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患者男性,57岁,腹部增强CT提示肝Ⅱ段、Ⅶ段占位,行腹腔镜肝Ⅶ段切除及左肝外叶切除。切除左肝外叶后,从路沿肝右静脉根部离断肝实质及肝右静脉回流支。随后转为前,沿缺血分界线自肝边缘向第二肝门逐步离断肝实质,直至肝离断面。完成Ⅶ段解剖性切除。Ⅶ段切除手术时间约150 min,肝门阻断4次,共60 min,出血量100 ml,未输血。随访8个月无肝癌复发或转移。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胸腰段结核患者应用前方手术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分析2010年9月至2018年9月于青岛大学附属医院诊断为胸腰段结核并采取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共32例,根据手术方式,将其分为两组,其中17例行前后路联合手术为对照组(A组),15例行前方手术为实验组(B组)。比较两组在手术情况、住院情况、术后并发症,并随访比较两组术前、术后1个月及末次随访时的红细胞沉降率和C反应蛋白(CRP)变化、后凸畸形矫正角度(Cobb角)、日本骨科协会脊髓功能评分(JOA评分)、腰背部疼痛视觉评分(VAS评分)及神经功能改善情况(Frankel分级)。组间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结果前方组手术时间[A组(285.24±89.21) min比B组(221.56±64.89) min,t=2.281 P<0.05]、术中出血量[A组(644.21±166.65) ml比B组(541.88±101.49) ml,t=2.062,P<0.05)和住院时间[A组(16.78±2.88) d比B组(14.01±2.62) d,t=2.831,P<0.05]均显著低于前后路联合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住院费用[A组(6.81±1.62)万元比B组(7.34±1.45)万元,t=-0.970,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内红细胞沉降率术前与术后1个月比较[A组:t=4.463,P<0.05;B组:t=5.557,P<0.05)、术后1个月与末次随访比较(A组:t=4.899,P<0.05;B组:t=4.418,P<0.05),C反应蛋白术前与术后1个月比较(A组:t=9.486,P<0.05;B组:t=7.525,P<0.05)、术后1个月与末次随访比较(A组:t=6.781,P<0.05;B组:t=4.735,P<0.05)不同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且两次随访均显著低于术前值。组间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比较,各时间点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Cobb角术前与末次随访时比较(A组:t=5.401,P<0.05;B组t=5.700,P<0.05)、JOA评分术前与末次随访比较(A组t=-7.541,P<0.05;B组t=-7.913,P<0.05)、VAS评分术前与末次随访比较(A组t=10.027,P<0.05;B组t=10.107,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且末次随访均显著低于术前值。两组间Cobb角、JOA评分、VAS评分,时间点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696、0.204、1.602,P>0.05)。A组术前Frankel分级,B级1例、C级4例、D级7例、E级5例,末次随访C级1例、D级2例、E级14例;B组术前Frankel分级,C级4例、D级8例、E级3例,末次随访D级1例、E级14例。A组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015,P<0.05),B组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944,P<0.05)。两组间并发症比较,B组并发症发生率33.3%低于A组41.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09,P>0.05)。但前后联合平均并发症发生率比前方组高。结论前方具有术中出血少、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不进入胸腔和腹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允许同一切口进行内固定的优点。

