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铜绿假单是一种院内感染的常见致病菌,采用疫苗防治该是当前研究的热点领域之一。PcrV蛋白作为一种转运蛋白,是重要的免疫调控靶点,可作为一种有效的疫苗候选分子。本文综述了PcrV蛋白、PcrV抗体、核酸疫苗以及重组鼠伤寒沙门疫苗等的研究现状,为新型疫苗研发提供参考。

  • 标签: 假单胞菌,铜绿 PcrV蛋白 疫苗 转运蛋白 抗体
  • 简介:摘要对2018年4月至2019年6月四川省人民医院儿科收治的2例感染铜绿假单囊性纤维化(CF)患儿资料进行分析。例1为11岁女童,既往无反复呼吸道感染史,首次痰培养发现铜绿假单,反复纤维支气管镜检查下可见大量黄白色分泌物附着,胸部CT示双肺支气管周围多发斑点影及树芽征。CFTR基因检测结果示3处杂合突变:c.2909G>A(chr7:117246728)、c.*133T>A (chr7:117307295)和c.*125delT(chr7:117307285);例2为7岁男童,既往有反复呼吸道感染史,父母为近亲结婚,痰液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多次培养均为铜绿假单,且胸部CT示双肺支气管扩张并炎症。基因检测:染色体位置chr7-117171059,c.380T>G纯合突变发病,导致氨基酸改变p.leu127stop(无义突变)。提示对于儿童感染铜绿假单,胸部CT示支气管扩张征象及纤维支气管镜下见大量分泌物应警惕CF,需及时完善基因检测,尽早明确诊断。

  • 标签: 囊性纤维化 铜绿假单胞菌 囊性纤维化跨膜转导调节因子
  • 简介:苏州高新区人民医院检验科 江苏 苏州215129 【摘要】 目的 回顾分析我院2018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分离的铜绿假单的耐药性及临床分布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减少耐药菌株产生提供依据。方法 用Vitek2 Compact对251株铜绿假单进行鉴定和药物敏感试验,以CLSI2018M100判定药敏,用WHONET5.6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251株铜绿假单标本分布占比:痰液88.8%(233/251),分泌物6.0%(15/251)。药敏结果显示氨曲南耐药率最高,16.73%;头孢他啶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分别为13.55%和12.75%;亚胺培南11.55%;科室分布:神经外科110株,占44%;ICU52株,占21%;呼吸科37株,占15%;神经内科18株,占7%。神经外科和ICU耐药率最高;儿科喹诺酮类耐药率最高;所有分离株对氨基糖苷类敏感率高。结论 菌株主要来源于痰液标本,对β-内酰胺类药物耐药率最高,其中对碳青霉烯的耐药率居高。所以,临床应重视病原学送检,并根据药敏报告合理选用抗菌药物,防止多重耐药产生。

  • 标签: 铜绿假单胞菌 临床分布 耐药性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铜绿假单高活性β内酰胺酶检测及其耐药性。方法 对2019年1月-2019年12月检出的133株铜绿假单菌株进行药敏试验和高活性β内酰胺酶检测,分析铜绿假单菌株药敏试验结果、高活性β内酰胺酶检测结果及β-内酰胺酶阳性与阴性菌株药敏试验结果。结果 133株铜绿假单菌株中,检出产生高活性β内酰胺酶的28株,阳性率为21.1%;铜绿假单对头孢哌酮、庆大霉素、氨曲南的耐药性均>40.0%,对头孢曲松的耐药性>70.0%;铜绿假单对头孢哌酮/舒巴坦、阿米卡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等抗菌药物的耐药性<30.0%;β-内酰胺酶阳性与阴性菌株对亚胺培南、头孢吡肟、哌拉西林、头孢他啶、头孢哌酮/舒巴坦、阿米卡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曲松、头孢哌酮的耐药性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上应对耐药菌株进行高活性β内酰胺酶检测,以便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指导。

  • 标签: 铜绿假单胞菌 高活性β内酰胺酶 耐药性 分析
  • 简介:1 病史摘要: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调查新生儿沐浴水龙头检出铜绿假单的原因,降低新生儿医院感染发生,保证患儿生命安全。方法 对新生儿沐浴池水龙检出铜绿假单进行原因调查,确定定植铜绿假单的来源为沐浴池漏水口及下水管道定植,对其沐浴池漏水口及下水管道进行浸泡、消毒、冲洗等措施,再间隔1周、2周分别进行送检,均未检出铜绿假单定植。 结果 新生儿病房的环境卫生学监测从院级到科室均要加强对隐蔽、易忽视位置的关注和管理。

