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 相关研究表明,幽门螺杆菌(Hp)感染是胃黏膜变化的主要原因,随着疾病的进展,逐步损伤胃黏膜上皮,导致肠上皮化生或上皮内肿瘤变化,胃黏膜小肿瘤已成为公认的癌前病变。因此,国际癌症机构已经成为Hp感染阳性胃癌的第一要素,起到了促进慢性胃炎发生的作用。另外,Hp感染后产生的液泡毒素、氨毒素等引起的粘膜炎症及菌体细胞壁抗原引起机体的免疫反应,改变胃黏膜和细胞的原有结构。此外,大量胃酸可以通过十二指肠黏膜转化为上皮肠化生,发展为胃癌。因此,该研究旨在分析Hp感染后与胃镜病理组织诊断的关系、胃病与病理组织的关系,目前报道如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胃大部切除术后胃镜表现与贫血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胃大部切除术后胃镜表现与发生贫血的数据。结果吻合口炎、食管炎、残胃溃疡、残胃癌者之间贫血具有统计学差异,残胃溃疡者贫血程度更重。结论残胃溃疡是加重胃大部切除术后贫血的原因之一。

  • 标签: 胃大部切除术 贫血 残胃溃疡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胃镜诊断早期胃癌的临床表现及病理特点,寻找有效方法提升早期胃癌诊断率.方法以2014年6月-2015年6月本院收治的60例早期胃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给予胃镜检查和病理诊断.对镜下可见病灶实施病理取材,并给予其病理活检,观察和记录病理特点.结果60例患者的发病位置以胃窦居多,占55.0%;胃镜下肉眼分型以凹陷型居多,占71.7%;胃镜下肿瘤直径以2.0-3.0cm居多,占33.3%;病理分型以管状腺癌居多,占56.7%(34/60).胃镜下临床表现分别为上腹疼痛、消瘦、呕吐、食欲不振、黑便等.结论胃镜是临床上诊断胃癌的一种有效方式,具有创伤小、效果好、价格低等特点,对早期胃癌有较高诊断价值,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深入研究和推广.关键词胃镜;早期胃癌;临床表现;病例特点TheanalysisofpathologicalcharacteristicsofearlygastriccancerbygastroscopeWangQi-CaiAbstractobjectiveTodiscussthepathologicalcharacteristicsofearlygastriccancerbygastroscopetoincreasegastriccancerdiagnosis.MethodsChoosed60casesofEGCpatientsfromJun.2014toJun.2015todiagnosisbygastroscope.Formicroscopicallylesionspathologicmaterials,andgivesitspathologicalbiopGsy,observeandrecordthepathologicalfeatures.ResultsTherewere60cases(55.0%)gastricantruminthemajority.Macroscopicclassificationinthemajoritywithdepressedtubulovillousadenomaundergastroscopewas71.7%.Thediameteroftumorwere2.0-3.0cm(33.3),pathologicalclassificationinthemajoritywithtubularadenocarcinoma(56.7%).Clinicalmanifestationsofepigastricpainrespectivelyundergastroscope,angular,vomiting,lossofappetite,black,etc.ConclusionDiagnosisEGCbygastroscopeiseffective,littledamage,lowpricetoextendinclinic.Keywordsgastroscope,EGC,pathologicalcharacteristics中图分类号R735.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2-1002-02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消化性溃疡胃镜表现与病理诊断。方法:择本院60例消化性溃疡患者,依据临床表现分为腹痛与胃肠反应组,各30例。探究胃镜表现检查结果与病理诊断结果。结果:胃镜检查与病理诊断后,两组患者存在较大差异,P<0.05。结论:消化性溃疡患者采取胃镜检查与病理诊断,可为后期临床诊治提供科学依据。

  • 标签: 消化性溃疡 胃镜 病理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食管癌患者胃镜下的表现。方法选取本院自2007年1月至2013年12月进行胃镜检查的食管癌患者共36886例,其中胃镜下诊断为早期食管癌患者共168例,均采用PENTAXEPM3000系列胃镜检查,对疑有食管病变者行胃镜下活检及内镜下碘染。结果168例患者镜下提示发病在食管上段28例,占16.67%。食管中段106例,占36.09%。食管下段34例,占20.24%。病理组织学检查156例为鳞状上皮细胞癌,占92.86%。12例为腺癌,占7.14%。充血型20例,占11.93%。糜烂型112例,占66.67%。斑块型21例占12.5%。乳头型15例占8.93%.结论虽然早期食管癌的症状轻微,且缺乏典型性,但作为胃镜医师应高度重视,积极进行探讨,努力做到早发现、早诊断,避免漏诊及误诊。提高早期食管癌的检出率,从而提高食管癌患者的生存率。

