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在脾胃病治疗中施行中医升降理论的效果。方法 借助信封随机法将2018年2月至2019年6月我院120例脾胃脘痛患者分为对照组(60例,施行常规西医疗法)、观察组(60例,施行中医升降理论治疗)。随访1年,对比两组治疗总有效率、主要症状(神疲肢怠、胃脘隐痛、纳呆食少)积分、血清胃泌素水平、血浆胃动素水平、炎性因子[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复发率。结果 (1)在治疗总有效率方面,观察组(98.33%)较对照组(85.00%)更高,P<0.05;(2)观察组胃脘痛患者治疗后神疲肢怠、胃脘隐痛、纳呆食少积分均较对照组更低,P<0.05;(3)观察组胃脘痛患者治疗后血清胃泌素、血浆胃动素水平均较对照组更低,P<0.05;(4)观察组胃脘痛患者治疗后CRP、TNF-α、IL-6水平均较对照组更低,P<0.05;(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67%)及复发率(1.67%)均较对照组(13.33%、15.00%)更低,P<0.05。结论 在脾胃病治疗中施行中医升降理论切实可行,疗效更优,且复发率更低,安全性更高。

  • 标签: 脾胃病 中医 升降理论 复发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从2015年师承孟长厚老中医,对其研究中医升降理论在脾胃病临床中的运用感触颇深。现就其临床经验总结如下方法将2016年4月-2017年3月到笔者所在医院接受治疗的170例脾胃病患者选取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两组,每组85例。对照组实行常规西医治疗,研究组则依据中医升降理论实行辩证治疗,之后再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0.00%,研究组为96.47%,对照组明显低于研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治疗脾胃病患者的过程中,依据中医升降理论实行辩证治疗,可以显著提升治疗效果,其治疗效果远远优于常规西医治疗,值得推广于临床中运用。

  • 标签: 中医升降理论 脾胃病 运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中医升降理论在脾胃病临床中的运用。方法选择2015年4月~2016年4月于我院就诊的胃病患者,共140例,按进入医院的编号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70例。对照组进行传统西医的治疗,观察组进行中医升降并施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并发生发生率以及患者的满意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4.29%,对照组总有效率82.86%,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进行中医升降并施的治疗,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42%,患者的满意率为95.71%;对照组进行传统西医的治疗,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0.00%,患者的满意率为71.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进行脾胃病的临床治疗中,运用中医升降理论能够明显增强治疗效果,并发生症发生率低,患者的满意度高,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 标签: 中医升降理论 脾胃病 临床运用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中医的升降理论在脾胃病临床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120例脾胃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的临床西医治疗,研究组使用中医升降并施的方法进行治疗,观察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的治疗总有效率95%显著高于对照组78.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中医的升降理论应用于脾胃病的治疗中,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 标签: 中医升降理论 脾胃病 辨证施治 临床应用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中医升降理论在脾胃病临床中的运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120例胃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进行研究,观察组予以中医升降并施方法治疗,对照组予以常规西药治疗,观察两组临床治疗效果、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愈52例(86.7%),总有效率96.7%;对照组治愈40例(66.7%),总有效率81.7%,观察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1.7%。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15.0%,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高于观察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升降理论应用于脾胃病临床治疗疗效好,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促进患者康复。

  • 标签: 脾胃病 中医 升降理论 运用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脾胃病患者以中医升降理论治疗的临床效果和意义。方法 纳入80例脾胃病患者,筛选时间为2021年1月-2023年5月。抽签分为参考组、研究组,各40例分别采用常规治疗、中医升降理论治疗。对比两组疗效、中医证候积分。结果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参考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参考组(P<0.05)。结论 中医升降理论治疗脾胃病疗效显著,有利于患者症状改善和转归,值得应用。

  • 标签: 中医升降理论 脾胃病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脾胃病临床治疗中中医升降理论所取得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2018年 1月份至 2019年 1月份我科共收治 112例脾胃病患者 。按照奇偶数字分组法,将抽到奇数的患者纳入到对照组,将抽到偶数的患者纳入到观察组,每组56例。对照组行西医治疗法,观察组行中医升降理论治疗法。结果:临床治疗有效率观察组较对照组高,差异明显( P< 0.05)。结论:在脾胃病临床治疗中,应用中医升降理论,使疾病临床治疗有效率明显提升,使患者病情早日恢复健康。

  • 标签: 中医升降理论 脾胃病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脾胃病临床治疗中中医升降理论所取得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2018年1月份至2019年1月份我科共收治112例脾胃病患者。按照奇偶数字分组法,将抽到奇数的患者纳入到对照组,将抽到偶数的患者纳入到观察组,每组56例。对照组行西医治疗法,观察组行中医升降理论治疗法。结果临床治疗有效率观察组较对照组高,差异明显(P<0.05)。结论在脾胃病临床治疗中,应用中医升降理论,使疾病临床治疗有效率明显提升,使患者病情早日恢复健康。

  • 标签: 中医升降理论 脾胃病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临床治疗中中药调理脾胃升降方案的应用方式和效果进行详细探究。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19年11月期间收治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共40例参与本次研究,采用抽签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参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均20例。对于参照组患者,采用西药治疗方案,对于实验组患者,均应用中药调理脾胃升降方案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本次治疗效果、临床症状积分以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进行对比。结果:实验组患者本次治疗总有效率为(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药调理脾胃升降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近一年于我院就诊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158例,平均分为两组,一组为对照组给予西药治疗,另一组为观察组给予中药治疗,观测治疗前后的疗效和主要症状变化情况。结果接受中药调理脾胃升降法治疗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为89.8%,接受西药治疗的患者总有效率为79.7%,中药组显著高于西药组。中药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胃浆动素含量显著增加。结论中药调理脾胃升降有效缓减了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胃部的功能,且临床疗效高。