  • 标签: 环境卫生监测 铜绿假单胞菌 医院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构建铜绿假单重组质粒pGEX-LasR,并在大肠埃希中研究其表达效率。方法提取铜绿假单PA01株DNA,PCR扩增lasR基因,并将其与pGEX-1λT连接,构建重组质粒pGEX-LasR。将pGEX-LasR转入大肠埃希BL21(DE3)中,筛选阳性克隆,提取质粒进行PCR和双酶切鉴定,然后异丙基硫代半乳糖苷(IPTG)诱导表达,SDS-PAGE和Western印迹试验分析和鉴定表达产物。结果PCR扩增出717 bp的lasR基因;双酶切和PCR显示重组质粒构建成功;SDS-PAGE发现重组BL21(DE3)可表达相对分子质量约为53 000的LasR重组蛋白,表达量约占菌体总量的21%。Western印迹试验显示,LasR重组蛋白可与铜绿假单感染的鼠血清发生特异性反应。结论本研究成功构建了lasR基因的原核表达载体pGEX-LasR,该质粒可在大肠埃希BL21(DE3)中高效率表达具有免疫反应性的LasR重组蛋白。

  • 标签: 假单胞菌,铜绿 pGEX-LasR 大肠埃希菌 重组质粒 诱导表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没食子酸对铜绿假单生物膜的抑制作用。方法2020年1-6月台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采用结晶紫染色法筛选出临床分离的强产膜铜绿假单;用微量稀释法检测没食子酸对铜绿假单的最低抑浓度(MIC);用四甲基氮盐(XTT)测定没食子酸对铜绿假单的黏附性和最小抑膜浓度(SMIC)。结果筛选出PA08、PA12、PA18、PA35、PA53、ATCC27853 共6株强产膜作为实验菌株。没食子酸对PA08、PA12、PA18、PA35、PA53、ATCC27853的MIC分别为150 mg/L、150 mg/L、75 mg/L、150 mg/L、150 mg/L、150 mg/L。75 mg/L的没食子酸可明显抑制PA18菌株的早期黏附(t=3.766,P<0.05);150 mg/L的没食子酸均可明显抑制PA08、PA12、PA18、PA35、PA53、ATCC27853的早期黏附(t=4.562、3.787、6.769、11.29、5.719、7.251,均P<0.05);300 mg/L的没食子酸可明显抑制6 h时PA18菌株的黏附(t=6.012,P<0.05)。PA12、PA35、PA53的SMIC50为75 mg/L,PA08、PA18、ATCC27853的SMIC50为150 mg/L。结论没食子酸可有效抑制铜绿假单的早期黏附,影响其生物膜的形成。

  • 标签: 没食子酸 铜绿假单胞菌 生物膜 最小抑菌浓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感染所致肾移植术后吻合口假性动脉瘤的临床表现、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一例因铜绿假单感染致肾移植术后假性动脉瘤受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受者于肾移植术后2个月出现右下腹疼痛,超声造影检查示动脉吻合口处有一假性动脉瘤,在行抗感染和抗排斥治疗无明显效果后予以手术探查治疗,术中发现移植肾动脉吻合口处有一个4.0 cm×3.5 cm的假性动脉瘤。评估无保留价值后,行移植肾及假性动脉瘤切除术,瘤壁培养提示铜绿假单感染。术后受者恢复良好,等待二次移植。结论移植肾假性动脉瘤是肾移植术后十分罕见的并发症,由铜绿假单感染所致则更为罕见,在中国大陆地区少见文献报道。该类受者具有移植物高失活率和受者死亡率高的特点,及时予以手术切除治疗能有效防止病情恶化。

