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血气分析结果对于维持和支撑心肺功能受损患者的生命至关重要,这就要求护理人员了解各个动脉的特点,掌握操作流程和要点,加强练习,采取有效措施降低影响结果的不良因素,提高动脉采血的成功率和血液标本的合格率。

  • 标签: 动脉血 血气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胎儿窘迫的准确性诊断及指导临床改善高危儿的预后。方法选取2011年6月-8月期间住院经阴道分娩的新生儿98例,统计分析动脉血气分析、羊水情况、胎心监护对诊断胎儿窘迫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新生儿娩出后第一次呼吸前动脉取样进行血气分析,两组均常规行产前胎心监测。结果羊水情况、胎心监护、pH的敏感度分别为74.07、25.92、85.17,特异度分别为54.55、63.89、91.93。结论胎儿缺氧时间及程度以及能否及时干预将极大影响新生儿预后,血气应用于临床将提高临床胎儿窘迫诊治率,便于及早进行干预,有利于降低死亡率及病死率。

  • 标签: 脐动脉血气分析 羊水形状 胎儿窘迫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动脉气分析在新生儿救治中的价值。方法对2011年10月年至2013年10月在什邡市妇幼保健院救治的418名新生儿同时进行Apgar评分及动脉气分析,随机抽取200名新生儿根据Apgar评分<7分作为抢救依据为对照组,218名新生儿根据动脉气分析PH<7.2作为救治依据为研究组,评价两组病例诊断新生儿窒息发病率,救治成功率,1周内围产儿不良结局发生率(新生儿死亡、缺血缺氧性脑病、住院时间超过1周)纳入不良结局范畴。结果对照组100名新生儿中根据Apgar评分<7分诊断新生儿窒息16例,发病率8%,救治成功14例,成功率87.5%,1例因重度窒息死亡,1例因诊断缺血缺氧性脑病家属放弃治疗死亡,1周内不良结局发生率31.3%(2例新生儿死亡,3例住院时间超过1周),研究组根据动脉气分析PH<7.2诊断新生儿窒息20例,发病率9.17%,救治成功18例,成功率90%,1例因新生儿颅内出血死亡,1例因胎盘重症早剥导致严重失血死亡,1周内不良结局发生率25%(2例新生儿死亡,3例住院时间超过1周),两组病例在诊断新生儿窒息有显著差异P<0.05,救治成功率无明显差异,P>0.05,1周内不良结局发生率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动脉气分析比Apgar评分在诊断新生儿窒息上更客观可靠,救治后导致新生儿1周内不良结局发生率更低,临床价值更大。

  • 标签: 脐动脉血气分析 Apgar评分 新生儿救治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动脉气剩余用于危重患者生化检验的可行性。方法采用固体肝素锂锌平衡的动脉气针采集动脉,剩余血液进行生化检验,同时对患者采取静脉进行生化检验,比较检测结果。结果两种采血方法检测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谷氨酰转酞酶、血尿素氮、尿酸、血糖、超敏C反应蛋白检测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总蛋白、肌酐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单位超过1/2CLIA’88,在实验室允许误差范围内。结论采用动脉气分析剩余可以同时进行生化检测,结果可靠,减少重症患者检验性失血,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使用。

  • 标签: 动脉血气 剩余血 危重患者 生化检验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新生儿动脉标本采集部位的效果,如成功率、操作所要时间及安全性。方法将300例新生儿随机分成桡动脉、股动脉和头皮动脉三组各一百例,比较三组采血成功率和优缺点。结果经桡动脉采血组成功率85%(85/100);经股动脉采血组成功率62%(62/100);经头皮动脉采血组成功78率78%(78/100),三组一次穿刺成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桡动脉标本采集时间短、操作简便,安全,可作为新生儿动脉标本采血的首选方式。

  • 标签: 新生儿 动脉采血 部位效果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胎儿宫内生长受限(FGR)患者通过胎盘实质内血流树与动脉流的阻力指数(RI),及收缩期最大流速与舒张末期流速的比值(S/D)的改变测定胎盘功能。方法使用彩色多普勒检测胎盘实质内三处血流的S/D,RI指数取平均值与胎儿动脉S/D,RI值做比较,进行分析。结果胎儿宫内生长受限患者胎盘实质内血流S/D,RI值的改变较动脉显著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胎盘实质内血流树血流S/D,RI值的改变早于动脉,可较早的预测胎儿宫内生长受限,经积极干预母婴预后均良好。

