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综述了苯亚胺类高聚物色素研究进展,亚胺结构的特殊性和容易生成多种衍生物,使之成为研究较多的可荧光着色剂单体。烯丙基是这类可聚合色素单体主要的聚合基团.可以在亚胺分子的不同位置引入,形成多种结构。作为可聚合物单体,亚胺可以与苯乙烯、丙烯酸酯、丙烯腈等发生共聚反应,得到侧链带有荧光发色团的聚合物,该聚合物可应用于不同高新技术领域。

  • 标签: 萘酰亚胺 高聚物色素 荧光
  • 简介:将4-溴-1,8-酐与乙醇胺进行酰胺化,再在环4-位引入乙氧基供电子基团,合成了亚胺荧光增白剂。以三聚氯氰为交联单体,将紫外光吸收剂2,4-二羟基一二苯甲酮与亚胺引入同一分子中,再引入对氨基苯磺酸钠,合成了一种新型的高得率浆返黄抑制剂。采用红外光谱对返黄抑制剂的结构进行表征,并用紫外光谱、荧光光谱探讨了其返黄抑制机理,通过紫外光加速老化实验考察了返黄抑制剂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合成的返黄抑制剂的返黄抑制效果优于亚胺和2,4-二羟基-二苯甲酮。

  • 标签: 萘酰亚胺 返黄抑制剂 2 4-二羟基-二苯甲酮 白度稳定性
  • 简介:以1,8-二甲酸酐、二乙烯三胺(DETA)、N-甲基哌嗪及丙烯基氯为原料,通过酰胺化、季胺化、SN2亲核取代以及丙烯酰胺共聚合等反应,合成了水溶性1,8-亚胺高分子荧光探针。用紫外光谱、荧光光谱等手段研究它们在水、四氢呋喃和乙醇溶液中光物理化学性质,同时考察浓度和溶剂极性及取代基对荧光性能影响及对金属离子的识别作用。结果表明,此高分子荧光探针的光稳定性及荧光量子产率明显提高,随着溶剂极性增大,荧光量子产率增大,波长红移;当浓度超过8×10^-4g/mL时出现荧光浓度自猝灭;该探针在水中能对Cu^2+在392nm处进行高选择性识别。

  • 标签: 1 8-萘酰亚胺 高分子 荧光探针 高选择性识别
  • 简介:报导了用4,4’—双马来亚胺二苯甲烷改性工业不饱和聚酯的研究。对比了改性与未改性不饱和聚酯的性质,表征了交联前后不饱和聚酯的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加入双马来亚胺不仅改进了不饱和聚酯的性能,也加速了交联反应。

  • 标签: 双马来酰亚胺 改性 不饱和聚酯 机械性能 交联反应
  • 简介:文章以多元受阻酚(1010)作为双马来亚胺(BMI)树脂的自由基捕捉剂,利用热失重-红外(TG-IR)光谱手段研究了BMI树脂热降解机理。结果表明添加1010改变了BMI树脂在低温与高温的热降解速率,从而提高了其热指数(RTI)。

  • 标签: 双马来酰亚胺 多元受阻酚 热老化 热指数
  • 简介:摘要:双氟磺亚胺锂是一种重要的化学品,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本研究旨在开发一种简单、高效且可扩展的制备方法,并对其进行全面的表征。我们选择商业氟磺亚胺和锂盐作为起始物,经过预处理和纯化,利用合成反应成功合成了双氟磺亚胺锂。通过优化反应条件和纯化工艺,获得了高纯度的产物。我们对样品进行了热稳定性、溶解性和电化学性能等方面的测试和评估。实验结果表明,制备的双氟磺亚胺锂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溶解性和电化学性能,且能够溶解于常见的有机溶剂中。这些特性为其在电池等领域的应用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本研究为制备高纯度的双氟磺亚胺锂提供了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并为其进一步的应用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 标签: 双氟磺酰亚胺锂,制备,反应条件,表征,电化学分析
  • 简介:聚氨酯(PU)是目前合成材料中十分重要的品种,具有可发泡性、高弹性、耐磨性、高黏接性以及极好的绝缘性能,被广泛的应用在航天、电子、生物等领域作为胶黏剂、灌封剂、阻尼减震材料和生物高分子材料等。利用酸酐与聚氨酯预聚体的聚合反应合成了一系列的含有均苯四酸二亚胺结构的聚氨酯-亚胺(PUI),着重研究了均苯四酸二亚胺结构对共聚物的热性能和动态力学性能的影响。

