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根据2010-2018年的调查和鉴定,初步明确上海地区含笑真菌害有11种分别为:含笑炭疽、含笑煤污、含笑拟盘多毛孢叶枯、含笑叶点霉叶枯、含笑链格孢霉黑斑、含笑尾孢霉叶斑、含笑大茎点霉叶斑、含笑盾壳霉叶斑、含笑壳二孢叶斑、含笑镰孢霉基腐,并描述了11种真菌害的症状、病原菌及发生情况。

  • 标签: 含笑 真菌病害 鉴定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抗生素滥用致耳鼻喉真菌工作中应用不同的治疗措施的效果及对患者的治疗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2月~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滥用抗生素致耳鼻喉真菌患者29例作为研究对象,29例患者均为门诊患者,其中男15例,女14例,最大者75岁,最小者16岁,以30~50岁发病率最高,占85%。2例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史,所有病例均无过敏性鼻炎及哮喘史。鼻塞,流脓涕或抽吸性脓痰4例,鼻涕带血或回吸性血涕9例,从鼻腔或咽部排出褐色块状物伴有臭味5例,头痛,单侧溢泪,面颊肿痛及麻木感共1l例,多数病例经抗感染治疗症状无明显好转。29例均见上颌窦密度不均匀增高,其中15例可见斑片状或点状钙化影,其中上颌窦内侧壁骨质破坏或窦口受压扩大5例,病变主要在单侧上颌窦,而双侧仅1例.同时累及筛窦5例。结果经过处理后,多数患者症状有不同程度改善,尤其是耳闷胀感明显减轻。结论在抗生素滥用致耳鼻喉病中应用综合治疗,可缩短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及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治疗满意度。所以综合治疗是比较好的进行抗生素滥用致耳鼻喉治疗的措施。

  • 标签: 抗生素滥用 治疗效果 耳鼻喉真菌病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抗生素滥用致耳鼻喉真菌工作中应用不同的治疗措施的效果及对患者的治疗影响。方法:选取 2017年 12月~ 2018年 12月我院收治的滥用抗生素致耳鼻喉真菌患者 29例作为研究对象, 29例患者均为门诊患者 ,其中男 15例 ,女 14例 ,最大者 75岁 ,最小者 16岁 ,以 30~ 50岁发病率最高 ,占 85%。 2例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史,所有病例均无过敏性鼻炎及哮喘史。鼻塞,流脓涕或抽吸性脓痰 4例,鼻涕带血或回吸性血涕 9例,从鼻腔或咽部排出褐色块状物伴有臭味 5例,头痛,单侧溢泪,面颊肿痛及麻木感共 1l例,多数病例经抗感染治疗症状无明显好转。 29例均见上颌窦密度不均匀增高,其中 15例可见斑片状或点状钙化影,其中上颌窦内侧壁骨质破坏或窦口受压扩大 5例,病变主要在单侧上颌窦,而双侧仅 1例.同时累及筛窦 5例。结果:经过处理后 ,多数患者症状有不同程度改善 ,尤其是耳闷胀感明显减轻。结论:在抗生素滥用致耳鼻喉病中应用综合治疗,可缩短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及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治疗满意度。所以综合治疗是比较好的进行抗生素滥用致耳鼻喉治疗的措施。

  • 标签: 抗生素滥用 治疗效果 耳鼻喉真菌病
  • 简介:摘要:目的:以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土参为主的中药合剂对皮肤浅层真菌的治疗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有关的作用机理与临床研究疗效进行论著。方法:临床病例资料分析研究结合文献综述法。结果:药物对真菌的作用机理主要是在于能够破坏真菌细胞结果的完整性、降低细胞耐药性的作用机制。结论:该药对有关的疾病有着良好的治疗效果,毒副作用较小,值得在临床上实践运用与推广。

  • 标签: 高通量测序技术 中药合剂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以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土参为主的中药合剂对皮肤浅层真菌的治疗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有关的作用机理与临床研究疗效进行论著。方法临床病例资料分析研究结合文献综述法。结果药物对真菌的作用机理主要是在于能够破坏真菌细胞结果的完整性、降低细胞耐药性的作用机制。结论该药对有关的疾病有着良好的治疗效果,毒副作用较小,值得在临床上实践运用与推广。

  • 标签: 高通量测序技术 中药合剂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真菌感染的 CT表现,提高该病诊断及鉴别诊断水平。方法:对 CT诊断或疑诊为肺部真菌感染 2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 记录患者 CT检查申请单及住院病历等临床资料,分析肺部真菌感染的 CT 特点。结果: CT表现为在基础疾病之外出现炎性大片实变 9例 ,似段性或大叶性肺炎的表现。在基础疾病之外出现磨玻璃影者 9例。 1例出现右下叶背段结节影伴有“新月征”。另 1例呈散在分布斑片状阴影,边缘比较模糊,密度较淡,以中、下分布为主,部分融合呈大斑片状密影。结论:肺部真菌感染影像学表现具有多样性,出现典型曲霉菌球的“新月征”可明确曲霉菌的诊断,若出现磨玻璃影及“晕征”是真菌感染病灶较具特征性的表现;此外,双多发病灶,征象多样,且变化快,提示真菌感染可能。

  • 标签: 肺真菌感染 CT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真菌感染的CT表现,提高该病诊断及鉴别诊断水平。方法对CT诊断或疑诊为肺部真菌感染2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记录患者CT检查申请单及住院病历等临床资料,分析肺部真菌感染的CT特点。结果CT表现为在基础疾病之外出现炎性大片实变9例,似段性或大叶性肺炎的表现。在基础疾病之外出现磨玻璃影者9例。1例出现右下叶背段结节影伴有“新月征”。另1例呈散在分布斑片状阴影,边缘比较模糊,密度较淡,以中、下分布为主,部分融合呈大斑片状密影。结论肺部真菌感染影像学表现具有多样性,出现典型曲霉菌球的“新月征”可明确曲霉菌的诊断,若出现磨玻璃影及“晕征”是真菌感染病灶较具特征性的表现;此外,双多发病灶,征象多样,且变化快,提示真菌感染可能。

