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定量检测与培养结果对比。方法选自我院近两年来进行血清降钙素原定量检测与培养的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研究。结果血清降钙素原定量检测与培养相比,在疾病的诊断中血清降钙素原定量检测是一个非常有应用价值的诊断微生物学指标。结论血清降钙素原定量检测在疾病的早期诊断中具有诊断快速、病程监测、用药指导等优势,其检测方法发展迅速,可进行快速定性或准确定量检测。

  • 标签: 血清降钙素 原定量检测 血培养结果比较
  • 简介:目的研究发热患儿血浆内毒素测定水平与培养结果比较及其临床价值。方法分别对80例发热患儿(发热组)和80例健康体检儿童(对照组)进行血浆内毒索测定及培养,发热组患儿中又分为培养阴性发热组70例和培养阳性发热组10例。比较32例上呼吸道感染患儿及25例肺炎患儿的血浆内毒素水平,然后做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发热组血浆内毒素水平为(28.25±3.15)ng/L,对照组为(5.21±1.54)ng/L.(P〈0.05);培养阳性发热组血浆内毒素水平为(32.53±2.67)ng/L,明显高于培养阴性发热组的(23.74±1.96)ng/L(P〈0.05);肺炎患儿血浆内毒素水平为(25.78±3.21)ng/L,又明显高于上呼吸道感染患儿的(14.67±2.40)ng/L(P〈0.01)。结论血浆内毒素在发热感染诊断中有重要价值,可作为培养项目的补充。

  • 标签: 内毒类 发热 肺炎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对我院血液培养阳性率,细菌分布及科室分布进行的回顾性分析,为临床提供更多依据。方法培养标本用BACTEC9050全自动培养仪进行培养和DL-96Ⅱ鉴定仪进行鉴定。结果2109例标本中196例培养阳性标本分离出细菌198株,其中革兰阴性菌137株,革兰阳性菌54株,真菌7株。感染率最高的细菌是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及葡萄球菌。结论肠杆菌科细菌和葡萄球菌是培养中的主要病原菌,多见于疾病。

  • 标签: 血培养 病原菌 大肠埃希菌 肺炎克雷伯菌葡萄球菌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分析末梢和静脉血常规检测结果。方法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6月至2017年10月来我院进行健康体检者126例,采集静其脉和未梢进行检验,比较两组白细胞(WBC)、红细胞(RBS)、血红蛋白(HGB)、血小板(PLT),对两组样本进行重复性验证,比较两组结果的差异,并对静脉进行不同时间段检测。结果静脉两次检测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重复性较好;末梢两次检测值具有差异性,重复性较静脉差;静脉与末梢检测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静脉0h、0h、1h、3h、6h检测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末梢与静脉进行血液检验的结果存在差异,静脉稳定性显著优于末梢,临床上应该尽量采集静脉进行血常规检验。

  • 标签: 血常规 静脉血 末梢血 检测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静脉与末梢对血常规检测结果比较。方法选择100例住院病人,患者的静脉和末梢同时采集,测定血常规的结果采用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应用统计学方法分析所得数据,对比分析静脉和末梢测得的血常规的差异。结果血液分析仪测定静脉与末梢血常规结果显示,两组的白细胞(WBC)、红细胞(RBC)、血色素(HGB)、红细胞压积(HCT)、红细胞平均体积(HCV)、平均血红蛋白量(MCH)、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血小板(PLT)等8个参数,结果均没有统计学差异。结论静脉与末梢对血常规检查结果的影响不大,但采用静脉检验有时更明显。

