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老年体检者肿瘤标志检测结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2月58例,2014年11月49例老年肿瘤患者,均进行肿瘤标志的检测,随机分为两组,2013年患者58例均进行常规肿瘤标志检测,为常规组;2014年49例患者给予常规肿瘤标志检测基础上联合蛋白芯片检测,为联合组。结果联合组患者准确诊断比例、误诊、漏诊比例均显著优于常规组,同时联合检测对肺癌、胃癌、结直肠癌、食管癌、肝癌和乳腺癌检出阳性比例均高于单一肿瘤检测阳性比例,差异性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早期癌发病比例显著低于晚期癌症发病比例,其中发病比例最高的恶性肿瘤为肺癌、胃癌、肝癌,其次为食道癌、乳腺癌和结肠癌等。结论对于老年体检者进行肿瘤筛查时在常规进行肿瘤标志检测的基础上联合蛋白芯片检测能够增加患者的准确诊断比例,同时老年患者恶性肿瘤发病晚期比例较大,发病比例较高,因此对老年患者的体检肿瘤标志的检测应联合检测增加肿瘤诊断的准确性,提高早期诊断率,对恶性肿瘤患者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 标签: 老年 体检 肿瘤标志物检测 联合检测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肿瘤标志联合检测对女性恶性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随机选取自2013年1月~2014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女性恶性肿瘤患者46例,经病理检查证实,21例为乳腺癌,12例为子宫内膜癌,13例为卵巢癌,检测血清癌抗原125(CA125)、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等指标的联合检测对确诊的意义。结果乳腺癌、卵巢癌、子宫内膜癌血清肿瘤标志单项检测阳性率不高,最高为卵巢癌CA125阳性率69.2%(9/13,69.2%),最低为子宫内膜癌CEA阳性率16.7%(2/12,16.7%);乳腺癌、卵巢癌、子宫内膜癌肿瘤标志联合检测阳性率得到极大的提高,阳性率最高为卵巢癌100%(13/13,100%),最低为子宫内膜癌83.3%(10/12,83.3%),肿瘤标志联合检测大大提高了妇科肿瘤的检出率。结论联合检测肿瘤标志可增加诊断敏感性,使确诊率上升,漏诊率下降,可为肿瘤血清诊断提供可靠依据。

  • 标签: 恶性肿瘤 联合检测 肿瘤标志物 癌胚抗原 甲胎蛋白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癌胚抗原(CEA)、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糖类抗原19-9(CA19-9)、细胞角蛋白19片断21-1(CYFRA21-1)、糖类抗原125(CA125)等5种肿瘤标志联合检测在肺癌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在我院2013年6月至2014年5月住院患者及体检者作为研究对象。应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及免疫放射分析法检测60例肺癌、50例肺良性疾病患者及50例健康对照组血清上述5种肿瘤标志含量,治疗前对三组患者进行肿瘤标志含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5种肿瘤标志肺癌组均高于肺良性病变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诊断肺癌的价值较高。联合检测的敏感性达到81.66%,阴性预测值100%。结论联合检测可显著提高肺癌诊断的临床价值,优于单项检测,为肺癌诊断提供有力依据。

  • 标签: 肺癌 癌胚抗原 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 细胞角蛋白 19片断 21- 1 糖类抗原 19- 9 糖类抗原 125 联合检测
  • 简介:胃癌现已成为严重威害我国人民生命健康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也呈现出逐年增高的趋势,其死亡率更是居高不下。据有关统计全国因胃癌死亡的患者大约为24.34/10万[1]。目前临床上对胃癌的治疗主要是通过手术治疗,但由于多数胃癌患者发病早期没有明显临床症状,确诊时已是中晚期,

  • 标签: 胃肿瘤 肿瘤标记物 CA724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肺癌诊断中肿瘤标志联合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空腹采集肺癌组及肺良性病组患者血清,用化学发光法检测其肿瘤标志CEA、NSE、CA125、CYFRA21-1。对比分析两组患者肿瘤标志的浓度、检测敏感性及特异性。结果肺癌组四项肿瘤标志浓度均显著高于肺良性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检测敏感性及特异性显著高于单一肿瘤标志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腺癌组中CEA水平最高,与其他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小细胞肺组NSE水平显著高于鳞癌组及腺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癌诊断中肿瘤标志联合检测具有显著的临床研究价值,其敏感性及特异性均较好,值得继续推广应用。

