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等容血液稀释(ANH)联合术中血液回收(IBS)对脊柱骨折手术患者术中血液保护的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10月成都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11例胸腰椎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61例,女50例;年龄27~64岁[(44.6±8.3)岁]。损伤节段:T11~L1 30例,T10~L1 45例,T11~L2 30例,L1~L3 6例。患者均行后路减压椎弓根螺钉固定术治疗。37例应用ANH进行血液保护(A组),37例应用IBS进行血液保护(B组),37例应用ANH联合IBS进行血液保护(C组)。记录A组和C组放血前(T0)、放血后10 min(T1)、自体血回输前(T2)、回输血结束后30 min(T3)4个时相点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心率(HR)、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B组于麻醉诱导后10 min(T0)、手术开始前(T1)、自体血回输前(T2)及回输血结束30 min后(T3)记录检测相同指标。比较三组术中失血量、异体红细胞输注量及输注率、新鲜冰冻血浆输注量及输注率、术后感染发生率及住院时间。结果T0时,三组MAP、CVP、H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1时,A、C组MAP较B组降低(P<0.05);T2时,三组CVP较T0时降低(P<0.05)。T1和T2时,A、C组Hb、Hct较B组降低(P<0.05);T2和T3时,三组Hb、Hct较T0时降低(P<0.05)。T2和T3时,三组PT、AAPT较T0时延长(P<0.05),尚在正常范围内;T3时,A、C组PT、APTT低于B组(P<0.05)。三组术中失血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935.4±226.8)ml ∶(1 037.8±270.1)ml ∶(1 003.5±198.7)ml](P>0.05)。C组红细胞输注量为(275.0±95.7)ml,显著低于A组[(450.0±119.5)ml]和B组[(487.5±127.5)ml](P<0.05);三组红细胞输注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19%(7/37) ∶22%(8/37) ∶11%(4/37)](P>0.05);三组新鲜冰冻血浆输注量[(233.3±60.6)ml ∶(282.9±81.0)ml ∶(216.7±76.4)ml]及输注率[14%(5/77) ∶19%(7/37) ∶8%(3/37)]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术后感染发生率[5%(2/37) ∶8%(3/37) ∶8%(3/37)]及住院时间[(10.9±2.7)d ∶(12.0±3.1)d ∶(11.0±2.2)d]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脊柱骨折手术患者而言,ANH联合IBS可以减少术中异体输血需求,对血流动力学、凝血功能无不良影响,可以安全应用于临床。

  • 标签: 脊柱骨折 血液稀释 血液回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改良后的穿刺方法对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8年3月在吐鲁番市人民医院接受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110例,并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其中一组患者给予改良前的穿刺术设为对照组,另一组患者给予改良后的穿刺术设为改良组,各55例。对两组患者的穿刺成功率、针眼渗血率及透析效率和并发症的发生率进行对比。结果改良组患者穿刺成功率为98.2%,对照组穿刺成功率为96.4%,改良组的穿刺成功率同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改良组患者针眼渗血率为3.6%,对照组针眼渗血率为5.4%,改良组针眼渗血率同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改良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12.7%,对照组为41.8%,改良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改良组的透析效率同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结论在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术中采用改良后的穿刺方法,在保证穿刺成功率和透析效率的同时还能降低并发症的出现,有着较好的临床效果。

  • 标签: 血液透析 穿刺 自体动静脉内瘘
  • 简介:【摘要】目的:对血液透析的维修与保养进行探究。 由于医疗技术的飞速发展 ,越来越多的医院开始使用医疗机器来辅助疾病的治疗 ,血液透析是治疗急性和慢性肾功能衰竭 疾病的 常用设备 , 血液透析也是现如今医疗界最常见的治疗尿毒症等一系列疾病的主要设备。血液透析是一个风险相对较高、工作负担较大、维护和保养也相对困难、并与患者体外循环息息相关的设备。 我国具备高水平的医疗设备,所以在临床上,全方位 地 检查和维修血液透析,会使血液透析使用时的安全系数大幅提高, 同时也可提升治愈率并降低临床使用风险。因此,本文对血液透析的维修与保养进行研究分析。

