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桥梁预制拼装连续刚构施工目前在城市地铁高架桥较为流行,中墩墩顶现浇施工是其中重要步骤之一。对预制拼装连续刚构桥梁中墩墩顶现浇施工支架设计、模板安装、钢筋制安及预应力工程进行了阐述,供类似工程参考。

  • 标签: 连续刚构 桥梁 中墩墩顶现浇节段 施工技术
  • 简介:摘要在我国道路交通体系中,非常重要一个环节为桥梁;研究发现,桥梁施工技术具有一系列优势,如较短的施工工期、对地理位置无较高要求等,得到广泛运用。本文简要分析了桥梁设计与施工关键问题,希望能够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意见。

  • 标签: 节段桥梁设计 施工 关键问题
  • 简介:郑州桃花峪黄河大桥北引桥为3×(6×50)m+4×(50+4×51+50)m等高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箱梁采用短线法预制、架桥机整孔拼装施工。箱梁自每跨中间向两端依次匹配预制,先浇筑完成作为相邻待浇的匹配,匹配采用底模台车多向精确定位。预制施工中,模板系统主要由固定端模及其钢支架、侧模及其钢支架、底模及底模台车、内模及滑车等组成;箱梁钢筋在钢筋绑扎台座成型,采用多点吊放入模并准确定位固定;箱梁C55混凝土集中拌制,用罐车运至制梁台座处,采用汽车泵浇筑;箱梁预制完成后存梁不少于3个月;箱梁横向预应力在预制场内张拉,纵向预应力在桥上施工;控制箱梁预制的中线、垂直度、水平度等线形满足规范要求。

  • 标签: 预应力混凝土 箱形梁 短线法 节段预制 模板系统 线形
  • 简介:摘要桥梁预制拼装法施工是桥梁工程建设中常采用施工技术,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本文结合具体工程,重点介绍了短线匹配法预制拼装施工工艺在准备、预制以及安装阶段的施工控制内容、技术要点与工作流程,并提出了成桥线型误差控制与调整方法,为类似工程提供一定的借鉴。

  • 标签: 预制桥梁 拼装 监控 施工控制 调整
  • 简介:目的探讨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术(TLIF术)式治疗双腰椎滑脱症的手术疗效。方法采用TLIF后路减压、复位、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椎间植骨融合术治疗双腰椎滑脱11例,按Lenke标准评价脊柱融合情况,按Henderson标准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所有病例均获得较大程度的复位,术后随访1~2年,根据Lenke标准评价脊柱植骨融合:A级10例,B级1例;根据Henderson标准评价临床疗效:优9例,良1例,可1例。结论TLIF术式治疗双腰椎滑脱症,其脊柱融合满意,疗效显著可靠。

  • 标签: 腰椎滑脱 脊柱融合 椎弓根系统 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
  • 简介:研究了澳门轻轨高架桥箱梁施工控制。以澳门轻轨高架桥为工程背景,制定详细的监控方案,阐述施工控制思路,施工控制流程和施工控制内容,认真完成了准备阶段、预制阶段和安装阶段各个阶段的监控,着重研究了箱梁安装过程中的线形控制和应力控制,对今后类似工程的施工控制有参考价值。

  • 标签: 高架桥 节段箱梁 施工控制 线形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微创手术治疗单腰椎管狭窄症的影响。方法选择70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对其进行分组,实验组(n=35),对照组(n=35),对实验组实施微创手术,对照组实施常规手术。然后统计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以及两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结果实验组的患者术后出血量和住院时间均比对照组低,而对照组手术时间比实验组低,两组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单腰椎管狭窄症实施微创手术可以有效的降低患者的术中出血量和住院时间,可以让患者早日康复出院,其在临床上具有重要的意义,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微创手术 单节段腰椎管狭窄症 术后出血量 住院时间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胸腰脊柱骨折患者采用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加短内固定术进行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对90例胸腰脊柱骨折患者进行观察,观察组45例患者采用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加短内固定术治疗,对照组45例患者采用短钉棒内固定系统治疗,观察两组手术效果。随访一年,观察两组患者的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住院时间、VAS评分、骨折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术联合短内固定术可以缩短胸腰脊柱骨折患者的康复时间,固定效果好,患者疼痛轻,值得推广。

