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提高临床对腹壁纤维瘤病的认识,减少误诊。方法回顾分析我院诊治的2例腹壁纤维瘤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2例均以剖宫产后腹壁疤痕处触及腹壁包块入院,术前均误诊为腹壁内膜异位病灶,入我院后予手术切除,术后病理证实为腹壁纤维瘤病。结论腹壁纤维瘤病临床少见,经常发生在腹壁损伤的患者,和剖宫产后疤痕异位病灶有相同的诱因、体征,临床易误诊为子宫内膜异位病灶。但在症状、超声、MR等表现方面有不同表现,术前应完善医技检查,争取明确诊断,手术是主要治疗手段。

  • 标签: 腹壁纤维瘤病 误诊 腹壁异位病灶
  • 简介:摘要目的提高临床对腹壁纤维瘤病的认识,减少误诊。方法回顾分析我院诊治的2例腹壁纤维瘤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2例均以剖宫产后腹壁疤痕处触及腹壁包块入院,术前均误诊为腹壁内膜异位病灶,入我院后予手术切除,术后病理证实为腹壁纤维瘤病。结论腹壁纤维瘤病临床少见,经常发生在腹壁损伤的患者,和剖宫产后疤痕异位病灶有相同的诱因、体征,临床易误诊为子宫内膜异位病灶。但在症状、超声、MR等表现方面有不同表现,术前应完善医技检查,争取明确诊断,手术是主要治疗手段。

  • 标签: 腹壁纤维瘤病 误诊 腹壁异位病灶
  • 简介:摘要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AWE)是育龄期妇女较常见的盆腔外子宫内膜异位症类型,主要的处理方式为观察和手术切除,近年来,AWE恶变的报道呈上升趋势,使得手术切除成为处理AWE的主要方式。但传统的开腹手术存在创面大、病灶与周围组织界限不清、切口愈合不良等问题。本文报道1例使用单孔腹腔镜、经脐孔下缘建立皮下腔隙、予以AWE病灶切除术的患者,既往未见有相似的手术病例报道,以期为单孔腹腔镜手术技术在妇科疾病中的应用提供新的思路。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单纯手术切除与术后联合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治疗病灶长径5 cm以内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AWE)的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1年3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手术治疗的272例病灶长径5 cm以内的AWE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单纯手术切除治疗的209例患者设为手术组,术后联合GnRHa治疗的63例患者设为联合用药组,分析总结两组患者的术后结局。结果联合用药组患者的年龄[(33.0±4.5)岁]、剖宫产次数[1(1~2)次]、病灶长径[(24.7±9.9)mm]、多发病灶病例占比[20.6%(13/63)]、出血量[10(5~20)ml]与手术组的年龄[(33.0±4.9)岁]、剖宫产次数[1(1~2)次]、病灶长径[(24.1±10.1)mm]、多发病灶病例占比[14.8%(31/209)]、出血量[10(5~20)ml]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中评估患者病灶下缘浸润深度,分为脂肪层型、筋膜型、前鞘肌肉型、腹膜型四型,联合用药组患者的浸润深度[脂肪层型7例(11.1%),筋膜型6例(9.5%)、前鞘肌肉型37例(58.7%)、腹膜型13例(20.6%)]与手术组[脂肪层型29例(13.9%),筋膜型11例(5.3%)、前鞘肌肉型142例(67.9%)、腹膜型27例(12.9%)]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4个月~6年,手术组复发率(3.8%,8/209)与联合用药组(6.3%,4/63)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彻底切除病灶是治疗长径5 cm以内AWE的有效治疗方法。术后使用GnRHa不能降低AWE的复发率。

  • 标签: 子宫内膜异位症 诊治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 预后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abdominalwallendometriosis,AWE)的临床特点、治疗和预防措施。方法对我院2002~2012年收治的34例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其中22例患者进行手术治疗,随诊无复发。12例患者在门诊采用药物治疗,效果不满意。结论手术是治疗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唯一有效的方法,规范手术操作是预防本病发生的关键。