  • 标签: 肺癌 肿瘤标记物 联合检测
  • 简介:摘要目的对多肿瘤标志联合检测诊断肺癌临床应用效果进行评价分析,为今后的临床诊断工作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方法抽取在2013年3月-2015年3月间我院收治的临床确诊肺癌患者32例,同期确诊肺部良性病变54例以及健康体检者60例,对其展开血清中5种肿瘤标志联合检测,并对各组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经对比发现,肺癌患者5种血清标志检测水平均较健康组和良性病变组高(P<0.05);CEA检测结果发现,腺癌CEA水平较其他病理类型肺癌者高(P<0.05);小细胞肺癌者NSE、pro-GRP检测水平较其他病理类型肺癌患者高(P<0.05);鳞癌患者SCC-Ag水平较其他病理类型肺癌患者高(P<0.05)。结论对血清中5种肿瘤标志进行联合检测可为临床肺癌的诊断以及鉴别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临床价值显著,值得关注。

  • 标签: 肿瘤标志物 联合检测 肺癌 诊断 鉴别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胃癌化疗术前血浆肿瘤标志对患者预后的指导意义。方法随机选择我院2010年1月~2015年6月收治的80例行胃癌术的患者,术前血浆肿瘤标志检测43例,视为研究组,术前未进行检测37例,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表现,以及标志检测的具体报告及结果,进行对比统计分析。结果研究组患者,血浆中CA199、NSE、CEA、CA242等检测指标的阳性率均高于健康者,术后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针对性的检测指标有对比治疗依据。结论血浆肿瘤标志检测结果有利于术前评估病情和术后制定诊疗方案。

  • 标签: 胃癌化疗 血浆肿瘤标志物 检测结果 临床研究
  • 简介:摘要1978年美国召开的人类免疫与肿瘤免疫诊断会上首次提出了肿瘤标志概念,之后随着研究深入,其在临床、辅助诊断、疗效评价等方面均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乙醛脱氢酶1(ALDH1)作为催化细胞中将乙醛氧化为乙酸的主要细胞溶脂酶,逐渐成为正常与肿瘤干细胞(CSC)主要标志。为了进一步探讨肿瘤肝细胞标志ALDH1的研究进展,本文进行了综述。

  • 标签: 肿瘤肝细胞 标志物 乙醛脱氢酶1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主要探究多项肿瘤标志联合检测试剂在恶性肿瘤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4年收治的1230例患有常见恶性肿瘤的患者作为此次研究的观察对象,采用国产化学发光检测方法进行诊断和血清检测,进而通过分析检测所得的数据探究恶性肿瘤患者的肿瘤标志水平与5400例体检健康人群肿瘤标志水平数据的比较分析,得出研究结论.结果通过恶性肿瘤患者与健康人群数据对比,前者阳性率较高且特异性检测结果也较强.结论多项肿瘤标志联合检测大大提升临床诊断肿瘤的准确度,做到早发现、早预防、早治疗,提高肿瘤患者治愈率,值得推广应用.关键词多项肿瘤标志联合检测;恶性肿瘤诊断;临床诊断价值中图分类号R7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2-0736-02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我院肺癌的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并探讨4种血清肿瘤标志联合检测在肺癌临床诊断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2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90例肺癌患者为肺癌组,选取其他肺部疾病患者90例作为肺部炎症组,并随机抽取其他90例健康患者作为正常对照组,对三组人群进行4种血清肿瘤标志联合检测,对比分析三组人群4种血清肿瘤标志的检查结果。结果联合检测肺癌患者血清中的CEA、CA125、NSE、CYFRA21-1明显高于肺部炎症组和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联合检测4种血清肿瘤标志能够提高肺癌的检出敏感率,联合检测血清肿瘤标志有一定的临床诊断价值。