  • 标签: 肺真菌感染 CT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疾病合并真菌感染的患者的临床治疗。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7月-2018年12月期间的慢阻合并真菌感染的患者中选择48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对于4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48例慢性阻塞性疾病合并真菌感染的患者中病情出现明显好转的共有42例。结论及时诊断并制定科学有效的临床治疗方案才是治疗慢性阻塞性合并真菌感染的关键之处,能够极大程度的提高患者的治疗有效率,降低死亡率。

  • 标签: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真菌感染 临床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疾病合并真菌感染的患者的临床治疗。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7月-2018年12月期间的慢阻合并真菌感染的患者中选择48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对于4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48例慢性阻塞性疾病合并真菌感染的患者中病情出现明显好转的共有42例。结论:及时诊断并制定科学有效的临床治疗方案才是治疗慢性阻塞性合并真菌感染的关键之处,能够极大程度的提高患者的治疗有效率,降低死亡率。

  • 标签: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真菌感染 临床治疗
  • 简介:患者女,43岁。右小腿斑块、鳞屑伴痒十余年,加重半年。皮损组织病理检查和真菌镜检,发现棕色菌丝、硬壳小体,培养菌落经分子生物学鉴定为裴氏着色霉(Fonsecaeapedrosoi)。予部分皮损手术切除、伊曲康唑胶囊口服、CO2点阵激光治疗、局部热疗法、红光照射等综合治疗,4个月后临床治愈。

  • 标签: 着色芽生菌病 裴氏着色霉 点阵激光 抗真菌药物 联合疗法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呼吸内科住院慢性阻塞性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口腔真菌感染的感染率、病原菌及其危险因素。方法选取我院近一年内的80例患者的口腔真菌感染特点进行调查分析。结果80例患者中,感染率5%;检出病原菌假丝酵母菌。把发生口腔感染的患者为观察组,无口腔真菌感染的为对照组。其中观察组采取卡泊芬净治疗,对照组患者采取氟康唑治疗。结论呼吸内科住院COPD患者中,营养状况差、年纪大、联合使用抗生素、合并糖尿的口腔真菌感染发生率较高,以假丝酵母菌感染最为常见,医护人员应根据其特点采取有效措施加以预防控制。

  • 标签: 呼吸内科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 口腔真菌感染
  • 简介:目的观察分析各类曲霉菌的CT影像表现特点,提高临床曲霉菌的诊断准确率。方法对我院收治的32例曲霉菌病患者的CT图像进行观察分析,比较各类曲霉菌的CT数据。结果变态反应性支气管曲霉菌病患者9例,侵袭性曲霉菌19例,单发一个肺叶曲霉菌球4例;单双侧比较单侧病灶14例,双侧病灶18例。.结论不同类型的曲霉菌CT表现特点各异,这些特征可以为各类曲霉菌提供准确的诊断依据,进一步提高诊断准确率,降低临床漏诊及误诊率,有助于制定对症治疗方案。

  • 标签: 肺曲霉菌病 空气新月征 晕轮征 CT成像
  • 简介:临床诊断4例,临床诊断中死亡、痊愈各2例,临床确诊中死亡、好转各2例

  • 标签: 临床分析 侵袭性 性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原发浸润性真菌感染的CT诊断与鉴别。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3月-2019年4月患有原发浸润性真菌感染的患者28例,将其不同感染分类的CT表现特点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8例原发浸润性真菌感染患者感染病原菌白色念珠菌所占比例最高其CT表现亚段或小叶实变型所占比例最高为13例占46.43%,明显高于其他分型的比例,各型CT表现各有特点。结论原发浸润性真菌感染的CT具有良好的空间分辨率和密度分辨率,作为肺部真菌感染的临床早期诊断具有较大意义。

  • 标签: 真菌感染 CT诊断
  • 简介:摘 要:目的 研究G试验联合 GM试验在恶性血液侵袭性真菌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 累计在2017年6月到2019年6月期间抽取40例恶性血液侵袭性真菌感染患者,入院后对患者开展血浆1,3-β-D葡聚糖检测(G试验)以及半乳甘露聚糖检测(GM试验),对比检测结果综合分析诊断价值。结论 G试验的诊断界值为20ng/ml,GM试验的诊断界值为0.5,G试验联合GM试验的诊断结果明显优于单一诊断(P

  • 标签: G试验 GM试验 恶性血液病 侵袭性真菌感染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慢性源性心脏的临床护理措施。方法回顾分析近一年内我院6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将62例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实验组35例患者制定综合护理计划,对照组27例患者采取常规的护理措施,比较两组在护理后的身体和心理变化。结果实验组患者有效率为94.29%,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有效率为81.4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慢性肺心病病人进行相应的综合护理,可以将他们对医嘱的依从性提高起来,使他们增强自我护理的能力,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 标签: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护理 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慢性源性心脏的临床护理措施 。 方法: 回顾分析 近一年内我院 62 例患者的临床资料。 将 62 例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实验组 35 例患者制定综合护理计划,对照组 27 例患者采取常规的护理措施,比较两组在护理后的身体和心理变化。 结果: 实验组患者有效率为 94.29% ,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有效率为 81.48%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 结论: 对慢性肺心病病人进行相应的综合护理,可以将他们对医嘱的依从性提高起来,使他们增强自我护理的能力,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 标签: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护理 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