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生物型人工脑膜与自体在颅脑损伤修补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进行比较,为临床上选择合理的应用材料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7月-2018年6月收治的行脑膜修补治疗的颅脑损伤患者92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生物型组和自体组,每组46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手术时间、中出血量以及硬膜外总引流量。结果生物型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6.52%,明显低于自体组的26.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自体组比较,生物型组患者手术时间以及中出血量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硬膜外总引流量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自体比较,生物型人工脑膜在颅脑损伤修补患者中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手术时间及中出血量均明显减少,可以在临床上进行广泛推广应用。

  • 标签: 生物型人工硬脑膜 自体膜 颅脑损伤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改良钻孔引流与常规钻孔引流治疗慢性下血肿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将我院神经外科2013年7月至2018年04月间收治的慢性下血肿患者(121例)随机分成对照组(59例)及观察组(6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颅骨钻孔引流,观察组采用改良颅骨钻孔引流,术后一月评价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并对比手术前后日常生活能力(Abilityofdailylife,ADL)评分和中国卒中量表(Chinastrokescale,CSS)评分。结果观察组临床有效率达90.3%,高于对照组(76.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ADL评分高于于对照组[(91.61±9.13)分vs.(87.46±8.27)分],CSS评分低于对照组[(16.02±3.13)分vs.(19.59±3.92)分],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对常规钻孔引流,改良钻孔引流治疗慢性下血肿疗效更确切。

  • 标签: 慢性硬膜下血肿 改良颅骨钻孔引流 常规钻孔引流术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椎管重建在治疗髓外下肿瘤临床应用的效果和可行性。方法对2014年3月—2017年7月大竹县人民医院收治23例髓外下肿瘤患者,均采取后正中入路肿瘤切除中保留椎板-棘突复合体,肿瘤切除后将回复并以微型钛合金异型接骨板固定,行椎管重建。术后卧床5~7天后带外固定支具下床活动。佩戴外固定支具3个月,并禁止手术节段脊柱的过伸或过屈运动。结果23例患者均在显微镜下行肿瘤全切除,所有患者手术切口一期愈合,无脑脊液漏,术后随访6~24个月,随访期间无死亡病例。其中21例患者术后症状好转,6个月后完全恢复正常;有2例颈段患者术后出现单侧上肢肌力下降,术后6月随访肌力恢复至3级,康复率为91.3%。术后6个月所有病例行CT三维重建显示,手术段椎管结构完整。无椎管狭窄及畸形,无还纳复合体塌陷、移位,无固定系统脱落,移位等。结论椎管重建治疗髓外下肿瘤,可使手术视野和操作空间达到最大化;恢复了脊柱后柱解剖结构,有效防止了术后脊柱不稳;重建了椎管内膜性及骨性结构,避免了硬膜外和椎管外软组织直接接触而形成局部瘢痕粘连及嵌入。该手术方式操作简便安全、固定牢固,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椎管重建术 髓外硬脊膜下肿瘤 棘突-椎板复合体 脊柱稳定性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分析治疗慢性下血肿采用传统双孔引流与改良单孔引流的临床效果。方法择取2011年4月至2017年10月期间医院收治的慢性下血肿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分别予以传统双孔引流和改良单孔引流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血肿消失时间均比对照组明显更短(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比对照组显著更高(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治疗慢性下血肿采用单孔引流治疗能够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并发症,提高治疗效果,值得推广。

  • 标签: 单孔引流术 双孔引流术 慢性硬膜下血肿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钻孔引流治疗慢性下血肿的临床疗效。方法抽取本院于2017年5月到2018年2月收治的慢性下血肿患者共35例,给予其钻孔引流治疗,比较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及Markwalder分级。结果治疗后3个月慢性下血肿患者ADL评分及Markwalder分级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钻孔引流治疗可显著改善慢性下血肿患者的ADL评分、Markwalder分级,治疗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钻孔引流术 ADL评分 Markwalder分级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对老年慢性下血肿采用改良单孔引流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1月~2017年11月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50例慢性下血肿老年患者为此次研究对象,按照数字表随机分组原则,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其中参照组为25例,采用常规治疗方案,研究组为25例,予以改良单孔引流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比较分析,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00%),高于参照组治疗总有效率(72.00%),同时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8.00%),要低于参照组并发症发生率(3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慢性下血肿老年患者实施改良单孔引流治疗,治疗作用十分显著,值得在临床中进行推广应用。