  • 标签: 肺癌,血清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肿瘤标志在Ⅱ、Ⅲ期肺癌在手术、化疗及随诊过程中的变化,观察肿瘤标志变化与疾病进展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95例术后分期为Ⅱ、Ⅲ期术前高肿瘤标志的肺叶切除术后、接受4周期化疗患者为研究对象,随访3年。结果三年生存率患者中肿瘤标志下降33例;小于3年生存率患者中肿瘤标志下降21例,两组间有差别(P=0.04);结论对术前高肿瘤标志的Ⅱ、Ⅲ期接受手术及术后辅助化疗的患者中,检测肿瘤标志变化可以评估治疗效果及预测病情进展,而肿瘤标志的变化较影像学检查更早、敏感,可以更好地预测肿瘤进展及预后。

  • 标签: 肺癌 肿瘤标志物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检测广谱性肿瘤标记唾液酸的含量,探讨其在老年肿瘤患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随机数字法分别选取我院近年来收治入院的35例老年恶性肿瘤患者、35例老年良性肿瘤患者以及35例正常体检老年人作为研究对象,检测其血清唾液酸水平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老年恶性肿瘤组的肺癌、肝癌以及胃癌患者的唾液酸含量高于老年良性肿瘤组患者以及正常体检老年人组人群,老年恶性肿瘤患者治疗后血清唾液酸含量低于治疗前,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广谱性肿瘤标记唾液酸含量的检测对老年恶性肿瘤的诊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关键词老年患者;肿瘤;唾液酸中图分类号R99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2-1107-01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癌胚抗原(CEA)、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糖类抗原19-9(CA19-9)、细胞角蛋白19片断21-1(CYFRA21-1)、糖类抗原125(CA125)等5种肿瘤标志联合检测在肺癌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在我院2013年6月至2014年5月住院患者及体检者作为研究对象。应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及免疫放射分析法检测60例肺癌、50例肺良性疾病患者及50例健康对照组血清上述5种肿瘤标志含量,治疗前对三组患者进行肿瘤标志含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5种肿瘤标志肺癌组均高于肺良性病变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诊断肺癌的价值较高。联合检测的敏感性达到81.66%,阴性预测值100%。结论联合检测可显著提高肺癌诊断的临床价值,优于单项检测,为肺癌诊断提供有力依据。

  • 标签: 肺癌 癌胚抗原 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 细胞角蛋白 19片断 21- 1 糖类抗原 19- 9 糖类抗原 125 联合检测
  • 简介:摘要目的对住院患者开展常见感染性标志检测,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利用时间分辨荧光免疫法(TRFIA)对住院患者开展乙肝病毒血清标志(HBV-M)、抗-HCV、抗-HIV1/2、抗梅毒特异性抗体(抗-TP)检测.抗-TP阳性者,同时用梅毒明胶颗粒凝集试验(TPPA)试剂检测.抗HIV1/2阳性者,用另外两种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试剂检测,阳性者送HIV确认实验室确认.结果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共检测住院患者48660例.其中HBV-M阳性(统计HBsAg)3163例,阳性率6.50%;抗-HCV阳性554例,阳性率1.14%;抗HIV1/2阳性68例,阳性率0.14%;抗-TP阳性779例,阳性率1.60%.抗-HCV各年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BV-M逐年呈下降趋势,抗-HIV1/2、抗-TP逐年呈上升趋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HBVM、抗-HCV、抗-TP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抗-HIV1/2性别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HBsAg和抗-HCV阳性多见于大于20岁以上人群,阳性数分别为3123例和549例,占总阳性例数的98.74%(3123/3163)和99.10%(549/554);抗-HIV1/2阳性多见于大于20岁至59岁人群,阳性46例,占总阳性例数的67.65%(46/68);抗-TP多见于大于20岁以上人群,阳性714例,占总阳性例数的91.66%(714/779).结论住院患者中HBV、HCV、HIV和TP感染率处于较高水平,且HIV和TP近年来感染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应该引起足够重视,广泛开展住院患者HBV、HCV、HIV和TP感染标志检测,了解感染状况,掌握流行特点,采取积极防治措施,保护医患双方,防止医患纠纷发生.关键词住院患者;感染标志;检测;研究中图分类号R45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2-0997-02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