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9
16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杂交技术治疗迟发右心室导线穿孔的安全必要性。方法查阅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脏中心2012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导线拔除数据库,收集所有因迟发导线穿孔行杂交手术治疗的患者。记录这些患者的年龄、性别、植入装置类型、植入装置时间、穿孔发现时间、临床表现、手术方式、治疗转归等,并回顾这些患者的手术记录及术中录像、照片资料,总结术中发现。结果2012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共1 124例患者于我中心行导线拔除治疗,其中导线穿孔患者29例,8例迟发导线穿孔患者应用杂交技术治疗。8例患者中男5例,年龄(61.8±8.6)岁,除颤导线2例,起搏导线6例。杂交技术为外科开胸(1例常规正中开胸,1例胸骨下段切口,6例左前外侧小切口)加经静脉拔除导线。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并发症发生。术中发现,未穿出心包的导线光滑,无纤维组织粘连,穿出心包的导线头端多与组织有一定程度粘连。术后住院时间为(9.88±3.18)d。术后随访(42.6±19.3)个月,未再有穿孔或导线功能异常复发。结论杂交技术是治疗迟发心脏导线穿孔的有效方法,尤适用于导线穿出心包外的患者。

  • 标签: 手术后并发症 导线穿孔 外科手术
  • 简介:摘 要 目的:研究分析右心室心肌梗死患者在发病后的心电图改变特点为临床诊断工作提供参考。方法:将2019年4月至2021年5月作为研究时段调选,该时段内我院中确诊存在急性右心室心肌梗死的患者62名作为研究对象开展回顾性试验,医务人员对患者一般资料进行收集以后,记录患者的心电图变化特点,并按要求分析患者的个体状况,在确认患者的基本资料后,由医务人员判断患者的心电图变化特征。结果:在本次研究结果中显示本次研究中的62名患者中,下壁心肌梗死合并右心室心肌梗死患者共计29名,下壁、正后壁肌梗死合并右心室心肌梗死26名,前间壁心肌梗死合并右心室心肌梗死患者共计1名,而前壁心肌梗死合并右心室心肌梗死共计6名。结论:当患者出现右心室心肌梗死时,患者的临床症状会出现极大的变化,而医务人员在进行患者的病情分析时,可以根据患者的心电图变化特征了解患者的心肌梗死状况,为患者后续治疗工作的开展能够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 标签: 右心室 心肌梗死 心电图 改变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以心脏磁共振(cardiac magnetic resonance,CMR)为金标准,探讨加入人工智能技术的全自动三维超声右心室定量软件(3D Auto RV)评估心脏移植(heart transplantation,HT)术后右心室容积和右心室射血分数(righ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RVEF)的可行性、准确性及可重复性。方法前瞻性纳入2018年10月至2019年6月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行超声心动图复查,并且同意于超声心动图复查后24 h内行CMR检查的HT术后患者46例。分别应用CMR技术、3D Auto RV和常规半自动三维超声右心室量化软件(Tomtec 4D RV function 2.0)获取右心室舒张末期容积(RVEDV)、右心室收缩末期容积(RVESV)、右心室每搏量(RVSV)及RVEF。分别将3D Auto RV、常规半自动Tomtec的测量结果与CMR的测量结果进行比较,比较方法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Pearson相关分析和一致性检验。结果3D Auto RV的可分析率为87%,该软件实现了在27例(59%)患者进行全自动分析,整个分析过程无需调节,分析时间仅需要(12±1)s;另外19例(41%)患者的分析结果需要手动调节,平均分析时间在2 min内,短于常规半自动Tomtec量化软件分析时间[(108±15)s对(160±34)s,P<0.001]。对于右心室容积:3D Auto RV和常规半自动Tomtec分析的RVEDV、RVESV和RVSV,均与CMR分析的相应测量值具有较高的相关性(r=0.77~0.84,均P<0.001)。与CMR测量值比较,3D Auto RV和常规半自动Tomtec技术均低估HT术后患者的RVEDV、RVESV和RVSV,但是3D Auto RV较常规半自动Tomtec的负性偏倚值更小。对于RVEF:3D Auto RV获得的RVEF与CMR获得的RVEF具有很高的相关性与一致性(r=0.84,P<0.001;偏倚值=-1.1%,一致性界限=-8.1%~6.0%)。另外,3D Auto RV手动调节获取的右心室容积和RVEF与CMR相应测量值的相关性(r=0.63~0.72,均P<0.001)低于全自动分析获取的右心室容积和RVEF与CMR相应测量值的相关性(r=0.76~0.82,均P<0.001)。重复性分析显示3D Auto RV获取的RVEDV、RVESV、RVSV和RVEF均具有很好的重复性。结论3D Auto RV轻度低估HT术后右心室容积,但是其低估程度低于常规半自动TomTec。3D Auto RV可以准确量化HT术后RVEF,分析过程快速,且分析结果可重复性好,有望实现在HT术后患者随访中的常规临床应用。

