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麻复合阻滞麻醉在老年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实验时间为2014年12月至2017年1月,实验对象为在我院接受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80例,将所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40)以及对照组(n=40),对照组给予单纯麻,观察组给予麻复合阻滞麻醉,实验结束之后,对麻醉之后30min两组患者的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以及麻醉后30min的各项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通过比较发现,观察组患者的上述指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老年髋关节置换术中实行麻复合阻滞麻醉可取的较好的镇痛效果,有利于患者血流动力学的稳定以及手术的顺利进行,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腰麻 腰丛阻滞麻醉 老年髋关节置换术 应用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阻滞技术大肌间隙法的操作及临床应用。方法对我院收治的40例行大肌间隙阻滞麻醉的临床方法与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手术时间60~120min,局部麻醉药液注入到该筋膜间隙内,以达到阻滞的目的。结论和骶联合阻滞不仅可用于下肢各种手术的麻醉,而且亦可用于各种下肢疼痛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 标签: 腰丛阻技术 腰大肌间隙法 麻醉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接受下肢手术治疗的患者麻醉处理当中,在超声引导下给予患者神经阻滞的具体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在2016年2月至2017年7月时间段内收治的116例接受下肢手术治疗的患者为相关对象,根据其麻醉处理方式的不同均匀分成常规组以及超声组,常规组患者需要接受硬联合麻醉,超声组患者则接受超声引导神经阻滞麻醉,对比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以及出现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超声组患者的麻醉效果明显好于常规组,且出现的不良发应例数少于常规组患者,两组患者的数据在比较后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在下肢手术患者的麻醉中,患者接受超声引导神经与骶神经阻滞麻醉的效果较好,该方案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 标签: 下肢 腰丛神经 阻滞 骶丛神经 超声引导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神经阻滞(lumbar plexus block, LPB )是临床最常见的下肢手术神经阻滞技术之一。文章主要对超声引导LPB方法的研究进展、优劣点和操作方法进行综述,包括超声引导"三叉戟"、"三阶梯"、"三叶草"、横突间隙旁正中、平卧位以及前路LPB技术。旨在根据不同方法及优劣点合理选择LPB,从而为临床麻醉和镇痛提供指导。LPB研究多倾向于不改变患者体位的实施方法,更有利于提高患者舒适度。

  • 标签: 超声引导 腰丛神经阻滞 髂筋膜阻滞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阻滞与硬膜外阻滞在老年患者股骨粗隆骨折手术中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对2009-5~2010-1在我院就诊的54例实施股骨粗隆骨折手术的老年患者在手术中应用阻滞与硬膜外阻滞进行麻醉,监测麻醉前后各种指标,记录麻醉前后患者感受,及不良反应次数和程度。结果显示阻滞组和硬膜外阻滞组麻醉后15min,30min,60min,SBP,DBP,HR,SPO2较麻醉前下降,硬膜外阻滞组比阻滞组麻醉后15min,30min,60min,各指标下降更明显。结论老年患者股骨粗隆骨折手术阻滞效果好,不良反应少。

  • 标签: 腰丛阻滞 硬膜外阻滞 股骨粗隆骨折手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为了提高骨科手术的安全性,减少术后并发症,改善术后镇痛,在神经刺激器(PNS)定位下行外周神经阻滞,定位准确,阻滞成功率高,神经损伤小,对患者生命体征影响小,越来越受到临床的重视。我们发现,采用低浓度罗哌卡因可以减轻对运动神经的阻滞,不良反应少,有利于患者术后早期的功能锻炼。尤以年老有心血管病患或低血容量的患者选择-坐骨神经联合喉罩,优势明显,现报告如下。

  • 标签: 腰丛-坐骨神经阻滞 下肢骨科手术 神经刺激器 罗哌卡因 喉罩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坐骨神经联合阻滞对股骨上段骨折手术麻醉的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100例股骨上段骨折手术患者作为对象,随机将患者分成联合阻滞组和常规麻醉组。常规麻醉组50例,进行常规麻醉;联合阻滞组50例,实施-坐骨神经联合阻滞。对比两组患者麻醉效果。结果联合阻滞组术后24h之内的镇痛效果显著比常规麻醉组高,差异显著(P<0.05);而在48h之后,组间的镇痛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股骨上段骨折手术患者应用-坐骨神经联合阻滞,能够显著提升临床效果,减少患者的应激反应,提高镇痛效果。