  • 标签: 硬膜下血肿 改良 单孔引流术 并发症 临床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动脉瘤介入栓塞围手术期的护理研究经验。方法选取我院29例颅内动脉患者行动脉瘤介入栓塞手术患者,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的临床护理资料。结果29例患者中27例痊愈出院,1例术后偏瘫,1例一过性失语,随访6个月,患者均未出现再出血。结论术前做好准备,术后严密观察病情,做好血压、躁动控制,保持大便通畅是动脉瘤破裂急性期手术的护理重点。

  • 标签: 脑动脉瘤 介入 栓塞术 手术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慢性下血肿钻孔引流的并发症。方法回顾我院2013年4月-2017年4月4年89例慢性下血肿钻孔引流的临床资料,观察手术并发症。结果并发症组织损伤2例、继发颅内血肿8例、脑脊液漏8例、血肿复发4例、多发气颅症41例、术后癫痫1例、局部感染3例。结论颅骨钻孔引流是目前慢性下血肿的最佳治疗方法,但并发症多,且多是医源性造成的,需充分认识并发症的危害性,加以注意、观察和分析,妥善及时的处理。

  • 标签: 慢性 硬膜下血肿 钻孔引流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症状性动脉狭窄患者血管内支架置入的临床护理方法。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期间在我院神经内科进行治疗的50例症状性动脉狭窄患者血管内支架置入的临床资料,对其整体护理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50例患者手术成功率100%,术后出现并发症血管痉挛1例,血压降低和心动过缓2例,高灌注综合征1例,穿刺部位皮下血肿2例,所有并发症经积极治疗得到改善,未留下严重后果。结论症状性动脉狭窄血管内支架置入患者术前充分准备,术后密切观察病情变化,监测生命体征以及高效安全的优质护理是预防和减少并发症,提高手术成功率及安全性的有效保障。

  • 标签: 血管内支架置入术 症状性脑动脉狭窄 围手术期 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改良额部锥颅斜行置管液化冲洗引流治疗慢性下血肿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河南大学附属南石医院神经外科2013年6月至2017年6月采用改良额部锥颅置管引流治疗的102例慢性下血肿的临床资料。结果102例病人的症状术后1~4h均明显改善,术后48h复查CT显示血肿均大部分被清除,留管时间2~4d,术后7~10d痊愈出院,无死亡病例。1例术后脑组织复位不完全形成下积液。术后1、3个月复查CT未见复发。结论CT定位下额部锥颅斜行深置单管冲洗引流治疗慢性下血肿方法简单,疗效确切,复发率低,并发症少。

  • 标签: 慢性硬膜下血肿 经额锥颅 斜行单管 冲洗引流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主动脉夹层患者行覆支架植入的术前术后护理干预效果。方法对62例Stanford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行覆支架植入期护理干预案例研究。结果通过术前和术后及时有效地护理干预,2~3周后均可度过危险期并康复出院,术后治愈率为100%。结论加强对覆支架置入的护理干预,对于改善主动脉夹层患者预后、大大提高治疗成功率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主动脉夹层 覆膜支架植入 护理
  • 简介:摘要穿刺后头痛是公认的产科患者椎管内麻醉中常见的并发症;它可发生在腰麻后,也可发生在硬膜外麻醉期间的意外刺穿;该类头痛会导致出院时间延长或者反复入院,而使产妇照顾婴儿的能力受影响。体位因素对头痛的影响有助于该类头痛和其他类型头痛的鉴别诊断。穿刺后头痛的诊断及管理对医生也是挑战。本文通过分析椎管内麻醉后产妇头痛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控制与预防措施。产后头痛只要采取针对性的治疗和护理,头痛症状可以明显缓解甚至消失。

