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在临床与关节结核病中,脊柱结核所占比例最高。因其多累及青壮年男性患者,其对家庭及社会造成了严重的负担。目前,脊柱结核通常需要手术治疗。移植和内固定相结合的治疗模式是目前国内外主要的治疗模式。本文主要从胸腰椎结核颗粒块状的目的、疗效等方面进行回顾性介绍,为临床胸、腰椎结核的外科治疗提供参考。

  • 标签: 腰椎,结核,块状骨,颗粒骨
  • 简介:目的探讨前路病灶清除植内固定手术治疗胸腰椎结核临床疗效,方法我院自2006年9月至2010年9月,采用一期经胸腰段前侧胸膜、腹膜外入路,病灶清除植内固定的方法治疗胸腰椎结核,共34例,男性14例,女性20例,胸椎结核11例,腰椎结核23例,(其中Z-PLATE钢板固定16例,单钉棒系统固定18例,植全部选用自体髂骨或肋骨)术后随访平均16.8月(6月-28月),植全部性融合,脊柱畸形矫正满意,有神经症状患者得到明显改善,术后无复发、感染、窦道形成。结论彻底清除病灶的综合治疗是治疗脊柱结核的主要方法,脊柱内固定系统固定对于矫正畸形,增强脊柱稳定性,促进植融合率有明显疗效。

  • 标签: 腰椎结核 植骨内固定 手术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腰椎结核行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植融合内固定术的临床疗效。方法2009年5月~2012年6月,采用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植融合内固定术治疗42例腰椎结核患者。其中L1椎体8例,L2椎体9例,L3椎体10例,L4椎体27例,L5椎体20例;累及单节段17例,双节段18例,3个节段7例。37例患者伴有椎旁脓肿,15例伴有不同程度的硬脊膜和/或神经根受压症状。按Frankel分级C级2例,D级13例,E级27例;所有患者术前均经过≥2周抗结核治疗。结果术后平均随访2年,3例复发,其余病例术后6.5个月行X线片检查,显示椎间植融合,融合率为92.9%(39/42)。术后神经症状均获得明显恢复,无严重并发症。结论后路一期行病灶清除植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腰椎结核有利于恢复脊柱稳定性,减小手术创伤,提高植融合率。

  • 标签: 腰椎 结核 脊柱 清创术 骨移植 脊柱融合术 内固定器
  • 简介:目的探讨开放性缺损合并软组织缺损行开放性颗粒治疗的护理方法。方法对25例接受开放性颗粒治疗的开放性缺损合并软组织缺损患者,实施病情观察、心理护理、健康教育及康复指导等针对性护理措施。观察护理效果。结果25例患者创面均成功修复,骨折均顺利愈合,治疗期间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对接受开放性颗粒治疗的患者实施精心护理,可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骨缺损 开放性颗粒植骨治疗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前路病灶清除减压植融合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9例胸腰椎结核患者进行前路病灶清除减压植融合内固定治疗,术前、术后行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三联抗结核并观察其疗效。结果36例患者获得随访(时间12个月~46个月(平均23.4个月)。末次随访CT证实植融合良好、全部为性愈合,植块无移位和吸收,植愈合时间3个月~6个月(平均为3.5个月)。Frankel分级2例B级患者恢复至D级,其余患者全部恢复至E级。结论前路病灶清除植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结核疗效肯定,有利于患者的康复。

  • 标签: 胸腰椎 结核 植骨 内固定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建立颗粒质量标准。【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对颗粒中白芍、葛根、威灵仙进行定性鉴别,并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芍药苷的含量进行测定。色谱柱填充剂:十八烷基硅烷健合硅胶;流动相:乙腈-0.1%磷酸溶液(14:86,v/v);流速:1.0ml/min;检测波长:230nm;柱温:30℃。【结果】薄层色谱分离清晰,阴性无干扰;芍药苷在0.4028—2.016μg范围内与峰面积有良好线性关系,r=0.9996,芍药苷的平均回收率为99.15%,RSD%=0.90%(n=6)。【结论】该方法专属性强,灵敏度高,重复性好,可用于颗粒的质量控制。

  • 标签: 骨宁 质量标准 薄层色谱 高效液相色谱 芍药苷
  • 简介:目的:评价钛网成型自体颗粒复合修复材料移植重建兔下颌骨节段性缺损的成效果。方法:18只新西兰家兔,均建立单侧下颌骨节段性缺损模型,随机分为3组,用钛网成型重建下颌外形后,分别移植自体颗粒修复材料和自体颗粒复合修复材料。术后12周取移植做组织学检查及Micro-CT检查。应用SPSS14.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移植部位有大量新生组织形成,材料已大部分吸收,实验组自体颗粒复合奥邦修复材料的体积分数和骨密度与仅用自体颗粒移植组无显著差异。结论:钛网支撑自体颗粒复合修复材料移植能够形成良好的组织学结构,为下颌缺损修复提供了新的思路。

  • 标签: 自体颗粒骨 骨修复材料 骨缺损
  • 简介:目的探讨内生性软骨瘤合并病理性骨折的治疗方法.方法对手掌、指骨内生性软骨瘤合并病理性骨折8例病人,施行了手术治疗,彻底刮除病灶后取自体髂骨块植入,用钢板或交叉克氏针内固定.结果本组8例病人,术后随访8~30个月,骨折愈合良好,无复发,关节功能恢复良好.结论内生性软骨瘤合并病理性骨折行块状内固定,骨折愈合好,不需外固定,关节可早期活动,手功能恢复良好,是一种较好的方法.

