的胶质纤维包裹形成脑卒中囊。

  • 标签: 动脉血栓性脑梗死 用药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栓脑梗塞临床治疗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0月至2014年10月收治的血栓脑梗塞患者84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药物划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其中对照组治疗药物为丹参注射液,观察组治疗药物为奥扎格雷钠,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54.76%,明显低于观察组80.95%,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评分对比差异不明显(P>0.05),治疗后1周观察组为(12.63±2.85)分,治疗后2周为(8.33±1.46)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对于血栓脑梗塞患者采用奥扎格雷钠治疗临床疗效明显,可对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症状进行有效改善,进而改善预后,降低致残率,有推广价值。

  • 标签: 血栓性脑栓塞 奥扎格雷钠 神经功能缺损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血栓浅静脉炎的诊断治疗方案。方法选取92例血栓浅静脉炎患者,对不同诊断结果的患者进行抗凝药物治疗和血栓静脉剥落手术以及小切口大隐静脉高位结扎治疗。记录所有患者患病局部的红肿消失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对患者的后期疾病情况进行随访。结果抗凝治疗组的局部红肿消失时间为(11.7±3.2)d,住院时间为(12.1±3.6)d。手术组的局部红肿消失时间为(6.5±1.8)d,住院时间为(7.1±1.7)d。手术组有2例患者出现感染。此外,抗凝治疗组有3例和7例患者在服药后再一次出现深静脉血栓和隐静脉血栓静脉炎,手术组则分别有4例和3例。结论当患者出现血栓浅静脉炎时,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抗凝药物治疗或者手术治疗,后期应采取积极措施防止疾病复发。

  • 标签: 血栓性浅静脉炎 深静脉血栓 隐静脉血栓性静脉炎
  • 简介:血栓血小板减少紫癜(TTP)是一少见病,临床易被忽视而造成误诊。现报告1例如下:患者男,29岁,首次于1982年3月5日因脾大16个月,头晕11个月收住上海新华医院。体检除脾肋下1cm处余无异常。诊断为(1)缺铁性贫血,(2)脾功能亢进。对症治疗42天,血清铁上升至94ug%,脾功能亢进无变化出院。3个月后皮肤粘膜逐渐出现散在的出血点及淤斑,间歇鼻衄伴深黄色尿1年于1983年11月14日再次入院。查血常规Hb95g/L、RBC2.8×1012/L、WBC3.2×109/L、BPC76×109/L。骨髓报告:增生活跃.粒:红=2.8:1,粒红系正常。巨核细咆全片37个,原巨核细胞2个,幼巨核细胞6个,巨核细胞过渡型26个,巨核细胞成熟型2个,裸核型1个,成熟期巨核细胞

  • 标签: 巨核细胞 脾功能亢进 上海新华医院 裸核 血清铁 脾大
  • 简介:患者女性,26岁,因"阴道流血1d"于2011-04-22入本院。病史采集:LMP为2010-09-06。1d前(孕龄为32+4孕周)出现阴道流血,无腹痛。本次妊娠后即接受卧床保胎治疗,于2010-11-09行宫颈息肉摘除术,2010-12-28行宫颈内口环扎术,术后予继续保胎及抗感染治疗,自述孕期阴道分泌物较多。

  • 标签: 血栓性静脉炎 感染性 宫颈息肉摘除术 宫颈内口环扎术 盆腔 阴道流血
  • 简介:摘要:目的:血栓血小板减少紫癜(TTP)具体治疗和预后分析。方法:将近五年本院收治的TTP病例,根据治疗相关记录,对患者的临床特征、诊疗方法以及疗效等进行回顾分析,将结果进行统计并作对比分析。结果:对所有32例TTP患者进行分析可发现,患者男女比例为15:17,均龄为(35.29±14.21)岁,三联、五联征占比分为56.25%与37.5%;观察治疗结局,有6.25%的患者病情加重,6.25%的患者有复发,6.25%的患者难治,46.88%患者存活,53.13%的患者死亡;有78.13%的患者进行血浆置换,患者是否进行血浆置换与病死率之间有相关(P<0.05),但患者进行血浆置换的次数是否>4次与病死率之间则无相关(P>0.05);患者进行血浆置换后Hb与PLT水平升高,LDH则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TP患者诊断与治疗需参考具体临床表现与检查相关指标,进行血浆置换可提升患者的生存率。

  • 标签: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临床分析 病死率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消肿止痛洗剂治疗血栓外痔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1年1月至2012年3月在我科门诊诊治的42例血栓外痔采用消肿止痛洗剂坐浴治疗。结果痊愈21例,显效9例,有效12例,无效0例,总有效率100%。结论消肿止痛洗剂坐浴对血栓外痔有良好的疗效。

  • 标签: 消肿止痛洗剂 血栓性外痔 坐浴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血栓浅静脉炎病人的护理。方法配合治疗进行护理。结论输入高渗液体或刺激的药物时,要注意观察穿刺部位是否有肿胀,要经常巡视,一旦出现外渗外漏时,一定要更换部位输液。每次输液前后均应检查局部静脉有无红、肿、热、痛及硬化,如有异常情况及时对局部进行处理。对长期静脉注射的病人要合理而有计划的选择穿刺部位,注意保护静脉。

  • 标签: 血栓性浅静脉炎 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