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术中胆道造影胆道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20例胆道手术患者术中均进行胆道造影,其中采取方法①造影90例,方法②造影20例,方法③造影10例。结果方法①显示胆道残余结石36例,帮助行胆囊摘除术5例,显示胆道情况避免胆总管探查20例;方法②造影20例,结果显示胆道残余结石10例,显示胆道损伤2例;方法③显示胆道残余结石6例,显示胆总管下段损伤1例。其中联合方法①、②或③及多次造影61例。结论术中胆道造影胆道手术中可避免胆道残余结石、胆道损伤,降低再手术率。

  • 标签: 胆道手术 术中胆道造影 并发症 预防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胆道术中造影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120例术中胆道造影的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胆道造影正常者79例,异常者41例(占34.2%,其中胆总管或肝内胆管残留结石25例,胆总管下端狭窄12例,硬化性胆管炎1例,Caroli氏病2例,胆囊十二指肠瘘1例)。结论术中胆道造影能显示胆道通畅及狭窄、梗阻情况,能准确诊断胆道残留结石,为临床手术的推进提供重要的影像依据。

  • 标签: 术中 胆道造影 残留结石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胆道超声造影胆道疾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以2021年1-12月我院收治的40例经病理学确诊的胆道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对其进行X线检查与胆道超声造影检查,对比两种检查方式的疾病检出率与漏诊、误诊率。结果:胆道超声造影对于胆道疾病的检出率为97.50%,显著高于X线的85.00%(P<0.05);同时胆道超声造影的漏诊、误诊率为2.50%,显著低于X线的15.00%(P<0.05)。结论:胆道超声造影胆道疾病的临床诊断中具有较高的检出率,同时具有较低的漏诊、误诊率,值得推广。

  • 标签: X线检查 胆道超声造影 胆道疾病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分析胆道手术中联合应用胆道造影胆道镜检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2003年12月为78例胆总管探查病人术中联合应用胆道造影胆道镜检的外科治疗资料。结果78例病人使用传统方法取石残石率为23.1%。胆道镜检后残石率为5.1%。发现胆道癌2例。胆道畸形1例。联合应用胆道造影胆道镜的残石率为1.3%。结论术中联合应用胆道造影胆道镜检在降低残石率、降低胆道疾病的漏诊率方面有显著的效果。

  • 标签: 胆道造影 胆道镜 胆道手术
  • 简介:摘要对2006年9月~2009年6月间48例T管胆道造影护理经验进行总结,其皆为胆总管切开取石术后2~3周,夹管24h无不适者,针对其可能出现的过敏反应,造影术中并发症处理,操作前后的心理护理、饮食护理等各方面进行总结,认为造影前后操作、护理得当是造影顺利完成的关键。

  • 标签: T管造影 护理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术中胆道造影在复杂LC手术中避免胆道损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5月来我院选择复杂LC手术患者120例术中行胆道造影的作为观察组,同时选择同期100例单纯行复杂LC手术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胆道损伤、治愈情况、术后并发症、满意度等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均手术成功,观察组治愈率100%,术后并发症1例,患者满意度95.8%,造影发现2例胆囊管变异,12例胆总管结石,中转开腹16例,无胆道损伤患者,对照组治愈率为83%,术后并发症6例,患者满意度84%,手术发现胆道损伤10例,胆囊管变异5例,胆总管结石17例,中转开腹25例,两组的胆道损伤、治愈率、术后并发症、满意度、中转开腹情况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术中胆道造影可有效避免复杂胆囊切除术中的不必要的胆道探查而引起的胆道损伤,具有安全、简便、快速、可靠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胆道造影术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 胆道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研讨磁共振胆道造影胆道梗阻定位和定性诊断中的价值意义。方法选取2016年-2017年在我院就诊的胆道梗阻患者70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行CT诊断,观察组行磁共振胆道造影,对比两组定性诊断和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定位诊断准确度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定性诊断准确度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胆道梗阻的诊断和治疗上,磁共振胆道造影具有高灵敏性,能够准确定位分析病变部位,有效降低诊断与治疗费用,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 标签: 磁共振 胆道造影 胆道梗阻 定性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对于术前可疑胆管结石的患者,进一步明确是否存在结石及胆道畸形,降低胆总管的阴性探查率,减少术中胆道的医源性损伤。方法我院2009年4月~2014年4月期间,术前可疑胆管结石,术中行胆道造影86例。结果86例胆道造影均获成功,发现胆总管结石23例,2例胆道畸形。结论术中胆道造影操作简单、安全、易行,能有效避免不必要的胆总管探查,降低胆总管阴性探查率,并能发现胆道畸形,指导医生术中解剖,防止医源性胆道损伤的发生。