  • 标签: 静脉血 末梢血 血常规 血液分析仪
  • 简介:  摘要:目的 运用血细胞分析仪对静脉和末梢在血常规检测中的结果做差异性处理。方法 选取我院 2015年~ 2017年接收的 236例血常规检验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静脉组 118例于静脉处采血,末梢组 118例于指尖采血,对比检测结果;此外以分别于 0min、 10min及 30min时间处检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白细胞和血小板 3次检测结果,分析其稳定性。结果 两组患者白细胞( WBC)、红细胞( RBC)、血红蛋白( HGB)、平均红细胞体积( MCH)、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 MCHC)、血小板( PLT)均存在显著差异( P<0.05);静脉组患者在 3个时间点检测的数据无显著差异( P>0.05),末梢组患者 0min时间点与 30min时间点的检测结果存在显著差异( P<0.05),有统计学意义; 10min时间点与 30min时间点的检测结果无显著差异( P>0.05)。结论 在血常规检测中,末梢的检测结构会受到时间的影响,而静脉检测结果的可重复性强,准确率较高。    关键词:静脉;末梢;血常规检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分析血常规检验中静脉检验与末梢检验结果。方法:随机选取2021年3月到2021年6月到我院进行血常规检查的60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对同一研究对象进行静脉检验与末端检验,比较其各指标水平。结果:静脉检VAS 疼痛评分与末梢检验VAS 疼痛评分无统计学意义;末端检验红细胞数均明显低于静脉检验,末端检验红细胞比容明显高于静脉检验,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标签: 血常规检验 末梢血 静脉血
  • 简介:【摘要】目的:对血常规检验中的静脉检验和末梢检验结果进行对比。方法:研究的时间段为2019.8月~2020.8月,研究对象为该时间段来我院进行血常规检查的病患,选择的例数为70例,根据不同的检验血液对病患进行平均分组。对照组在血常规的检验中主要使用末梢进行检验,观察组在血常规的检验中主要使用静脉进行检验,对比两组不同的检验数值。结果:在血小板、平均血红蛋白浓度以及平均血红蛋白总量数值的对比上,两组数据的对比无统计学方面的意义(P>0.05);在血红细胞、血细胞比容以及白细胞数值的对比上,两组病患的数据对比具有统计学方面的意义(P<0.05)。结论:在对病患进行血常规检验的过程中,采用静脉进行检验得到的检测准确性更高,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 标签: 血常规检验 静脉血检验 末梢血检验 对比
  • 简介:摘要目的对静脉血常规及末梢血常规的检验结果展开观察与对比,以探寻最佳的血常规检验方法。方法选取94例来我院接受血常规检查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采血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静脉组与末梢组,对比并评价两组患者的血常规检验结果结果相比于末梢组,静脉组患者的白细胞(WBC)、红细胞(RBC)、血红蛋白含量(Hb)、血小板(PLT)以及红细胞压积(HCT)等指标的检验结果与标准品的标准值更为接近,且数据差异与末梢组相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末梢血常规检验相比,静脉血常规检验的稳定性及准确度更高,因此,为充分促进临床诊断准确性的提高,可优先采用静脉血常规的检验方法。但需要注意的是,针对不易进行静脉采血以及需反复接受检的患者,则可采取末梢检验的方法。

  • 标签: 血常规检验 静脉血检验 末梢血检验
  • 简介:  摘要:目的 对静脉血常规及末梢血常规的检验结果展开观察与对比,以探寻最佳的血常规检验方法。方法 选取 94例来我院接受血常规检查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采血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静脉组与末梢组,对比并评价两组患者的血常规检验结果结果 相比于末梢组,静脉组患者的白细胞( WBC)、红细胞( RBC)、血红蛋白含量( Hb)、血小板( PLT)以及红细胞压积( HCT)等指标的检验结果与标准品的标准值更为接近,且数据差异与末梢组相比存在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与末梢血常规检验相比,静脉血常规检验的稳定性及准确度更高,因此,为充分促进临床诊断准确性的提高,可优先采用静脉血常规的检验方法。但需要注意的是,针对不易进行静脉采血以及需反复接受检的患者,则可采取末梢检验的方法。  

  • 标签:   血常规检验 静脉血检验 末梢血检验  
  • 简介:摘要目的对静脉血常规及末梢血常规的检验结果展开观察与对比,以探寻最佳的血常规检验方法。方法选取94例来我院接受血常规检查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采血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静脉组与末梢组,对比并评价两组患者的血常规检验结果结果相比于末梢组,静脉组患者的白细胞(WBC)、红细胞(RBC)、血红蛋白含量(Hb)、血小板(PLT)以及红细胞压积(HCT)等指标的检验结果与标准品的标准值更为接近,且数据差异与末梢组相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末梢血常规检验相比,静脉血常规检验的稳定性及准确度更高,因此,为充分促进临床诊断准确性的提高,可优先采用静脉血常规的检验方法。但需要注意的是,针对不易进行静脉采血以及需反复接受检的患者,则可采取末梢检验的方法。

