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动态增强CT以及MR灌注成像在评估肺癌血管生成方面的潜在临床应用和诊断意义。方法:选取2021年10月至2023年10月间临床确诊的肺癌患者120例,均接受动态增强CT、MR灌注成像检查。以病理标本微血管密度(MVD)作为金标准,分析两类检查下检测参数值与MVD的相关性。结果:动态增强CT中PH、rBV、M/A、灌注值均与病理组织MVD呈现正相关,Pm与MVD无相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R灌注成像中SS、PH、TendEn1、En2、En4与病理组织MVD呈现正相关,Tend与病理组织MVD呈现负相关,但Tprior、Tmax与病理组织MVD无明显相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态增强CT与MR灌注成像均可对肺癌血管生成进行预测,其各项参数与微血管密度之间呈现一定的相关性,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动态增强CT MR灌注成像 肺癌肿瘤血管生成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CD68+CD163+M2型巨噬细胞促进肝癌肿血管生成的作用。方法磁珠分选法分离得到人脾脏CD68+M0巨噬细胞,体外采用IL-4和IL-13诱导为CD68+CD163+M2型巨噬细胞。将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分别与CD68+M0和CD68+CD163+M2型巨噬细胞体外共培养。CCK-8法检测HUVEC的细胞活力,划痕试验检测细胞的迁移能力,体外成管试验检测血管形成的能力,Western blot检测HUVEC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Notch1、Dll4的表达水平,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培养基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IL-8的表达水平。采用BALB/c裸鼠构建HepG2移植瘤肝癌模型,分别注射CD68+M0和CD68+CD163+M2型巨噬细胞,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肿瘤组织中CD105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VEGF、VEGFR2、Notch1、Dll4的表达水平。结果(1)IL-4和IL-13可以诱导CD68+M0巨噬细胞向CD68+CD163+M2型巨噬细胞分化。(2)细胞实验中,CD68+M0型巨噬细胞对HUVEC的成管能力无明显促进作用,细胞中VEGF、VEGFR2、Notch1、Dll4、IL-8水平的变化无统计学意义。CD68+CD163+M2型巨噬细胞可以促进HUVEC的体外成管,其作用与VEGF-VEGFR2-Notch1/Dll4信号激活有关。(3)动物实验中,CD68+CD163+M2型巨噬细胞可以促进CD105的表达和肿瘤血管生成,同时可以提高VEGF-VEGFR2-Notch1/Dll4信号的表达。结论CD68+CD163+M2型巨噬细胞可以通过分泌VEGF等促血管生成因子,激活VEGF-VEGFR2-Notch1/Dll4信号促进肝癌中肿瘤血管生成

  • 标签: M2型巨噬细胞 肿瘤血管生成 肝癌 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 简介:摘要肺癌与其它实体瘤一样,其发生、发展和转移均依赖于血管生成,当肿瘤直径达到一定大小时,就会启动“血管生成开关”,促进新的血管生成,以保证肿瘤生长的血供需要。肺癌血管生成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受多种正性和负性血管生成因子的调控。因此,抑制血管生成过程中关键步骤阻断肿瘤血管生成,从而切断肿瘤的营养来源和迁移通道,已成为近年来癌症治疗的新策略。本文就近年来此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 标签: 肺癌 血管生成 抗血管生成
  • 简介:摘要近几年来,TM检测广泛用于肺癌的诊断及对疗效、复发、预后的判断。本文综述近年来肺癌标志物研究的进展情况及研究展望。

  • 标签: 肺癌 肿瘤标志物 研究进展
  • 简介:肺癌标志物的研究已有数十年历史。迄今为止尚无一种肺癌标志物可以满意地用于肺癌的诊断,但有证据表明有些标志物有助于病情和预后的评价。本文综述近年来肺癌标志物研究的进展情况。