  • 标签: 内生性软骨瘤 病理性骨折 自体髂骨植骨 肿瘤 骨骼疾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胸腰椎结核病清植内固定手术期护理要点。方法;通过对790例患者进行术前术后及康复训练、出院指导。结果;胸腰椎结核病灶清除术手术成功与围手术期的高质量护理是密不可分的,结论;正确的围手术期护理能有效的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

  • 标签: 胸腰椎结核 病清植骨内固定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对后路病灶清除植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腰椎结核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6月-2018年6月收治的22例腰椎结核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临床治疗的手术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1例,其中,观察组患者采用后路病灶清除植融合内固定术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前路手术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结果术后经X线检查显示两组患者的植融合均表现良好,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8.2%,对照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7.3%,两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24,P>0.05)。结论后路病灶清除植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腰椎结核效果显著。

  • 标签: 后路病灶清除 植骨融合 内固定 腰椎结核 效果
  • 简介:目的探讨病灶清除后椎间植加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结核的疗效。方法36例患者,采用经胸或经腹膜外入路,行病灶清除、髂骨椎间植、内固定术。术后卧床2~3个月,抗结核治疗1.0~1.5年。结果平均随访29个月,疗效满意,1年内结核病无复发,所有患者内固定无松动或断裂。植后3~6个月性愈合。结论彻底病灶清除、椎间植加内固定,可重建脊柱的稳定性,有利于结核病灶的稳定与修复,在病灶内植入内固定器械是安全可行的。

  • 标签: 胸椎结核 腰椎结核 病灶清除 植骨 内固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腰椎结核前路病灶清除植融合内固定手术后的护理配合,以达到更好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8月~2012年8月于我科腰椎结核腰椎前路病灶清除植融合内固定术的患者4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采用护理干预措施,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方式,记录比较两组的下床时间、出院时间、并发症情况。结果实验组较对照组痊愈时间明显缩短,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术后肺部感染、尿潴留、术后再出血等并发症,均较对照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椎结核前路病灶清除植融合内固定术的护理配合,能明显减少患者手术并发症,缩短患者的术后痊愈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腰椎结核 清除植骨融合术 护理配合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前路一期病灶清除、植内固定手术治疗腰椎结核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我院2005年1月~2009年10月采用前路一期病灶清除、植加内固定方法治疗的37例腰椎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37例手术患者切口均一期愈合,所有患者临床症状基本消失,血沉均恢复正常,植界面性融合;脊柱后凸畸形平均矫正11.5°;神经功能获得改善。结论一期前路病灶清除、植、内固定术治疗腰椎结核能彻底清除结核病灶,促进神经功能恢复,矫正脊柱后凸畸形,恢复脊柱稳定性。

  • 标签: 腰椎结核病灶清除内固定
  • 简介:据世界卫生组织(worldhealthorganization,WHO)发布的《2013年全球结核病报告》,结核病治疗已经挽救了2200多万人的生命,结核患者数在2012年降到860万人,全球结核病死亡数也降至130万。但我国目前是全球10个结核病流行最严重的国家之一,结核病年发患者数约为130万,占全球发病的14.3%,位居全球第2位,同时也是全球27个耐多药结核病流行严重和全球22个结核病高负担的国家之一,结核病每年导致数以万计的人类死亡,成为传染病全球死亡的第二大病因。

  • 标签: 磷酸钙骨水泥 结核性 治疗 耐多药结核病 骨缺损 载药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3种不同内固定系统植入人体内的三维模型,互相之间进行力学参数对比,分析皮质钉道(CBT)螺钉系统治疗腰椎结核的临床可行性。方法实验通过对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于2020年6月30日招募的1名正常成年志愿者L2~L4腰椎的CT数据进行建模,在Ansys中对3种模型施加500 N压力,比较内固定系统、钛笼底部、末节椎体椎体的受力、位移、应力分布以及不同工况下椎体定点角度变化,从生物力学的角度解释CBT螺钉固定系统治疗腰椎结核的优势。结果结果显示,CBT螺钉固定系统在侧弯时最大应力为194.84 N,传统椎弓根螺钉固定最大应力为196.48 N,结果基本相同。后伸时,CBT螺钉固定系统在对抗后伸扭矩时最大应力为104.17 N,观察位移可以或得相同结果,这表明CBT螺钉固定系统可以获得更坚强的稳定性。相邻阶段的短椎弓根螺钉与CBT螺钉对比可以看出,CBT螺钉固定系统可以获得更满意的稳定性。结论与短椎弓根螺钉固定系统比较,CBT螺钉固定系统可以更有效重建腰椎结核术后的稳定性,同时保留了腰椎更多运动节段,在临床上应当推广使用。

  • 标签: 皮质骨钉道螺钉 腰椎结核 有限元分析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