  • 标签: 胸腰段脊柱骨折 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术 短节段内固定术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椎旁入路短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体爆裂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4月~2011年12月不伴神经损伤的胸腰椎单爆裂骨折病人54例,男35例,女19例。统计患者术前、术后及随访的各阶段伤椎Cobb`s角,椎体前缘高度的变化。结果患者术后Cobb's角矫正及椎体前缘高度的恢复,较术前有显著差异(P<0.05),术后即刻与随访各阶段Cobb's角及前缘压缩比测量无统计学差异。术前Cobb角≤20°与术前Cobb角>20°的患者比较,末次随访时疼痛较轻,功能更佳。结论经椎旁入路短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无神经损伤的爆裂性胸腰椎体骨折,临床效果满意,可作为一种安全可靠的治疗选择。

  • 标签: 椎旁入路 短节段椎弓根内固定 胸腰椎爆裂骨折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9753(2016)3-0057-02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弓加玻璃离子颌垫在矫治个别前牙反颌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30例个别前牙反颌患者采用本方法予以矫治。结果30例患者临床效果均为满意。结论弓加玻璃离子颌垫矫治个别前牙反颌是一种方便、经济、行之有效的矫治方法。

  • 标签: 节段弓 颌垫 前牙反颌
  • 简介:目的观察经皮内镜治疗单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方法2011年10月至2014年8月,我科应用经皮内镜治疗单腰椎管狭窄症患者67例,其中男32例,女35例;年龄34-78岁,平均(61.3±11.9)岁;手术方式:椎板间入路45例,经椎间孔入路22例;分别于术前、术后3天、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进行腰腿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analoguescale,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disabilityindex,ODI)评估,采用改良MacNab标准进行临床疗效评定。结果所有病例均顺利完成手术和各时间点评估,随访6-14个月,平均(10.2±2.2)个月;手术时间60-125min,平均83.5min,术中出血量10-50ml,平均25ml。术前、术后3天、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的腰痛VAS评分别为(6.42±0.94)分、(3.76±0.53)分、(3.28±0.51)分、(2.88±0.62)分、(2.45±0.38)分、(2.21±0.39)分,腿痛VAS评分别为(6.23±0.87)分、(3.52±0.48)分、(3.27±0.61)分、(2.72±0.49)分、(2.43±0.31)分、(2.35±0.30)分,ODI评分分别为(70.48±7.61)分、(38.84±3.49)分、(35.67±2.33)分、(32.19±2.09)分、(31.34±2.31)分、(30.83±1.90)分,3项指标术后各时间点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末次随访MacNab疗效评价:优49例,良12例,可6例,优良率为91%。术中硬膜囊撕裂2例,术后感觉异常3例,未出现感染、神经根损伤、椎管内血肿等并发症。结论经皮内镜可以实现对单腰椎管狭窄症的有效减压,具有手术创伤小、恢复快、疗效满意等优点。但须根据狭窄部位选择手术入路,并对手术设备及技巧要求较高。

  • 标签: 外科手术 微创性 内窥镜 腰椎 椎管狭窄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腰椎棘突间动态固定对相邻退变的影响。方法选取采用棘突间动态固定系统治疗的64例的L4/5单退变性疾病患者,其中静态固定组40例采用静态Wallis固定系统,动态固定组24例采用动态Coflex固定系统。结果两组患者最后随访时的腰疼与下肢痛VAS评分、Prolo功能分级、腰椎JOA评分、ODI评分明显优于手术前(P<0.05);两组组间术前与最后随访时的腰疼与下肢痛VAS评分、Prolo功能分级、腰椎JOA评分、ODI评分的对比(P>0.05)。结论后路减压与腰椎棘突间动态固定对相邻退变的治疗效果较好,没有相邻退变症状的出现,但其对相邻退变的影响还需要深入对比研究的结果与长期的随访。

