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放大胃镜诊断早期胃癌的临床价值。方法:研究对象为2022年我院行胃镜检查发现黏膜异常病变的60例患者,患者先进行普通白光胃镜检查,之后通过放大胃镜再次进行观察和镜下诊断,在病变区取活检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将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效能(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进行对比。结果:放大胃镜诊断早期胃癌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明显高于普通白光胃镜(P<0.05)。结论:对早期胃癌采用放大胃镜诊断效果确切,能够提高诊断准确性,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早期胃癌 诊断 放大胃镜
  • 简介:摘要:目的 对早期胃癌诊断胃镜活检的价值实施探析。方法 本研究选取2022年8月至2023年12月中医院收治的110例早期胃癌患者为对象,使用入院时间先后顺序划分所有患者为对比组(n=55)和观察组(n=55)。对比组运用外科术后病理检查,观察组运用术前胃镜活检,对比两组诊断符合率、误诊率以及漏诊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诊断符合率高于对比组,数据间差异性明显(P<0.05)。观察组患者的误诊率略低于对比组,但数据间差异性不明显(P>0.05),观察组患者的漏诊率低于对比组,数据间差异性明显(P<0.05)。结论 在早期胃癌患者进行胃镜活检的诊断价值较高,在防止漏诊以及误诊上有着较为显著的意义。

  • 标签: 胃癌 胃镜活检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无痛胃镜在胆汁返流性胃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100例无痛胃镜检查为观察组,100例普通电子胃镜检查为对照组,两组的临床症状阳性以持续性、灼痛性中上腹痛、恶心症状病例为参考,胃镜阳性病例以胃镜下新分类法为标准。比较分析两组胆汁返流性胃炎的检出率。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临床症状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胃镜阳性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痛胃镜检查减少了胆汁返流性胃炎诊断中假阳性的发生,结果更可靠。

  • 标签: 无痛胃镜检查 胆汁返流 胃炎诊断
  • 简介:摘要:胃镜检查是一项比较精确的检查,能够客观地反映上消化道病变,因此成为消化科医生依赖的一个重要检查手段。但是胃镜检查也一直都以其并不友好的感受在患者群体中著称,一直到基于全麻的无痛胃镜出现,才对其不良体感这一问题有所缓解。虽然无痛胃镜对比普通胃镜已经进了一大步,但是却带来了更多麻醉问题。很多患者对全麻抱有疑虑,并且对于老年患者来说,麻醉药物也会存在一定的副作用。针对这些问题,临床领域也在不断探索,寻找对人体影响最小的麻醉药物,帮助患者完成胃镜检查。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术前胃镜活检病理诊断胃癌的临床价值及准确度。方法:研究对象起于2022年8月,止于2023年6月,取本院60例接受诊治的胃癌疑似患者,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均术前进行胃镜活检病理检查;参考术后病理结果,分析术前胃镜活检病理的临床诊断准确度。结果:参考术后病理的检出结果,经术前胃镜活检病理诊断47例胃癌、13例阴性,阳性检出率78.33%。术前胃镜活检病理诊断的灵敏度97.92%(47/48)、特异度91.67%(11/12)、准确度95.00%(57/60);术前胃镜活检病理、术后病理诊断不同胃癌病理分型的概率不存在明显的差异(P>0.05)。结论:术前胃镜活检病理诊断支胃癌的价值显著,检查结果图像清晰,准确度、灵敏度和特异度均较高,可为临床诊治的重要参考性依据,建议广泛运用于临床中。

  • 标签: 术前胃镜活检病理 胃癌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无痛胃镜与普通胃镜检查中开展护理干预的价值。方法:选取2023年2月—2024年2月收治的243例接受胃镜检查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胃镜检查方案分为对照组为普通胃镜检查(121例,选择常规护理)、观察组为无痛胃镜检查(123例,选择针对性护理)。比较两组心理状态、舒适度、检查成功率。结果:观察组焦虑、抑郁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舒适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检查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无痛胃镜与普通胃镜检查中开展护理措施均可改善患者心理状态,但无痛胃镜检查中实施针对性护理措施效果更理想,同时可提高患者舒适度及检查成功率,值得借鉴与学习。

