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南方航空公司参加98年度大体检的飞行员胆囊结石患者17例(包括已治愈者)为研究对象,年龄25岁~57岁.分为3组,第1组:未手术(指胆囊切除手术)组,共5例,血清总胆固醇(以下均简写为血清TC)最高值6.78mmol/L,最低值4.50mmol/L,平均5.79mmol/L;第2组:

  • 标签: 血清总胆固醇 胆囊结石 患者 治愈者 体检 胆囊切除手术
  • 简介:摘要随着我国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生活水平在不断改善与进步的同时,胆固醇结石的发病率也越来越高。在我国,胆石病为一种非常普遍的病,患病率高达10%上下1。近几年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治疗胆固醇结石病的方法被人们不断发现,胆固醇结石病和代谢综合征,其肠肝轴质代谢的异常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接下来,文章将分析研究胆固醇结石的发病原理,肠道吸收胆固醇胆固醇之载体和代谢综合征以及胆囊运动调节等,同时提出了胆囊结石病基本探讨的若干任务。文章最后就胆固醇结石病的发病机制与原理提出了若干治疗对策,希望对我国治疗胆固醇结石病有所帮助。

  • 标签: 胆固醇结石 治疗对策 分析研究
  • 作者: 马强 薛荣泉 夏医君 俞兰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国际遗传学杂志》 2022年第04期
  • 机构:内蒙古医科大学研究生学院,呼和浩特 010059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肝胆胰脾外科,呼和浩特 010017,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肝胆胰脾外科,呼和浩特 010017,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呼和浩特 010017
  • 简介:摘要胆囊胆固醇结石是一类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受环境与遗传因素共同影响。胆囊中致石性胆汁的形成是胆固醇结石形成的重要发病机制。近年来随着全基因组测序技术的发展,人类对胆固醇结石形成原因的研究逐步深入微观基因领域,发现易感基因及其多态性与胆囊胆固醇结石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本文就近年来相关易感基因多态性在胆囊胆固醇结石发病机制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以期对胆囊胆固醇结石形成的遗传学机制的进一步研究提供新思路。

  • 标签: 胆囊胆固醇结石 基因多态性 遗传易感性 发病机制
  • 作者: 史晨辰 刘玉兰 张媛媛 崔立红 程艳丽 王瑞玲 朱元民 丁惠国 徐有青 张川 吴静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消化杂志》 2022年第07期
  • 机构: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消化内科,北京 100044,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六医学中心消化内科,北京 100048,北京华信医院消化内科,北京 100016,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军特色医学中心消化内科,北京 100088,北京大学航天中心医院消化内科,北京 100049,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肝病消化中心,北京 100069,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消化内科,北京 100050,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消化内科,北京 100005,首都医科大学附属世纪坛医院消化内科,北京 100038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熊去氧胆酸(UDCA)治疗胆囊胆固醇结石的疗效及其影响因素,为临床胆囊胆固醇结石的内科治疗提供参考。方法收集自2017年3月1日至2018年3月31日就诊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六医学中心、北京华信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军特色医学中心、北京大学航天中心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和首都医科大学附属世纪坛医院9家北京市内医疗中心消化内科门诊,应用UDCA治疗胆囊胆固醇结石的患者的病史资料。入组标准为结石最大径≤10 mm且结石在X线下不显影。治疗方案为连续6个月口服UDCA,剂量为10 mg·kg-1·d-1。采集患者基本信息,治疗前和治疗6个月后腹部超声检查结果,以及胆源性腹痛和消化不良症状评分。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UDCA溶石治疗效果的影响因素。统计学方法采用Wilcoxon符号秩检验。结果共纳入215例患者,胆囊结石完全溶解率为19.5%(42/215),部分溶解率为50.7%(109/215),治疗总有效率为70.2%(151/215)。泥沙样结石的完全溶解率高于成块结石[37.0%(17/46)比14.8%(25/169);OR=3.377, 95%置信区间(95%CI) 1.621~7.035, P=0.001];成块结石中,直径≤5 mm的结石完全溶解率高于直径>5 mm的结石[37.5%(9/24)比11.0%(16/145);OR=4.837, 95%CI 1.823~12.839, P=0.002]。高体重指数(OR= 0.872, 95%CI 0.764~0.995,P=0.043)和胆囊结石病程长(OR=0.942, 95%CI 0.912~0.973,P<0.001)的患者完全溶解率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影响UDCA溶石疗效的独立危险因素有胆囊结石病程长(OR=0.940, 95%CI 0.908~0.974,P=0.001)、胆囊壁粗糙(OR=0.438, 95%CI 0.200~0.962,P=0.040)和成块结石(对比泥沙样结石,OR=0.236, 95%CI 0.101~0.550,P=0.001);对于成块结石的患者,影响溶石疗效的独立危险因素有胆囊结石病程长(OR=0.926, 95%CI 0.877~0.978,P=0.006)和结石直径>5 mm(OR=0.142, 95%CI 0.043~0.470,P=0.001)。经UDCA治疗6个月后,患者胆源性腹痛评分由0分(0分,6分)降低至0分(0分,0分),消化不良症状评分自1分(0分,2分)降低至0分(0分,0分),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8.50、-9.13,均P<0.001)。结论UDCA对于胆囊胆固醇结石有一定的溶石效果,并且可以减轻患者胆源性腹痛和消化不良症状。胆囊结石病程长、胆囊壁粗糙和结石直径>5 mm是UDCA溶石治疗效果不佳的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熊去氧胆酸 胆囊结石 胆固醇性结石 溶石治疗
  • 简介:摘要胆囊结石是肝胆外科疾病中最为多见的一种疾病,胆囊胆固醇结石胆囊结石最常见的类型。胆汁胆固醇过饱和致使胆固醇晶体析出是胆囊胆固醇结石形成的重要病因之一。B类Ⅰ型清道夫受体(SR-BI)是一种多功能膜受体蛋白,可以介导肝细胞对胆固醇的选择性摄取,进而影响胆汁中胆固醇的含量,其在胆囊胆固醇结石形成过程中的作用已初步显现。本文分析归纳了胆囊胆固醇结石发生与B类Ⅰ型清道夫受体的关系,以期对胆囊胆固醇结石发病机制的进一步研究提供新想法。