  • 标签: 腹壁 子宫内膜异位症 临床表现 治疗 预防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异位妊娠进行阴道超声和腹壁超声诊断的效果。方法从本院自2017年8月至2018年4月收治的异位妊娠患者中随机选择62例,组别分类按照检查方法进行,对照组(31例)的检查方法为腹壁超声,观察组(31例)的检查方法为腹壁和阴道超声,比较检出率。结果在宫内假孕囊、盆腔积液、原始心管搏动、盆腔积液和宫内假孕囊等方面的检出率上,对照组显然低于观察组;在异位检出率上,对照组显然低于观察组,差异较为显著。结论通过阴道超声和腹壁超声对异位妊娠患者进行诊断,可以将检出率显著提高,诊断效果十分显著。

  • 标签: 异位妊娠 阴道超声 腹壁超声 检出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AIEM)的发病机制、临床诊治及预防措施。方法对继发于剖宫产术后的经病理确诊为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2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均行局部病灶切除,术后用药3~6个月。6例随访1~4年未见复发。结论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减少不必要的剖宫产术,提高剖宫产的手术质量,是预防子宫内膜种植的关键。

  • 标签: 腹壁 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 潜伏期 诊断 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案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2010年我院收治的16例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6例全部接受手术治疗并治愈。术后随访1至2年无一例复发。结论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根据病史、症状、体征结合B超可初步诊断,术后病理确诊。手术是唯一确实有效的治疗方法。

  • 标签: 剖宫产 腹壁切口 子宫内膜异位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子宫内膜异位症是子宫内膜组织(腺体和间质)出现在子宫体以外的部位,是育龄妇女的常见病。近年来,随着剖宫产率的升高,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发病率也随之上升,此病的诊断和治疗经验相继成熟,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将我院1995年-2007年收治的25例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诊治情况总结如下。

  • 标签: 腹壁 子宫内膜异位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的CT表现。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的CT表现。结果6例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平扫表现为等密度灶4例,低密度灶2例,均与周围结构分界不清,4例呈实性,2例呈囊实性。结论CT检查结合临床表现能正确诊断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

  • 标签: 腹壁 子宫内膜异位症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剖宫产手术与剖宫取胎手术发现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情况。方法我院1990年-1999年间行剖宫产术2300例。结果同期剖宫产术后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9例,占同期剖宫产的0.39%。结论剖宫取胎与剖宫产手术可以发现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并利用手术彻底切除病灶,降低疾病的复发几率。

  • 标签: 剖宫产手术 子宫内膜异位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剖宫产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治疗及防治措施。方法对我院2001年1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25例剖宫产术后于腹壁切口处发生子宫膜异位症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5例患者均有剖宫产手术史。25例腹壁肿块均经手术切除,切除病灶肉眼观为紫蓝色、深褐色结节,其内可见陈旧性血块和/或咖啡色粘稠液体,病理检查确诊为子宫内膜上皮腺体或腺体样结果。所有患者手术切口均一期愈合出院。术后口服米非司酮3个月,随访1年无一例出现复发,无一例出现切口瘢痕肿块及月经相关疼痛。结论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手术配合米非司酮口服治疗效果好,剖宫产术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密切相关,严格掌握剖宫产手术指征才能从根本上减少和预防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

  • 标签: 剖宫产 腹壁切口 子宫内膜异位症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号A 文章编号2095-7165(2015)02-0111-01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治疗方法,进一步为指导临床提供依据。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09年1月-2014年5月收治的28例剖宫产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4例,对照组给予孕三烯酮口服治疗,而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手术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1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4.29%,且治疗后的复发率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5.71%(5/1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治疗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疗效确切,是首选治疗方法,具有复发率低等优点,值得临床借鉴。

  • 标签: 剖宫产 腹壁切口 子宫内膜异位症 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