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posteriorlumbarinterbodyfusion,PLIF)治疗腰椎滑脱的中期疗效,对腰椎滑脱症的临床治疗提供指导意见。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PLIF治疗的腰椎滑脱40例,所有病例随访观察>3年,对手术前后影像学资料、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disabilityindex,ODI)、视觉模拟量表(visualanalogscale,VAS)评分及日本骨科学会(JapaneseOrthopaedicAssociation,JOA)腰背痛手术治疗评分标准的评分变化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椎间隙高度、椎间孔高度术后1年、3年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与术后3年测量值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ODI、腰痛VAS评分、腿痛VAS评分及JOA评分术前和术后1年、3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与术后3年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LIF手术能够恢复腰椎序列稳定性,改善临床症状,是治疗腰椎滑脱的理想式,中期随访疗效满意。

  • 标签: 腰椎 脊椎滑脱 脊柱融合术
  • 简介:目的探讨改良微创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transforaminallumbarinterbodyfusion,TLIF)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0年11月至2011年12月,笔者对常规TLIF技术进行改良,在扩大减压时利用后路腰椎椎间融合(posteriorlumbarinterbodyfusion,PLIF)部分技术,采用肌间隙入路直视下微创手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153例,共193个节段,男76例,女77例;年龄22~74岁,平均53.1岁。Ⅰ°~Ⅱ°退行性腰椎滑脱症33例,腰椎间盘突出症伴节段不稳70例,腰椎管狭窄症50例。采用腰椎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disabilityindex,ODI)和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orthopaedicassociation,JOA)评分评定患者手术后的疗效;椎体间植骨融合评定参照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推荐的Simmons法并结合CT检查。结果153例均获得随访,时间13~26个月,平均20.6个月。无椎弓根钉失败及Cage前、后侧移位。1例术后出现下肢麻木感,为TLIF侧,于3个月内症状消除;2例术后1年出现腰痛,X线片示未融合。根据ODI及JOA评定显示患者手术前、手术后的分值改变有统计学意义(P〈0.05),JOA评分术后平均改善率81.6%,植骨融合率为98.7%。结论微创改良TLIF扩大了手术适应证,使操作更加简单、安全,融合率高,选择性用于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疗效满意。

  • 标签: 改良 微创 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 腰椎退行性疾病 融合率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多模式镇痛与单纯术后镇痛在腰椎后路内固定加融合围手术期的镇痛效果、与不良反应。方法选择60例择期腰椎后路内固定加融合手术患者,ASAⅠ~Ⅱ级,随机分成A组(多模式镇痛组)和B(单纯镇痛组)组各30例。A组于术前24h内行心理干预,手术开始前10分钟静脉注射氟比洛芬酯1mg/kg,在显露神经根后用lml利多卡因原液进行神经阻滞,并与手术缝皮前切口内注射0.375%罗哌卡因20ml;手术结束时给负荷量舒芬太尼10ug后接接止痛泵行PCIA。B组手术结束时给负荷量舒芬太尼10ug后接止痛泵行PCIA。分别记录两种方法术后各时间段(术后2、4、6、8、12、24、48h)的VAS评分和BCS舒适状态评分及48h内PCA(自控镇痛)按压次数,舒芬太尼用量并观察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及首次下床时间和住院日数。结果A组患者于术后各时间点VAS疼痛评分低于B组(P<0.01),BCS舒适状态评分高于B组(P<0.05),48h内PCA(自控镇痛)按压次数明显少于B组(P<0.01),舒芬太尼用量、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下降(P<0.05),术后首次下床时间和住院日数明显下降(P<0.05)。结论腰椎后路内固定加融合手术围手术期多模式镇痛可提供有效的镇痛效果和降低围手术期应激反应,减少阿片类镇痛药的用量,减少卧床时间和住院日数,优于单一静脉自控镇痛。

  • 标签: 多模式镇痛 术后镇痛 腰椎后路内固定加融合术 病人自控镇痛
  • 简介:目的:建立微创经椎间孔腰椎融合的有限元模型,通过比较不同固定方式的生物力学特性,来探讨最适宜的固定融合方式。方法分别建立以下融合固定模型:单枚融合器+双侧椎弓根钉(A型);双枚融合器+双侧椎弓根钉(B型);单枚融合器+单侧椎弓根钉(C型);双枚融合器+单侧椎弓根钉(D型)。对各模型进行前屈、后伸、左屈、右屈、左旋、右旋、轴压加载,比较各模型的角位移、椎弓根钉及融合器的所受应力情况。结果各融合固定模型在不同工况下椎弓根钉及融合器所受应力的VonMises峰值各有差异,但均在最大受力范围之内。各工况下四种模型角位移均较有限元模型减少,A/B型、C/D型相比角位移减少程度相当,而单侧椎弓根钉固定时脊柱稳定性较双侧椎弓根钉固定差。结论建立了不同固定方式的腰椎融合模型,验证了在微创经椎间孔腰椎融合中使用单侧椎弓根螺钉加单枚融合器置入可提供适当的稳定,可以作为微创经椎间孔腰椎融合的固定方法选择。

