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他汀类药物是一种治疗心血管疾病的常用药物,因有降胆固醇的功效而被临床广泛使用。虽然其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但当与其他药物联用时会产生一定的药动学作用,可能会降低药效,甚至产生毒副作用,因此,正确认识到他汀类药物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合理进行配药规划,对于维护临床安全来说极其重要。本文就他汀类药物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做了简要阐述。

  • 标签: 他汀类药物 药物相互作用
  • 简介:目的探究血清降钙素原(PCT)对优化成人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抗菌药物使用的临床意义。方法2011年11月-2013年4月重症监护室(ICU)行气管插管,且机械通气时间≥48h的VAP患者60例,分为实验组(31例)和对照组(29例)。实验组:依据患者PCT水平指导停用抗菌药物;对照组:依据指南推荐停用抗菌药物,比较两组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天数、呼吸机使用天数等各项指标。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呼吸机使用天数、住ICU时间、病死例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实验组抗菌药物的使用天数为(10.70±3.78)d,显著短于对照组的(13.93±3.03)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484,P<0.001)。结论血清PCT水平可优化成人VAP患者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 标签: 降钙素原 抗菌药物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合理用药 医院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药物流产后对引导出血患者相关因素的分析和药物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3年11月收治的84例药物流产后阴道出血的患者进行分析和治疗,流产后将患者随机分组,甲组47例患者采用补佳乐,乙组37例患者采用安慰剂,对患者药物流产后阴道的出血时间以及孕囊直径的关系进行分析,并给予相应的治疗。结果药流流产后给予患者雌激素的补充,能够缩短阴道的出血时间,远优于安慰剂的使用,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药物临产后阴道出血的相关因素较多,对其使用雌激素等药物的治疗后,能够减少阴道出血量和出血时间。

  • 标签: 药物流产 阴道出血 米非司酮
  • 简介:摘要综合叙述氟喹诺酮类药物临床应用中在骨骼、皮肤、心脏、中枢神经系统等方面的各种不良反应及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提出相应的用药建议,为临床医生提供警示,旨在合理应用氟喹诺酮类药物,预防该类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

  • 标签: 喹诺酮类 不良反应 相互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对抗结核药物引起的肝损伤病历资料进行分析,总结肝损伤的特点与治疗效果。方法对2013年8月-2014年1月我科收治的经抗结核治疗后出现药物性肝损伤的112例病例进行总结分析,观察针对不同种损害机制的肝损伤采取不同治疗的方法的临床反应。结果抗结核药物引起的肝损伤分为超敏和中毒两种机制,表现为肝细胞型和胆管型损伤两种表现。如果可以早期明确上述原因,肝功损伤可以获得更快的好转或治愈。

  • 标签: 抗结核药物 药物性肝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临床静脉输液药物的最佳配制,为输液用药完善提供依据。方法对比静脉输液集中配制与不集中配制,来阐明静脉药物配置系统的建立优势。结果静脉药物配置系统可充分利用人才资源、保障药品质量。结论科学理念对待静脉药物配置系统。

  • 标签: 静脉药物配置中心 静脉输液配制现状 集中配制优点
  • 简介:探讨宋元时期药物剂量,认为宋元使用的单位剂量名称从传统的铢分两进位制,改为钱两的十进位制。东汉与宋元的剂量换算比例为3∶1。宋元时期的具体量值是1斤合今640克,1两为40克,1钱为4克,1字约合1克。量值已经较东汉增长了两倍,但每服用量却比东汉所用药物剂量明显减小。宋元时期由于使用了煮散的方法,是历史上中药剂量最小时期。现代研究证明,中药煮散的方法仍然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药物剂量 宋元时期 东汉时期 煮散
  • 简介:抗凝药物是通过影响凝血过程中的某些凝血因子阻止凝血过程的药物,可用于防止血管内栓塞或血栓形成的疾病,预防中风或其他血栓性疾病。新型抗凝药物具有传统抗凝药物不可比拟的优点。

  • 标签: 新型抗凝药 概述
  • 简介:本文建立了策划药物亚甲基二氧吡咯戊酮(MDPV)的气相色谱一质谱(GC—MS)联用、液相色谱一质谱(LC—MS)联用分析方法。利用GC—MS联用、LC—MS联用分析技术对MDPV进行分析,得到MDPV的GC—MS分析主要特征离子及LC—MS联用分析分子离子峰、二级质谱碎片峰、三级质谱碎片峰,并对各特征离子及碎片峰进行了归属研究,得到了MDPV的GC—MS联用、LC—MS联用分析的质谱裂解规律及特征离子。

  • 标签: 气相色谱-质谱 液相色谱-质谱 MDPV 策划药物
  • 简介:胆汁淤积(cholestasis)是由于胆汁分泌及排泄障碍引起的一种病理生理过程,表现为肝脏以及体循环内胆酸、胆固醇及胆红素等胆汁成分的过度堆积.造成对肝细胞及机体的损伤。长期持续的胆汁淤积将进展为肝纤维化甚至肝硬化。胆汁淤积时,体内升高的胆酸、胆红素及其他胆汁成分激活胆汁酸代谢相关核受体.上调或下调其相关靶基因.使胆酸合成减少、输出增多,并增强肝脏对淤积成分的解毒作用。

  • 标签: 胆汁淤积 药物治疗 熊去氧胆酸 免疫抑制剂
  • 简介:唾液是人体之宝,由口腔粘膜深处的唾液腺分泌,俗称口水。祖国医学一向很重视唾液的作用,冠以琼浆、玉泉、甘露、神水、金津玉液等誉称;明代医家程仲龄还把它喻为“人参果”;李时珍也指出,唾液有明目退翳、消肿解毒的功能。现代人们发现了它在保健中还有许多奥秘,真是名符其实的玉液琼浆。

  • 标签: 唾液腺分泌 药物 口腔粘膜 祖国医学 金津玉液 明代医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药对肿瘤化疗药物外渗致组织损伤的治疗效果。方法将65例上肢浅静脉化疗发生渗漏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33例和对照组32例,对照组用2%利多卡因5ml加地塞米松5mg在距离肿胀1cm处局部环形封闭,然后用50%硫酸镁湿敷。实验组封闭方法同对照组,然后用如意金黄散湿敷药物渗漏部位,对比两组疗效。结果实验组治疗1,3,5d后效率均高于对照组(P<0.01,P<0.05),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如意金黄散湿敷化疗药物渗漏疗效优于硫酸镁湿敷。

  • 标签: 肿瘤 化疗 中药 湿敷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号A 文章编号1671-8725(2014)11-0137-02
  • 简介:摘要目的阐述抗感染药物与其他药物发生相互作用的机制。方法通过检索、收集药物相互作用的参考文献进行综合分析。结果总结了抗感染药物与其他药物发生相互作用的机制。结论抗感染药物与其他药物发生不良反应的可能很多,临床应予以足够重视。

  • 标签: 抗感染药物 相互作用 机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我院急诊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促进急诊抗菌药物用药的规范合理化。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调查我院从2013年1月到2014年7月急诊患者病历及处方,对急诊药物使用处方,急诊抗菌药物使用及急诊抗菌输液的情况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我院经抗菌药物临床使用干预后,急诊抗菌药物使用率及抗菌输液使用率均显著下降。结论我院抗菌药物整治取得了有效成果,整治后抗菌药物使用均合理。

  • 标签: 抗菌药物 抗菌输液 抗菌药物整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