  • 标签: 三维超声右心室量化软件,全自动 心脏移植术 心室功能,右 人工智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左心室右心室受累的脓毒症心功能障碍(SIMD)患者的随访28 d的全因死亡风险,并分析影响全因死亡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连续性纳入2012年1月至2019年12月我院收治的405例脓毒症患者,其中男性252例(62.2%),平均(60.1±20.8)岁;根据是否合并SIMD和左右心室受累情况分为对照组(267例)、右室累及组(22例)、左室累及组(76例)和双室累及组(40例),随访28 d,主要观察指标为全因死亡。Kaplan-Meier生存分析和Log-rank检验评估两组的预后情况。多因素Cox风险比例回归分析可能影响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结果与对照组比较,SIMD组的心率更快,平均动脉压值和左室射血分数水平更低,血清降钙素原、乳酸、N末端B型利钠肽原和SOFA评分等明显升高(均为P<0.05)。平均随访(27.3±2.3)d,失访37例(9.1%)。与对照组比较,左室受累组(HR=1.424)和双室受累组(HR=1.577)的全因死亡风险均显著升高;右室受累组(HR=1.822)、左室受累组(HR=1.951)和双室受累组(HR=2.561)的有创呼吸机辅助呼吸使用率均显著升高;左室受累组(HR=1.686)和双室受累组(HR=2.148)的肾替代治疗率均显著升高(均为P<0.05)。经多因素Cox风险比例回归分析,年龄(HR=2.326)、N末端B型利钠肽原(HR=3.072)、SOFA评分(HR=3.971)和左室受累(HR=3.685)均是影响死亡的危险因素(均为P<0.05)。结论左心室受累的SIMD患者的短期病死率高,年龄、N末端B型利钠肽原、SOFA评分和左室受累均是影响死亡的危险因素。

  • 标签: 脓毒症 心功能障碍 死亡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 目的:分析右心室心肌梗死(RVMI)患者的护理方法和效果。方法:从2019年1月至2020年9月,来我院治疗的RVMI患者中选取8例。临床治疗期间,实施优质护理,观察治疗护理效果,评估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结果:8例患者均治疗成功,护理满意率为87.50%;干预后患者的SAS评分明显降低,QOL评分明显增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RVMI患者实施优质护理,能提高救治成功率,改善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