  • 标签: 血液透析机 故障维修 保养
  • 简介:[ 摘要 ] 目的:分析患者术中自体血液回输对其自身红细胞功能形成的影响,探究其术中自体血液会输的实际应用价值。 方法:对我院在 2017 年 8 月 -2019 年 8 月收治的 114 例患者进行分组研究,对照组患者( n=57 )行异体输血,讨论组患者( n=57 )行自体血液回输,对比两组患者红细胞功能。 结果:研究发现,讨论组患者输血学前 WBC 指标、 RBC 指标、 Hb 指标、 HcT 指标以及 PLT 指标与参照组对比均无统计学意义, P > 0.05 ;讨论组患者输血后 WBC 指标、 RBC 指标、 Hb 指标、 HcT 指标以及 PLT 指标情况好于对照组, P < 0.05 统计学意义存在;研究发现,讨论组患者输血学前 RBC-C3bR 、 FEER 、 ATER 、 NTER 、 FEIR 与参照组对比均无统计学意义, P > 0.05 ;讨论组患者红细胞 RBC-C3bR 、 FEER 、 ATER 、 NTER 、 FEIR 免疫状态情况好于对照组, P < 0.05 统计学意义存在。 结论:患者术中自体血液回输能够稳定患者自身红细胞功能,同时此种输血方法可以降低血液实际使用量,在不对患者凝血功能造成影响的情况下可以有效降低患者炎症反应。

  • 标签: [ ] 自体血液回输 异体输血 红细胞功能
  • 简介:【摘 要】目的:观察血液净化患者接受健康教育对自体动静脉内瘘自我维护的影响。方法:将 2018年 1月 -2019年 10月间在本院进行血液净化治疗的患者 60例作为观察样本,参照双盲法分组,对照组与试验组的病例数均为 3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试验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健康教育,评比两组的自体动静脉内瘘自我维护情况的不同。结果:试验组定期监测、内瘘侧肢体不负重、不受压、保暖及定期健手操等内瘘自我维护情况与对照组间予以比较,存在统计学上的差异( P< 0.05)。结论:血液净化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有利于提高自体动静脉内瘘自我维护能力和效果,具有广泛应用于临床中的意义。

  • 标签: 动静脉内瘘 血液透析 健康教育 自我维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稀释法联合彩色多普勒超声评估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功能的效果。方法采用超声稀释法实时测定血液透析患者血管通路血流量,以血流量<600 ml/min、600~1 800 ml/min及>1 800 ml/min为截点分为三组。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患者内瘘结构及血流动力学。随访12个月,对监测异常指标予以干预。结果(1)149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内瘘血流量为270~3 120 ml/min,其中29例(19.5%)<600 ml/min,89例 (59.7%)为600~1 800 ml/min,7例(4.7%)>1 800 ml/min,无法测出者24例(30.2%)。(2)内瘘并发症共25例,其中低血流量组17例(58.5%),中血流量组4例(4.5%),高血流组4例 (57.1%)。低血流量组中,内瘘狭窄的发生率高于中、高血流量组(P<0.01);高血流量组中静脉瘤的发生率高于低、中血流量组(P<0.01)。(3)内瘘狭窄组的内瘘口内径显著减小,总血流量和内瘘口血液流速较其他组亦明显减少(P<0.05)。结论应用超声稀释法联合彩色多普勒检测内瘘并发症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可以用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内瘘结构和功能的评估。

  • 标签: 血液透析 血流量 超声稀释法 彩色多普勒 内瘘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中自体回收回输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5月河南省人民医院心脏外科录入中国心外科数据库(CCSR)接受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手术的152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术中使用自体回收装置并回输(n=76);对照组术中未使用自体回收装置并输注库存血(n=76),因术中被排除4例,实际对照组72例。统计两组患者术前和术后24 h时血红蛋白(Hb)、红细胞比容(Hct)、白细胞计数(WBC)、血小板计数(PLT)、凝血活酶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术后24 h引流量、库血输注量、肺功能、肾功能等参数,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输血量、输血相关不良反应、肺功能、肾功能改变等。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术中库血输注量减少,肺功能、肾功能等显著改变(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术后第1天的血液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未发生输血相关性发热、过敏反应等,而对照组出现严重发热反应3例、过敏反应1例。结论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中自体回收回输可明显减少异体血输注量和输血不良反应,肺功能、肾功能均得到更好保护,术后凝血及恢复情况与输注库存血患者无明显差异。