  • 标签: 食管癌 胃镜 碘染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及对比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的胃镜表现诊断和病理诊断结果。方法本组收集我院2013年6月~2014年12月间经胃镜检查明确诊断的5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进行临床研究,对其病变位置进行病理活检检查,观察与对比胃镜表现与病理检查的诊断结果。结果本组经胃镜诊断明确为CAG的50例患者中,经病理诊断显示,共有CAG患者10例,CAG合并轻度肠上皮化生患者5例,CAG合并中度肠上皮化生患者3例,CAG肠上皮化生患者2例,CAG合并轻度不典型增生患者4例,CAG合并中度不典型增生患者3例,CAG合并重度不典型增生患者1例。剩余22例患者为慢性浅表性胃炎。可见胃镜检查与病理检查的诊断符合率为(56.0%),其中胃镜检查的诊断准确率显著低于病理检查(P<0.05)。结论胃镜检查与病理检查的诊断一致性相对较差,临床应将病理检查结果作为CAG临床诊断的诊断依据。

  • 标签: 慢性萎缩性胃炎 胃镜 病例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对慢性胃炎患者的病理组织学表现胃镜检查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147例经病理组织学诊断确认为慢性胃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经病理组织学诊断确认前均实施胃镜检查,对其病理组织学表现胃镜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病理组织学检查显示,147例患者中,77.6%患者为慢性浅表性胃炎(114/147),并且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中慢性活动性胃炎情况比率为71.1%(81/114),胃镜检查中与病理学组织诊断符合率为18.4%(27/147)。结论慢性胃炎患者的病理组织学表现胃镜检查结果存在差异。

  • 标签: 慢性胃炎 病理组织学 表现 胃镜检查 关系
  • 简介:目的探讨老年人门静脉高压性胃病(PHG)发生与食管静脉曲张程度、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73例伴有PHG的老年肝硬化患者(PHG组)的胃镜检查资料,并比较其与131例不伴有PHC的老年肝硬化患者(对照组)的Hp感染率.结果PHG组患者中轻型43例,重型30例,不同程度PHG患者食管静脉曲张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HG组和对照组Hp感染率分别为28.8%(21/73)、34.4%(45/131),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人PHG的发生与食管静脉曲张有相关性,与Hp感染无关.

  • 标签: 胃镜 食管和胃静脉曲张 螺杆菌 幽门 门静脉高压性胃病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胃镜表现与病理检查结果。方法选取我院经胃镜下诊断为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100例,比较胃镜表现与病理检查结果。结果胃镜下A型表现与病理诊断CAG符合率41.67%显著低于B型79.41%和C型90.48%(P<0.05)。但B型和C型表现与病理诊断CAG符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胃镜下呈C型表现HP阳性感染率88.10%(37/42),明显高于呈A型58.33%(14/24)和B型61.76%(21/34)HP阳性率(P<0.05)。结论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胃镜表现与病理诊断结果有一定差异,临床诊断还需结合病理结果进行确诊。

  • 标签: 慢性萎缩性胃炎 胃镜 病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胃镜表现与病理诊断结果。方法:取80例行胃镜检查的患者为观察对象,时间2021年5月至2021年10月,均接受胃镜和胃黏膜病理活检诊断,分析诊断结果。结果:经病理诊断,本组患者中有慢性浅表性胃炎26例,慢性萎缩性胃炎36例,肠上皮化生26例,非典型增生12例,上皮内瘤变5例。经胃镜诊断,慢性萎缩性胃炎69例,准确率52.17%(36/69);胃镜表现为A患者14例,病理5例,符合率35.71%;A+B患者25例,病理6例,符合率24.00%,差异不高(P>0.05);A+B+C患者30例,病理25例,符合率8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慢性萎缩性胃炎 胃镜表现 病理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胃镜表现与病理诊断对照研究。方法从2013年4月至2015年5月我院收治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中抽取10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进行胃镜检查及病理诊断,对两种诊断方法进行对照研究。结果病理诊断慢性萎缩性胃炎为75例,浅表现胃炎为25例,其中,伴肠上皮化生12例,异型增生13例;而胃镜显示为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患者为71例,诊断总符合率为94.67%,浅表性胃炎为23例,其中,伴肠上皮化生11例,异型增生12例。由此可知,胃镜下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诊断与病理诊断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给予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胃镜诊断效果显著,具有较高的诊断符合率,值得推广及借鉴。