  • 标签: RVMI 优质护理 生活质量 心理状态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在儿科患者心内膜右心室中间隔选择性位点起搏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脏中心小儿科自2015年6月至2019年12月133例植入主动固定导线(3830)至右心室中间隔选择性位点起搏的患者资料,年龄(5.9±4.5)岁,体重(23.2±14.9)kg。心脏结构正常患者88例(88/133,66.2%),先天性心脏病矫治术后无心内分流及血流动力学无异常患者45例(45/133,33.8%)。随访观察植入手术疗效和安全性、导线参数及对心功能的影响。结果133例起搏治疗患者将导线植入右心室中间隔,成功132例(132/133,99.2%),手术时间(93.5±36.3)min,X线曝光时间(2.5±2.7)min,X线曝光量(5.0±3.7)mGy。除1例术后1 d发生导线脱位复位成功外,随访未发生囊袋感染、心肌穿孔、导线晚期脱位、导线故障、膈肌刺激、静脉血栓等并发症。随访(23.2±15.6)个月,导线参数中长期随访基本稳定,阈值轻度升高,感知无明显变化,阻抗下降[阈值:(1.25±0.89)V对(0.52±0.23)V,P<0.05;感知:(12.56±4.29)mV对(13.26±5.22)mV,P=0.076;阻抗:(550.7±117.2)Ω对(680.2±114.2)Ω,P<0.05]。植入后QRS时限为(110.90±10.65)ms;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及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与植入前相比维持在正常范围[LVEF:64%±8%对65%±4%,P=0.376;LVEDD:(40.21±7.17)mm对(40.69±5.93)mm,P=0.172]。结论主动固定导线(3830)在儿科患者中临床应用安全有效,可实现儿童最佳位点起搏右心室中间隔起搏。中长期随访参数稳定,右心室中间隔起搏具有较好的心功能保护作用。

  • 标签: 心脏起搏,人工 导线 儿童 右心室间隔
  • 简介:摘要肺动脉高压(PH)是多种原因引起的肺动脉压力进行性升高,肺血管重构,肺血管阻力增高的一种病理生理状态。随着肺血管阻力进行性增加,右心室后负荷增高,发生右心室重构,最终可导致右心功能衰竭。右心衰竭是导致PH患者死亡的最重要原因,因此对PH患者心室功能评价是目前临床的关注重点和研究热点。心脏MR(CMR)可以提供多种右心室结构、功能、应变、心肌组织特征及血流等多种参数,用于评估PH严重性及病因诊断、监测预后情况等,具有重要临床意义,是评估心室功能的金标准。笔者就CMR在评价PH右心室结构功能中的应用进行综述,并讨论CMR在未来评价、监测PH的一些重要发展,旨在提高对CMR评价PH的认识和应用。

  • 标签: 磁共振成像 肺动脉高压 心力衰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倒U法消融右心室流出道(RVOT)室性心律失常(VA)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研究纳入2008年10月31日至2019年12月31日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经RVOT及其延伸(肺动脉窦、主动脉肺干)进行消融的1 510例VA患者,年龄(48.10±16.31)岁,年龄范围6~85岁。根据纳入时间及消融方法将其分为常规组(981例,男342例)和倒U法组(529例,男179例),比较2组腔内电图特征、手术时间、手术成功率及术中并发症的差异。结果①倒U法组与常规组分别有经RVOT及其延伸消融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6.20%(456/529)对87.56%(859/981),χ2=0.539,P>0.05];②单因素分析显示倒U法组采用三维标测、冷盐水灌注导管、R0 Swartz鞘支撑、有效靶点单极标测呈QS型伴降支挫折、双极标测呈初始高幅尖峰电位或初始多峰碎裂电位,可记录到远场A波的比例更高,且腔内双极电图有效靶点的V波至体表心电图的QRS波时间(V-QRS时间)及X线曝光时间、手术时间更长(均P<0.001),而放电时间更短(P<0.001);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排除了有效靶点V-QRS时间存在的差异(P>0.05),其他因素2组间差异依然存在(均P<0.001)。③倒U法组消融时剧烈胸痛发病率[22.31%(118/529)对8.56%(84/981),P<0.001]及心率明显下降的发生率[21.17%(112/529)对12.13%(119/981),P<0.001]明显高于常规组;常规组放电时有爆裂音出现率明显高于倒U法组[7.75%(76/981)对2.08%(11/529),P<0.001];倒U法组未见心包积液或心脏压塞。结论倒U法消融RVOT-VA安全有效。