  • 标签: 胎盘实质 脐动脉血流 胎儿宫内生长受限
  • 简介:目的探讨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治疗前后动脉流变化情况。方法分析2011年3月~2013年2月超声科诊断的80例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孕产妇临床资料,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孕产妇给予针对性治疗和相应的饮食指导。结果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孕产妇的治疗后的PI、RI和S/D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孕产妇动脉流进行动态监测,可以有效的预测胎盘血液循环状态,降低围生儿不良结局发生率,提高妊娠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 脐动脉血流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产时胎心监护异常图形与新生儿动脉气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2011年12月至2013年5月共1260例足月妊娠、单胎、头位、无合并症及并发症产妇,根据产时胎心监护图型分为两组,观察组轻度变异减速(VD)及早减(ED)232例、不良胎心监护包括不典型变异减速、中、重度变异减速、胎心基线变异减弱或消失、延长减速、晚期减速(LD)及心动过缓268例。对照组产时胎心监护无变异减速、早减及不良图形、新生儿动脉pH≥7.20的产妇760例。结果对照组PH值范围7.27±0.08,BE值范围-2.37±2.03mmol/l。不良胎心监护图型pH、BE值显著低于对照组与轻度变异减速及早减组(P<0.01,P<0.05)。观察组pH<7.2不良胎心监护占82.14%,其中不良结局儿占95.12%。结论不良胎心监护与新生儿动脉pH、BE值有较好的相关性。产时重度变异减速或变异减速并存其它异常胎心监护,胎心基线变异减弱,尤其伴发羊水粪染、脐带异常时与新生儿动脉气pH、BE值有关。

  • 标签: 脐动脉 血气分析 产时胎心监护 缺氧 酸中毒 新生儿结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在椎-基底动脉不足(VBI)的诊断和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56例临床拟诊为VBI的患者进行CDFI检查,分别测量治疗前后颅外段椎动脉的内径和血流动力学参数(收缩期峰值流速Vs、舒张末期流速Vd、阻力指数RI),正常对照组40例,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前椎动脉的内径小于对照组(p<0.05),且治疗前后内径无明显改变(p>0.05)。病例组治疗前椎动脉的Vs、Vd小于对照组(p<0.05),RI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椎动脉的Vs、Vd增高(p<0.01),以RI增高为主要表现的患者的RI降低(p<0.01);病例组治疗后椎动脉的Vs、Vd与对照组接近(p>0.05),RI大于对照组(p<0.01);病例组中治疗前椎动脉的Vs、Vd、RI和内径均在正常范围者14例,其椎动脉的Vs、Vd与对照组接近(p>0.05),但用药后明显增高(p<0.01)。结论CDFI可为VBI的明确诊断和疗效评价提供客观依据。VBI患者椎动脉流Vs、Vd降低、RI增高,临床治疗可以降低椎动脉RI、提高Vs、Vd。CDFI还可发现在超声诊断标准以外的VBI患者,并明确部分VBI的病因。

  • 标签: 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 简介:摘要急性下肢动脉栓是血管外科常见急症之一,多见于老年人、风湿性心脏病病人、动脉粥样硬化及血管手术后病人,是栓子自心脏、近侧动脉壁脱落或自外界进入动脉,被血流推向远侧下肢,阻塞下肢血流而导致肢体缺血坏死的一种病理过程。患者表现为下肢疼痛(为最初表现及主要症状),疼痛从膝部传导至足部,肢端皮肤紫黑,足背动脉搏动微弱或消失,皮温发凉,若不及时治疗有可能失去双腿,造成终身残疾。我科自2010年2月至2013年5月共收治了8例急性下肢动脉栓塞,均行Fogarty导管取栓术,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 标签: 急性下肢动脉血栓 护理
  • 简介:摘要以提高新生儿桡动脉穿刺采血的成功率为目的。选择96例出生10min~26d的新生儿,行桡动脉穿刺采集血气标本,观察组48例使用BD预设型一次性动脉气针,对照组48例使用一次性5ml注射器,比较两种方法一次穿刺成功率及采血质量(误入静脉、混入气泡及凝血等)。观察组BD预设型一次性动脉采血针组一次穿刺成功44例(91.6%)高于对照组一次性5ml注射器一次性穿刺成功38例(79.1%)。使用BD预设型一次性动脉采血针进行新生儿桡动脉穿刺采血成功率高于使用一次性注射器,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新型动脉血气针 新生儿桡动脉 采血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来我院常规彩超检查诊断为单动脉的检查结果,结合围产结局进行评估,为单动脉患者妊娠时机及终止妊娠方式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来我院就诊定期产前检查孕妇,常规彩超检查诊断为单动脉的患者为受试对象,分析彩超检查诊断结果,结合围产结局进行评估。结果受试对象常规彩超检查及终止妊娠后病理检查均诊断为单动脉27例,15例为单纯性单动脉,12例单动脉合并胎儿先天性发育异常;围产结局13例终止妊娠方式选择剖宫产,2例为经阴道分娩,新生儿产后Apger评分1分钟均在8分以上;12例为单动脉合并胎儿先天性发育异常,2周后复查胎儿彩超与先前诊断一致,患者及家属要求引产。结论门诊产前检查胎儿彩超时,应常规检查胎儿及附属物,疑似单动脉患者应定期复查并结合羊水穿刺等其他检查手段,排除胎儿合并其他畸形或染色体异常。