  • 标签: 胆管结石 术中胆道造影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探讨CR摄影在术中胆道造影的应用。方法分析2009年7月~2010年2月应用CR技术配合临床医师行手术胆道造影的80例患者影像资料。结果在术中胆道造影中使用CR技术,提高了照片质量,对比度好;大大改善了临床手术质量。结论使用CR系统后造影成功率高,手术时间短,为临床医师提供了更可靠的保障,是基层医院最佳的选择。

  • 标签: CR摄影 胆道造影 手术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可切除恶性胆道狭窄(MBS)患者行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胆道支架置入引流的疗效及总生存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福建医科大学孟超肝胆医院、山西白求恩医院及空军军医大学西京消化病医院2013年5月至2016年10月因MBS行ERCP胆道支架置入术的34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分析疗效、并发症以及影响总生存的危险因素。结果经ERCP胆道支架置入术后患者总胆红素、γ-谷氨酰转肽酶、碱性磷酸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水平均较术前下降(均P<0.01)。术后感染发生率为14.7%(51/346),其中胆系感染发生率为13.0%(45/346),术后胰腺炎(PEP)发生率为4.6%(16/346)。患者ERCP术后中位总生存时间为131.0 d(70.3 d,246.5 d)。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肝门部胆管狭窄(HR=1.85,95% CI 1.44~2.38,P<0.01)、术前胆红素水平超过正常值上限5倍(HR=1.75,95% CI 1.30~2.36,P<0.01),糖类抗原199水平超过正常值上限10倍(HR=1.27,95% CI 1.00~1.61,P=0.050)、有血管及器官转移(HR=1.32,95%CI 1.04~1.69,P=0.023)及退黄效果不佳(HR=1.37,95%CI 1.02~1.85,P=0.037)是影响ERCP胆道支架置入术后患者总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ERCP胆道支架置入术可安全有效地用于治疗MBS。肝门部胆管狭窄、术前胆红素水平超过正常值上限5倍、糖类抗原199水平超过正常值上限10倍、有血管及器官转移和退黄效果不佳的ERCP胆道支架置入术后MBS患者可能总生存较差。

  • 标签: 胰胆管造影术,内窥镜逆行 恶性胆道狭窄 支架 黄疸,阻塞性 总生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cholecystectomy,LC)术中胆道造影的临床价值及适应证。方法2010年1月~2015年1月我院对88例行LC术中经胆囊管胆道造影(intraoperativecholangiography,IOC),根据造影结果指导LC术中操作,调整手术方案。结果88例LC术中经胆囊管胆道造影发现胆囊管变异22例,胆囊管结石12例,合并胆总管结石8例。本组无胆道损伤,避免胆总管阴性探查7例。结论LC术中经胆囊管胆道造影对于预防术中胆道损伤、减少胆总管阴性探查具有重要价值。

  • 标签: 术中胆道造影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 简介:摘要目的对应用X线胆道造影技术对患有胆囊疾病的患者的病情实施诊断的临床价值进行研究。方法选择在我院就诊的经术后病理学确诊的胆囊疾病患者80例,在手术治疗前采用X线胆道造影技术对研究对象的病情实施诊断,对X线造影诊断结果与病理学检验结果的符合率、胆囊疾病的误诊率和漏诊率等进行对比研究。结果采用X线胆道造影方式对胆囊疾病患者进行诊断的结果与术后病理学结果的符合率可以达到81.25%,胆囊疾病的误诊率为7.5%,胆囊疾病的漏诊率为11.25%。结论应用X线胆道造影技术对患有胆囊疾病的患者的病情实施诊断的临床价值较高。