  • 标签: 无痛胃镜 普通胃镜 心理状态 舒适度 检查成功率 针对性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胃镜检测及病理检测用于消化性溃疡诊断中的价值。方法:2022年7月~2023年7月期间,选择我院100例消化性溃疡患者,根据不同症状,分为腹痛组和胃肠反应组,均实施胃镜检测及病理检测,分析诊断结果。结果:比较两组溃疡面积大于2厘米、并发症诊断结果,数据具有差异性,P<0.05;胃溃疡检出情况无差异,P>0.05。比较两组消化道组织萎缩、黏膜增生、炎症诊断结果,数据具有差异性,P<0.05。结论:在消化道溃疡的临床诊断工作中,尽可能地选择胃镜联合切片病理学检测,整体的诊断准确率将进一步提升,为后续治疗提供专业的参考依据。

  • 标签: 胃镜 病理检测 消化性溃疡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胃镜下活体组织检查与外科手术病理诊断胃癌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月期间收治胃癌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入院后,80例患者均行胃镜下活体组织检查。将外科手术病理检查结果作为最终诊断标准,观察用对80例患者进行胃镜下活体组织检查诊断准确率。结果:80例患者行胃镜下活体组织检查结果显示,有72例患者确诊为胃癌,准确率为90%。外科手术病理检查结果显示,80例胃癌患者中,组织类型为印戒细胞癌、腺癌、未分化癌患者分别28例、35例、17例;病灶形态为肿块型、局限溃疡型、溃疡型、弥漫浸润型患者分别19例、23例、19例、19例;分化程度为分化不良型、分化型患者分别34例、46例。与外科手术病理检查结果相比,应用胃镜下活体组织检查诊断印戒细胞癌、腺癌、未分化癌准确率分别为85.71%、94.29%、88.24%,诊断肿块型、局限溃疡型、溃疡型、弥漫浸润型病灶准确率分别为89.47%、86.96%、89.47%、94.74%,诊断分化不良型、分化型准确率分别为88.24%、91.30%。结论:将胃镜下活体组织检查应用于胃癌筛查中,可辅助诊断疾病,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 标签: []胃镜下活体组织检查 外科手术病理诊断 胃癌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循证无痛胃镜检查与普通胃镜检查的护理效果。方法:选择2023年3月到2024年3月期间在本医院治疗慢性胃炎的70例患者,以硬币投掷法进行随机化分组,对照组35例,予以普通胃镜检查和常规护理,研究组35例,予以无痛胃镜检查和循证护理。对比两组检查时的生命体征及患者满意率。结果:检查时,研究组的血氧饱和度比对照组高,血压和心率比对照组低,P<0.05。研究组的患者满意率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为胃病患者采取无痛胃镜检查+循证护理可以减少对其生命体征的刺激并提高患者的满意程度。

  • 标签: 循证护理 无痛胃镜检查 普通胃镜检查 依从性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胃镜检查对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临床诊断及治疗的指导价值。方法 选择医院中2022年3月至2023年8月期间的上消化道出血患者50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分组为观察组以及对照组每组25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进行胃镜检查和治疗。对比两组的上消化道出血病因检出率,统计对比肠鸣音复常时间、大便潜血转阴时间和止血时间。结果 两组患者的病因诊断准确率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的肠鸣音复常、大便潜血转阴以及止血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 胃镜检查在确定上消化道出血部位和病因上的优势显著,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了重要的依据和支持。

  • 标签: 胃镜检查 上消化道出血 临床诊断 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观察无痛电子胃镜操作的临床效果,并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护理效果,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方法:在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期间,共选取100例需要进行电子胃镜检查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观察组接受无痛电子胃镜检查,对照组接受传统胃镜检查。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检查操作过程、检查结果及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接受无痛电子胃镜检查时,操作过程较为舒适,检查结果准确率高;对照组患者在传统胃镜检查中,操作过程较为痛苦,检查结果准确率较低。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无痛电子胃镜检查在临床应用中具有较好的操作舒适性和准确性,能够提高患者的检查体验和护理效果。推荐在临床实践中广泛应用无痛电子胃镜检查技术,以提升患者的治疗体验和护理效果。

  • 标签: 无痛电子胃镜 操作 临床观察 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