  • 标签: 有限元分析 腰椎 椎间融合 生物力学
  • 简介:目的:探讨Quadrant微创通道椎间融合内固定治疗伴腰椎不稳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2009年1月至2012年4月,我科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并且获随访57例患者,其中Quadrant微创通道椎间融合内固定治疗23例,开放椎间融合内固定治疗34例,比较两组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手术时间,椎间隙高度,VAS评分和ODI评分。结果所有患者均无定位错误、神经损伤、脑脊液漏、椎间隙感染等严重并发症,与开放手术组相比,Quadrant手术组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均明显减少(P<0.05),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Quadrant微创通道手术组与开放手术组在术前、术后1个月及末次随访在椎间隙高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在VAS评分和ODI评分方面,Quadrant微创通道手术组与开放手术组在术前及随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Quadrant微创通道手术组与开放手术组术后1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Quadrant微创通道椎间融合内固定组与开放椎间融合内固定组具有相同临床疗效,Quadrant微创通道椎间融合内固定在手术创伤方面具有优势,近期疗效好,值得推广。

  • 标签: 外科手术 微创性 内固定器 椎间盘移位 腰椎 疗效比较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前路病灶清除并植骨,一期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28例胸腰椎结核患者,影像学确诊为椎体结核,所有病灶均累及2个以上椎体,术前经4周以上正规抗结核治疗,手术采用一期前路经胸膜外或腹膜外入路显露病变椎体,彻底清除病灶后取自体髂骨行椎间植骨,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术后抗结核药物治疗。结果术后患者脊髓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无内固定物松动、脱出或断裂。VAS评分较术前有较大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248,P<0.05);术后7d不同部位的后凸Cobb角较术前均有一定的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372,7.354,7.145,P<0.05)。结论经一期清除结核病灶并植骨融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可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 标签: 胸腰椎结核 脊柱 椎弓根内固定 病灶清除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关节融合治疗Ⅳ型跟骨骨折的疗效。方法2009年1月至2013年9月,我院共收治跟骨Ⅳ型骨折25例,其中严重骨折(切开复位无法修复距下关节面)13例行切开复位克氏针及跟骨钢板内固定关节融合取髂骨植骨(46%)治疗。手术入路选用外侧入路。结果全部病例随访8-68个月,平均26个月,优良率达82.4%。结论跟骨Ⅳ型骨折常合并有严重粉碎骨折和跟骨后关节面或距骨后关节面的软骨损伤,很难自行愈合。即便愈合后易可能早期形成骨性关节炎,因此应早期行关节融合且疗效满意。

  • 标签: 跟骨骨折 关节融合 治疗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射频热凝联合臭氧消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09年3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12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在CT引导下行射频热凝联合臭氧消融治疗,观察患者术后的临床疗效。结果术后有效率达94.6%,且无任何手术后遗症和不良反应。结论射频热凝联合臭氧消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难度不增加,两项技术互相取长补短,使临床适应症大大放宽,治疗效果好,不良反应少,是临床上值得大力推广的一项微创介入技术。

  • 标签: 射频热凝术 臭氧消融术 腰椎间盘突出症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前路病灶清除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9例胸腰椎结核患者进行前路病灶清除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术前、术后行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三联抗结核并观察其疗效。结果36例患者获得随访(时间12个月~46个月(平均23.4个月)。末次随访CT证实植骨融合良好、全部为骨性愈合,植骨块无移位和吸收,植骨愈合时间3个月~6个月(平均为3.5个月)。Frankel分级2例B级患者恢复至D级,其余患者全部恢复至E级。结论前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疗效肯定,有利于患者的康复。

  • 标签: 胸腰椎 结核 植骨 内固定
  • 简介:[目的]分析开放复位内固定在治疗胸腰椎骨折中的应用效果,并加强中配合,提高临床疗效。[方法]抽取本院收治的胸腰椎骨折病人36例,并通过术前准备、健康教育等方式加强中检查。[结果]经护理人员的精心护理后,本组36例病人的手术均取得成功,无一例病人出现并发症,术后成功率为100%。病人均痊愈出院。[结论]胸腰椎骨折病人入院后行开放复位内固定治疗,并加强中配合,不仅能够缩短手术时间,还能提高手术成功率。

  • 标签: 胸腰椎骨折 开放复位内固定术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系统阐述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应用于胸腰椎骨折治疗的进展。方法使用计算机及因特网检索(1993-01/2014-01)PubMed数据库(http//www.ncbi.nlm.nih.gov/pubmed/)、中国万方数据库(http//www.wanfangdata.com.cn/)中相关文章,英文关键词为“pedicularscrew,internalfixation,thoracolumbarfracture”,中文关键词为“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胸腰椎骨折”。共检索到65篇文献,根据纳入及排除标准,共纳入28篇文章。结果椎弓根螺钉具有良好生物力学特性,配合不同的手术方式,可重建骨折椎稳定性,提供三维矫正,恢复椎体高度及脊柱的生理弯曲,行椎管减压。而近年来随技术发展,伤椎内固定及经皮螺钉内固定技术的运用,优化了手术方式,减小了创伤及降低了术后不良反应。结论配合各种技术的应用及联合运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可运用于治疗各类型的胸腰椎骨折。