  • 标签: 肾移植 铜绿假单胞菌 假性动脉瘤
  • 简介:摘要 目的:分析我院痰培养铜绿假单阳性患者抗菌药物的应用情况,为临床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我院2020年69例痰培养铜绿假单阳性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铜绿假单的病区分布情况、耐药情况、抗感染治疗方案和临床疗效。结果:铜绿假单对阿米卡星的敏感率最高,为100%,其他敏感率较高的抗菌药物依次为多粘菌素(98.55%)、庆大霉素(88.41%)、亚胺培南(86.96%)、美罗培南(86.96%);其他抗菌药物的敏感率在63.77%-81.16%。检出多重耐药菌株20株,检出率28.99%。初始治疗选择最多为哌拉西林他唑巴坦(21.74%)、其次为头孢他啶(18.84%)、头孢哌酮舒巴坦(17.39%)、头孢噻肟(17.39%)。单联用药29例(42.03%),联合用药40例(57.97%),主要联用药物为依替米星(65.0%),其次为莫西沙星(12.5%)、左氧氟沙星(7.5%)。治疗后共治愈20例,好转25例,无效24例,总体治疗有效率65.22%。结论:临床分离的铜绿假单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仍处于较高水平,临床治疗可根据患者的基础疾病情况经验性用药,并在开始使用抗菌药物治疗前先留取有关标本,立即送细菌培养,以尽早明确病原,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并结合患者病史和临床表现选用或调整抗菌药物,提高感染治疗的有效性。

  • 标签: 呼吸道感染 铜绿假单胞菌 抗菌药物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老年慢性下呼吸道感染患者铜绿假单感染及耐药性。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周口市中心医院收治的500例老年慢性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的痰标本,共分离培养出铜绿假单菌株215份,实施体外药敏试验,对其敏感性和耐药性进行分析。结果500份痰标本共分离培养出铜绿假单菌株215份,阳性检出率为43.00%。体外药敏试验结果显示,14种抗菌药物中,铜绿假单耐药率高于20%,包括左旋氧氟沙星30.23%、诺氟沙星23.72%、环丙沙星21.86%,亚胺培南、头孢他啶、替卡西林/克拉维酸、哌拉西林、庆大霉素、氨曲南、美洛培南、妥布霉素、头孢吡肟、头孢哌酮/舒巴坦、阿米卡星耐药率均低于20%,其中阿米卡星最低,为10.23%;对215株铜绿假单进行β-内酰胺酶测定,共测出β-内酰胺酶阳性60株,检出率为27.91%。对60株β-内酰胺酶阳性进行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其对左旋氧氟沙星、诺氟沙星、替卡西林/克拉维酸、哌拉西林、庆大霉素、美洛培南、妥布霉素、头孢吡肟、头孢哌酮/舒巴坦、阿米卡星耐药率均高于50%,对亚胺培南、头孢他啶、氨曲南耐药率相对较低,分别为20.00%、20.00%、16.67%。结论铜绿假单在老年慢性下呼吸道感染患者中感染率较高,尤其是β-内酰胺酶阳性对多种抗生素具有强耐药性,亚胺培南、氨曲南、阿米卡星药敏性相对较高。

  • 标签: 呼吸道感染 铜绿假单胞菌 耐药性
  • 简介:摘要回顾性分析于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乳腺甲状腺中心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的167例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根据铜绿假单注射液使用情况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发现实验组患者总引流量较对照组明显减少并且置管天数、平均住院日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拔管后30 d内出现血清肿人数也明显少于对照组(均P<0.05),并且实验组住院总花费更低。发热、疼痛、皮瓣坏死、伤口裂开等并发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我们认为铜绿假单注射液可以有效减少血清肿的发生,且安全性较好。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铜绿假单-甘露糖敏感血凝菌毛株(PA-MSHA)和普鲁卡因(Procaine)诱导膀胱癌细胞凋亡机制。方法将PA-MSHA和普鲁卡因分别与T24、5637膀胱癌细胞共孵育,同时设立磷酸盐缓冲液(PBS)阴性对照组,利用分光光度法及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分别检测半胱氨酰天冬氨酸特异性蛋白酶(Caspase)-3/9蛋白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可溶性Fas受体配体(sFasL) mRNA表达。采用χ2检验或Fisher’s四格表精确检验。结果普鲁卡因和PA-MSHA处理后的膀胱癌细胞出现细胞凋亡的特征性形态学变化;普鲁卡因和PA-MSHA能够活化T24细胞中Caspase最主要的效应蛋白——Caspase-3及Caspase-9;PA-MSHA组MMP-9 mRNA表达量低于对照组50%,sFASL蛋白有20%~35%的升高,EGFR受体升高15%;普鲁卡因组MMP-9 mRNA表达量低于对照组20%~30%,sFASL蛋白mRNA表达量升高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A-MSHA和普鲁卡因诱导T24及5637膀胱癌细胞的凋亡,与活化Caspase -3/9级联酶蛋白、上调sFASL表达相关,与降低MMP-9金属基质蛋白酶表达有关。

