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的一个部分,从解剖上可以明确划分,然而在X线影像上不能清晰地显示。但可以根据所占据的位置,与肺叶、胸膜裂的关系,所分布及支气管的分支完全可以在X线片上确定其范围。特别是当某一产生病变以后,可形成性的密度增高,则直接可显示该的形态与范围,并易于和邻近的相区别。

  • 标签: 肺段 X线 检查
  • 简介:摘要切除术是指根据肺脏解剖结构游离支气管门,离断支气管及血管后所进行的解剖性切除。随着病灶定位、交界平面确定等技术的发展,在原发性肺癌、转移性肺癌和肺部其他良性病变治疗中逐渐被应用。各种因素影响下,切除术后患者功能出现不同程度的降低,最终将直接影响患者预后和术后生活质量。本文主要针对切除术的技术要点及其对功能的影响进行综述。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单操作孔胸腔镜切除治疗高龄结节的效果。方法:选取于2019年4月至2021年4月,我院收治的高龄结节患者共136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将136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单操作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治疗;观察组采用单操作孔胸腔切除治疗。对比两组的功能指标。结果: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高龄结节患者采用单操作孔胸腔镜切除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功能指标,在临床应用中具有优良的效果,值得推广与应用。

  • 标签: 单操作孔胸腔镜肺段切除 高龄肺结节 肺功能指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螺旋CT在隔离症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8月-2014年12月期间收治的5例隔离症患者,全部采用螺旋CT进行检查,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探究疾病的表现、CT检查的结果等。结果隔离症主要见于双下叶侧的基底,其中位于左下肺叶3例,右下肺叶2例;患者的CT表现为实质性肿块(3例)、囊性肿块(1例)、囊实性肿块(1例),且全部患者均出现异常供血动脉。结论采用螺旋CT检查隔离症价值较高,其扫描时间短,且图像清晰,能对微小病变进行发现。

  • 标签: 肺段隔离症 螺旋CT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结节患者采取胸腔镜切除治疗时,三维重建模拟的价值。方法选择福州科医院2018年6月到2021年6月收治的60例结节患者,所有患者均实施胸腔镜切除治疗,依照数字表法进行分组,两组患者均采取切除术治疗,分为对照组(基础措施)、研究组(三维重建模治疗)。对比治疗结果。用SPSS19.0软件展开统计学分析,进行数据处理。结果对照组治疗效果低于研究组(73.33%比96.67%,χ2=4.706,P<0.05);对照组手术时间长于研究组[(115.48±4.39) min比(101.33±2.14) min,t=15.869,P<0.05];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多于研究组(98.69±12.37) ml比(66.68±10.34) ml,t=10.875,P<0.05];对照组术中清扫淋巴结个数少于研究组[(7.25±1.10)个比(4.22±1.21)个,t=10.149,P<0.05];对照组引流管留置时短于研究组[(3.91±0.15) d比(2.87±0.71) d,t=7.850,P<0.05];对照组术后总引流量多于研究组[(660.48±35.14) ml比(387.44±22.35) ml,t=35.910,P<0.05];对照组术后住院时间长于研究组[(6.39±1.37) d比(5.31±1.02) d,t=3.463,P<0.05]。结论结节患者采取胸腔镜切除治疗时,个体化结节三维重建模拟手术具有高临床价值。

  • 标签: 胸腔镜 肺段切除治疗 肺结节 三维重建模手术 手术指导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胸腔镜下楔形切除术治疗磨玻璃结节的短期预后。方法抽取2017年6月至2019年12月苏州大学附属常熟医院收治的磨玻璃结节患者99例,依据手术方案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行胸腔镜下切除术,观察组49例行胸腔镜下楔形切除术。回顾性对照分析两组短期预后、围术期指标及术后并发症。结果术后随访6个月,两组均无复发、转移及死亡病例。观察组出血量、手术时间、胸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t=8.982、5.730、6.702、14.421,P<0.05)。对照组、观察组术后3 d视觉模拟量表评分低于术后1 d(t=5.523、10.740,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t=5.662,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6.12%,3/49)低于对照组(16.00%,8/50),但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χ2=2.445,P=0.118)。结论胸腔镜下楔形切除术治疗磨玻璃结节短期预后良好,胸腔镜下楔形切除术手术损伤较小,有利于缓解术后疼痛。

  • 标签: 胸腔镜 磨玻璃结节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胸腔镜下解剖性切除在结节治疗中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4月~2021年12月我院收治的64例结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将患者分为对照组(32例)与观察组(32例),对照组患者使用肺叶切除术,观察组患者采用胸腔镜下解剖性切除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胸腔引流管留置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功能指标与术后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出血量、留置时间、住院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活量(VC)与最大通气量(MVV)组间对比差异小,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呼吸衰竭、咯血、气胸等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结节治疗中,使用胸腔镜下解剖性切除术产生的价值显著,能够缩短手术干预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并降低术后引流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增加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同时也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 标签: 胸腔镜 解剖性肺段切除 肺结节 治疗 价值
  • 简介:摘要慢性阻塞性疾病(COPD)是慢性气道阻塞性疾病,实质和小气道受损,致慢性气道阻塞,吸吸阻力增加和功能不全,包括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支气管扩张等。慢性阻疾患者既然主要症状发生的原因是气道受阻,久而久之,而支气管的及其连属的导气管、呼吸部称,是目前临床应用意义最大、研究最多的解剖结构。我们对近年来有慢性阻病患的材料进行肺叶支管、支气管夹角、弯曲度进行对比观察,发现叶支管夹角明显增大、支气管弯曲度显明增加。同时气管检镜插管需要对支管理形态有更详细的支管形态的解剖学依据,因此对现有慢性阻塞性2患材料进行支管理形态研究,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支管形态学依据。