  • 标签: 椎弓根螺钉 内固定 胸腰椎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经前路减压固定植骨融合治疗胸腰椎骨折合并脊髓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总结450例经前路减压固定植骨融合治疗胸腰椎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随访结果,观察患者神经功能恢复以及局部脊柱稳定性。结果术后随访半年~1年,术后患者胸腰椎的生理弯曲功能基本恢复正常,植骨融合良好,未发现内固定松动及断裂,椎管狭窄程度明显缓解,Cobb角得到纠正,神经功能显著改善。结论采用前路减压固定植骨融合治疗胸腰椎骨折合并脊髓损伤具有减压效果良好,神经功能恢复改善率以及Ⅰ期固定融合成功率高,脊柱稳定性能良好等优点,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前路减压 植骨融合 胸椎椎骨折 脊柱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后路椎间融合器结合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腰椎滑脱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了2008年2月到2011年12月我院收治的腰椎滑脱症患者共32例,按照随机的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6例,其中对照组采用椎间植骨加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进行治疗,观察组经后路采用椎间融合器结合椎弓根内固定进行减压融合手术进行治疗。治疗前后对两组患者影像学检查资料、临床症状、体征改善情况进行观察统计,对比其临床治疗疗效。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后各项指标均得以有效改善,组间对比显示观察组在术后复位率、滑脱率以及固定节段的椎体间复位丢失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同时所以患者手术后无椎弓根螺钉松动、断钉、断棒,或cage塌陷、松动、移位,比较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腰椎滑脱症患者的临床治疗过程中,采用经后路椎间融合器结合椎弓根内固定治疗法进行治疗临床效果显著,且术后固定牢靠、复发率低、并发症少,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和应用。

  • 标签: 腰椎滑脱症 椎弓根内固定 椎间融合器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比较横突间植骨融合内固定与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腰椎滑脱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于2012年6月~2013年6月收治的68例腰椎滑脱症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组34例,对照组采用横突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观察组采用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的融合率为33例(97.06%),对照组的融合率为28例(82.35%),观察组融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腰椎滑脱症的疗效优于横突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椎间融合率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横突间植骨融合 椎间植骨融合 腰椎滑脱症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讨论经皮椎体成形手术在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中的疗效。方法在2009年8月~2014年3月来我院进行治疗的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中抽取50例,共骨折椎体60个,应用椎体成形进行治疗,观察患者在术后的疼痛缓解程度。应用视觉模拟评分对患者在手术前后的疼痛程度进行比较。结果患者在手术前、后的视觉模拟评分为(8.5±1.1)、(2.2±0.4);术后的疼痛显著低于术前,其差异在统计学上有意义(P<0.05)。结论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患者应用椎体成形治疗的疗效显著,安全性高,可显著缓解患者的疼痛。

  • 标签: 骨质疏松 椎体成形术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观察椎体成形(PKP)对不同原因所致的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治疗效果,探讨椎体成形在椎体压缩性骨折中的使用范围及应用中应注意的问题。方法通过2012年7月-2013年12月对67例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采用椎体成形治疗。结果67例125个椎体患者均疗效显著,疼痛缓解!无严重的并发症发生。结论椎体成形是一种较理想的治疗无神经症状的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方法,它具有效果好、损伤小、费用低的特点,其最佳适应症为骨质疏松所致的压缩性骨折。

  • 标签: 椎体成形术(PKP) 椎体压缩性骨折 临床疗效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观察切开复位内固定和关节融合治疗足部lisfranc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2004年3月至2012年10月在本院进行手术治疗的足部lisfranc损伤患者54例,共有54足.按照Myerson分型方法进行分型,其中A型9例,B型38例,C型7例,治疗方法30例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ORIF)进行治疗,24例采用关节融合进行治疗.术后随访6~36个月,根据Maryland足部评分系统对患者术后的足部功能进行评价和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54例患者术后均获6~36个月的随访,Maryland足部评分,其中ORIF组术后足部功能优良率为80.00%,关节融合组的优良率为54.16%,经统计学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RIF组术后有1例出现骨性关节炎,2例出现切口边缘皮肤坏死,关节融合组有2例出现术后足部疼痛,3例出现骨不愈合.结论与关节融合相比,切开复位内固定对足部lisfranc损伤治疗的Maryland足部评分优良率高,术后并发症较少.

  • 标签: 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关节融合术 LISFRANC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使用后路固定融合手术治疗胸腰椎完全性骨折脱位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自2011年2月至2014年2月收治的116例胸腰椎完全性骨折脱位的患者使用椎弓钉棒系统后路固定治疗,采用统计学方法总结其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经过治疗的患者其胸腰椎受损伤部位的椎体前后缘高度、椎关节面积相对于手术前来说明显增加,Cobb’s角明显降低,其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路固定融合治疗胸腰椎完全性骨折脱位临床效果较为显著,能重塑脊柱的稳定性,可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 标签: 后路固定 胸腰椎 骨折脱位 临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