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作者: 肖本杰 庄建华 钟萍 毕涌
  • 学科: 文化科学 >
  • 创建时间:2023-03-15
  • 出处:《中华医学杂志》 2023年第09期
  • 机构: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第四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上海 200434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医院神经内科,上海 200082,海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上海长征医院)神经内科,上海 200003,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医院神经内科,上海 200082,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第四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上海 200434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皮肤交感反应(SSR)和R-R间期变异度(RRIV)检测探讨前庭性偏头痛(VM)患者自主神经的特征。方法前瞻性纳入2019年1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第四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就医的发作间期的VM患者和同期健康人群,对其进行SSR、RRIV检测,记录各项参数,包括SSR潜伏期、SSR波幅、平静呼吸时RRIV(R%)、深呼吸时RRIV(D%)、深呼吸与平静呼吸的RRIV差(D%-R%)、深呼吸与平静呼吸的RRIV比值(D%/R%),分析VM患者与对照组各项参数的差异性以及各项参数的相关性。结果共纳入73例VM患者,男12例,女61例,年龄(46±13)岁;健康对照组36名,男6名,女30名,年龄(46±7)岁。73例VM患者检测SSR异常38例(52%)、RRIV异常17例(23%),SSR与RRIV均异常11例(15%)、SSR或RRIV异常44例(60%)。VM患者下肢SSR潜伏期[(1 719±289)ms]较健康对照组[(1 500±349)ms]长(P=0.001)、上肢SSR波幅[1.6(0.8,3.0)mV]较健康对照组[2.6(1.8,4.2)mV]低(P=0.006)。VM患者上肢SSR波幅、R%、D%与年龄呈负相关,rs分别为-0.311(P=0.007)、-0.237(P=0.043)、-0.263(P=0.024);VM患者SSR下肢较上肢潜伏期[(1 719±289)ms比(1 244±185)ms]长(P<0.001)、波幅[0.8(0.3,1.7)mV比1.6(0.8,3.0)mV]低(P<0.001);上肢SSR潜伏期与下肢SSR潜伏期呈正相关(r=0.436,P<0.001),上肢波幅与下肢波幅呈正相关(rs=0.456,P<0.001),D%与R%呈正相关(rs=0.357,P=0.002)。结论VM发作间期的自主神经特征为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系统之间的失衡以交感神经功能受损为主。

  • 标签: 前庭性偏头痛 皮肤交感反应 R-R间期变异度 病例对照研究
  • 简介:摘要糖尿病自主神经是糖尿病常见并发症,具有治疗难度大、预后差及死亡率高的特征,可对患者的生活、工作产生深远影响,故糖尿病自主神经的防治已愈加受到临床重视。肠道菌群作为一种环境因素,与糖尿病自主神经的发生发展有着密切关系,影响着糖尿病自主神经的预后。因此,探究肠道菌群及其代谢物在糖尿病自主神经中的作用将有助于阐明糖尿病自主神经的发病机制,并为其预防和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靶点。

  • 标签: 糖尿病 肠道菌群 自主神经病变 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聚焦解决模式的护理对糖尿病自主神经眩晕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本次研究从2021年3月-2023年3月期间内,回顾性选取96例在本院诊治的糖尿病自主神经眩晕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其进行平均分为48例对照组与48例观察组。对照组施行符合医院护理程序的常规护理,观察组施行聚焦解决模式的护理措施。观察比较2组患者的眩晕程度、生活质量评分和护理满意度评分。结果:护理后,观察组的眩晕程度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生活质量评分和满意度两项指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糖尿病自主神经眩晕患者,运用聚焦解决模式的护理可以帮助其控制眩晕程度,并促进生活质量的提升,患者满意度高,具备推广价值。

  • 标签: 聚焦解决模式 糖尿病 自主神经病变眩晕 应用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 要:目的:研究神经电生理检查对糖尿病神经的诊断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本院收治的糖尿病神经(DPN)患者64例,其中有症状DPN23例,无症状DPN23例,无DPN23例,分析三组NCV指标。结果:有症状DPN组内患者正中神经MCV指标、正中神经SCV指标、尺神经MCV指标、尺神经SCM指标、腓总神经MCV指标和腓浅神经SCV指标,和无DPN组患者对比,P<0.05;无症状DPN组患者各指标均显著比无DPN组低,P<0.05;有症状DPN组内患者远端潜伏期明显高于无症状组,波幅低于无症状组,P<0.05;23例有症状患者中H反射异常率为86.96%,F波反应异常率为34.78%。结论:运用神经电生理检查方式可对DPN实施鉴别诊断,价值高。