  • 标签: 围产结局 单脐动脉 羊水穿刺
  • 简介:探讨冠状动脉流缓慢(Slowcoronaryflow,SCF)的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冠状动脉造影等特点,寻找SCF发生的影响因素。方法:通过TIMI血流帧计数法(Thrombolysisinmyocardialinfarctionframecount,TFC)判断血流速度,人选2003年1月至2011年12月因胸痛等心肌缺血症状于我院心导管室行冠状动脉造影(Coronaryarteryangiography,CAG)的SCF患者376例,对照组为同期行CAG证实无冠脉显著狭窄且血流正常的患者共300例。记录临床资料,实验室指标及血流速度。结果:慢血流组年龄低于对照组[(57.9±10.1)岁比(61.0±9.4)岁,p=0.006],男性比例和吸烟史均高于对照组(分别为76.9%比42.0%,p〈0.001和43.6%比24.0%,p〈0.001)。慢血流组患者尿酸和甘油三酯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周醇(HDL—C)和载脂蛋白A1(Apo—A1)明显低于对照组,分别为:尿酸:(364±90)μmol/Lvs.(327±92)μmol/L,p〈0.001;甘油三酯:(1.86±1.14)mmol/LVS.(1.64±0.91)mmol/L,p=0.007;HDL—c:(1.10±0.25)mmol/l,VS.(1.22±0.36)mmol/L,p〈0.00);和Apo—A1:(1.12±0.21)g/LVS.(1.29±0.26)g/L,p〈0.0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别、甘油三酯、HDL—C和Apo—A1是预测慢血流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其ORadi值依次为2.966(95%CI:1.891—4.654,p〈O.001),1.395(95%CI:1.139-1.707,p=0.001),11.178(95%CI:3.896—32.070,p〈0.001)和0.010(95%cI:0.003—0.037,p〈O.001)。结论:性别、甘油三酯、HDL—C和Apo—Al是预测慢血流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冠心病 血流缓慢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西班牙橙,我国6O年代初即已引进种植,由于当时大多数带有裂皮病病毒,故未能在国内推广种植。1994年我县从中柑所引进脱毒西班牙橙品种,经1O年的高接换种和育苗定值,对其结果习性进行观察,表现良好,效益较佳,当地栽培面积逐步扩大。

  • 标签: 西班牙脐血橙 品种特性 栽培技术
  • 简介:脾功能亢进是晚期血吸虫病门静脉高压症的严重并发症,以脾脏肿大,骨髓代偿性增生、一种或多种血液细胞减少为特征,临床较为常见,诊断也不困难。但一些脾肿大还不明显时伴有脾功能亢进,则不易被发现。及时发现和及时治疗,是防止病情进一步发展的必要手段。本研究对脾肿大伴脾功能亢进患者与脾肿大不伴有脾功能亢进患者的脾动脉流参数进行对比检测,观察脾功能亢进对脾动脉流量参数的影响,为临床上对脾功能亢进患者提前干预提供依据。

  • 标签: 亢进脾 功能亢进 动脉血流
  • 简介:摘要目的阐述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下肢血管病变的优点,经验性地提出一些检查中应注意的问题。方法对我院使用二维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诊断为下肢动脉栓形成的79例患者资料进行回顾分析,这些病例后来均经手术、动脉造影或临床确诊。结果2D图像显示79例患者管腔内有不同程度血栓,呈低或强回声,35例为单发血栓,44例为多发血栓。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血管病变有无创、简便、快捷、可重复性高的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彩色多普勒超声 血栓形成 血管狭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实施颈部动脉管狭窄支架介入治疗的疗效。方法分析颈部动脉管狭窄患者实施支架介入治疗与常规治疗各3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评分量表(NIHSS)进行评分,并且比较治疗后脑卒中、心肌梗塞、死亡等意外事件的发生概率。结果两组患者NIHSS评分>20及治疗后意外事件的发生概率,介入组明显减轻,与常规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部动脉管狭窄支架介入治疗效果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