  • 标签: 胸腰段 脊柱结核 侧前方入路 前后路联合入路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最长肌与髂肋肌间隙(LPA)与Wiltse肌间隙显微镜下单减压(MBDU)对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方法通过影像学测量及形态学解剖证明最长肌与髂肋肌间隙的可行性。回顾性分析2016年至2018年北京天坛医院骨科收治的共124例[男75例/女49例,年龄(55±14)岁]因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接受单节段MBDU病例。根据椎管形态分为A组LPA48例,B组Wiltse肌间隙76例。记录各组手术时间、出血量、引流量、术后并发症。术前及末次随访时、对下肢疼痛及腰痛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术后患者主观满意度。术后通过X线、CT评估内固定及椎间融合情况。组间数据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最长肌与髂肋肌间隙稳定存在,套筒置放最大倾斜角度LPA为65°,Wiltse为40°。所有患者获得平均20个月的随访。A组手术时间(120±27) min、出血量(104±31) ml、引流量(50±15) ml,B组则分别为(115±32) min、(110±41) ml、(47±18) ml,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246、-1.917、1.730,均P>0.05)。术中硬膜撕裂各1例和3例;术后脑脊液漏各2例和3例。两组末次随访时、对下肢疼痛、腰痛VAS、ODI评分均较术前显著改善,组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A组患者主观满意度优良率为89.6%(43/48),B组为86.8%(66/76),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08,P>0.05)。结论经LPA行MBDU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安全有效,对于三叶草形椎管的对神经根管减压有优势。

  • 标签: 椎管狭窄 腰椎管狭窄 单侧入路 显微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右半结肠切除术尾联合中间与中间的疗效比较。方法将2015年3月~2018年9月收治于长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拟行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切除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两组,分别是尾联合中间组(观察组56例)和中间组(对照组53例),比较两种不同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目、中转开腹情况及术后肛门排气时间、进食流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并发症情况。结果尾联合中间组与中间组的手术时间分别为(123.5±23.2)min及(148.3±30.1)min,术中出血量分别为(32.5±23.2)mL及(61.3±27.8)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833,5.885;P<0.05);淋巴结清扫个数分别(22.3±4.60)个及(23.1±4.52)个,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915,P>0.05);两组中转开腹各1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0,0.000;P>0.05);两组患者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分别为(3.59±0.66)d及(3.62±0.62)d,进食流质时间分别为(4.16±0.72)d及(4.22±0.65)d,术后住院时间分别(9.27±2.10)d及(9.73±2.40)d,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016,0.875,0.425;P>0.05);两组患者均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尾联合中间组腹腔感染1例,肠梗阻1例,中间组切口感染1例,吻合口漏1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0,P>0.05)。结论在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手术中,采用尾联合中间较中间可明显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且手术更容易操作、安全、易配合,值得临床积极应用。

  • 标签: 腹腔镜 结肠肿瘤 右半结肠癌根治术 尾侧联合入路 中间入路
  • 简介:  【摘要】 目的 对腹腔镜下中间和尾术式治疗老年右半结肠癌的效果进行研究。方法 100例老年右半结肠癌患者, 根据腹腔镜术式不同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 各 50例。对照组采取中间术式治疗, 研究组采取尾术式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基本手术指标、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住院时间、术后排气时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研究组患者手术时间( 177.54±15.17) min短于对照组的( 207.22±16.15) min, 术中出血量( 101.44±12.75) ml少于对照组的( 119.59±15.34) ml,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 14.00%, 与对照组的 22.00%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老年右半结肠癌患者更适合使用腹腔镜下尾进行治疗, 不仅可以缩短手术时间, 减少出血量, 而且还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具有较高的价值, 建议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关键词】 右半结肠癌 ;腹腔镜 ;中间 ;尾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effect of laparoscopic middle approach and caudal approach in the treatment of right colon cancer in the elderly. Methods 100 elderly patients with right colon cancer were divided into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study group according to different laparoscopic approaches, 50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by the middle approach and the study group by the caudal approach. The basic operation indexes and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Results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 > 0.05). The operation time of the study group (177.54 ± 15.17) min was short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207.22 ± 16.15) min, and the intraoperative bleeding volume (101.44 ± 12.75) ml was less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119.59 ± 15.34) ml,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5).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 > 0.05). Conclusion laparoscopic caudal approach is more suitable for the elderly patients with right colon cancer. It can not only shorten the operation time, reduce the amount of bleeding, but also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It has a high value. It is recommended to be widely used in clinical practice.