  • 标签: 神经电生理检查 糖尿病神经病变 正中神经 尺神经 腓总神经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针灸治疗视神经患者的护理配合的效果和作用机制。方法:选取2022年7月至2023年7月期间共80例视神经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对比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接受针灸治疗并进行护理配合,对照组接受传统药物治疗,并进行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生活质量改善情况、视功能指标及相关生物指标变化。结果:观察组在治疗后的疗效评价上明显优于对照组,生活质量的改善程度也更为显著。视功能指标方面,观察组患者的视力、视野等指标改善明显。此外,观察组患者的血清中一些相关生物指标也出现了显著的变化。结论:针灸治疗视神经患者的护理配合能够显著改善疗效和生活质量,提高视功能指标,并可能通过调节相关生物指标来发挥作用。这为临床视神经患者的综合治疗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 标签: 针灸治疗 视神经病变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呼吸训练、有氧运动和心理治疗对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我院就诊的96例脑卒中患者按单双号法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中医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呼吸训练、有氧运动和心理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的中医症候评分、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认知功能、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卒中 神经功能障碍 康复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针刺联合汤剂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8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患者,并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将之分成研究组(针刺联合汤剂治疗)和参照组(常规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治疗取得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有效率28(70.00)要高于参照组37(92.50),并且患者治疗后的神经传导速度改善情况也要优于参照组,差异比较p

  • 标签: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针刺联合汤剂 治疗成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糖尿病周围神经护理措施。方法:获得委员会批准和患者及其亲属同意后,本院的做法是采用随机数乱序法的方式将10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比对数据分析护理措施的相关效果。结果:根据实验数据比对可得,对照组患者的腓总神经和胫神经反应速度提升量低于实验组,差异极大,P<0.05。结论:本研究得出结论,通过针对糖尿病周围神经患者的综合护理措施,可以提高患者神经反应速度,改善其病情,提高生活质量。

  • 标签: 糖尿病 神经病变 综合护理
  • 作者: 廖虹姗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6-03
  • 出处:《医师在线》2023年第13期
  • 机构:赣州市人民医院静脉用药调配中心,江西赣州341000
  • 简介:目的:本文在糖尿病周围神经西药疗法的课题研究中,对比甲钴胺联合依帕司他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21年7月-2022年9月收录的64例糖尿病周围神经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抽签法将患者均等分为32例对照组(甲钴胺单一疗法)、32例实验组(甲钴胺+依帕司他疗法),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外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临床治疗有效率等指标。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外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患者外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更低,组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临床疗效更优,组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周围神经患者联合采用甲钴胺与依帕司他治疗方案,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缺损的外周神经功能,提高疾病治疗效果。

  • 标签: 西药;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缺血性视神经采用针灸联合中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2021年7月至2022年7月住院治疗的32例确诊的缺血性视神经患者,把他们平均分成2组,一组为观察组,另一组为对照组。其中对观察组患者使用中药进行药物治疗,而另一组治疗组患者则采用普通药物的基础上在加上针灸进行治疗。通过对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缺血性视神经患者的视力、视野以及临床治疗效果的观察,结果 显示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4.8%;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则远远低于观察组。通过对比研究发现,观察组缺血性视神经患者不仅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视野也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 。结论 缺血性视神经患者通过针灸联合中药进行治疗能够明显提高患者的视功能。

  • 标签: []缺血性视神经病变 针灸 中医药
  • 简介:【摘要】 目的:分析心理应激对躯体形式障碍患者自主神经影响。方法:2020年7月至2021年6月在我院就诊的躯体形式障碍患者108例,随机分为氟西汀治疗组和氟西汀联合生物反馈治疗组。2020年7月至2021年6月在我院招募的健康志愿者108名做为对照组。结果:氟西汀治疗组的LF、HF应激变化值较氟西汀联合生物反馈治疗组、正常对照组高,P<0.05;氟西汀治疗组的LF、HF放松变化值较氟西汀联合生物反馈治疗组、正常对照组低,P<0.05。结论 躯体形式障碍患者心理应激后自主神经表现为高反应性,弱恢复性。