  • 标签: 膀胱癌 普鲁卡因 凋亡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醋酸曲安奈德乳膏中控制(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铜绿假单)质量控制方法。方法:取供试品10g,加pH7.0无菌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至100ml,制成1:10的供试液10ml,加入100ml胰酪大豆胨液体培养基中,于30~35℃培养18~24小时,同时做阳性对照试验和阴性对照试验。结果:控制(铜绿假单和铜绿假单)检查用培养基及检测方法的适用性符合要求,试验组和阳性对照组均能有效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铜绿假单,阴性对照均未检出。结论:该检测方法可行,能有效控制产品的控制

  • 标签: 醋酸曲安奈德乳膏 金黄色葡萄球菌 铜绿假单胞菌。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农村井水中耐碳青霉烯类铜绿假单(PA)及耐药基因的分子流行病学特征。方法依据《饮用天然矿泉水检验方法》(GB 8538-2016)对山东省巨野县农村井水采集112份水样进行检测,并对检出的PA分别进行PFGE分型和药物敏感性试验。PCR鉴定碳青霉烯类耐药基因后,采用S1-PFGE和Southern杂交确定耐药基因的位置,并用结合实验判断基因的可转移性。结果农村井水中PA检出率为54.46%(61/112)。61株分为56个PFGE型,100.00%一致带型最多的有2株,无明显的优势带型。药敏实验结果显示,多重耐药占93.44%(57/61),2株携带blaVIM-2耐药基因,均位于质粒上,且均可随质粒发生水平转移。结论农村井水中检出耐碳青霉烯类PA及其耐药基因,此类耐药基因存在水平传播的可能性。

  • 标签: 铜绿假单胞菌 碳青霉烯类 耐药基因 分子流行病学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重组人干扰素α2b喷雾剂(假单)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的效果。方法 研究对象为我院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收治的92例小儿疱疹性咽峡炎患儿,将其随机分为参照组和观察组(各46例),两组均进行常规对症治疗,观察组增加给予重组人干扰素α2b喷雾剂(假单)治疗,比较组间治疗总有效率差异。结果 治疗总有效率结果显示观察组为95.65%,明显高于参照组82.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小儿疱疹性咽峡炎,重组人干扰素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医用蛆虫分泌排泄物(ES)对糖尿病足溃疡(DFU)患者中性粒细胞吞噬及杀菌作用的影响。方法采用实验研究的方法。选择东部战区空军医院内分泌科,糖尿病足中心2020年6—12月收治的符合入选标准的30例DFU患者[男16例、女14例,年龄(64±7)岁]。Percoll非连续性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中性粒细胞,将每例患者细胞分别纳入生理盐水组、蛆虫ES组(每组30孔),分别加入无菌生理盐水和终质量浓度357 μg/mL(下同)蛆虫ES。培养1、2 h,行瑞氏染色观察并计算细胞吞噬率和吞噬指数。选择10例患者,将每例患者细胞分别纳入铜绿假单+中性粒细胞组、铜绿假单+中性粒细胞+蛆虫ES组(每组10孔),分别进行相应处理;另设置单纯铜绿假单组、铜绿假单+蛆虫ES组(每组10孔),分别加入铜绿假单+RPMI 1640培养液+无菌生理盐水、铜绿假单+RPMI 1640培养液+蛆虫ES。培养2 h,平板菌落计数法计数活菌落。分别选择6、6、3例患者,同前将每例患者细胞分别纳入蛆虫ES组和生理盐水组(每组6、6、3孔)并行相应处理。培养6 h,采用实时荧光定量反转录PCR法检测细胞中白细胞介素1β(IL-1β)、IL-6、溶菌酶mRNA表达,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IL-1β、IL-6含量,采用免疫荧光法观察溶菌酶表达阳性细胞情况。对数据行单因素方差分析、配对样本t检验、LSD检验及Wilcoxon符号秩和检验。结果培养1 h,蛆虫ES组细胞吞噬率、吞噬指数[53.5%(49.7%,58.0%)、3.18(2.96,3.32)]分别与生理盐水组[52.0%(47.5%,55.2%)、3.15(2.96,3.25)]相近(Z=-1.701、-1.092,P>0.05);培养2 h,蛆虫ES组患者细胞吞噬率、吞噬指数[70.0%(66.7%,72.0%)、4.47(4.22,4.96)]分别明显高于生理盐水组[58.0%(55.0%,60.0%)、4.11(3.52,4.24),Z=-4.786、-4.279,P<0.01]。培养2 h,铜绿假单+中性粒细胞组活菌落数明显低于单纯铜绿假单组(P<0.01),铜绿假单+中性粒细胞+蛆虫ES组活菌落数明显低于铜绿假单+蛆虫ES组和铜绿假单+中性粒细胞组(P<0.01)。培养6 h,蛆虫ES组细胞IL-1β、IL-6、溶菌酶mRNA表达均较生理盐水组明显上调(t=-3.279、-4.273、-4.763,P<0.05或P<0.01),蛆虫ES组细胞培养上清液中IL-1β、IL-6含量分别明显高于生理盐水组(t=-9.526、-6.447,P<0.01),蛆虫ES组溶菌酶阳性细胞明显多于生理盐水组。结论蛆虫ES可通过促进DFU患者中性粒细胞免疫防御相关因子和溶菌酶的产生,从而增强中性粒细胞对铜绿假单的吞噬、杀菌作用。