  • 标签:
  • 简介:摘要主要步骤包括:(1)腹腔探查;(2)右结肠后间隙(RRCS)拓展:进入Told筋膜与结肠系膜间的天然外科平面。至结肠肝曲水平,同时向内侧暴露十二指肠,此为进入横结肠后间隙(TRCS)的标志。(3)中间结扎肠系膜血管:以回结肠血管(ICV,ICA)在肠系膜表面投影为解剖标志打开结肠系膜,可轻易与其后方已打开的RRCS间隙相汇合。以肠系膜上静脉(SMV)为主线,清扫外科干,进一步解剖Henle’s干及其分支。(4)幽门下淋巴结清扫;(5)消化道重建。本文对由外周和中间发展而来的尾联合中间进行了简要介绍,该术式技术上可行,术者操作相对简便,手术安全性高,可供结直肠外科医生参考。

  • 标签: 结肠肿瘤 腹腔镜 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 尾侧入路 中间入路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在胸腺瘤的临床治疗中,应用经剑突下胸腔镜与胸腔镜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于 2018年 3月 ~2019年 3月收治的 80例胸腺瘤患者进行分析,随机分为 2组。给予对照组患者胸腔镜手术治疗,观察组则应用经剑突下胸腔镜手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围术期指标、疼痛评分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引流管留置时间明显比对照组短,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与术后引流量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对比有统计学差异( P<0.05);观察组患者的术后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患者,两组对比有统计学差异( 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 P>0.05)。结论 在胸腺瘤的临床治疗中应用经剑突下胸腔镜治疗,临床效果较胸腔镜治疗更好,临床应用价值较高,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侧胸入路胸腔镜手术 经剑突下入路胸腔镜 胸腺瘤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斜外侧椎间融合术(oblique lumbar interbody fusion,OLIF)和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术(transfor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 TLIF)治疗腰椎退变性凸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8年5月治疗116例腰椎退变性凸合并椎管狭窄症患者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将患者分为两组,其中56例患者采用OLIF[OLIF组,男21例,女35例;年龄(65.2±8.7)岁;Lenke-SilvaⅡ型41例,Ⅲ型15例]和60例采用TLIF[TLIF组,男19例,女41例;年龄(61.3±11.6)岁;Lenke-SilvaⅡ型43例,Ⅲ型17例]。比较两组手术前后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 ODI)评分及并发症;分析两组的各自手术前后的腰椎矢状位、冠状位Cobb角和顶椎中心偏移距离。结果OLIF组和TLIF组VAS评分分别由术前的(7.7±1.6)分和(8.1±1.2)分降至末次随访时的(1.9±1.5)分和(2.2±0.9)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LIF组和TLIF组ODI分别从术前47.5%±9.1%和52.6%±5.8%增加到末次随访时的22.4%±6.7%和25.1%±8.4%;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矢状位Cobb角,术前OLIF组为8.6°± 5.7°,末次随访时为23.6°±4.3°;TLIF组术前为9.2°±4.2°,末次随访时为21.3°±4.8°;末次随访时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8,P=0.01)。腰椎冠状位Cobb角,OLIF组术前为16.4°±9.6°,末次随访时为2.8°±2.1°;TLIF组术前为15.2°±7.8°,末次随访时为6.4°±2.7°;末次随访时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96,P<0.001)。顶椎中心偏移距离,术前OLIF组为(26.3±9.4)mm,末次随访时为(4.3±1.9)mm; TLIF组术前为(23.4±5.5)mm,末次随访时为(7.5±4.2)mm;末次随访时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26,P=0.03)。OLIF组融合率为97.7%(127/130),TLIF组为91.1%(164/18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神经并发症发生率:OLIF组为16.1 %(9/56),TLIF组为8.3%(5/6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LIF组椎间融合器塌陷率12.3% (16/130),TLIF组椎间融合器塌陷率21.9%(35/18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3,P= 0.03)。结论OLIF技术是治疗伴有椎管狭窄症的腰椎退变性凸的有效手段,与TLIF相比可实现类似的临床效果,且能获得更好的腰椎冠状位和矢状位的矫正。

