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 本文依托拉林铁路隧道,分析总结了蚀变花岗岩地层围岩大变形特征,结合地质资料、数值模拟探讨了蚀变花岗岩大变形的影响因素,研究了围岩变形控制措施。结果表明:蚀变花岗岩地层变形量值较大,收敛变形显著且变形持续时间较长,支护结构无法控制围岩变形。花岗岩的蚀变作用是围岩大变形的内在原因,高地应力和支护结构高跨比是主要外在影响因素。现场采用以调整边墙曲率、加强初期支护刚度、加快支护成型、加大预留变形量为主的变形控制措施后,围岩变形得到了有效控制,施工效果良好。研究可为类似工程施工提供参考。

  • 标签: 单线铁路隧道 蚀变花岗岩 围岩变形 影响因素 控制措施
  • 简介:"萨达瓦",藏语意为氐宿月,藏历四月十五日氐宿星出现,故名。藏历四月十五日这一天,原是西藏喇嘛教徒纪念释迦牟尼诞生、成道和圆寂的日子。后经过长期的发展演变,逐渐成为西藏藏族人民春夏游园和预祝农牧业生产丰收的群众性的节日。据西藏民间传说,藏历四月十五日这天,也是文成公主到达拉萨的纪念日。因此,每年的这一天,拉萨市附近的藏族人民群众,穿着节日的盛装,成群结队,按传

  • 标签: 萨噶达瓦 氐宿 这一天 藏族人民 点缀其间 释迎牟尼
  • 简介:我国西藏地区,一直以来就被称作为藏传佛教的“圣区”.尤其到藏传佛教后弘期以后,相继出现了很多教派,名目繁多.最终基本形成宁玛派、举派、萨迦派和格鲁派四派.而乃多举派就是从举派举中又一衍生出来的支派,于明末清初时期由玛恰美创立.本文通过实地田野和一些寺院寺志上的记载,对玛恰美的生平事迹作了简要的叙述.

  • 标签: 噶玛恰美 乃多噶举派 噶玛噶举
  • 简介:摘要史诗是一个民族的基因,历经数百年的口耳相传目前可以完整演唱哈尼族僾尼支系的迁徙史诗《雅尼雅赞嘎》的人数已不足百人,随着传承的人年纪的增长,越来越少的人可以对其进行完整的演唱,这部古朴、淳厚的哈尼史诗面临失传的尴尬境地。但中华文化绝不只是精英文化的独奏,我们需要去寻找我们文化赖以生存的民间土壤,在当党和国家的领导下,在其快要消失的时代拐角,留下其珍贵的倩影。

  • 标签: 《雅尼雅噶赞嘎》 传承 发展
  • 简介:<正>TherearetwonamesfortheBkavbrgyudsect:BkavbrgyudandDkarbrgyud."Dkarbrgyud"meansthe"whitetransmissionlineage"("WhiteReligion")and"Bkavbrgyud",the"oraltraditionlineage".Dkarbrgyudgaineditsnamebecausetofollowdharma,thesect’sfounders,MarpaandMilaraspa,bothworethewhitecottonclothingoftheascetic.(SeetheChinesetranslationoftheHistoryandDoctrinesoftheDifferentBuddhistSectsbyThubKuan,p.52.)TheTibetanmonkswhoatthattimepracticeddharmausuallyworethesamewhite

  • 标签: 藏传佛教 噶举派 中观
  • 简介:摘 要:川铁路沿线自然气候恶劣,地质条件复杂,地势起伏,可利用土地较少,人机料等资源进场困难且高寒缺氧,在临建规划及实施过程中坚持生态保护,尊重当地风俗,做到以人为本、因地制宜、永临结合、统筹规划,本文从营地选址的基本原则、建筑布局原则、房屋结构类型及选择,驻地房屋建设规模及标注进行探讨分析,为川铁路建设营地建设提出参考。

  • 标签: 川藏铁路 高寒缺氧 营地建设
  • 简介:对戈壁表面砾石粒径的研究,可帮助了解戈壁特征,分析戈壁造成自然灾害的原因,认识沙粒迁移、沙漠扩展以及指导防沙工程。本研究结合野外调查,分析顺戈壁洪积扇21个样点砾石的粒度组成、平均粒径、分选系数、偏度和峰度等粒度特征。结果表明:1)受洪水、重力与风蚀等作用的影响,戈壁地表砾石均以中砾为主(66.35%~95.04%)。海拔最高处以石质为主(85.54%),平均粒径值为-9.09(545.2mm)。砾石质量分数呈现出随海拔增加,中砾质量分数降低,而粗砾质量分数升高的趋势。2)粒度特征为:平均粒径值变化范围为-9.09(545.2mm)~-6.15(153.9mm);除样点12为分选中等外,其余样点的均处于分选较好以上水平(0.28~0.53);偏度以负偏为主导(80.95%),地表以细砾和中砾等细粒径砾石为主;峰度中,宽平和很宽平占整体的57.14%,中等占23.81%,尖窄和极尖窄占19.05%,显示砾石分布相对较均匀,在不同位置的砾石,具有微弱的地表过程差异性。3)分选系数与平均粒径之间,无明显的相关关系;而偏度与平均粒径间,存在正相关关系。研究结果对物源的岩性及戈壁发育环境具有重要的指示意义。

  • 标签: 噶顺戈壁 洪积扇 砾石 粒度分析
  • 简介:西藏玛巴活佛今年11岁小月备受瞩目的西藏十七世活佛玛巴伍金卓堆。赤烈多杰。今年11岁,已坐床两年多。他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以来,由中央政府认定批准的第一位转世活佛。1981年11月6日,举派第十六世玛巴活佛日必多杰在美国传经时圆寂。他的弟...