  • 标签: 腰椎 棘突间动态固定 相邻节段退变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无脊髓损伤的单下颈椎骨折脱位的治疗方法和效果。方法从我院2013年7月-2016年3月收治的无脊髓损伤的单下颈椎骨折脱位患者中挑选20例,根据患者情况选择治疗方法,并统计疾病的治疗结果。结果15例手术患者症状得以改善,颈椎功能良好,且不存在脊髓受压情况,术后6-7个月恢复正常生活、工作;接受保守治疗的患者5例,其中,良好治疗患者2例,骨折愈合效果相对较差者2例,关节复位后颈椎稳定性相对较差者1例,未出现脊髓损伤情况。结论临床根据无脊髓损伤的单下颈椎骨折脱位患者受伤机制、检查结果等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对于恢复颈椎间高度,预防继发性脊髓损伤意义重大。

  • 标签: 无脊髓损伤 颈椎骨折 脱位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港珠澳大桥是我国修建的一条超大型跨海公路通道,是继三峡工程、青藏铁路、南水北调、西气东输、京沪高铁之后的又一超大型基础设施项目。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设计使用寿命为120年,高于全国任何一个桥梁,故而采用了全新的、更高精度的测量施工误差要求,这是当今中国的最高要求。其中九洲航道桥钢塔首平面限差只有3mm,高程限差1.5mm。钢塔首是混凝土塔柱向钢塔柱的转变节,是整个钢塔柱的基础。是整个工程的重中之重。

  • 标签: 主塔 首节段 定位支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后路短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骨科收治的30例胸腰椎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后路短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观察手术前后患者的神经功能损伤Frankel分级及IVW、Cobb角情况。结果手术前Frankel分级为A级6例,B级4例,C级4例,D级6例,E级10例,手术后Frankel分级为A级2例,B级1例,C级2例,D级7例,E级18例,手术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IVW、Cobb角分别为(0.95±0.06)、(6.51±0.36),显著优于手术前的(0.64±0.05)、(23.52±3.48),手术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后路短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临床疗效显著,脊椎融合率高,固定牢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后路短节段 椎弓根 胸腰椎骨折 神经功能损伤 融合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心脏B超对冠心病性室壁运动异常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从我院2015年1月到2015年12月以来,选取80例冠心病患者,采用对照研究的方式,对所有患者进行心脏B超检查,同时采用临床病理金标准对患者进行诊断,比较两种诊断方式的结果,分析心脏B超的临床诊断价值。结果使用心脏B超诊断,患者冠心病性室壁运动异常的有74例,灵敏度为92.5%。结论采用心脏B超检查冠心病性室壁运动异常,具有良好的临床诊断价值,正确性和灵敏度比较高,并且安全无创,操作简单,应在临床上推广。

  • 标签: 心脏B超 冠心病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 临床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比经伤椎置钉短椎弓根钉内固定对于治疗胸腰脊柱骨折脱位患者的临床效果和相关表现。方法选取我院骨科2011年2月~2016年2月收治入院的胸腰脊柱骨折脱位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患者行经伤椎置钉短椎弓根钉内固定术,对照组患者行跨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治疗,分析对比两组患者手术的治疗效果及相关表现。结果两组患者术后椎管面积改善值以及内固定情况对比,观察组患者椎管面积改善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对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经伤椎置钉短椎弓根钉内固定在胸腰脊柱骨折脱位的临床效果显著,且患者在手术治疗后的安全性更为可靠,能较好的保证患者内固定的强度,同时对生物力学的特点更加符合。

  • 标签: 胸腰段脊柱骨折脱位 伤椎置椎弓根内固定术 短节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