  • 标签: 导管消融术 电生理学 室性早搏 肺动脉窦 右心室流出道
  • 简介:摘要目的采用四维血流(4D-FLOW)心血管MR(CMR)技术观察肺动脉高压(PH)患者右心室血流特征,探讨右心室血流成分与右心室功能及血流动力学的关系。方法前瞻性纳入2019年6月至2020年10月于中日友好医院确诊PH患者30例。所有患者均于1周内行右心漂浮导管测定血流动力学并行CMR测定右心室血流及右心功能。采用平衡稳态自由进动序列采集心脏电影序列,测定右心室舒张末期容积、收缩末期容积、射血分数、每搏输出量等功能参数。采用三维回顾性心电图触发导航仪门控4D-FLOW序列进行全心血流扫描,测定右心室直接血流百分比(RVPDF)、延迟射血血流百分数(RVPDEF)、滞留流入血流百分数(RVPRI)和残余血流百分数(RVPRVo)。用Spearman方法分析右心室血流与心室功能参数及血流动力学相关性。结果PH患者RVPDF、RVPDEF、RVPRI和RVPRVo分别为16.4%±9.2%、16.1%±5.6%、16.8%±6.1%和50.5%±12.3%。RVPDF与RVPRVo呈负相关(r=-0.703,P<0.001),而RVPDEF 与RVPRI呈正相关(r=0.955,P<0.001)。RVPDF与右心室每搏输出量指数(RVSVI)(r=0.38,P=0.041)和右心室射血分数(RVEF)(r=0.69,P<0.001)呈正相关,与右心室收缩末期容积指数(RVESVI)(r=-0.65,P<0.001)及右心室心肌质量指数(RVMI)(r=-0.45,P=0.004)呈负相关。RVPRVo与RVEF(r=-0.58,P=0.007)呈负相关。RVPDF与RVPDEF之和(RVPDF+RVPDEF)为35.2%±11.4%,RVEF与(RVPDF+RVPDEF)呈正相关(r=0.825,P<0.001),且RVEF与RVPDF+RVPDEF之和间差异无计学意义(t=1.427,P=0.164)。RVPDF与肺血管阻力(PVR)呈负相关(r=-0.52,P=0.007),而RVPRVo与PVR呈正相关(r=0.54,P=0.004)。结论4D-FLOW CMR能够在自由呼吸状态下测定PH患者RVEF。PH患者右心室直接血流减低,而残余血流增多,且右心室直接血流及残余血流与右心室功能、PVR相关,是评价右心室功能及后负荷的重要指标。