  • 标签: 腰椎 脊柱侧凸 脊柱融合术 外科手术,微创性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胫骨平台后骨折采用改良膝关节后内侧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 根据治疗方法将 100例胫骨平台后骨折患者分成两组,研究组和对照组各 50例。使用改良膝关节后内侧手术治疗研究组,使用加压螺钉内固定手术治疗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 对比两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出现率,研究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的膝关节恢复优良率和骨折复位优良率,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 胫骨平台后骨折采用改良膝关节后内侧手术治疗,治疗效果显著,值得应用。

  • 标签: 改良膝关节后内侧入路 胫骨平台 后侧骨折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改良微创直接前(LDAA)全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疗效及其可靠性、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对照研究。选取2015年1月—2018年1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科行LDAA和后外侧(PLA)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364例,其中男181例、女183例,年龄46~79(56±11)岁。按手术不同分为2组,其中LDAA组184例,PLA组18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BMI、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48 h出院率、输血例数,以及总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1个月、1年及末次随访时,采用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评价髋关节功能。术后1个月拍摄标准骨盆正位X线片,对患者臼杯前倾角度、臼杯外展角度、臼杯安全范围例数、股骨柄周边透明带评分、股骨柄中置例数及双下肢长度差异进行X线影像学评估。结果术前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BMI、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疼痛VAS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LDAA组术中出血量、输血率、住院时间、48 h出院率分别为(250±123)mL、1.09%、(47.5±2.5)h、85.87%,PLA组分别为(370±184)mL、17.78%、(66.5±3.5)h、85.87%。与PLA组比较,LDAA组术中出血量少、输血率低,住院时间短,48 h出院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而术中、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比较,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64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1~14(12±1.5)个月。术后1个月、1年及末次随访时,组内比较两组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均高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6.380、9.170,P值均<0.05);而不同时间点两组间Harri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术后1个月骨盆正位X线片影像学评估,两组患者臼杯前倾角度、臼杯外展角度、臼杯安全范围率、股骨柄周边透明带评分、股骨柄中置率及双下肢长度差异长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经LDAA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术式安全,临床疗效可靠,更利于患者快速康复。

  • 标签: 关节成形术,置换,髋 直接前入路 后外侧入路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右半结肠癌患者以腹腔镜尾右半结肠癌根治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共计100例收治的右半结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研究时间设置为2019年1月~2020年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右半结肠癌并发不全性肠梗阻患者实施腹腔镜下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complete mesocolic excision,CME)应用中间尾联合与头中间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9年1月大连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右半结肠癌并发不全性肠梗阻9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均接受腹腔镜下右半结肠切除术、CME加D3淋巴结清扫。按选择不同手术进行分组,其中44例患者采用中间尾联合 (观察组),另46例患者采用头中间(对照组)。对两组的术中、术后及并发症情况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术中出血量明显减少[(105.3±22.6) ml与(309.6±28.0) ml,t=13.698]、手术时间明显缩短[(165.2±17.9) min与(219.5±21.5) min,t=8.32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观察组与对照组在清扫淋巴结数量[(21.4±7.8)枚与(20.4±6.6)枚,t=0.534]、清扫淋巴结≥12枚比例[86.4%(38/44)与84.8%(39/46),χ2=0.208]、术后并发症[6.8%(3/44)与10.9%(5/46),χ2=0.318]、术后住院时间[(11.8±1.6) d与(12.5±2.3) d,t=0.986]等指标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右半结肠癌并发不全性肠梗阻实施腹腔镜下CME时采用中间尾联合安全可行,与头中间相比可减少术中出血量并使手术时间明显缩短。