  • 标签: 西藏自治区 噶玛噶举派 仪仗队 天安门广场 吹奏法 中央政府
  • 简介:<正>Sincetheeighties,thestudyofMahakalainmainlandChina,fromliterarytextsonMahakalatotheprominentmanuscriptsofKhara-Khoto(黑水城),canbedividedintosixcategories,namelythespreadofMahakala,thestudyofMahakalainSouthZhaoDali(南诏大理),thestudyoftheMahakalamanuscriptsinTangut(西夏),thehistoryandportraitsofMahakalafromtheYuandynasty,thestudyofMahakalafromtheQingdynastyandthestudyofMahakalaliterature.

  • 标签: 大黑天 通志 户口 剑川 南诏大理 张胜温画卷
  • 简介:摘要:蒙古族是我国拥有长久发展历史的少数民族,其所拥有的文化遗产众多。作为游牧民族的重要种群之一,音乐始终是蒙古同胞的至亲挚友。雅托,是蒙古族的一种发展历史悠久且被人津津乐道的民族乐器,是中国古筝流派的典型代表。尽管其在外形和结构等方面与古筝有诸多相似之处,但其独特之美也令人回味悠长。

  • 标签: 雅托噶 蒙古筝 特点
  • 简介:摘要:高原复杂的地质环境和恶劣的气候条件给川铁路隧道的建设增加了许多困难与挑战,传统的人工施工方式在此种情况下显得力不从心。而隧道机械化施工技术的引入,解决了这一难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途径,川铁路隧道机械化施工不仅可以提高施工效率、降低成本,还能保障施工安全,改善施工条件。

  • 标签: 川藏铁路隧道 机械化施工 认识和建议
  • 作者: 佚名
  • 学科: 军事
  • 创建时间:2019-09-11
  • 简介:  二、格鲁派后来居上  正当举教派得到迅速发展,对格鲁派采取敌视政策的不仅仅是举一个教派,在玛派势力强大的地方

  • 标签: 噶玛 地名由来 拉萨噶
  • 简介:2004年4月,我们根据自治区党委、政府的要求和派出单位的嘱托,在萨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关心下,利用近二十多天时间,先后深入萨县所属加加镇、夏如乡、旦乡、达吉岭乡、雄如乡、拉乡、如角乡、昌果乡七乡一镇和十一所中小学校,行程1000多公里,在认真听取乡镇党委、政府以及学校的情况介绍的基础上,走村串户,看望了30余户贫困户和10余户富裕户以及县辖所有中小学学校,进一步了解了广大农牧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情况和学校的办学情况,乡镇基层组织建设、党的建设、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的发挥、乡村级财政、2004年脱贫工作和扶贫规划等情况.

  • 标签: 县贫困 噶县 情况调研
  • 简介:甲玛乡位于拉萨以西70公里的墨竹工卡县境内。在吐蕃王朝时期,这里是王室大臣们的政治活动中心。从地图上可以清晰地看到它的正南面就是当年雅砻部落所在的泽当一带,只是中间有冈底斯山的余脉为天然屏障。公元6世纪时,松赞干布的父亲囊日松赞越过雅鲁藏布江北面的一道山口,来到墨竹工卡,一举兼并了拉萨以北的苏毗部落在墨竹暂作小居,传说松赞干布就出生在墨竹工卡的甲玛明久王宫里。

  • 标签: 吐蕃王朝时期 雅鲁藏布江 活动中心 冈底斯山 拉萨 部落
  • 简介:在高原初秋早晨的细雨朦胧中,我驱车前往位于拉萨以东40公里的达孜县。终于走进拉萨河南岸的旺古尔山和贡巴山的山坳,沿着盘山公路,我攀上了海拔3800米的山顶;终于走进了巍峨的措钦大殿,从1409年到2007年,历史走过了598年,作为一个虔敬的信徒,此时此刻,仰望着上世纪80年代恢复的寺院,簇新的寺院与其漫长的600年历史,有些不相协调,但我还是抑止不住内心的感激之情,毕竟我终于有机缘用自己凡夫的眼神瞻仰这座格鲁派的祖庭,

  • 标签: 80年代 达孜县 格鲁派 拉萨 历史 寺院
  • 简介:雅托为蒙古族传统拨弦乐器。《华夷译语》注作"牙土罕",亦译作"雅托",实则指蒙古筝而言。雅托在蒙古草原上流传的时间大约可追溯到13世纪初或更早一些。《元史·礼乐志》云:"如瑟,两头微垂,有柱,十三弦。"蒙古汗国、元朝时期,朝廷、民间和军队中已经开始使用十三或十四弦的筝。南宋赵珙《蒙鞑备录》中:"国王出师,亦以女乐随行,率十七八美女,极慧黠,多以十四弦弹大宫乐等曲。"可见雅托克自元以来一直为蒙古宫廷俗乐的主要乐器。

  • 标签: 传统乐器 蒙古草原 蒙古族 琴韵 弦乐器 13世纪
  • 简介:札勒参出身于甘肃卓尼,在新疆北部布道。清同治期间回民起事后,棍札勒参管辖徒众,领兵打仗,被授予官印。该印为满蒙藏三体,系棍札勒参亲身管辖徒众的呼图克图之资格的有力佐证。

  • 标签: 官印 喇嘛 新疆 清代
  • 简介:摘要公路隧道建设项目本身所处的地质条件非常的复杂,与公路隧道工程自身的特性有很大的关系,在山体中进行隧道的开挖、支护、衬砌等施工,很有可能改变山体本身以及地下岩层的原有结构,一旦地质构造结构发生变化,就会发生各种无法预测的变形或岩体位移,进而造成安全事故,在一定程度上还会增加工程的造价成本,而无法保证工程的施工进度与建设质量。

  • 标签: 公路隧道 复杂地质 开挖施工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