  • 标签: 冠心病 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 自体血回收 异体血 自体输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术中自体血液回输对剖宫产产妇术后凝血功能及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9年2月于本院行剖宫产术并且术中有输血的单胎产妇114例,根据术中输血血液来源不同将产妇分为自体组(57例)及异体组(57例)。分别于术前及术后3 d检测并记录两组凝血标志物、炎症反应指标的变化,同时比较两组输血后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3 d,两组P65 mRNA表达及P65光密度值均明显升高(P<0.01),但自体组低于异体组(P<0.01);两组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白细胞介素-6(IL-6)、IL-1β均出现明显升高,但自体组低于异体组(P<0.01);两组D-二聚体(D-D)、血栓调节蛋白(TM)、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纤溶酶-抗纤溶酶复合物(PAP)均略高于术前,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自体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26%(3/57),明显小于异体组的17.54%(10/57),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5,P=0.04)。结论剖宫产术中行自体血液回收处理并回输后对产妇凝血功能无明显影响,但相较于异体输血,自体血液回输更能有效降低产妇术后炎性反应,对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亦具有显著的降低作用,有利于改善预后。

  • 标签: 剖宫产术 输血,自体 血液凝固试验 炎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穿刺方法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的影响。方法:将我院 2019年 1月 -2020年 1月 8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信封随机法分二组。对照组给予区域穿刺,实验组实施绳梯式穿刺。比较两组患者的满意度、穿刺疼痛发生率、穿刺渗血发生率以及皮下血肿发生率、血管瘤、血栓和内瘘闭塞总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满意度、穿刺疼痛发生率、穿刺渗血发生率以及皮下血肿发生率、血管瘤、血栓和内瘘闭塞总发生率和对照组比较,存在显著差异, P< 0.05。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自体动静脉内瘘患者实施绳梯式穿刺可减轻穿刺疼痛和渗血,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值得推广。

  • 标签: 不同穿刺方法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 自体动静脉内瘘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对血液透析的常见故障以及日常维护进行研究分析。血液透析是治疗急性和慢性肾功能衰竭疾病的常用设备,血液透析已被各大医院普遍使用,如今我国患有肾衰竭、尿毒症等疾病的人数越来越多,而血液透析又是治疗此类疾病的主要方式,所以医院中血液透析的使用频率越来越高。血液透析机能否正常工作与患者的治疗效果息息相关,所以血液透析的日常检查和维护极其重要。本文对血液透析常见故障、产生的原因以及该设备的日常维护进行分析。

  • 标签: 血液透析机 常见故障检测 日常维护
  • 简介:摘要目的拟评价洗涤式血液回收用于前置胎盘产妇剖宫产术的有效性、安全性及经济效益。方法回顾2017年1月—2019年1月于华中科技大学协和深圳医院(南山医院)行剖宫产术并在术前经超声或MRI明确诊断为前置胎盘的产妇。依据术中是否使用洗涤式血液回收分为干预组(I组,40例)和对照组(C组,41例)。I组产妇于术前准备全自动洗涤式自体血液回收;C组产妇术中不使用洗涤式血液回收,若满足输血指征则输注异体血。回顾产妇年龄、血常规、凝血功能指标等术前资料,术中出血量、异体血输注情况等术中资料及术后出血量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等术后资料。结果两组产妇术中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组产妇术中平均自体血回输量为(350±88)ml. I组产妇异体RBC输注率及输注量低于C组(P<0.05),两组产妇新鲜冰冻血浆(fresh frozen plasma, FFP)输注率、输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妇术后Hb、RBC、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 FIB)、血小板(platelet, PLT)较术前降低,术后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 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 APTT)、凝血酶时间(thrombin time, TT)较术前升高(P<0.05)。两组产妇术后Hb、RBC、PLT及PT、APTT、FIB、TT、术后出血量及产后出血、切口感染、盆腔血肿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合并前置胎盘行剖宫产术的产妇而言,洗涤式血液回收能显著减少术中异体输血率及异体输血量,且不增加产妇术后不良事件发生风险。

  • 标签: 术中血液回收 自体输血 前置胎盘 剖宫产术
  • 简介:【摘要】目的:对血液透析常见报警原因进行分析,并对其护理对策进行总结。方法:选取我院在 2018年 2月 ~2020年 1月之间收治的 52例血液透析患者,其中血液透析共发生报警 134次,对其报警原因进行分析,并予以相应处理。结果:机器故障报警 14次,占比 10.44%;漏血报警 17次, 12.68%;低导电报警 20次,占比 14.92%;静脉压高报警 22次,占比 16.41%;管路空气报警 25次,占比 18.56%;静脉压低报警 36次,占比 26.86%。经过有效处理,均恢复正常血液透析。结论:引起血液透析报警的原因有很多种,为了保证患者血液透析效果及安全性,必须加强巡视,及时找出报警原因并予以针对性处理。