  • 标签: 清道夫受体,B类 胆囊结石病 脂蛋白类,HDL 胆囊胆固醇结石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 简介:【摘要】 目的 讨论螺旋 CT平扫在含胆固醇成分的胆囊结石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我院 28例胆囊结石患者,均进行螺旋 CT平扫,分析患者结石的影像学表现,包括结石密度高低,记录其 CT值,推测其结石的主要成分为胆固醇。结果 28例含胆固醇成分的胆囊结石中,经螺旋 CT平扫可见,为低密度结石有 13例,低密度且合并有高密度结石有 15例, CT值为 -55~148Hu。结论 通过螺旋 CT平扫根据其密度及其 CT值推测胆囊结石的主要成分为胆固醇,为其临床治疗方案的确定提供依据。

  • 标签: 螺旋 CT 胆固醇成分 胆囊结石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胆石病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疾病,我国的胆石病则以胆囊胆固醇结石为主,防治胆固醇结石己成为众多学者研究的热点,本文就咖啡的生物学特性以及咖啡中的不同成分对胆固醇及其结石作用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咖啡 胆固醇结石 作用
  • 简介:目的:探讨胆囊胆固醇结晶的MRI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6例经MRI诊断为胆固醇结晶的患者,同时有10例行B超对比检查。结果:16例患者胆囊内均可见短T1长T2信号,STIR序列可见胆囊内高信号被抑制变为低信号,有3例患者胆囊内的短T1高信号被完全抑制变为低信号,13例短T1信号被部分抑制,主要是胆囊底部被抑制,说明胆固醇沉积在底部。10例患者B超检查示胆囊内未见明显异常。结论:低场强MRI对胆囊胆固醇结晶有重要诊断价值,准确性明显高于B超。

  • 标签: MRI 胆囊 胆固醇结晶 超声
  • 简介:在医院里体验生活,我经常与医生们幽默。我说牛羊一辈子只吃草,从来不吃肉,为什么牛羊肉里含有丰富的胆固醇?而狮子老虎一辈子光吃肉,从来不吃菜,可身体却异常健壮有力。要是按你们医生的说法,光吃草的牛羊肯定会缺乏营养衰弱而死,狮虎们早就患脑血栓和患冠心病玩完了。有些医生对我的幽默目瞪口呆,不能答。但有水平的医生却对答如流,教给我许多知识。于是我才知道生命与生命之间的差异非常奇妙,

  • 标签: 缺乏营养 吸收功能 体验生活 人体血液 软弱无能 异细胞
  • 简介:胆固醇冰淇淋江惜春,严而清编译无锡轻工大学随着低脂冰淇淋的逐步普及,乳品生产者已开始将注意力转向下一项挑战:同时去除胆固醇。许多人怀疑冰淇淋中既低脂又无胆固醇的可行性。这点脱脂乳尚达不到。但Fantasv-BvankeBeer公司技术销售部经理Ra...