  • 标签: 右半结肠癌 不全性肠梗阻 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 中间尾侧联合入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采用改良髂股联合有限Pfannenstiel治疗复合髋臼骨折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8年11月期间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创伤骨科采用改良髂股联合有限Pfannenstiel治疗的43例复合髋臼骨折患者资料。男28例,女15例;年龄为15~78岁,平均48.7岁;骨折按Letournel-Judet分型:T形骨折7例,前方伴后半横形骨折7例,双柱骨折29例。受伤至手术时间为1~20 d,平均7.6 d。所有患者均采用顺行后柱螺钉结合前方钢板固定。记录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复位质量、患髋功能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等。结果本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为90~240 min,平均157.3 min;术中出血量为300~1 500 mL,平均537.2 mL。术后骨折复位质量根据Matta评分标准评定:解剖复位32例,满意复位10例,复位差1例。43例患者术后获9~19个月(平均14.3个月)随访。所有患者骨折均获愈合,愈合时间为10~15周(平均12周)。随访期间无一例患者发生内固定物松动、折断及伤口感染等并发症。末次随访时根据改良Merle d'Aubigne & Postel评分系统评定患髋功能:优12例,良19例,中7例,差5例,优良率为72.1%(31/43)。结论改良髂股联合有限Pfannenstiel治疗复合髋臼骨折可以获得良好复位,具有术中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创伤小等优点,疗效相对满意。

  • 标签: 髋臼 骨折 骨折固定术,内 外科入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改良Henry保留旋前方肌与Henry切开旋前方肌掌钢板内固定治疗老年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2016年2月— 2018年12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和浙江省丽水市青田人民医院收治的78例老年桡骨远端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36例,女42例;年龄60~79岁[(66.5±5.6)岁]。骨折AO分型:B1型16例,B2型15例,B3型11例,C1型12例,C2型14例,C3型10例。40例采用改良Henry保留旋前方肌掌钢板内固定(改良组);38例采用Henry切开旋前方肌掌钢板内固定(传统组)。观察两组骨折愈合、内固定及并发症情况;比较两组术后1周、1个月、3个月、12个月腕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前臂旋转角度、握力等;比较两组术后3个月、12个月上肢功能评定表(DASH)评分。结果患者均获随访12~24个月[(15.2±6.3个月)]。术后3个月骨折均愈合。钢板内固定位置良好,均无感染、骨不连、钢板松动、肌腱损伤并发症。传统组2例出现腕管综合征,Ⅱ期行内固定去除腕管松解后缓解。改良组VAS术后1周[(6.17±0.40)分]、1个月[(5.54±0.40)分]、3个月[(3.18±0.30)分]低于传统组[分别为(6.80±0.45)分、(6.08±0.70)分、(3.75±0.40)分](P<0.05)。改良组前臂旋转角度术后1周[(49.4±17.5)%]、1个月[(66.7±14.3)%]、3个月[(87.3±7.2)%]大于传统组[分别为(40.3±13.2)%、(54.2±18.7)%、(80.7±8.1)%](P<0.05)。术后12个月两组VAS及前臂旋转角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1个月、3个月及12个月两组握力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及12个月两组DASH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Henry切开旋前方肌比较,改良Henry保留旋前方肌结合掌钢板内固定治疗老年桡骨远端骨折能减轻患者术后疼痛,改善早期旋转功能,更有利于患者早期功能恢复。

