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并分析胸腔闭式引流加持续吸引治疗气胸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8年5月~2020年1月收治的气胸患者80例当做研究对象,并根据治疗方式的差异性,将80例患者分为普通组(n=40例)和试验组(n=40例)。普通组患者采用胸腔闭式引流治疗,试验组患者在普通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持续吸引治疗。详细记录两组患者的病情变化情况,并比较其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00%,明显高于普通组的77.50%,组间统计学意义鲜明,P<0.05。结论:与单纯胸腔闭式引流相比,气胸患者开展胸腔闭式引流加持续吸引治疗能够获得更为确切的治疗效果,不仅能显著缩短其住院治疗时间,又能进一步改善患者的相关血气指标,值得持续推广或应用。

  • 标签: 胸腔闭式引流 持续负压吸引 气胸 临床疗效 血气指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中心静脉导管穿刺置管并真空引流对胸腔积液患者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19年12月就诊于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的胸腔积液患者156例。根据穿刺方法不同将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78例,观察组78例。观察组行超声引导下胸腔穿刺置管引流术,对照组行常规胸腔穿刺置管引流术。比较2组患者的穿刺成功率、穿刺并发症的发生率、引流有效率及平均引流时间等。结果观察组穿刺成功率为98.7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8.46%(χ2=6.84,P=0.01);观察组穿刺并发症发生率为6.41%,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7.95%(χ2=4.85,P=0.03)。观察组的引流总有效率为84.42%,高于对照组的69.59%,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9,P=0.03)。观察组平均引流时间为(3.40±1.11)d,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03±1.12)d,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53,P=0.00)。结论超声引导下中心静脉导管穿刺置入并真空引流应用于胸腔积液治疗,可提高穿刺成功率,减少穿刺并发症,提高引流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超声检查,介入性 导管插入术,中心静脉 胸腔积液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不同药物胸腔注入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滨州市人民医院2014年6月至2017年3月治疗的恶性胸腔积液患者214例的临床资料,依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单纯引流组26例、顺铂组55例、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恩度)组58例、榄香烯乳组30例、红霉素组45例,比较各组患者近期治疗效果、生活质量改善情况、不良反应发生率、住院费用及远期生存情况。结果单纯引流组、顺铂组、恩度组、榄香烯乳组、红霉素组近期总有效率分别为23.1%(6/26)、49.1%(27/55)、70.7%(41/58)、46.7%(14/30)、73.3%(33/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4.20,P<0.05),恩度组、红霉素组的近期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其他组;单纯引流组、顺铂组、恩度组、榄香烯乳组、红霉素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好转率分别为30.8%、58.2%、84.5%、56.7%、8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7.20,P<0.05),恩度组、红霉素组好转率均明显高于其他组别;恩度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最低,仅少数患者出现胸痛、乏力、恶心、发热等(其发生率分别为3.4%、8.6%、5.1%、3.4%),与其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40、10.40、36.60、15.00,均P<0.05)。恩度组治疗费用[(3 863.2±163.3)元]明显高于其他组(F=124.48,P<0.05);单纯引流组、顺铂组、恩度组、榄香烯乳组、红霉素组1年生存率分别为11.5%、32.7%、65.5%、36.7%、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8.70,P<0.05),两年生存率分别为3.8%、5.5%、13.8%、6.7%、15.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5.28,P=0.26);四组注入药物患者的生存期均高于单纯引流组(F=54.40,P<0.05),恩度组及红霉素组明显高于其他组(P<0.05)。结论胸腔注入恩度或红霉素可明显提高恶性胸腔积液患者的近期疗效及远期生存率,并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注入红霉素住院费用较低,但胸痛、发热等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注入恩度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但治疗费用较高。

  • 标签: 胸腔积液,恶性 引流术 注射,胸腔内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 顺铂 榄香烯乳注射液 红霉素 疗效比较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胸腔闭式引流的胸腔积液患者性情绪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2015年2月至2018年2月收治的行胸腔闭式引流的胸腔积液患者140例,按区划随机化设计分组,依次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0例。对照组按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心理干预。比较两组护理干预前后的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疼痛程度、疼痛持续时间、引流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护理干预后观察组SAS评分及SD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引流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观察组疼痛程度、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疼痛持续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心理干预有利于减轻胸腔闭式引流患者的性情绪,缓解疼痛,促进恢复,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 标签: 心理干预 胸腔积液 负性情绪
  • 简介:摘要:随着时代的进步,我国工业正在飞速的发展,而在烟草生产企业发展中,粉尘的危害是非常重要的问题,粉尘不仅对相关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有比较大的威胁,对大部分电器设备的运行也有影响;烟草粉尘在空气中的分散达到一定程度,还会产生爆炸等重大安全事故。除尘技术的应用,可以有效减少粉尘对烟草从业人员身体的伤害,也能减少粉尘等污染物排放。本文主要对除尘技术的原理及特点进行分析,对其在烟草行业的应用做简要讨论。