  • 标签: 肺动脉 磁共振成像 右心室射血分数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三维斑点追踪技术(3D-STI)评价不同分期尘肺病患者右心室功能的变化情况。方法于2020年6月,收集114例尘肺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尘肺病壹期组45例,尘肺病贰期组36例,尘肺病叁期组33例,以同期50名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采集并对比各组研究对象右心室游离壁中段以及基底段纵向收缩期峰值应变(LS)、径向收缩期峰值应变(RS)和圆周向收缩期峰值应变(CS),采用3D-STI计算并比较各组研究对象右心室整体纵向收缩期峰值应变(GLS)、右心室整体圆周收缩期峰值应变(GCS)、右心室射血分数(RVEF)、右心室整体径向收缩期峰值应变(GRS)、右心室面积变化率(FAC)、三尖瓣收缩期峰值速度(TVSPV)以及肺动脉收缩压(PASP)。结果尘肺病贰期组患者右心室游离壁基底段LS和RS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2 5),尘肺病叁期患者右心室游离壁基底段LS、CS、RS以及中间段RS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2 5);尘肺病壹期组患者右心室游离壁基底段LS、CS和RS均明显高于尘肺病叁期组(P<0.012 5),尘肺病贰期组患者右心室游离壁基底段RS明显高于尘肺病叁期组(P<0.012 5)。尘肺病贰期、叁期组患者RVEF和GLS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AS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12 5);尘肺病叁期组患者FAC和TVSPV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2 5);尘肺病壹期组患者RVEF、GLS和FAC水平明显高于尘肺病叁期组(P<0.012 5),PASP水平明显低于尘肺病叁期组(P<0.012 5),尘肺病贰期组患者FAC水平明显高于尘肺叁期组(P<0.012 5)。结论尘肺病患者早期可出现右心室功能下降,3D-STI可较为准确地检测右心室纵向、径向、圆周运动以及血流动力学改变,能够全面、客观地评估右心室功能,对早期发现尘肺病患者右心室功能不全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尘肺病 三维斑点追踪技术 右心室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常规右心室起搏(RVP)和左束支起搏(LBBP)对三尖瓣反流(TR)影响的差异。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入选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心律失常中心因心动过缓行首次起搏器植入且术前2周内和术后1年以上超声心动图资料齐全的患者,根据心室导线植入位置分为RVP组和LBBP组。分析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导线相关TR(LRTR)的发生情况。结果140例患者纳入研究,年龄(65.0±11.3)岁,男58例(58/140,41.4%),RVP组73例(73/140,52.1%),LBBP组67例(67/140,47.9%)。两组术后新发TR的发生率分别为13.7%(10/73)和7.5%(5/67)(P=0.282),TR加重的发生率分别为16.4%(12/73)和13.4%(9/67)(P=0.64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校正基线特征和基线超声心动图参数后,两组术后随访新发TR(校正OR=7.26,95%CI 0.99~53.42,P=0.052)和TR加重(校正OR=3.40,95%CI 0.70~16.45,P=0.128)的发生风险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植入器械时长(校正OR=1.11,95%CI 1.01~1.22,P=0.042)、基线二尖瓣轻度以上反流(校正OR=4.64,95%CI 1.01~21.43,P=0.049)为TR加重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RVP和LBBP术后新发TR或TR加重的发生风险相当,LBBP并不额外增加术后TR加重的发生风险。随访时长和基线合并二尖瓣反流为TR加重的独立预测因素。

  • 标签: 心脏起搏器,人工 三尖瓣反流 左束支起搏 右心室起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右侧颈内静脉行右心室心内膜心肌活检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该研究为回顾性描述性研究。以2014年12月至2020年6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及北京协和医院接受心内膜心肌活检的患者为研究对象,这些患者初步临床诊断为疑诊心肌炎、心肌病、不明原因心力衰竭等,研究排除了冠心病患者。收集入选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包括人口统计学资料(年龄、性别、身高、体重)、纽约心脏协会(NHYA)心功能分级、血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水平、胸片、超声心动图、血流动力学指标等。所有患者均经右侧颈内静脉在X线透视、双体位引导下行右心室心内膜心肌活检。计算右心室心内膜心肌活检的成功率。观察患者心内膜心肌活检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主要并发症包括死亡、需要紧急心脏手术或高级生命支持、心包填塞需心包穿刺引流、永久性房室传导阻滞需安装永久起搏器等;次要并发症包括不需要心包穿刺的心包积液、暂时(持续<24 h)或永久的右束支传导阻滞、一过性莫氏Ⅱ型2∶1房室传导阻滞需要阿托品治疗或需安装临时起搏器、非持续≥10个QRS波的室性心动过速、持续<12 h心房颤动(房颤)或需要转复的房颤;其他并发症包括心内膜心肌活检后新出现的三尖瓣腱索断裂或反流。另外,分别观察操作第1、2和3年的术者操作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研究共入选272例接受右心室心内膜心肌活检的患者,其中270例成功完成操作,成功率99.3%。入选患者的年龄(42.7±16.9)岁,其中男性164例(60.3%)。21例(7.7%)患者出现并发症,其中2例(0.7%)出现大量心包积液,属于主要并发症,均行心包穿刺引流后缓解;18例(6.6%)出现微量心包积液,1例(0.4%)三尖瓣前叶腱索断裂,均属于次要并发症。无患者出现死亡、需紧急心脏手术抢救或需要永久起搏器置入等严重并发症。术者进行右心室心内膜心肌活检操作后的第1、2、3年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9.3%(13/140)、7.8%(7/90)和2.4%(1/42)。结论经右侧颈内静脉入路X线引导下行右心室心内膜心肌活检安全、可行,且随着操作者熟练程度的提高其并发症发生率有降低的趋势。