  • 标签: 肺癌 肿瘤标志物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在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6月到2017年9月将40例肺癌患者作为观察组,20例肺良性疾病患者作为对照组,空腹收集血清后,用电化学发光免疫法检测血清肿瘤标志物CEA、CYFRA21-1、CA125、NSE。分析两组肿瘤标志物的含量及检测的敏感性、特异性。结果观察组四项肿瘤标志物含量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检测敏感性及特异性显著高于单一肿瘤标志物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腺癌组肺癌CEA血清水平高于其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诊断肺癌敏感性好,特异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肺癌肿瘤 标志物 检验 临床
  • 简介:   [摘要 ] 目的 探讨肺癌标志物检验及临床诊断价值。 方法 将整群选取该院 2017年 1月— 2018年 12月收治的肺癌患者 98例设为肺癌组。将同期肺部良性肿瘤患者 90例设为肺部良性肿瘤组;将排除肺部疾病 90例体检者设为健康对照组。对比各组肺癌标志物检验差异。 结果 肺癌肿瘤标志物检出水平高于另两组( P<0.05)。肺腺癌组癌胚抗原、肺鳞癌组血清鳞状上皮细胞癌抗原,细胞角蛋白 19片段检出水平、以及小细胞肺癌组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检出水平均明显高于其他分组( P<0.05)。 结论 肿瘤标志物检验对肺癌诊断有参考价值,不同病理类型肿瘤标志物检出水平各有特点。     [关键词 ] 肺癌肿瘤标志物;检验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diagnostic value of tumor markers in lung cancer. Methods Choose our hospital in January 2017 ~ 2018year 12 cases of lung cancer patients with lung cancer group 98. The lung cancer patients in the same period were 90 cases with benign lung tumors, and 90 cases with pulmonary disease were excluded. Difference of tumor markers in lung cancer. Results The detection level of tumor markers in lung cancer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other two groups( P<0.05) . Lung adenocarcinoma cancer embryo antigen, lung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group, the serum squamous epithelial cells cancer antigen, cytokeratin 19 fragment detection level, and small cell lung cancer group of nerve specific enolase detection level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other group( P<0.05) . Conclusion Tumor markers test for the diagnosis of lung cancer has a reference value, different pathological types of tumor markers detection level of each characteristic.     [Key words] Lung cancer; Tumor markers; Inspection    肺癌恶性程度高,病情发展速度快,早期诊断是提高治疗效果的重要手段 [1]。目前基于病理以及细胞学的检查方法必须活检获取组织标本,确诊存在局限 [2-3]。因此,如何利用对肺癌标志物的检验,作为协助肺癌诊断的手段之一,受到临床人员的关注。为进一步探讨分析肺癌标志物检验及其临床诊断的价值,该研究中将该院住院部于 2017年 1月— 2018年 12月收治并确诊的 98例肺癌组患者展开四项肿瘤标志物检验,与其他组别检出对比,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整群选取该院住院部收治并确诊为肺癌的患者共 98例作为研究对象,设置为肺癌组。将同期肺部良性肿瘤患者 90例设为肺部良性肿瘤组;将排除肺部疾病 90例体检者设为健康对照组。     3组患者一般资料分别为:肺癌组中, 56例患者为男性, 42例患者为女性,患者年龄区间为 22~ 78周岁,平均年龄为( 56.1±3.5)岁;肺部良性肿瘤组中, 47例患者为男性, 43例患者为女性,患者年龄区间为 20~ 75周岁,平均年龄为( 53.6±2.1)岁;健康对照组中, 45例为男性, 45例为女性,年龄区间为 20~ 76周岁,平均为( 52.5±1.7)岁。 3组研究对象一般资料经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有可比性。同时将肺癌组中患者进行病理分类, 36例为肺腺癌组, 35例为肺鳞癌组, 27例为小细胞肺癌组。     1.2 方法    肺癌标志物检验诊断中所使用仪器包括:( 1)化学发光分析仪(生产厂商: Abbott;产品型号: ARCHI-TECT i2000SR),配套试剂由雅培公司提供;( 2)全自动电化学发光分析仪(生产厂商:罗氏;产品型号: Elec-sys 2010),配套试剂由罗氏公司提供。    具体方法为:在所有受检对象晨起空腹状态下采集静脉血液样本 3.0 mL,对采集样本进行离心处理,分离上层血清,在 -20.0 ℃环境状态冰冻保存以备检验。所有样本均通过批量测定方式获得检测数据,其中,血清鳞状上皮细胞癌抗原用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法检验,其他指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验。     1.3 观察指标    对肺癌组、肺部良性肿瘤组、以及健康对照组、以及肺癌组不同病理类型患者在肺癌标志物检验水平方面的差异进行对比观察。     1.4 统计方法    采用 SPSS 15.0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用率( %)表示,进行 χ2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 ±标准差( x±s)表示,进行 t检验。 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标签:
  • 简介:正常组织的生长、重塑、再生以及某些组织的异常增殖均离不开充足的血液供应.而充足的血液供应又有赖于足够数量的血管形成.所以血管形成与细胞的发育、繁殖、分化、迁移、成活有密切关系。早在1971年,Folkman^[1]就提出实体性肿瘤的生长与转移需要新生血管的支持,它在肿瘤细胞的新陈代谢中起着重要作用.从而证实了多种肿瘤的形成与转移也与血管形成密切相关。

  • 标签: 抗肿瘤血管生成 促血管生成素 血管形成 正常组织 血液供应 肿瘤细胞
  • 简介:实体瘤的生长需要新生血管输送营养。当肿瘤超过2mm^3时要维持持续性生长则依赖降解宿主毛细血管静脉端的基底膜,刺激血管内皮细胞迅速增殖并向肿瘤迁徙,逐步发育成有功能的毛细血管袢,并与宿主血管相互吻合,构成肿瘤的血液循环系统。随着对肿瘤生物学研究的不断深入.最近又发现一种与前述肿瘤血管生成途径完全不同的、不依赖于机体内皮细胞增生的肿瘤内管状网络形成模式,