  • 标签: X线胆道造影 胆囊疾病 诊断
  • 简介:目的探讨月龄<3个月的胆汁淤积症与胆道闭锁(BA)患儿进行胆道造影术的指征。方法选取2016年4月至2017年4月,在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新生儿科接受胆道造影术的110例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胆道造影术诊断结果,将其分为BA组(n=36)和胆汁淤积症组(n=74)。回顾性分析BA组和胆汁淤积症组患儿的一般临床资料、生化指标及超声检查结果。采用成组t检验,对2组患儿年龄、黄疸持续时间及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白蛋白、球蛋白、血清Ca^2+、胆汁酸、血氨、乳酸和碱性磷酸酶(ALP)水平等进行统计学比较。采用Mann-WhitneyU秩和检验,对2组患儿γ-谷氨酰转肽酶(GGT)、丙氨酸转氨酶(ALT)水平等进行统计学比较。采用χ^2检验,对2组患儿性别构成比、白陶土样便发生率及肝大、脾大、GGT水平≥300U/L、TBIL浓度≥150.0μmol/L和DBIL浓度≥100.0μmol/L所占比例进行统计学比较。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2013年修订的《世界医学协会赫尔辛基宣言》的要求。结果①2组患儿年龄、黄疸开始时间、黄疸持续时间、肝大和脾大所占比例等一般临床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2组患儿性别构成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580,P<0.001)。BA组患儿白陶土样便发生率及GGT水平≥300U/L、TBIL浓度≥150.0μmol/L、DBIL浓度≥100.0μmol/L与超声检查结果提示为BA患儿所占比例,均显著高于胆汁淤积症组,并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8.396、37.914、25.728、27.957、53.606,P<0.001)。BA组患儿GGT水平和DBIL浓度分别为526.0U/L(409.9~1187.4U/L)和(116.3±32.2)μmol/L,显著高于胆汁淤积症组的101.9U/L(71.8~440.7U/L)和(88.8±38.8)μmol/L,2组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2.955,P=0.003;t=3.214,P=0.006)。③白陶土样便,GGT水平,超声检查结果提示胆囊收缩<50%或者胆囊皱缩、僵硬或者无胆囊,以及超�

  • 标签: 胆道闭锁 胆汁淤积 胆管造影术 超声检查 婴儿 新生 疾病 婴儿 新生
  • 简介:回顾性分析436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14例术中经胆囊管胆道造影,322例未行造影。114例行术中胆道造影者,术中发现胆总管结石9例(7.89%),胆管损伤1例(0.88%);术后随访3~6个月发现胆总管残余结石2例(1.75%)。322例未行术中胆道造影者,术中发现胆管损伤1例(0.31%);术后随访3~6个月发现胆总管残余结石19例(5.90%)。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经胆囊胆道造影操作安全、无创,可提高胆总管结石诊断率,及时发现胆管损伤,降低胆总管残余结石发生率,避免不必要的胆道探查。

  • 标签: 胆总管结石 胆管造影术 腹腔镜胆囊切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术中经胆囊管行胆道造影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8月~2015年11月在我院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40例运用术中经胆囊管行胆道造影检查的病例(治疗组)进行回顾性分析,选取35例未进行胆道造影作为对照组。结果对照组发现胆道损伤、胆囊管变异、胆囊管粗短、胆囊汇入右肝管、胆总管结石的概率分别为20%、2.9%、8.6%、5.8%、20%;治疗组发现胆道损伤、胆囊管变异、胆囊管粗短、胆囊汇入右肝管、胆总管结石的概率分别为0、15%、17.5%、20%、47.5%,两组有明显的差异性,P<0.05;另外对照组和治疗组在住院时间、并发症上无明显差异性,P>0.05,无统计学意义;在临床治愈率,阳性率、患者满意度上两组比较有明显的差异性,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术中经胆囊管行胆道造影可降低胆道阴性探查率,避免盲目探查胆总管,降低胆道残石的发生率,可明确显示胆道的病变情况,避免医源性损伤。

  • 标签: 术中 经胆囊管行胆道 造影 临床应用 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胆囊切除术后胆总管残余结石常有发生,特别在腹腔镜胆囊切除(laparoscopiccholecystectomy,LC)术中,术者无法用手触摸胆管。为了避免Lc术后胆管残余结石,减少患者痛苦,我院于2005年7月至2007年9月,共开展了238例LC,均术中常规行胆道造影造影成功204例,成功率85.7%,总结了一些配合经验,现报道如下。

  • 标签: 胆囊切除术 腹腔镜 胆道造影 护理
  • 简介: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1aparoscopiccholecystectomy,LC)经常出现两个严重的并发症:胆总管结石遗漏和胆管损伤。自1934年Mirizzi第一次使用术中胆道造影术以来,术中胆道造影术作为有效减少胆道残石及胆管损伤的方法,得到了广泛的认同。本次研究探讨C型臂X线机下动态胆道造影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 标签: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术中胆道造影术 CHOLECYSTECTOMY MIRIZZI C型臂X线机 胆管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