  • 标签: 桡骨骨折 骨折固定术,内 掌侧钢板
  • 简介:摘要枕骨大孔区腹脑膜瘤(vFMs)的基底部分位于齿状韧带前方,可将脑干或颈髓推向背外侧。由于受到延髓、椎动脉及后组脑神经的阻挡,手术时显露vFMs较为困难且切除的难度极大。诸多文献报道显示,充分显露vFMs的基底部是手术成功的决定因素,因此多采用经远外侧。但其具有开颅复杂、耗时长、肌肉损伤大且易损伤椎动脉等缺点。东部战区总医院神经外科自2010年4月至2018年12月共收治9例vFMs患者,术前通过根据影像学资料确认在延颈髓侧方存在肿瘤通道,采用经枕下中线显微切除术治疗,术后获得较好的疗效。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腋窝无充气腔镜下单甲状腺癌根治术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安徽省淮北市人民医院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80例单甲状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将患者分为对照组(40例)及观察组(40例)。观察组采用经腋窝无充气腔镜下单甲状腺癌根治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开放性手术方案治疗。记录两组患者中央区清扫淋巴结数、分离皮瓣及建腔时间、手术总时间、引流量及住院天数;对患者术后并发症进行评估并详细记录;术后3 d、1个月及3个月时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患者颈部及胸前疼痛情况;治疗前及治疗结束24 h后检测患者白细胞计数(WBC)、白细胞介素6(IL-6)及C反应蛋白(CRP)水平;术后3个月对患者美容满意度进行调查。结果观察组患者分离皮瓣及建腔时间、手术总时间、引流量、住院天数分别为(34.27±4.38)min、(130.75±12.28)min、(143.49±15.48)ml、(7.21±1.95)d,对照组分别为(12.43±1.83)min、(90.38±8.65)min、(87.48±12.11)ml、(5.48±1.32)d,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9.098、17.002、18.024、3.576,均P<0.01)。观察组术后3 d胸前疼痛VA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结束24 h后观察组CRP水平及WBC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美容满意度评级观察组Ⅰ级6例、Ⅱ级31例、Ⅲ级2例、Ⅳ级1例,对照组Ⅰ级1例、Ⅱ级10例、Ⅲ级24例、Ⅳ级5例,观察组美容满意度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术后伤口感染、暂时性喉返神经麻痹、皮下血肿的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经腋窝无充气腔镜下甲状腺手术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及美容效果,并可有效减少患者体内炎症反应。

  • 标签: 甲状腺肿瘤 经腋窝入路无充气腔镜 开放性手术 甲状腺癌根治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直接后方(DPA)与Kocher-Langenbeck(K-L)治疗髋臼后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8年6月期间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创伤骨科收治的45例髋臼后部骨折患者资料。根据手术不同分为两组:A组21例,男17例,女4例;年龄为(42.2±14.7)岁;采用DPA钢板固定治疗。B组24例,男21例,女3例;年龄为(42.8±11.9)岁;采用K-L钢板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切口长度、骨折愈合时间、骨折复位质量、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末次随访时患髋功能等。结果两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A组患者的手术时间[(60.0±15.7)min]、手术切口长度[(9.6±1.1)cm]显著短于B组患者[(115.2±42.4) min、(17.6±2.3)cm],术中出血量[(325.7±79.9) mL]显著少于B组患者[(404.2±147.4) 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5例患者术后获12~37个月(平均19.2个月)随访。两组患者术后骨折复位质量、骨折愈合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根据改良Merle d'Aubigne & Postel评分系统评定患髋功能:A组优14例,良5例,可2例,优良率为90.5%(19/21);B组优12例,良3例,可6例,差3例,优良率为62.5%(15/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K-L相比,DPA具有手术时间更短、术中出血量更少、手术创伤更小及髋关节功能恢复更好等优点,可安全、有效地处理髋臼后部骨折。

  • 标签: 髋臼 骨折 手术入路 后柱 后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额底纵裂经鸡冠切除颅咽管瘤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应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2010年12月至2018年5月首都医科大学三博脑科医院神经外科采用额底纵裂经鸡冠切除且术后病理证实为颅咽管瘤的10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影像学资料和随访资料,利用统计学方法分析患者的肿瘤全切率、病死率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等。结果通过该手术,肿瘤全切率达90.1%(91/101),病死率1.9%(2/101)。术后并发症以钠离子代谢紊乱最常见[54.5%(55/101)]。结论额底纵裂经鸡冠可以在安全、彻底的切除肿瘤的同时,尽可能避免下丘脑及周围临近组织的损伤。

  • 标签: 颅咽管瘤 额底纵裂 鸡冠入路 下丘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