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95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热敏化艾灸应用于压疮患者效果。方法将80例Ⅱ、Ⅲ期脑卒中后出现压疮的患者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和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热敏化艾灸。结果观察组压疮愈合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压疮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热敏化艾灸能有效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机体新陈代谢,利于脑卒中后压疮愈合。

  • 标签: 腧穴热敏化 脑卒中 压疮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五辩证取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0例患者随机数字表示法分成两组,治疗组25例,采用主配合五辩证取法治疗,对照组25例,单纯按主治疗。治疗10天,参照JOA腰腿痛评分系统进行疗效评价,治疗改善率=(治疗后评分-治疗前评分)÷(满分29-治疗前评分)×100%。结果两组均取得较好临床疗效,但主配合五辩证取组疗效优于单纯主组。结论五辨证取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五腧穴 辩证取穴 腰椎间盘突出症 临床疗效
  • 简介:目的:观察热敏灸对桡骨远端骨折术后肿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按照随机单盲对照试验设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对曲池、手三里、外关、阳溪、合谷等热敏进行艾灸治疗,2次/d,疗程为7d;对照组给予20%甘露醇注射液250ml,静脉点滴,10~15min滴完,2次/d,疗程为7d,观察并记录治疗前及治疗第2、3、6、7天患者肢体肿胀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2d后,两组减轻桡骨远端骨折术后肿胀的疗效相当;治疗4d后,观察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7d后,观察组肿胀治疗的有效率为96.67%,对照组的为7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热敏灸治疗桡骨远端骨折术后肿胀疗效满意,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桡骨远端骨折 术后肿胀 腧穴热敏灸 疗效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取患侧治疗基础上加用健侧面部针刺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0例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患者,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取患侧为主针刺治疗。治疗组在取患侧治疗基础上加用健侧面部针刺治疗。两组疗程为4周。结果治疗组愈显率66.67%,对照组愈显率46.67%,两组比较,经χ2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在提高H-B量表积分、降低面神经肌电图传导潜伏期、提高波幅方面显著优于对照,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取患侧治疗基础上加用健侧面部针刺治疗能够显著改善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患者面神经功能,临床疗效较为理想,值得推广。

  • 标签: 特发性面神经麻痹 针刺 面神经功能
  • 简介:摘要带脉是所有中唯一一个以经脉名称命名的穴位,其命名特殊性从经脉循行来看带脉循行为全身唯一横行经脉,而又无隶属于自身的经脉,且带脉的起止点并不明确,需要固定穴位明确其循行,从功能上来看带脉定位为带脉经气汇聚之处,约束诸脉,位于中焦,为协调先天后天之枢纽,并且与其他脏腑生理功能密不可分,以及带脉与带脉之间的多种生理病理联系可得出带脉以带脉经名称命名的缘由。

  • 标签: 带脉 带脉穴 足少阳胆经 奇经八脉
  • 简介:摘要委中,又名郗中、血郗,属足太阳膀胱经,为膀胱经的合、下合穴,委中临床应用广泛。四总歌中有“腰背委中求”的记载,委中既可以治疗腰背、下肢疾病,又可用于各种外感热病。李志道教授认为在不同的疾病治疗中,委中应有不同的定位及针刺方法。笔者有幸跟随李志道教授学习,参考古今文献,对李志道教授的这一观点进行了总结归纳。

  • 标签: 委中穴 针刺治疗 名医经验
  • 简介:摘要笔者在临证过程中,善于运用阳陵泉,根据病情的不同,选择不同的针刺方法,或针刺与中药口服配合,或针刺与中药散剂外敷配合,常获显效。本文选取临证治疗中的病例,对阳陵泉的临床应用进行简单剖析。

  • 标签: 阳陵泉穴 肩周炎 网球肘 腓肠肌痉挛 膈肌痉挛 风寒湿痹
  • 简介:摘要就“四关”和“四关”的渊源、含义进行了分析,并对四关的配伍意义、临床应用进行了论述。

  • 标签: 四关 四关穴 含义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高血压病症属中医“眩晕、头痛”的范畴,是一种常见性、多发性疾病,是诱发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之一。其主要并发症有心肌梗死、心力衰竭、脑卒中等,已严重危害人类健康。针刺治疗高血压疗效显著、副作用小、具有“简、便、廉、验”的特点,是临床治疗高血压的重要疗法之一。通过总结资料表明,针刺治疗高血压在临床上有确切的疗效和重大的指导意义。现将针刺治疗高血压的选规律进行归纳总结。

  • 标签: 高血压 针刺 眩晕 头痛
  • 简介:随着番茄育苗技术的发展,盘育苗以其程序简化、用种量少、成苗率高、成本低、便于规范化管理、节省劳动力等特点,越来越受广大菜农的欢迎。番茄属于喜温作物,在冬季保护地育苗期,经常会遭遇阴雨、寒潮、严霜、降雪等恶劣天气,如不及时采取有效的防御措施,将会造成大规模的病苗、死苗,甚至毁种。现将冬季番茄盘育苗苗期管理介绍如下。