  • 标签: 产科 硬脊膜穿刺 头痛 防治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血流灌注显像评价颈动脉支架植入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0月到2015年10月在我院治疗的40例颈动脉支架植入患者作为本研究对象,采用脑血流灌注显像法进行术前与术后的检测。结果患者在手术之后双侧大脑前动脉、中动脉与后动脉供血区域血流灌注量比术前脑血流灌注量高,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颈动脉支架植入能够增加患者血流灌注量,值得进行临床推广。

  • 标签: 脑血流灌注 颈动脉支架植入术 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下血肿患者的术后护理方式,总结归纳护理要点,为临床护理提供参考。方法2011年2月至2015年4月我院对80例下血肿患者进行研究分析,提供基础护理,观察患者病情,进行引流护理,对临床护理情况进行总结归纳。结果全部患者接受各项护理后,有3例出现了颅内积气情况,为患者注射颅痛定治疗,1例肺部感染,使用吸氧护理结合拍背促进咳痰,4例癫痫,使用安定和德巴金治疗,1例精神障碍,使用冬眠灵和非那根治疗,2例血肿复发,让患者头低位侧卧,促进膨,临床并发症发生率是15%,经过针对性的护理,这些患者的症状均得到控制。结论下出血患者临床中接受基础护理、病情观察、引流以及锻炼指导等护理内容后,其护理效果比较突出,患者的病情改善明显,并发症几率较低,临床中可以进行推广使用。

  • 标签: 硬膜下血肿 术后护理 护理探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慢性下血肿围手术期的护理措施。方法选取我院在2016年6月到2017年12月间收治的56例慢性下血肿患者,对其均采用手术治疗,将其按照护理方法不同分为两组,观察组28例,采用围手术期综合护理措施,对照组28例,采用围手术期常规护理措施。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慢性下血肿患者,围手术期实施综合护理措施,护理的满意度高,且能够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值得进行推广应用。

  • 标签: 慢性硬膜下血肿 围手术期 护理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下血肿误诊为硬膜外血肿分析。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报告为下血肿且被误诊为硬膜外血肿的患者36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2013年2月至2017年1月为收治时间,对本次患者进行CT检查,且分析颅内血肿不同量和不同部位CT表现。结果本文研究中,经手术活检确诊的有16例,其中10例经复查CT检查,可发现血肿量增加,且实施了相关手术治疗,其余的20例患者经MRI检查、冠状位CT复查而明确诊断,但均恢复良好,出院,且无任何严重后遗症。结论对于下、硬膜外血肿需联合CT影像及患者的临床症状进行判定,若发现误诊则需予以积极的预后处理,以此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改善预后情况。

  • 标签: 硬膜下血肿 硬膜外血肿 误诊 预后情况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钻孔引流并标准去骨瓣减压在外伤性下血肿疝中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40例外伤性下血肿疝患者,将其随机分为2组,各20例。采取标准去骨瓣减压血肿清除治疗对照组,采取钻孔引流并标准去骨瓣减压血肿清除治疗观察组。比较两组治疗情况及预后效果。结果观察组住院、颅内减压等时间较对照组均显著较短,且P<0.05;观察组预后良好率55.0%较对照组20.0%显著较高,且P<0.05。结论钻孔引流并标准去骨瓣减压在外伤性下血肿疝中的效果非常显著,即可快速接触患者颅内压迫,还能缩短住院时间,改善其预后,值得应用推广。

  • 标签: 外伤性 硬膜下血肿脑疝 钻孔引流 标准去骨瓣减压
  • 简介:摘要左房黏液瘤是心脏常见的肿瘤,其生物学特性被认为是良性肿瘤,左房粘液瘤最常见的并发症是脑栓塞,其次为体循环栓塞。而栓塞常造成多种多样的系统损害,死亡率、致残率都很高,在某种程度上不亚于恶性肿瘤。文献报道心房粘液瘤可以导致多种神经系统损害,有一部分表现为颅内多发性动脉瘤及继发的缺血或出血性损害1-2。我院2017年11月手治疗左房粘液瘤1例,经精心治疗、护理,现患者康复出院。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 标签: 左房粘液瘤 脑动脉多发动脉瘤 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