  • 标签: 动态力学性能 嵌段聚氨酯 二酰亚胺 热性能 生物高分子材料 聚氨酯预聚体
  • 简介:摘要:双氯磺亚胺酸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合成中间体,在药物合成、染料工业和材料科学等领域广泛应用。本研究旨在开发一种简单、高效的合成方法。通过对不同反应条件的优化和反应机理的探索,我们成功实现了双氯的合成。通过多种分析技术对产物进行了表征,结果显示我们所开发的合成方法具有高产率、选择性和可扩展性。这种方法为双氯的制备提供了新的途径,有望在有机合成和材料科学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 标签: 双氯 有机合成 反应条件 产率 选择性
  • 简介:由AralditeGY250(DGEBA,双官能团)和AralditeEPN1138(酚醛环氧,多官能团)同二亚胺二酸2,2-双[4-(4-偏苯三酸亚胺基苯氧基)苯基]丙烷(DIDA-V)固化而得到环氧.亚胺树脂,并研究了其在室温、100℃和150℃下对不锈钢的粘接剪切强度。同时还研究了溶剂对粘接强度的影响,发现加入四氢呋喃(THF)可以获得最佳的浸润效果。当使用THF作为溶剂时,在室温下,粘接强度随着亚胺含量的提高而提高,高温下也有同样趋势。GY250体系室温粘接强度为20.8—23.5MPa,150℃时粘接强度为室温时强度的45%.58%。而EPN1138体系在室温下粘接强度为14.3—20.3MPa,其在150℃时粘接强度增高,增幅为室温1%-26%。无论是GY250还是EPN1138体系,低于370℃温度时均稳定,氮气气氛中800℃时残重分别为27%-31%和33%-41%。从热稳定性和升温时室温粘接强度的保留率来看,EPN1138体系均好于GY250体系。这可能是因为前者交联度更高的缘故。

  • 标签: 胺树脂 性能研究 粘接性能 环氧 粘接强度 双官能团
  • 简介:双(氟磺)亚胺锂是一种新型锂电池电解质,近年来为满足电池更高的需求,复合型电解质以及离子液体电解质,引起了人们广泛的关注。本文归纳了当前几种双(氟磺)亚胺锂的合成方法,双(氟磺)亚胺锂复合型电解质和离子液体电解质在锂离子电池中的应用。

  • 标签: 双(氟磺酰)亚胺锂 合成 应用
  • 简介:通过双(3-氨基苯基)苯基氧膦的亚胺化制备了一种新型可溶性的含磷双马来亚胺单体:双(3-马来亚胺基苯基)苯基氧膦(BMIPO)。并用^1H核磁,^13C核磁及傅立叶红外光谱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BMIPO树脂中含有五元亚胺环及高密度的苯基,使BMIPO树脂成为一种有着较高的玻璃化温度(Tg)、高起始分解温度及高氧指数的极好的阻燃剂。可以得到任意比例且不存在相分离的均相含磷双马来亚胺/环氧/4,4’-亚甲基二苯胺(DDM)固化树脂。由于BMIPO/DDM之间的反应速率比4,4’-双马来亚胺基二苯甲烷(BMIM)/DDM大,增大混合树脂中BMIPO/BMIM的比例,也就增加了后固化阶段重新交联的危害性,使得Tg值及热稳定性有所降低。BMI/环氧固化体系的热稳定性较环氧固化体系低,这是由于在BMIPO中引入膦基造成的,但其Tg值和阻燃性都明显比环氧固化体系高。混合物中BMIPO含量越高,阻燃性越好。

  • 标签: 双马来酰亚胺 合成 性能 阻燃 环氧固化
  • 简介:文章综述了改性双马来亚胺(BMI)树脂在印制电路板中的应用。介绍了二元胺、烯丙基苯基化合物以及氰酸酯对BMI进行改性的三种体系,优良的耐热性和粘接性、低介电常数等,使改性双马来亚胺树脂在印制电路板中获得了广泛的应用。

  • 标签: 改性 双马来酰亚胺树脂 二元胺 应用进展 氰酸酯 烯丙基
  • 简介:摘要聚酰胺亚胺粒子制造技术是一种在聚酰胺亚胺粒子技术的基础之上发展而来的现代化制造技术内容。这一技术在热电厂电动机绝缘材料制造之中的有效应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电动机绝缘材料质量的提高,优化电动机绝缘材料的实际应用效果。推进聚酰胺亚胺粒子制造技术在电动机绝缘材料生产之中的切实应用。

  • 标签: 电动机 绝缘材料 性能
  • 简介:双马来亚胺是一类较新的热固性聚合物,由于其具有优良的综合性能。例如在升高温度和湿润环境下的优良的物理性能保持性。在非常宽的温度范围内具有几乎恒定的电性能以及不自燃性能。已成为热固性聚酰亚胺的主导类型产品。优异的可加工性。热性能和力学性能的平衡。已使它在先进复合材料和电子电器产品中成为大路产品。

  • 标签: 双马来酰亚胺 热固性聚合物 可加工性 热性能 力学性能
  • 简介:摘要:含氟烷基磺亚胺基聚合物离子膜具有诸多优势和应用前景,在电化学能源、水处理、化学分离和其他领域都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随着该材料的不断研究和开发,其在相关领域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解决能源和环境问题提供新的解决方案。本文综合介绍了含氟烷基磺亚胺基聚合物离子膜的合成方法、表征技术以及应用领域和前景。通过对该离子膜的研究和实验结果分析,展示了其在电化学、水处理、能源领域等方面的潜在应用价值,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一定参考和借鉴。

  • 标签: 含氟烷基磺酰亚胺基聚合物 离子膜 合成方法 表征技术 应用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