  • 标签: 负压除尘技术 诱导除尘 烟草粉尘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封闭引流技术在骨科的临床应用。方法:抽取2018年12月-2020年10月,我院收治的100例骨科患者,按随机字母表法分为T组(50例)和N组(50例),其中T组采用封闭引流技术,N组采用常规引流技术,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引流情况、感染情况及满意度。结果:①T组的创面愈合时间、更换引流管次数、住院时间及治疗费用均优于N组(P<0.05)。②T组的治疗有效率为96%,高于N组的84%(P<0.05)。③T组的感染率为4%,低于N组的16%(P=0.046)。④T组的满意率为96%,低于N组的80%(P=0.014)。

  • 标签: 负压封闭引流 骨科 临床应用 治疗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近20年来伤口疗法(NPWT)在创面修复领域广泛应用,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均证实其在多个方面对创面修复起正向调控作用。而近10年来,NPWT无论在材料或发生设备上的完善,还是在使用方法、作用机制研究以及临床应用策略方面,较之前的10余年都有了较大的进展。严格准确把握NPWT的临床应用指征,科学运用NPWT调控创面愈合微环境,有效改善各类型创面愈合质量,不断提升创面修复水平,是规范应用NPWT的核心要义。

  • 标签: 烧伤 负压伤口疗法 创面修复 创面愈合质量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针对甲状腺乳腺患者术后采取切口内吸引的护理安全性以及其具体效果。方法:本院针对甲状腺乳腺患者的治疗档案进行回顾性分析,选取2017年3月到2018年3月期间在本院进行治疗的甲状腺乳腺患者共60例,通过随机数原则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术后采取切口内吸引的护理手段,对照组术后采取常规护理手段,根据其护理手段不同进行病情的观察与分析,根据患者的术后具体情况分析护理的安全性与具体效果。结果:在对患者进行疼痛评分的结果分析中显示在实验组评分为(1.35±0.81)相较于对照组评分为(1.38±0.82)并无差异,P大于0.05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在对患者进行引流时间的结果分析中显示在实验组时间为(26.45±2.54)小时,相较于对照组时间为(30.52±4.23)小时更短,P小于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同时在住院时长与术后并发症方面实验组均更具有优势。结论:总体来看,在针对甲状腺乳腺患者术后采取切口内吸引的护理的效果显著,有助于帮助患者恢复,能够减少并发症,同时安全性更高,因此建议在其它医疗单位同类治疗中使用。

  • 标签: 甲状腺乳腺患者 切口内负压 护理手段 疼痛评分 引流时间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甲状腺乳腺患者手术后进行切口内引流的应用效果和护理方法。方法:于2019年1月至6月时间段的甲状腺乳腺手术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手术时间顺序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20例,分别采用常规护理模式和引流专业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引流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的引流时间、引流量、住院时间以及疼痛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数据具有统计学价值,P

  • 标签: 甲状腺乳腺手术 负压吸引 护理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封闭吸引在骨科治疗中的应用策略。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8月~2020年8月收治的64例四肢骨折患者,采取随机分组方式将所有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对所有患者先清创后再实施骨折复位固定术,其中给予观察组运用封闭吸引,给予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换药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与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植皮前所需时间、住院时间和对照组患者数据相比较小,创面缩小面积和对照组患者相比较大,两组数据差异对比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观察组出现1例局部过敏,1例局部感染,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25%,对照组出现2例全身感染,2例局部感染,1例创面出血,1例局部坏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8.7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骨科治疗中应用封闭吸引有利于增加局部血流量与骨皮质、骨膜血供,快速形成骨痂和促进断段愈合,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几率较低。在治疗中运用的材料能减少对创口刺激,加快骨折愈合,因而值得在临床大力推广和应用。