  • 标签: 穴盘育苗 苗期管理 番茄属 冬季 规范化管理 育苗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针灸治疗慢性胃炎的用规律。方法在我科2015年1月-2017年1月实施针灸治疗的慢性胃炎患者中选取130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对其在治疗时使用的穴位进行统计分析,观察穴位的使用规律。结果通过统计分析,本次研究所涉及的穴位总共有73个,其中足三里、中脘、胃俞、脾俞、内关、肝俞、三阴交、上脘、膈俞、梁门为常用的10个穴位,且使用频次皆超过10.0%。结论虽然目前针灸治疗慢性胃炎用规律上比较混乱,但依然是有迹可循的,其主要还是集中在膀胱经、胃经和任脉等经脉穴位上。

  • 标签: 针灸治疗 慢性胃炎 用穴规律
  • 简介:由南方医科大学皮肤病医院(广东省皮肤病医院)主办的省级继教项目(2017330412002)“2017年广东省皮肤病中西医结合诊疗新进展学习班(第四届)暨广东省针灸学会外治专业委员会年会”将于2017年8月31日-9月2日在广东省皮肤病医院举行。会议将邀请国内中、

  • 标签: 中西医结合诊疗 皮肤病医院 专业委员会 针灸学会 广东省 学习班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运用天柱治疗颈性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针灸科收治的60例颈性头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针刺治疗,观察组采用苍龟探法针刺患侧天柱,隔日1次,6天为1个疗程,间隔1至2天进入下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治疗第1次、2次、3次及第1个、2个疗程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法进行头痛评分。评价两组患者疼痛疗效及临床近期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第1次、2次、3次的疼痛显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第1个疗程、第2个疗程的疼痛显效率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随访3个月的临床疗效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患侧天柱对颈性头痛的缓解效果与常规针刺相当,且起效速度更快,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颈性头痛 天柱穴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针灸治疗肩周炎的临床选规律以及相应的治疗方法。方法选择2014年7月至2016年7月于我院进行治疗肩周炎的96例患者,将96例患者按照不同的治疗方法平均分配为两组,每组48例患者,依次为研究组,常规组。常规组患者按照常规选进行针灸治疗,研究组患者则根据医院研究出的临床选规律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选,并选择相应的针灸方法进行治疗。统计分析两组患者应用治疗前,治疗15天后以及治疗一个月后的VAS评分状况,并将统计分析与评分的两组数据进行组间对比。结果根据对比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治疗前的VAS评分状况对比并无明显差别(P>0.05),但是研究组患者治疗15天后以及治疗一个月后的VAS评分状况与常规组对比具有显著差别(P<0.05)。结论根据医院研究出的临床选规律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选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VAS评分状况,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 标签: 针灸治疗 肩周炎 临床选穴 治疗方法
  • 简介:摘要为探索睡眠障碍的治疗效果,将51例患者应用双侧涌泉艾条温和灸进行治疗观察,选取其中48例(3例因未做满1个疗程除外)分析总结,有效率达97.3%,效果满意。

  • 标签: 睡眠障碍 艾灸 涌泉穴
  • 简介:摘要膏疗法是祖国医学一种古老的治疗方式,其作用直接,适应症广。随着如今耐药性与口服药物毒副反应的增加,以及放化疗的杀伤性损害,中医膏疗法已愈来愈受到医学界的重视。尤其对于体质虚弱的慢性病患者以及肠胃功能低下者,此种疗法不失为一种理想的治疗手段。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温针灸至阳对血压的影响。方法将20例低血压患者、20例高血压患者,高血压患者为长期规律口服降压药物并将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一年以上,将患者分成低压组、高压组,分别温针灸至阳。结果低压组有效率95%,无效率5%;高压组有效率10%,无效率90%;经统计学处理后,低压组治疗一疗程后有效率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高压组治疗一疗程后有效率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至阳具有升压作用,对低血压具有较好的疗效,对高血压无明显影响,即对血压具有良性可控的双向调节作用,此方法效果显著,安全无副作用,适宜在临床推广。

  • 标签: 针灸 低血压 至阳穴
  • 简介:“阿色”是一类治疗内科杂病的经验效,是以患者局部皮肤色泽明显改变处作为针灸治疗部位。通过检查患者相关体表经络穴位反映,诊断治疗疾病的方法在古籍中早有记载,但将局部体表皮肤色泽改变作为研究重点,并以此种反映点作为特殊进行针灸治疗的验案在现代针灸临床中鲜见。笔者从“阿色”的命名由来、取方法等方面对“阿色”进行探析,并以验案证之,为针灸临床诊治方法提供一新的思路。

  • 标签: 阿色穴 阿是穴 色泽 针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