  • 标签: 腰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 股骨上段骨折手术 麻醉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从-骶旁坐骨神经阻滞联合静脉麻醉在髋部手术效果。方法随机抽取我院近三年收治的40例该病患者进行研究,比较两种麻醉效果。结果接受从-骶旁坐骨神经阻滞联合静脉麻醉的联合麻醉办法治疗的患者疼痛得分明显低于仅采用常规全身麻醉的全身组患者,接受联合麻醉办法的联合组患者仅有2例发生并发症,仅采用我院常规全身麻醉办法的全身组患者有6例患者发生术后并发症。结论从-骶旁坐骨神经阻滞联合静脉麻醉效果显著。

  • 标签: 髋部手术 联合麻醉 临床效果
  • 简介:目的:观察单侧-坐骨神经阻滞用于下肢外伤性手术麻醉的镇痛效果及对血液动力学的影响。方法:40例急诊拟行单侧下肢外伤性手术的病人随机分为两组。A组采用神经刺激器定位技术行-坐骨神经阻滞,B组选择L2-3或L3-4间隙行硬膜外麻醉,局麻药均用罗哌卡因。记录麻醉前及麻醉后15、30、60、90min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和心率(HR),以及针刺疼痛消失时间、术中输液量、术后尿潴留发生率等指标。结果:与麻醉前相比,两组病人的麻醉后血压均下降,B组病人麻醉后各时点的SBP、DBP均明显低于A组;术中B组的晶体输入量,曾用麻黄碱病例数和术后尿潴留发生率均明显高于A组;针刺疼痛消失时间A组显著低于B组,两组病例麻醉效果确切,均无更改麻醉方式完成手术。结论:神经刺激器定位技术下行单侧-坐骨神经阻滞.麻醉起效快,镇痛效果好,对血液动力学影响小,术后不良反应少,适用于下肢创伤性手术病人。

  • 标签: 外周神经阻滞 硬膜外麻醉 腰丛 坐骨神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连续神经阻滞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0例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各30例。术后观察组采用连续神经阻滞镇痛(CLPB),对照组采用普通连续静脉镇痛(PCIA),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疼痛水平、副作用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6h、12h、24h和48h疼痛水平和副作用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连续神经阻滞可在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中发挥积极的作用,可降低患者术后的疼痛水平及并发症的发生率,改善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

  • 标签: 连续腰丛神经阻滞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 术后镇痛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神经阻滞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的疗效。方法32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16例进行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16例进行神经阻滞治疗。结果治疗后随访4周,治疗组疼痛缓解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神经阻滞治疗用于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可达到扩张血管,改善下肢组织血运和营养供给、消除异感、减轻疼痛,是安全有效、损伤小的微创治疗方法。较传统药物治疗效果更佳,且作用更持久。

  • 标签: 腰丛神经阻滞 糖尿病神经病 临床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联合坐骨神经阻滞在高龄下肢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行下肢手术的高龄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联合坐骨神经阻滞)和对照组(硬联合麻醉)各40例,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感觉神经阻滞和运动神经阻滞起效时间和完善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维持时间均显著长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高龄下肢手术患者应用联合坐骨神经阻滞效果良好,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下肢手术 腰丛联合坐骨神经阻滞 高龄
  • 简介:摘要:目的:在老年患者骨科下肢手术中探讨-坐骨神经联合阻滞的应用期间的相关护理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接受治疗的老年骨科下肢手术患者70例,使用平均方法分到综合护理干预的研究组和常规护理的参照组,统计相关结果进行分析。结果:研究组满意度高于参照组(P<0.05)。结论:在使用-坐骨神经联合阻滞进行老年骨科下肢手术的过程中,采用综合护理模式,有利于提高护理效果。

  • 标签: 骨科手术 神经阻滞 老年 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