  • 标签: 心理应激,躯体形式障碍,自主神经,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神经肌电图诊断糖尿病早期周围神经(peripheral neuropathy,PN)的价值。方法 选择本院2022年收治的糖尿病早期PN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观察组),并选择同期本院收治糖尿病未发生PN患者50例作为参照对象(对照组)。两组均接受神经肌电图诊断,比较肌电图结果差异。结果 观察组正中神经、腓总神经、腓浅神经、胫神经、腓肠神经传导速度均较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腓后神经F波、正中神经F波的离散度、潜伏期数值均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 神经肌电图诊断糖尿病早期PN效果良好,可有效鉴别糖尿病患者PN的发生,为后续诊治提供参考。

  • 标签: 糖尿病 早期周围神经病变 神经肌电图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神经肌电图在糖尿病早期周围神经诊断中的应用。方法 此次研究将2022.01-2022.12我院接受的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对照组,再将同期我院收治的糖尿病早期周围神经患者作为观察组,两组各有患者30例,入院后均接受神经肌电图检查,对比不同的检查结果。结果 神经传导速度,尺神经的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与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对比均为显著差异(p>0.05),而其他神经传导速度对比差异明显(p<0.05);神经肌电图F波与H反射参数,两组对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 对糖尿病早期周围神经诊断中采取神经肌电图的价值显著,可推广。

  • 标签: 神经肌电图 糖尿病早期周围神经病变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在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中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22年01月-2023年01月收治的80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分析其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的特点。结果: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患者中发生了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的有17例(21.25%,17/80),其中病程≥5年的有8例(47.06,8/17),年龄>60岁的有7例(41.18%,7/17),且该种病变的发生与患者的性别没有显著差异。结论:在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中发生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的几率较大,且随着患者的年龄和病程的增加,患病率越高,在临床中对糖尿病患者需要格外注意发生视网膜病变,且要做到早诊断、早治疗,避免患者出现失明情况的发生。

  • 标签: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 缺血性视神经病变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中医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的临床疗效。方法:收录2021.5——2023.5期间于我院接受治疗的糖尿病周围神经患者,共计6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做分组处理,就不同组别实施差异性治疗方案,展开对比分析。组别命名为对照组、观察组,样本量组间纳入相当,对应给予常规西药治疗、中医治疗。结果:评价两组治疗效果,观察组评价值93.33%远高于对照组评价值70.00%,P<0.05。评测两组血糖水平,治疗前组间差异较小,治疗后两组血糖水平均呈降低趋势,且各项指标均以观察组更低,P<0.05。结论:糖尿病周围神经患者接受中医治疗,对稳定患者血糖水平、改善其各项临床症状的价值显著。

  • 标签: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中医治疗 血糖水平 临床症状
  • 简介:摘要:糖尿病周围神经是糖尿病后期并发症之一,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升,饮食结构、运动习惯发生改变,其发病率日益增加。经方作为指导临床的重要宝典,从六经辨证的角度分析治疗,经多数学者验证可行有效,本文对近几年经方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的相关文献资料进行阅读整理,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的治疗提供新思路。

  • 标签: A  经方 六经辨证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 简介:【摘要】目的:木丹颗粒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的研究。方法:院中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2月确诊为糖尿病周围神经(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组使用常规药物治疗(对照组)及联合木丹颗粒治疗(试验组)各25例,比较各组疗效及用药前后中医症候积分(TCM symptom score,TCMSS)表现。结果:治疗周期结束后各组疗效差异显见(对照组,试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1.524,P=0.001);用药前组间TCMSS评分无异(P>0.05),用药后TCMSS评分表现为试验组相比对照组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489,86.610,116.487,P=0.001)。结论:对于神经周围病变患者在控糖治疗基础联合木丹颗粒治疗能有效改善症状。

  • 标签: 木丹颗粒 糖尿病 周围神经病变 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