  • 标签: TEA Tea-stalk Tea-stalk SEPARATOR COLOR separate
  • 简介:血浆中所含脂类统称为血脂。包括:甘油三酯、少量甘油二酯和甘油一酯、磷脂、胆固醇胆固醇酯及非酯化脂酸(游离脂酸、自由脂酸),我们最关注的是甘油三酯和胆固醇。没有人可以在血液中找到独立存在的甘油三酯和胆固醇,这是因为“水”和“油”不能相溶。我们的血液里最主要的成分是水,脂类可以近似地理解为“油”。

  • 标签: 胆固醇酯 甘油三酯 甘油二酯 游离脂 非酯化 自由脂
  • 简介:胆固醇结石是一种危害人类健康的世界性常见疾病,肝脏胆固醇代谢异常引起的胆汁中胆固醇过饱和是胆固醇结石形成的首要原因,胆固醇结石的成因极其复杂,肝脏是一个重要的研究热点,遗传因素也越来越受到重视。文章从胆固醇结石与肝脏基因表达关系作一综述。

  • 标签: 胆固醇结石 肝脏 基因
  • 简介:目的探讨胆囊胆固醇性息肉实时超声造影表现。方法对45个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胆囊胆固醇性息肉的超声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常规超声观察息肉的大小、形态、回声、血流参数。超声造影观察息肉的增强时相及增强方式。结果45个胆固醇息肉,直径5~23mm,平均(9.47±4.48)mm。直径≥10mm的息肉100%(17/17)测及血流,〈10mm的息肉38.9%(11/28)测及血流。流速范围0.11~0.28m/s,阻力指数0.51~0.65。实时超声造影显示45个息肉均有增强,41个(91.1%,41/45)胆囊病灶增强快于肝实质,4个(8.9%,4/45)与肝实质同步增强,而减退方式上,21个(46.7%,21/45)减退慢于肝实质,22个(48.9%,22/45)与肝实质同步减退,2个(4.4%,2/45)快于肝实质,表现为稍低回声。增强方式上,蜂窝样增强38个(84.4%,38/45),整体增强7个(15.6%,7/45)。结论超声造影可提高胆固醇性息肉的血流显示率,慢于或同步于肝实质减退及蜂窝样增强的表现对其诊断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超声检查 造影剂 胆囊胆固醇息肉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治疗任何疾病,首先需要了解其起源、发展,以及如何可。以降低其风险。导致心脏病发生的因素多种多样,不少已作过深入研究。这些因素大多同生活方式有关,是完全可以控翮的。控制血压、戒烟、合理膳食、定期锻炼以及减轻体重均可显著降低心脏病及其并发症的风险。

  • 标签: 控制 胆固醇 癌症 生活方式 合理膳食 心脏病
  • 简介:胆固醇是人体不可缺少的重要营养素,是合成皮质激素、维生素D和细胞膜的重要原料。最近,有关专家研究证实,胆固醇还是一种抗御癌症发病的重要物质。因此,不能因为胆固醇过高会引起心脑血管等疾病,就谈胆固醇而色变,人体不仅生理需要胆固醇,而且抗癌也需要胆固醇

  • 标签: 胆固醇 人体 抗癌 心脑血管 皮质激素 发病
  • 简介:茄子不仅味道好,营养丰富,还可以降胆固醇,是心血管病人的食疗佳品,特别是对动脉硬化、高血压、冠心病和坏血病患者非常有益,有辅助治疗作用。常吃茄子,可预防高血压引起的脑溢血和糖尿病引起的视网膜出血。

  • 标签: 胆固醇 茄子 心血管病人 辅助治疗作用 防高血压 视网膜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