  • 标签: 糖尿病足 足溃疡 假单胞菌,铜绿 蛆虫分泌排泄物 中性粒细胞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糖尿病足(diabetic foot, DF)创面中铜绿假单(Pseudomonas aeruginosa)三型分泌系统、生物膜特点,分析其与抗生素耐药性的关系。方法收集2018年2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天津医科大学朱宪彝纪念医院糖尿病足科住院DF患者创面中铜绿假单33株,作为DF组,同时收集非糖尿病创面中铜绿假单13株,作为对照组。做抗生素敏感试验,检测铜绿假单三型分泌系统毒力基因exoS、exoU及生物膜形成能力。分析其特点及与抗生素敏感性的关系和临床转归情况。结果两组均以携带exoS的铜绿假单为主。DF组占90.9%,对照组占84.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4,P=0.46)。携带exoS的多重耐药菌株在DF组占16.7%,对照组占18.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8, P=0.83)。携带exoU的铜绿假单共5株,DF组3株,1株多重耐药,对照组2株,无多重耐药株。DF组中生物膜增强的铜绿假单占57.6%,多重耐药株生物膜增强的占83.3%。两种铜绿假单产生的生物膜耐药性不同,但均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无效。产生生物膜的DF创面清创次数更多(P<0.01),抗生素使用时间更长(P<0.01),但愈合率在75%~90%。结论DF创面中以分泌exoS铜绿假单为主。DF创面中铜绿假单产生生物膜是其产生耐药的原因之一,通过多次清创联合敏感抗生素治疗是清除生物膜的有效方法。

  • 标签: 糖尿病足 铜绿假单胞菌 exoS基因 exoU基因 生物膜 抗生素耐药
  • 简介:【摘要】 目的 鉴定一株来自肝母细胞瘤患者静脉血培养分离到的少见生物表型,并确定其分类学位置。 方法 采用Vitek2系统GN卡、梅里埃质谱仪Vitek MS和16S rRNA基因测序及细菌的形态学鉴定方法,Kirby-Bauer法进行药敏试验。 结果 血平板、巧克力平板分离到一株缓慢生长的革兰阴性球杆菌,在培养基上形成圆形、隆起、光滑、有光泽、粉红色菌落。Vitek2 GN鉴定卡重复试验2次,提示为少见贪铜(96%)。在梅里埃质谱仪上鉴定,则不在数据库范围内,不能鉴定。采用16S rRNA基因扩增可见单一清晰目的条带,测序结果经BLAST比对显示,与其他菌株序列相似度为:

  • 标签: 肝母细胞瘤 血培养 少见生物表型菌 Vitek MS 16S rRNA基因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