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18F-FDG PET-CT延迟显像在肺部良恶性结节诊断上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60例经最终均随访手术后病理结果或经正规治疗后临床诊断结果的肺结节患者的PET-CT图像和延迟显像的PET-CT图像资料,分别记录其PET-CT图像和同机PET-CT延迟显像病灶的放射核素分布情况,同时测量其标准化摄取值(SUVmax),比较其SUVmax的变化情况,并且记录其CT形态学表现。 结果 60例患者中恶性病变21例,SUVmax在1.3-14.6之间,其中腺癌9例,鳞癌10例,小细胞肺癌2例;良性病变39例,SUVmax在0.9-25.3之间,其中炎性病变21例,结核8例,炎假瘤3例,肺脓肿3例,硬化性血管瘤2例,错构瘤2例。在肺部孤立结节中,良性病变居多(39例/60例),恶性病变少(21例/60例)。恶性病变中大多数患者(18例/21例)延迟显像后SUV值增高,仅3例恶性病变表现为延迟显像后SUV降低,病理类型分别为粘液性腺癌1例,低分化腺癌1例,高分化腺癌1例;良性病变大多数病例(28例/39例)延迟显像后SUV值增高,少数病例(11例/39例)延迟显像后SUV降低。结论 延迟显像在诊断肺部孤立结节中有重要的参考价值。诊断时要密切结合CT图像特点、病人的序列影像学资料观察结节是否变化、病人的临床表现和病史特点、体格检查及实验室检查等,进行综合分析得出科学诊断。联合应用PET-CT初次显像和延迟显像的SUVmax变化情况,在诊断肺部良恶性结节的准确上优于单独CT或单独PET-CT。

  • 标签: 肺部良恶性结节 18氟-脱氧葡萄糖 标准化摄取值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良恶性肺部孤立局灶磨玻璃密度结节CT象征及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5月-2021年9月本院收治的良恶性肺部孤立局灶磨玻璃密度结节60例患者纳入研究,分组以病理学检查为依据,良性组(20例),恶性组(40例),对良恶性结节CT征象进行观察。结果 CT诊断出良性、恶性结节的符合率为85.00%(17/20)、90.00%(36/40),与病理学检查相比,差异不明显(P>0.05);良恶性结节的分叶征、大小、瘤肺界面、内部密度比较,差异显著(P

  • 标签: CT象征 肺部孤立局灶 良恶性 磨玻璃密度结节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并分析CT检查对孤立结节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遴选2020年6月-2020年6月内100例孤立结节患者,均接受X线、CT影像检查,比较不同检查方式的诊断效能,同时根据病理检查结果将患者分为恶性、良性结节,比较不同性质病变的结节直径、血流灌注量等指标。结果:X线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84.48%、83.33%、84.00%,CT检查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94.74%、95.35%、95.00%,CT检查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明显高于X线(P<0.05);同时良恶性病变患者的结节直径、血流灌注量、血容量、强化峰值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CT对孤立结节具有显著的诊断价值,可提高肺结节诊断准确率,同时能够清晰反映出不同性质病变的结节直径、血流灌注量等数据,进而为疾病后期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可靠参考。

  • 标签: 孤立性肺结节 CT影像 诊断价值
  • 简介:【摘 要】目的:为有效提高孤立结节的诊断准确,对普通CT和HRCT诊断在其中的临床应用效果作进一步探究,为临床提供有效参考依据。方法:研究筛选出共70例孤立结节患者为研究对象,均于2019年7月至2022年7月期间进入本院治疗,按组间基本资料匹配原则平均分为对照组(n=35例)和观察组(n=35例),对比观察采用普通CT检查的对照组与采用HRCT检查的临床检查诊断结果。结果:统计研究表明,两组患者在采取不同的CT检查后,通过HRCT检查的观察组检查灵敏度、准确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差异明显,P<0.05,说明存在对比意义。结论:分析表明,HRCT诊断检查在孤立结节中的应用效果显著,诊断有较高的灵敏度、准确,进而更好的为患者制定针对治疗方案,促进患者预后。