  • 标签: 血常规检验 静脉血检验 末梢血检验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BDBACTEC9050全自动培养仪检测1928份需氧培养结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12月我院临床各科室送检的培养标本1928例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评估阳性、阴性、假阳性和假阴性检出情况和细菌种类。结果1928例培养标本共有216例阳性,阳性率为11.2%,其中革兰阴性菌143株占66.2%,革兰阳性菌69例占31.9%,真菌4株占1.85%;假阳性率为2.31%,假阴性率为2.22%。结论需养血培养结果显示BDBACTEC9050全自动培养仪阳性检出率高,细菌检出种类多,临床应用效果较好。

  • 标签: 血培养 血培养仪 细菌 假阴性率
  • 简介:【摘 要】 目的: 研究 比较即时检测血糖仪检测指尖和静脉全的血糖结果差异 。 方法 : 选取 201 8 年 5 月至 2019 年 10 月 于我院接受治疗的糖尿病患者共计 84 例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表法展开分组,可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 42 例,对照组运用即时检测血糖仪检测静脉全,观察组运用即时检测血糖仪检测 指尖比较血糖值与偏倚量 。 结果: 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 血糖值显著较高,偏倚量观察组显著较低( P < 0.05 ) 。 结论: 糖尿病患者运用即时检测血糖仪检测指尖和静脉全的血糖结果存在显著差异,即时检测血糖仪检测指尖具有更高的准确性,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即时检测血糖仪 指尖血 静脉全血 血糖
  • 简介:【摘要】目的:在新生儿血常规检查过程中,测算对比末梢血样本与静脉血样本对结果的影响作用。方法:2021年2月-2022年4月,将我院116例新生儿血常规检查患者随机分两组,每组各58例,参照组采集末梢血样本开展检查,研究组采集静脉血样本开展检查,测算对比两组的PLT指标、HCT指标、HGB指标、RBC指标、BA指标、EO指标、MO指标、LY指标、NE指标,以及WBC指标。结果:研究组的PLT指标、HCT指标、HGB指标,以及RBC指标均与参照组有差异(P<0.05)。研究组的BA指标、EO指标、MO指标,以及LY指标均与参照组无差异(P>0.05)。研究组的NE指标,以及WBC指标均与参照组有差异(P<0.05)。结论:在指向新生儿患者群体开展血常规检查过程中,静脉检验样本的结果准确性显著高于末梢检验样本,值得推广运用。

  • 标签: 新生儿血常规检验 静脉血液检验样本 末梢血液检验样本 临床效果 测算对比
  • 简介:【摘要】 目的 文章对静脉、末梢血常规检验结果的不同进行重点分析。方法 将我院2021年1月-2021年12月1680例进行血常规检验的患者纳入本次研究,其中840例患者通过采集静脉进行血常规检验(研究组),另外840例患者通过采集末梢进行血常规检验(参照组),对检测结果进行对比。结果 研究组VS参照组:PLT(225.41±21.98 VS 173.84±21.92)、Hb(11.53±1.12 VS 14.71±1.33)、WBC(5.30±0.33 VS 7.06±0.69)、RBC(3.68±0.47 VS 5.01±0.60)、对比结果P<0.05;MXD(6.84±1.46 VS 6.93±1.30),对比结果P>0.05。结论 在进行血常规检验时,采集静脉以及末梢检验结果具有一定的差异性,经研究分析,采集静脉的的结果更加精准,可准确诊断病情,为临床提供有利依据,值得应用及推广。

  • 标签: 静脉血 末梢血 血常规检验
  • 简介:摘要:目的: 本文主要对比分析在新生儿血常规检验中静脉与末梢的检验结果。方法:本次所选取的研究样本来自到我院接受血常规检验的新生儿,一共抽取样本量50例,随机分为2组,研究组与常规组,研究组实施静脉检验;常规组实施末梢检验,之后对比两组检验效果。结果:研究组血小板计数(PLT)、红细胞压积(HCT)、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HGB)均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 对接受血常规检验的新生儿采集不同位置血液检验后,利用临床数据进行统计评估后得出:在血常规的检验中,末梢和静脉结果基本相同,但静脉的稳定性较高,因此,临床更倾向于静脉的采集。

  • 标签: 新生儿 末梢血 静脉血 血常规检验 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