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梗死的临床特点、鉴别诊断及治疗要点。方法对本院收治的2例急性梗死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例表现为无痛性全程肉眼血尿,腹部CT平扫及强化提示左实性占位,考虑肾癌,经手术治疗确诊;另1例表现为左腰部胀痛不适,在外院按输尿管结石予抗感染、解痉治疗无效,后于本院行腹部B超、强化CT检查诊断为急性右肾后下部梗死,予尿激酶、静脉滴注溶栓治疗,同时予抗凝、抗感染、扩血管、止痛等对症治疗,症状逐渐治愈出院。结论急性梗死临床少见,且表现也各不相同,对临床表现可疑者,及时行相关检查以尽早诊治。

  • 标签: 肾动脉梗阻 肾肿瘤 血栓形成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随机森林模型预测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并发急性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 AKI)。方法使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东阳医院大数据平台,筛选出1 363例患AMI的病例,确定30个变量后,统计分析样本临床特点,将样本划分为75%的训练集建立随机森林模型,以及25%的测试集进行验证,使用R语言进行数据的筛选及模型的建立。最后根据特异性、敏感性、准确性、受试者特征工作特征曲线(relative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 ROC曲线)等来评估模型性能,同时与其他三种常用的机器学习算法(神经网络,朴素贝叶斯,支持向量机)的模型性能进行比较。结果AMI合并AKI的患者的人口学信息、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入院时的生命体征、实验室检查等与未合并急性损伤的患者存在差异性。模型评估后得出测试集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93,特异度为0.791,灵敏度为0.866,其中入院首次肌酐、首次尿素、D-二聚体、年龄、机械通气是其最重要的影响因素。在本研究中,多种机器学习算法比较后,随机森林模型较有优势。结论建立的随机森林模型具有帮助预测AMI并发AKI的潜力。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急性肾损伤 随机森林 预测模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CT增强扫描在梗死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及相关影像学分析,以为临床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某院2012年5月至2014年7月收治的50例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收治时间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2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影像学检查;研究组采用CT增强扫描进行检查,对比两组患者临床诊断效果,并分析其影像学资料。结果研究组通过采用CT增强扫描进行检查,诊断准确率92%,与对照组80%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增强扫描检查方法具有术前诊断准确率高、患者无创诊断等特点,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在今后临床工作中推广使用。

  • 标签: CT增强扫描 肾梗死 影像学分析 肾动脉狭窄 肾脏体积萎缩
  • 简介:目的利用基因芯片技术研究性高血压大鼠脑梗死后期梗死灶边缘区皮层基因表达谱的改变及其意义.方法利用双双夹法复制性高血压大鼠模型,再采用线栓法复制成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并设置假手术组,术后7d取梗死灶边缘区域脑皮层,提取RNA,经过荧光标记后与含5705个基因的oligo芯片进行杂交、扫描,采集图像,经数据分析筛选出差异表达的基因.结果差异表达基因共197个(包括表达序列标签12个),其中表达上调174个,下调23个.12类功能分组的基因均有上调,下调的基因仅包括运输、转录调控、信号、应激反应、代谢和细胞粘附组的基因.12类功能分组中有17个差异表达基因尚未有文献报道与脑缺血/梗死相关.结论脑梗死后期基因表达仍然非常活跃,预示着损伤与修复的分子机制和可能的治疗靶点.

  • 标签: 脑梗死 肾性高血压 基因芯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首乌益汤治疗脑梗死恢复期的临床疗效,以指导临床治疗。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13年12月在本院住院的脑梗死恢复期患者68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抗凝、降脂、改善循环、营养脑细胞治疗,观察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加用首乌益汤,对照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加用消栓通络胶囊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恢复疗效。结果观察组痊愈19例,有效12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1.2%,对照组痊愈14例,有效13例,治疗总有效率为79.4%,两组治疗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中医症候评分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首乌益汤可加快脑梗死患者的恢复程度,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首乌益肾汤 脑梗死恢复期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自发性肾动脉夹层是一种罕见的疾病,病因不明,临床表现多样,易误诊为尿路感染,诊断主要依靠影像学检查,血管内介入治疗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本文报道1例自发性肾动脉夹层患者,经肾动脉血管腔内介入治疗,治疗效果良好。

  • 标签: 动脉瘤,夹层 肾动脉 肾梗死 尿路感染
  • 简介:摘要:损伤多数是由于钝性暴力作用引起的,针对损伤,当前临床医学实践中,各种微创手术或非手术方法越来月收到医患各方的欢迎,临床上可以采取栓塞方法治疗,严重外伤的案例中,伤者也可能因为血供破坏导致肾脏缺乏血供,对于此类情况,可视为该侧肾脏切除;对于肾脏损伤后遗功能障碍进行鉴定时应注意伤病关系分析,排除既往疾病对肾脏功能的影像。损伤致残程度等级的鉴定首先应明确损伤基础,然后应准确判定损伤及遗留功能障碍的程度,最后再援引相应标准条款提出致残程度等级的鉴定意见。