  • 标签: 孤立性结节 CT扫描检查 应用效果
  • 简介:【摘 要】目的:分析孤立结节(SPN)的良恶性鉴别方法与随访方案。方法:选择2020年5月-2022年5月间入院诊断的289例SPN患者。分析良恶性结节的鉴别方法和随访方案。结果:结节直径>8mm的恶性率更高,实结节的恶性率为3.11%,部分实结节的恶性率为39.45%,磨玻璃样结节的恶性率为2.42%,肺上叶位置的恶性结节率更高。恶性结节的钙化特点为偏心样、细小斑点样与泥沙样钙化,其CT增强表现为慢升慢降型。可根据结节直径、影像学资料和结节形态等信息确定随访方案。结论:结节直径、形态、钙化灶、CT增强表现可以作为SPN的鉴别诊断指标,且能够以此拟定随访方案。

  • 标签: 孤立性肺结节 良恶性鉴别 随访分析
  • 简介:【摘要】:孤立结节在临床上比较常见,治疗时需要明确良恶性质,恶性的需要手术干预,所以对于结节的性质诊断是一项重点。临床上一般是对个体进行CT检查,确定结节存在之后,选择合适的结节进行活检,确定具体的性质。过去进行活检一般是对肺部进行穿刺,获取到病变的结节组织,再进行病理检查。新时期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穿刺技术水平也不断提升,出现CT引导下穿刺活检技术,相对来说优势更加突出。该技术在孤立结节穿刺活检中的应用,可以准确快速的定位穿刺位置,指导医生顺利操作,并且实时监督穿刺操作进程,方便及时发现问题;也能明确显示出探针、吸管与穿刺部位的关系,避免损伤皮肤和组织等。整体来说,该技术的应用价值比较突出。

  • 标签: CT引导下肺穿刺活检术 孤立性肺结节 运用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究诊断肺部孤立球形病变采用CT与X线检查的应用效果。方法  本次研究时间为2020年3月——2022年3月,纳入对象为:上述时间内,由我院接收并实施诊疗的肺部孤立球形病变患者77例。为其先后实施CT检查和X线检查。记录两种检查方式的应用效果,并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  相比于X线检查,CT检查对肺癌及肺结核的鉴别更为准确,总检出率更高(94.81%>83.12%),而在其他类型病变的检查中,两种方式则未见显著差异;同时,CT检查的灵敏度更高,但就特异度而言,两种方式未见明显差异。结论  在肺部孤立球形病变的诊断中,CT检查的优势更加显著,特别是针对肺癌及肺结核的诊断更为准确,有助于医师尽早展开对症治疗,促进患者尽快恢复。

  • 标签:   CT检查 X线检查 肺部孤立性球形病变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肺部孤立球形病变患者采取X线与CT检查时的结果差异。方法:选取2021年2月到2022年2月我院最终确诊为肺部孤立球形病变且接受影像学检查的90例患者进行研究分析。所有患者在入选后分别接受X线与CT检查。所有患者记录影像学检查结果。判断X线与CT检查结果与病理检查结果的差异。结果:CT检查结果中对于肺部孤立球形病变变的检出情况明显高于X线,P<0.05。基于病理检查结果为主,CT检查结果特异性、准确以及敏感度均有明显数据优势,P<0.05。结论:肺部孤立球形病变患者可以采用CT检查技术进行诊断,临床中可以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选择最为适宜的检查方案,可以实现重复性检查,值得推广。

  • 标签: 肺部孤立性球形病变 X线 CT检查 临床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CT和X线检查对肺部孤立球形病变的影响。方法:对71例肺部孤立球形病变患者进行X线和CT检查。比较各病理类型肺孤立球形病变的检出率和肺孤立球形病变的诊断结果。结果:CT对肺结核、肺癌和孤立球形病变的检出率分别为100.00%、100.00%和95.77%,高于X线检查的69.23%、58.33%和74.65%(P

  • 标签: CT与X线检查 肺部孤立性球形病变 价值比较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表现为磨玻璃结节(GGN)的早期肺腺癌检出率不断升高,在精准靶向治疗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更需要基于多模态的影像组学(RM)及影像基因组学等非侵入检查,以辅助诊断、治疗方案制定及随访,减轻临床负担。RM可分析GGN样肺腺癌不同成分、分析瘤周区域、辅助减少过度诊疗、帮助靶向治疗选择及辅助随访,在孤立GGN样肺腺癌的诊疗中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 标签: 癌,非小细胞肺 磨玻璃结节 影像组学 肿瘤异质性 肿瘤微环境
  • 简介:摘要:国家肿瘤研究机构在2018年发表的一份新的癌症研究报告显示,在全国范围内,肺癌是第一大恶性肿瘤。肺癌初期多数没有明显的临床征象,少数病人只以肺结节为特征,当病人出现不适时,多数病人已经到了中、中、晚期,长期生存大大减少。近年来,由于医疗技术不断进步,尤其是在肺组织学的早期筛查中,使用了较小的 CT扫描,从而大大增加了肺结节的发生率。由于肺癌的不同特点,鉴别其良性和恶性,并制定相应的防治对策,是目前肺癌患者应重视的问题。本文重点对 CT成像在肺内结节的诊治方面的最新进展进行了总结。