  • 标签: 骨科 治疗 封闭负压吸引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初步观察封闭引流(VSD)治疗碱烧伤创面的效果。方法2016年6月—2020年3月,江南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60例男性碱烧伤患者符合入选标准,对其进行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磺胺嘧啶银组30例和VSD组30例,年龄分别为(36±8)、(35±10)岁,烧伤总面积分别为(7.2±2.0)%、(8.5±3.0)%体表总面积。入院后,磺胺嘧啶银组患者给予清创后常规磺胺嘧啶银换药治疗,每日换药1次;VSD组患者给予清创后持续VSD治疗,将设置为-10.67 kPa,每6~8天更换1次材料。治疗第1、4、7天,收集磺胺嘧啶银组患者创面渗出液和VSD组患者创面引流液,采用便携式pH计行pH值检测并统计渗出液/引流液量;治疗7、14、21 d后,计算2组患者创面愈合率;治疗前、治疗7 d后,采集2组患者静脉血,检测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8(IL-8)水平;治疗14 d每次换药时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评估2组患者疼痛评分;统计2组患者医疗费用、出院时满意度评分。对数据进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t检验和Bonferroni校正。结果(1)治疗第1、4、7天,VSD组患者引流液pH值分别为9.75±0.59、9.01±0.46、8.13±0.28,明显高于磺胺嘧啶银组患者渗出液的9.35±0.62、8.18±0.18、7.58±0.09,t=2.03、6.80、7.56,P<0.05或P<0.01。治疗第1、4天,VSD组患者引流液量分别为(553±83)、(239±65)mL,明显多于磺胺嘧啶银组患者渗出液的(440±77)、(175±49)mL,t=3.44、2.24,P<0.05;治疗第7天,VSD组患者引流液量为(21±8)mL,明显少于磺胺嘧啶银组患者渗出液的(149±44)mL,t=-12.61,P<0.01。(2)治疗7、14、21 d后,VSD组患者创面愈合率分别为(39±6)%、(74±10)%、(92±3)%,均明显高于磺胺嘧啶银组的(25±3)%、(59±6)%、(77±6)%,t=7.07、5.59、7.09,P<0.01。(3)治疗前,2组患者血清中TNF-α和IL-8水平均相近;治疗7 d后,VSD组患者血清中TNF-α和IL-8水平均明显低于磺胺嘧啶银组(t=-8.75、-8.04,P<0.01)。(4)VSD组患者换药时疼痛评分、医疗费用明显低于磺胺嘧啶银组(t=-4.28、-7.56,P<0.01),患者出院时满意度评分明显高于磺胺嘧啶银组(t=10.91,P<0.05)。结论VSD技术应用于临床碱烧伤创面可有效促进残留碱液的去除,减轻碱液对皮肤组织的进一步损伤,缩短创面愈合时间,有效去除炎症介质,减轻换药疼痛,降低治疗总费用,提高患者满意度。

  • 标签: 烧伤,化学 负压伤口疗法 伤口愈合 碱类
  • 简介:摘 要:目的:探究分析手外科临床应用封闭引流技术的相关问题。方法:研究年限2017年1月-2019年12月,纳入样本共40例,以治疗干预方案差异均分为研究组(封闭引流)、对照组(基础性治疗),对比两组各项指标。结果:对比两组治疗后愈合率、换药次数、并发症发生率,研究组更具优势(P<0.05)。结论:手外科临床应用封闭引流技术临床效果显著,可全面推广。

  • 标签: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 手外科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为进一步提高建筑给排水设计的水平,充分发挥出无供水的优势,本文主要针对节水在建筑给排水设计中的应用;无供水设备的优点分析;无供水设备的工作原理分析三点内容,从多个角度出发,提出具体的可行性方法,为后续的工作展开提供有效的借鉴和参考。

  • 标签: 给排水设计 建筑工程 无负压供水 应用分析 工作原理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骨科治疗期间封闭引流的应用价值 。方法:于 2018年 5月到 2020年 5月随机选取 100例骨科治疗患者并随机进行分组 。以随机数字法方式进行分组处理。常规组以常规换药治疗措施为主,实验组采用 封闭引流技术。 以综合预后效果为主进行对比研究。 结果:实验组患者康复相关指标均显著优于常规组,统计学对比结果有意义, P < 0.05 ;实验组有 1 例患者复发感染,常规组有 4 例患者复发感染,复发率分别为 2.00% 、 8.00% ,对于结果有意义, P < 0.05 。 结论:封闭引流可以有效应用于骨科,对于骨科创面感染的患者具备较高的康复推动作用,可以在骨科普及。

  • 标签: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 骨科 干预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甲状腺乳腺患者手术后进行切口内引流的应用效果和护理方法。 方法 :于 2019 年 1 月至 6 月时间段的甲状腺乳腺手术患者 40 例作为研究对象按手术时间顺序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 20 例,分别采用常规护理模式和引流专业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引流情况。 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引流时间、引流量、住院时间以及疼痛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数据具有统计学价值, P<0.05 。 结论: 对于甲状腺乳腺手术患者进行切口内吸引护理措施可以有效的进行引流,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出院。

  • 标签: 甲状腺乳腺手术 负压吸引 护理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创伤骨科临床中封闭引流技术的应用方法及效果。方法:本次研究主要以创伤骨科患者为主,患者在2018年5月到2019年7月在本月创伤骨科接受相关治疗,共有106人,按照统计学方法来对患者进行分组,作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前者在治疗中采用常规引流,后者采用的是封闭引流,然后从引流管更换次数、住院时间、创面愈合时间、感染情况几方面来对比两种不同物流技术的效果。结果:在治疗中对照组和试验组的引流管更换次数平均值分别为(4.53±1.06)次和(2.45±0.75)次,试验组引流管更换次数较少;对照组和试验组的创面愈合时间分别为(45.35±5.37)d和(30.15±4.79)d,实验组患者创面愈合速度快;对照组住院平均时间为(25.75±4.76)d,试验组的住院平均时间为(17.75±3.63)d,试验组患者住院时间较短;对照组感染发生率为11.32%,共有6例,试验组感染发生率为3.77%,共有2例,试验组感染发生率更低。且上述各项观察指标所对应的P

  • 标签: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 创伤骨科 感染 应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