  • 标签: 法医学 损伤 肾缺血 肾梗死 肾萎缩 伤残程度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老年急性梗死与非老年急性梗死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52例经影像学证实的急性梗死患者,以年龄≥65岁为界分为老年组(17例)和非老年组(35例),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人口学数据、危险因素、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预后情况。结果与非老年组患者比较,老年组血栓栓塞性急性梗死更多见[82.4%(14例)比45.7%(16例),χ2=6.290,P=0.012],更多合并心房颤动[64.7%(11例)比34.3%(12例),χ2=4.290,P=0.038)]、冠心病[(52.9%(9例)比8.6%(3例),P=0.001)]和肥胖[40.0%(4/10例)比8.0%(2/25例),P=0.043],更少为吸烟者(P=0.007),腰痛症状少见(P=0.038),血小板计数较低(P=0.016)。老年患者从就诊至确诊的时间短于非老年患者[18 h(2~192 h)比48 h(2~552 h),Z=2.404,P=0.021]。增强计算机体层成像是最主要的确诊方法,抗凝治疗是最主要的治疗手段。老年患者和非老年患者治疗开始至症状消失及住院的中位时间分别为3 d(1~9 d)、11 d(4~50 d)和3 d(1~12 d)、13 d(2~64 d)。两组均无患者院内死亡。随访(39.4±35.8)个月,两组患者的预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源于心脏疾病的血栓栓塞是老年急性梗死的主要病因。尽管老年患者相对早地得以确诊,但治疗后预后与非老年患者无异;同时,延迟诊断和治疗的情况仍然很常见。

  • 标签: 急性肾梗死 血栓栓塞
  • 简介:摘要本文报道1例老年女性,因淋巴结肿大、皮疹、贫血就诊,病程中突发急性溶血、急性损伤、心肌梗死,完善相关检查提示患者同时存在冷凝集素综合征、Ⅲ型冷球蛋白血症。鉴于此时淋巴结活检组织病理尚未回报,给予利妥昔单抗及对症支持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改善,血红蛋白回升,肾功能、心肌酶恢复正常。淋巴结组织病理最终明确诊断为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AITL),1程化疗后患者颈部淋巴结明显缩小,冷凝集素、冷球蛋白转阴。AITL可出现丰富的免疫现象,利妥昔单抗联合化疗对继发的冷凝集素综合征及冷球蛋白血症均有效。

  • 标签: 淋巴瘤,T细胞,外周 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 冷凝集素 冷球蛋白
  • 简介:摘要:冠心病是心血管系统的常见病与多发病,伴随人口寿命的不断延长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发病近几年有年轻化的趋势。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冠心病中的一种,具有起病急、进展快、死亡率及并发症多等特点。I型心综合征(CRS-1)是AMI等急性心功能不全引起的急性肾功能损伤(AKI),从而加重不良预后的发生。心脏和肾脏结构和功能上紧密联系、密不可分,相互制约并相互影响,三早治疗对CRS的治疗及预后尤为重要,本综述的目的是讨论AMI患者继发I型心综合征的危险因素及早期预测指标,以便于早期干预,减少发病率或延缓疾病进展,改善病情及提高生活质量。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I型心肾综合征 危险因素 预测指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益心泰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素(PRA)及血管紧张素Ⅱ(AngⅡ)的影响。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本院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0例,随机分入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急性心肌梗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益心泰,每次10g口服,3次/d,以6周为一个疗程,观察一个疗程。观察对比两组疗效、心电图的改善、心脏彩超的变化、酶学检查,对比治疗前、后PRA、AngⅡ指标水平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患者治疗后PRA、AngⅡ明显下降(P<0.05);与治疗前比较,对照组无明显变化,而治疗组显著降低(P<0.05)。结论益心泰可有效的降低PRA、AngⅡ的水平,防止RAAS激活,阻止心室重构,从而改善心功能,提高有效率。

  • 标签: 益心泰 PRA,AngⅡ 急性心肌梗死
  • 简介:摘要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后急性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的发生机制主要包括血流动力学机制及非血流动力学机制如神经体液机制等。AMI患者存在高龄、合并糖尿病等危险因素时,发生AKI的风险更大。心、生物标志物可用于AMI并发AKI的早期诊断。本文主要综述了AMI后AKI的发病机制及早期诊断的研究进展。

  • 标签: 心肌梗死 急性肾损伤 危险因素 发病机制 生物标志物
  • 简介:

  • 标签:
  • 简介:事件起因:8月17号上午,湖北省公安厅,武汉市公安局经过17天的昼夜蹲守,成功打掉了一个活跃在武汉地区的跨省组织贩卖人体器官的团伙。据了解,举报人李伟为了还债,卖了一只得到3万,而买一只约40万元,供体得3万,负责手术的医生分赃13万,麻醉师得3万,参与护士各1万,剩余赃款由所谓的线人分赃。

  • 标签: 人体器官 武汉地区 公安厅 湖北省 武汉市
  • 简介:<正>一已经准备收杯了,这时,压垮骆驼的倒数第二根稻草出现了——来了一位敬酒的人。此人是商业银行的一个行长助理。行助从半开的门里看到了张大鹏,于是端着满满一杯啤酒,一口一个张总地进来了。就在这时候,最后一根稻草及时出现了——裤兜里的手机发出了嘟嘟的短信提示音。手机几乎同时收到了两条短信。一条是新结识的女朋友姚珧的

  • 标签: 最后一根稻草 提示音 二根 闪闪发亮 就是你 小姐们
  • 简介:摘要急性肾衰竭(acuterenalfailure,ARF)是临床常见的危重急症,近年来国际肾脏病和急救医学界趋向将其改称为急性损伤(acutekidneyinjury,AKI)[1]。目前已发现许多新的生物学标志物来协助诊断和评估它,其中损伤分子-1(Kidneyinjurymolecule-1,KIM-1)可迅速、灵敏、特异地反映AKI的损伤及修复过程,在临床上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现将KIM-1在AKI的早期诊断及修复中的作用作一综述。

  • 标签: 急性肾损伤 肾损伤分子-1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