  • 标签: 实体瘤 血管生成 血管生成拟态
  • 简介:炎症介质不仅在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肿瘤血管生成方面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炎症反应的调节通路和肿瘤血管生成调节通路存在较大的重叠。研究证实,包括COX-2、IL-1、IL-6等在内的众多炎症介质不仅能够促进肿瘤血管生成,在肿瘤血管拟态形成及肿瘤干细胞向血管内皮细胞定向分化过程中可能也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 标签: 炎症介质 血管生成 肿瘤干细胞
  • 简介:肿瘤干细胞(tumorstemcell)是目前肿瘤研究的新热点。肿瘤干细胞标志物是研究肿瘤干细胞的窗口。目前,非小细胞肺癌干细胞标志物尚无明确的定论。本文总结目前研究比较多的几种非小细胞肺癌干细胞标志物,为进一步开展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 标签: 肿瘤干细胞 干细胞标志物 非小细胞肺癌
  • 简介:血管生成是指通过已有血管网络的增殖和重建产生新血管的过程.在成人正常生理状态下,血管生成见于创伤修复、女性月经周期子宫内膜增生和妊娠.病理状态下,见于肿瘤的增殖与转移,以及一些非肿瘤性疾病,如银屑病、风湿性关节炎等[1].血管生成肿瘤的生长、侵袭和转移过程中至关重要.1971年Folkmen就提出,如果没有新生血管的支持,肿瘤的直径不会超过2~3mm[2],其后的许多研究均发现,如果抑制肿瘤组织新生血管的形成,就可以明显抑制肿瘤的生长和转移.

  • 标签: 肿瘤研究 抗血管生成治疗 增殖 创伤修复 血管网 非肿瘤性
  • 简介:摘要肺癌是发病率和病死率均最高的恶性肿瘤之一,而有效的筛查和早期诊断手段能够显著降低肺癌患者的病死率。传统的肺癌检测方法主要包括影像学检测、痰细胞检测、支气管镜、针活检等方法,但是这些方法存在侵入性强、操作过程复杂、易出现假阳性、检测指标单一等缺点。肿瘤标志物能反映肿瘤发生、发展的情况,并能监测肿瘤治疗的效果。因此,肿瘤标志物检测对于早期癌症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生物传感器是一种新型快速检测技术,应用前景广阔。近年来,在临床检验和生物医学等方面,与生物传感器相关的研究不断深入。该文简略介绍了针对肺癌的传统检测方法,重点阐述了近几年来基于免疫学、纳米材料和适配体的光学或电化学肺癌标志物生物传感器的相关技术及检测方法,并对肺癌标志物生物传感器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 标签: 肺癌肿瘤标志物 生物传感器 检测技术
  • 简介:血管生成素(ANG)是一种单链多肽,具有较弱的核糖核酸溶解效应及强力的致血管生成效应。不同来源的肿瘤组织及细胞系中均有ANGmRNA的表达,在肿瘤发生的不同阶段,刺激新生血管的形成。由于ANG是肿瘤血管生成中的常用介导剂,因此其拮抗剂的研究在临床上有较强的应用价值。文章讨论了血管生成素在肿瘤诱导血管生成过程中的作用及其拮抗剂应用于肿瘤治疗的研究情况。

  • 标签: 血管生成素 拮抗剂 ANG 抗肿瘤血管生成 新生血管 生物学研究
  • 简介:近年来,抗肿瘤血管生成研究已成为中医治疗肿瘤的热点之一。研究表明,很多中药具有抗肿瘤血管新生的作用,这也是中药发挥抗肿瘤作用的机制之一。本文就近十年来我国中医中药抗肿瘤血管生成的研究进展进行归纳和总结。

  • 标签: 中药 肿瘤 血管生成抑制剂
  • 简介:【摘要】目的:紧随人们生活节拍的加速和生活处境的改变,各种肿瘤的发生率逐渐增高,严重影响着人们的健康和生活,危及人们的生命。肝癌是最多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此文简单讲解了肿瘤血管生成和肝癌的探究进展,为临床实践给予参照。

  • 标签: 肿瘤血管生成 肝癌 探究进展
  • 简介:摘要肿瘤新生血管生成是恶性肿瘤生长、侵袭和转移的基础。大量研究表明抑制肿瘤血管生成通路中的一些关键因子或受体,可以有效地抑制肿瘤生长。目前抗肿瘤新生血管生成治疗已成为恶性肿瘤综合治疗中的重要方法之一。

  • 标签: 肿瘤 抗血管生成治疗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