  • 标签: CT影像 肺部结节 临床诊断 应用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有恶性肿瘤病史的患者孤立结节的CT诊断效果。方法:以2021年1-12月为研究时限,选取5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以X线和CT对其进行检查,比较该两种检查方式的诊断符合率。结果:CT检查的诊断符合率显著更高(P<0.05)。CT影像下恶性结节病灶边缘多表现为毛糙,形态以圆形或类圆形为主,以及其与支气管血管束关系密切,而良性结节病灶边缘多表现为光滑,形态及与支气管血管束关系均没有特异表现。结论:在有恶性肿瘤病史的患者孤立结节诊断中,CT检查具有很高的诊断符合率,并具有清晰影像学征象,能够为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可靠依据,值得推广。

  • 标签: 恶性肿瘤病史 孤立性肺结节 CT检查 X线检查
  • 简介:  【摘要】 随着近年来我国检查技术的不断发展与更新,临床在对人群肺部体检筛查中通常采用的低剂量螺旋CT,促使肺部结节检出概率显著提升。但需要注意的是,结节表现各异,对针对的治疗措施与良恶性的鉴定已成为当下肺部结节的重点研究内容。故此本文对肺部结节CT影像诊断研究进展进行着重分析。

  • 标签: 肺部结节 CT影像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我国2018年癌症中心报道指出,肺癌发病率在我国癌症发病率中极高。通常情况下,肺癌患者在临床中大多无显著症状表现,而当患者出现不适感后,大多数患者病情已经进展到了中晚期,从而导致了患者远期生存率受到严重的影响。随着近年来我国检查技术的不断发展,针对肺部结节筛查的方法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提高了肺部结节的检出率。

  • 标签: []肺部结节 CT影像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胸部计算机断层扫描(CT)对孤立肺小结节的定性诊断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9年3月-2020年2月期间收治的100例孤立肺小结节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使用X线进行检查,观察组使用CT进行检查,对于两组的检查结果的准确率、灵敏度、特异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的诊断准确率、灵敏度、特异度要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诊断结果与病理穿刺结果对比具有高度一致。结论:胸部计算机断层扫描(CT)对孤立肺小结节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其诊断准确率高,误诊、漏诊率低,值得进行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 计算机断层扫描 孤立性肺小结节 定性诊断
  • 简介:摘要随着磨玻璃结节(GGN)检出率的升高,对其进行正确认识和处理已成为当前肺癌外科的重点和热点问题。越来越多的学者尝试从分子演化特征和免疫微环境等角度探究GGN惰性进展的潜在机制。GGN不同发展阶段具有不同的主要突变基因,纯GGN的肿瘤突变负荷和基因组不稳定性最低,随病理学进展呈现出逐渐进化的基因组突变特征。GGN型肺癌中免疫细胞浸润程度低,处于免疫监视压力下且免疫逃逸较少,而随着实成分增加,抑制免疫环境逐步建立,免疫逃逸逐渐增强。对于GGN多维度分子特点的进一步探索将有助于更加精确地区分这类具有高度异质的病变,为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奠定基础。

  • 标签: 肺肿瘤 病理学 磨玻璃结节 惰性自然病程 分子特点
  • 简介:【摘要】目的 浅析能浦CT低剂量扫描对肺孤立结节(SPN)的诊断价值。方法 研究时间:2020年1月至2021年11月间;研究对象:50例经病理学诊断证实的SPN患者;分组:回顾分析患者的一般资料,按照病理学结果分为2组,包括良性组27例与恶性组23例,均给予能浦CT低剂量扫描,评价诊断价值。结果 良性组碘基参数指标值、动脉期、静脉期40-70、70-100keV区间斜率均低于恶性组,P

  • 标签: 能浦CT低剂量扫描 肺孤立结节 诊断 肿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