  • 标签: 慢性萎缩性胃炎 胃镜下表现 病理诊断 对照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慢性萎缩性胃炎在胃镜检查的表现和病理诊断结果,分析两者之间的关联性。方法对90例在胃镜检查下确诊为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患者进行病理诊断,对诊断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在90例经胃镜被确诊为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患者经过病理诊断为70例,其符合率为78%,其中异性增生22例,伴肠上皮化生25例。结论经过对慢性萎缩性胃炎在胃镜下的表现和病理诊断发现两者的符合率均有一定的差异化,所以将两者确诊方式有效的相结合到一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确诊率。

  • 标签: 慢性萎缩性胃炎 胃镜表现 病理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胃镜表现与病理诊断对照研究。方法:选择某院2018年3月-2019年3月经胃镜诊断为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人129例进行研究,对他们进行病理诊断,将得到的诊断结果与胃镜表现进行对照观察,探讨两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在所选择的129例病人中,病理诊断99例,两者之间的符合率为76.7%,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胃镜表现与病理诊断进行对照观察可以发现,两者之间的符合率存在一定的差异,应将两种方法结合起来使用,进而提高确诊率。

  • 标签: 慢性萎缩性胃炎 胃镜下表现 病理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胃镜表现及其病理诊断效果。方法:共收治12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收治时间在2023年1月至8月期间,以上120例患者均经过胃镜检查,且对其胃镜表现及病理诊断结果展开对比分析。结果:120例患者均经过胃镜检查并确诊为慢性萎缩性胃炎,但是病理诊断后发现,其中有浅表性胃炎10例,伴有肠上皮化生患者13例,异型增生7例,慢性萎缩性胃炎90例,两种诊断方式的符合率为75.00%。结论:应用胃镜检查与病理诊断两种方式诊断疾病,两者差异较大,在临床上两者具有结合价值。

  • 标签: 慢性萎缩性胃炎 胃镜下表现 病理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胃镜表现与病理诊断对比。方法研究对象为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例数120例,采用抽签分组方式对研究对象120例进行分组,患者收取时间在2016年2月1日到2018年5月1日,分为观察组一组(6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对照组一组(6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分别实施胃镜诊断和病理学诊断,将两组患者的诊断效果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检出率95.00%与对照组患者检出率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误诊率3.33%和漏诊率1.67%和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慢性萎缩性胃炎实施胃镜检查取得显著效果,具有较高的检出率,能降低患者误诊率和漏诊率,值得研究。

  • 标签: 病理学诊断 胃镜诊断 慢性萎缩性胃炎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胃镜表现与病理诊断。方法2015年2月-2016年2月选取20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采取抽签分组方式分为两组,观察组100例、对照组100例,分别实施胃镜诊断、病理诊断,将两组的诊断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诊断符合率85.00%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误诊率7.00%、漏诊率8.00%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通过对慢性萎缩性胃炎实施胃镜诊断,取得显著效果,但是诊断结果和病理诊断具有一定差异,而实施联合诊断,能显著提高检出率。

  • 标签: 慢性萎缩性胃炎 胃镜下表现 病理诊断
  • 简介:[摘要 ]目的: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胃镜表现与病理诊断进行深入的对比分析。方法:收集我院 2015年 1月到 2017年 1月期间的 10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

  • 标签: 慢性萎缩性胃炎 胃镜 病理诊断 对比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本实验的课题主要探讨了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胃镜表现与病理诊断的对照研究。方法先根据随机数字法选取本院2015年2月~2017年3月期间的6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对所有患者均实行胃镜检查和病理检查,分析患者胃镜表现与病理检查结果之间的差异。结果6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中,有46例患者通过病例诊断证实,其诊断的准确率为76.67%,其中在胃镜中的表现为黏膜褶皱变平或消失、黏膜红白相间,主要以白为主,血管透见患者的诊断准确率最高,为55.00%。结论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胃镜表现与病理诊断的符合率均有着一定的差异,因此应当将两者结合起来,联合采用胃镜检查与病理检查的方式来进行诊断,以此来提高诊断的准确率。

  • 标签: 慢性萎缩性胃炎 胃镜检查 病理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