  • 标签: 中药调理 脾胃升将法 功能性消化不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升降抑幽汤对脾胃湿热型幽门螺杆菌感染慢性胃炎。方法:选择我院 50例 2017年 1月 -2019年 3月脾胃湿热型幽门螺杆菌感染慢性胃炎患者。随机分组,西医治疗组实施常规西药治疗,升降抑幽汤组则实施常规西药 +升降抑幽汤治疗。比较效果。结果:升降抑幽汤组脾胃湿热型幽门螺杆菌感染慢性胃炎疗效、幽门螺杆菌转阴时间、胃黏膜愈合时间、主症积分、次症积分和证候总积分相比较西医治疗组更好, P< 0.05。结论:常规西药 +升降抑幽汤治疗脾胃湿热型幽门螺杆菌感染慢性胃炎效果确切,可获得理想效果。

  • 标签: 升降抑幽汤 脾胃湿热型幽门螺杆菌感染慢性胃炎 效果
  • 简介:目的探讨升降抑幽汤对脾胃湿热型幽门螺杆菌感染慢性胃炎。方法选择我院50例2017年1月-2019年3月脾胃湿热型幽门螺杆菌感染慢性胃炎患者。随机分组,西医治疗组实施常规西药治疗,升降抑幽汤组则实施常规西药+升降抑幽汤治疗。比较效果。结果升降抑幽汤组脾胃湿热型幽门螺杆菌感染慢性胃炎疗效、幽门螺杆菌转阴时间、胃黏膜愈合时间、主症积分、次症积分和证候总积分相比较西医治疗组更好,P<0.05。结论常规西药+升降抑幽汤治疗脾胃湿热型幽门螺杆菌感染慢性胃炎效果确切,可获得理想效果。

  • 标签: 升降抑幽汤 脾胃湿热型幽门螺杆菌感染慢性胃炎 效果
  • 简介:中国哲学富有独特的魅力,它将宇宙与人生、信仰与日用紧密联结在一起,具有代替宗教的功能,在信仰缺失的当代世界获得复兴,正值其时。中国哲学的历史发展遵循综合创新的道路,由先秦的儒家得势,到魏晋的儒道互补、宋明的三教合流,显示出清晰的年轮。现代进行中的东西交汇当是形成第四座思想高峰的契机。当代中国哲学界宜借鉴索绪尔的语言学革新,将历时性的史料陈述转化为共时性的逻辑揭显,实现从"照着讲"到"自己讲"的重心转移。今天有可能以易学为经统领儒、道,以心学为纬联通佛学与康德哲学等,从而在古典与现代、东方与西方之间架设起一座四通八达的思想立交桥。

  • 标签: 中国哲学 综合创新 复兴 契机枢机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少阳枢机”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效果和理论依据。方法2013年1月-2015年1月就诊于昆明市中医医院骨科诊断为膝骨性关节炎患者180例纳入研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90例。对照组以圣愈汤为主治疗,偏于肾阴虚加用六味地黄丸、肾阳虚加用金匮肾气丸、气滞血瘀严重加用接骨七厘片。结果治疗后、治疗1月后2组VAS疼痛评分均下降(P<0.01),差异显著(P<0.01);治疗后2组Lequesne膝关节炎严重程度计分各项目及总分均下降(P<0.01),对照组静息痛、晨僵、局部压痛显著低于研究组(P<0.01),研究组肿胀、运动痛、行走能力低于对照组(P<0.05),总分无差异(P>0.05),治疗1月后研究组Lequesne膝关节炎严重程度计分各项目及总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滋补肝肾”相比调畅“少阳枢机”从肝胆、三焦入手恢复机体功能促进机体自愈治疗膝骨性关节炎可能获得更好的远期治疗效果。

  • 标签: 滋补肝肾 少阳枢机 柴胡桂枝汤 膝骨性关节炎
  • 简介:摘要:为缓解老人从轮椅上起来对膝盖部分的压力以及长期坐着对身体的不适,我们采用一个斜升降的方法以及对坐垫的设计,使老人坐下起来不会对膝盖造成损害,并且尽可能保证舒服。

  • 标签: 轮椅 升降 坐垫
  • 简介:看完了魔术表演,牛顿老师和乖乖一起离开剧院。牛顿老师说:“听说你旅行有一段时间了,我们一起回去吧。”

  • 标签: 原理 升降 老师 牛顿
  • 简介:摘要肠道菌群是人体内具有重要调节作用的"器官",近年来肠道菌群在内脏痛中的作用逐渐被认识并广泛研究,肠道菌群在内脏痛的进一步发展、治疗和干预措施中已经展现较明显的潜力。虽然已进行了较多的基础研究,但对肠道菌群参与内脏疼痛的潜在机制仍然处于探索阶段。文章主要从4个方面阐述了肠道菌群与内脏痛中枢机制之间的相互作用,为进一步研究肠道菌群在内脏痛中的作用提供理论基础,并为治疗内脏痛提供新的靶点。

  • 标签: 内脏 疼痛 肠道菌群 中枢神经系统 机制
  • 简介:摘要大柴胡汤为仲景之名方之一,具有和枢机、解郁热、达三焦、畅气机之效,笔者深入钻研张仲景辨证立法旨意,结合多年临证体会所悟,以经方治疗冠心病心绞痛、高血压等心系疾病获益良多。

  • 标签: 大柴胡汤 心系疾病 少阳枢机和解表 里通腑泄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