  • 标签: 叶支管 段支气管 肺气肿 慢性阻塞性疾病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就内结块CT诊断与鉴别诊断的效果进行分析与探讨。方法选择我院自2016年6月至2017年10月期间收治的确诊为内结块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且60例患者均伴有毛刺CT征结块。其中35例患者为肺癌,15例患者为炎性假瘤,10例患者为结合瘤,所有患者入院后均进行CT扫描与鉴别诊断,最后对诊断结果进行评价,同时观察毛刺CT征。结果本组所有患者经CT诊断和鉴别诊断后,60例毛刺征依据长度可划分为短毛和长毛。结论判断恶性肿瘤的主要手段为毛刺征,因此,临床在诊断时需要将CT诊断和鉴别诊断相结合,这样一来诊断准确率得到明显提高。

  • 标签: 肺内结块 CT 诊断与鉴别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放射CT在隔离症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36例患者分别进行CT和X线扫查,分析两种方法的结果和详细描述CT诊断结果。结果36例患者CT检查发现存在异常的供血情形,其中12例是主动脉供血,剩余24例主要是腹部供血。X线检查法的准确人数为32例(91.6%),CT诊断该病的正确人数为35例(98.2%),可以看出CT诊断法的正确率高于X线检查法,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放射CT法诊断该病准确率较高,且能够显示病灶的周围的组织变化,在临床上有较大应用价值。

  • 标签: 放射CT 肺段隔离症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放射CT对隔离症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1月~2015年11月收治于我院的52例隔离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治疗前均采用放射CT扫描机进行诊断,分析CT诊断的结果,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结果通过CT检查本组研究对象的病灶部位在双下叶后基底,其中位于左下34例,位于右下18;病灶表现为囊性28例,实性15例,囊实性9例;主动脉供血异常的患者共有27例,肺气肿患者共有16例。结论应用放射CT对隔离症患者进行诊断,可以清晰地显示患者组织的病变情况,临床诊断的确诊率较高,可以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的支持,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放射CT 肺段隔离症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与分析多排螺旋CT在隔离症患者中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3月到2014年3月于我院接受治疗并经手术与病理证实为隔离症的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手术前对所有患者均实施多排螺旋CT平扫及增强扫描,并配合使用血管成像技术对其病变供血动脉进行筛查,将其与病理及手术结果进行对比。结果6例隔离症均位于下叶后内基底,5例位于左下,1例位于右下;其中2例为实质性肿块,3例为囊实性肿块,1例为囊性肿块;其中5例为肺叶内型,1例为肺叶外型,6例均可发现异常供血动脉血管。结论在隔离症患者的临床诊断中应用多排螺旋CT诊断,有其无创性特征,且能够清晰显示其病灶特点,分辨其异常供血动脉血管的走向、分支及起源,具备较高的诊断价值。

  • 标签: 肺段隔离症 多排螺旋CT 血管 诊断 损伤
  • 简介:摘要肺癌已经成为对人类社会危害最严重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在近50年里持续升高,目前已居欧美国家和我国大城市的男性各种肿瘤的首位。肺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目前主要治疗是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医务人员对采用切除治疗小肺癌的兴趣在不断增加,但其效果是否与标准的肺癌根治一样,本研究就胸腔镜切除术治疗肺癌做一综述。

  • 标签: 肺癌 肺段切除 胸腔镜
  • 简介:[摘要 ]目的 :对影像 CT在诊断隔离症的临床应用进行了探讨 ;方法 :为我院所收治的 16例隔离症患者进行影像 CT检查。结果 :病变均位于双的下叶后基底。肺叶内型 10例,肺叶外型 6例。结论 :影像 CT诊断隔离症可以准确显示病变及周围组织 ,临床推广价值大。

  • 标签: [ ]影像 CT 肺段隔离症 临床应用 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胸腔镜下切除术后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8月~2021年8月收治的70例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实施胸腔镜下切除术,按照Spread软件分组方法分为对照组(35例)与观察组(35例),对照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采用综合护理方法。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结果:经护理,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显著优于对照组,(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成像,在右肺上叶、亚动脉管径的评价。方法选择84例正常成年人为研究对象,行胸部CT增强扫描,采取以不同的方法,进行三维重组,并对亚动脉管径、右肺上叶进行分组,根据性别可分为两组,对其年龄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性别相同,不同年龄的亚动脉管径、右肺上叶具有显著差异,(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重建方法各有其优势,MPR重建图像,可将、亚动脉更好的显示,其对动脉管径测量,准确率极高。结论采取多层螺旋CT成像,可以对亚动脉管径、右肺上叶管径进行较好的评价,从而为临床的诊断提供确切依据。

  • 标签: 多层螺旋CT 右肺段动脉 断层摄影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