  • 标签: 血液透析机 报警原因 处理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维持性血液净化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 2017 年 1月 - 2019 年 1月 间收治的50例 血液透析并接受自体动静脉内瘘治疗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按入院时间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25人,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的护理方法,实验组患者在常规的护理方法的基础上采用健康教育措施, 比较两组人员并发症发生率以及相关健康知识的掌握程度情况。结果:实验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4%明显低于对照组的 32%,健康知识掌握程度方面,实验组患者的评分高于对照组的评分,数据存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在维持性血液净化患者护理过程中采取健康教育模式能够有效降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健康教育 血液净化 动静脉内瘘
  • 简介:摘要:近年来,由于血液透析诊断技术成熟可靠,操作便捷,能够同时提供On-line HDF/Off-line HDF两种治疗模式的血液透析滤过最受各级医院青睐。随着血液透析的发展,血液透析作为临床诊断和科研常用的医疗电子仪器,给血液透析校准工作也提出了新的要求,血液透析校准工作中流量示值是重要校准项目之一,因此校准过程中对流量示值不确定度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下面本文就血液透析流量示值测量不确定度进行探讨和分析研究

  • 标签: 血液透析机 流量示值 不确定度 研究
  • 简介:摘要:一直以来,供电企业供应电力主要实行“先用电,后交费”的模式,而随着电费回收手段的创新,近年来部分供电企业相继推出购电制供电模式,在电费回收手段上也在逐步创新,很大程度上缓解了用电客户的欠费问题。然而,随着国家一系列节能减排、环保的政策以及市场经济的影响,加大了电费回收风险,对供电企业而言,如何创新电费回收手段防范电费回收风险十分重要。本文首先通过分析现阶段电费回收存在的主要问题,其次分析电费风险产生的原因,从而进一步分析创新电费回收手段以防范风险的有效措施。

  • 标签: 电费回收 防范风险 手段 创新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血液透析的定期保养及预防性维护在血液透析室中的重要性及作用。 方法 将我院 收治的 46 例行 血液透析治疗 的 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 2 组,观察组 23 例与对照组 23 例。对照组对患者使用未定期保养及预防性维护血液透析 , 观察组对患者使用定期保养及预防性维护血液透析,比较对照组与观察组 患者在 血液透析 过程中的不良事件发生几率 。 结果 观察组患者血液透析过程中的不良事件发生几率明显比对照组更低,( 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对血液透析进行定期保养及预防性维护,能够有效减少患者 行 血液透析治疗 的不良事件发生几率 ,一定程度上降低血液透析的故障率,保证血液透析室的工作能够顺利开展。

  • 标签: 定期保养 血液透析机 预防性维护
  • 简介:摘要 :对农田增产增收具有良好经济收益的便是地膜覆盖技术的使用,可是随着地膜技术的逐渐使用,大量的残膜却成了很棘手的回收问题。文章主要是对残膜回收的发展状况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在使用残膜回收时出现的不适应性,并指出推广使用残膜回收的一些建议。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自体血小板分离结合急性等容血液稀释对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炎症指标的影响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我院2017年12月至2018年10月诊治的60例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分为采取单纯性自体血回输的对照组及采取自体血小板分离结合急性等容血液稀释的观察组,每组各30例,观察并比较两组的预后情况。结果两组患者麻醉诱导前(T0)的凝血功能指标、炎症因子、血小板计数无明显统计学差异(均为P>0.05),麻醉诱导后(T1)、自体血回输后(T2)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观察组术后24 h胸腔引流量为(284.22±1.58)ml,总住院费用为(14.28±1.02)万元,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33.70±1.60)ml和(17.65±1.05)万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在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手术治疗过程中,自体血小板分离结合急性等容血液稀释取得的血液保护效果及炎症指标改善效果更佳、社会/经济效益更好,有推广应用价值。

  • 标签: Stanford A型 动脉瘤,夹层 自体血小板分离 急性等容血液稀释 炎症指标
  • 简介:摘要:本文研究设计了一种简易的热能回收装置,该设计可将外界多余的热量收集起来,将其转换成电能,实现能源的再利用,进而实现“节能减排”,迎合“可持续发展”的时代主流。

  • 标签: 热能回收 热能回收 能源的再利用 热传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