  • 标签: 心肌炎 心肌疾病 心内膜心肌活检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态心电图及动态血压的特点及其与左心室肥大的关系。方法抽取2018年6月至2020年9月于新乡市第一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高血压致左心室肥厚(LVH)患者50例,计为LVH组;抽取同时期高血压不伴左心室肥厚(NLVH)患者47例,招募健康志愿者55例作为对照,计为健康组。三组人员均进行动态心电图、动态血压检查,计算并对比相应指标与LVH的相关性。结果LVH组患者的动态血压参数24 h平均收缩压(24hmSBP)、24 h收缩压变异系数(24hSSD)以及日间收缩压变异系数(dSSD)均高于NLVH组(P<0.05),且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均呈正相关关系(r=0.441、P<0.001;r=0.510、P<0.001;r=0.507、P=0.009);LVH组患者的动态心电图参数心前区和肢体导联最深S振幅(SD)、SD+V4导联S振幅(SD+SV4)均大于NLVH组,相关性分析显示为正相关关系(r=0.628、P<0.001;r=0.201,P=0.032);LVH组心电图异常总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LVH患者的24hmSBP、24hSSD、dSSD、SD、SD+SV4均高于NLVH患者,动态心电图和动态血压参数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是否合并有左心室肥大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 标签: 原发性高血压 左心室肥大 动态心电图 动态血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单纯食管超声引导下右腋下小切口经右心室途径室间隔缺损封堵术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2017年2月至2019年7月于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门诊确诊的单纯室间隔缺损患儿447例,均行单纯食管超声引导下右腋下小切口经右心室途径室间隔缺损封堵术,总结分析其临床资料。统计其手术效果及术后随访结果。结果447例患儿封堵成功444例(99.33%),失败3例(0.67%)。封堵成功者术后食管超声监测未见二尖瓣、三尖瓣反流较术前明显增加;未见明显主动脉瓣新增反流,存在轻微残余分流12例(2.68%),均<2 mm。术后12 h超声发现封堵器移位1例。随访1年,所有患儿无房室传导阻滞、新发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封堵器脱落、溶血和栓塞等并发症;术后存在轻微残余分流12例中已闭合9例(2.01%),仍有<2 mm残余分流3例(0.67%)。结论单纯食管超声引导下右腋下小切口经右心室途径室间隔缺损封堵术成功率高,并发症少。

  • 标签: 室间隔缺损 食管超声 右腋下小切口 经右心室途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胸前导联V3移行的流出道室性期前收缩中,右心室流出道(right ventricular outflow tract,RVOT)前间隔和右冠状动脉窦(right coronary cusp,RCC),以及RVOT中后间隔和左侧冠状动脉窦(left coronary cusp,LCC)的室性期前收缩左右心室起源的体表心电图特点。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9月就诊于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的91例胸前导联呈V3移行且于RVOT前间隔及中后间隔、LCC和RCC部位成功行射频消融术的流出道室性期前收缩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别比较RVOT前间隔组与LCC组,以及RVOT中后间隔组与RCC组室性期前收缩的体表心电图特征,包括Ⅰ、Ⅱ、Ⅲ、aVF导联R波振幅,Ⅲ导联与Ⅱ导联R波振幅比值,aVL、aVR导联Q波振幅、aVL导联与aVR导联Q波振幅的比值,V1~V3导联的R波和S波振幅,V2S/V3R指数,移行区指数和V2移行指数。结果起源于RVOT前间隔的室性期前收缩36例,LCC的11例。RVOT前间隔组I导联R波振幅高于LCC组[(0.22±0.25) mV与-(0.17±0.33) mV,P=0.003];Ⅱ导联R波振幅低于LCC组[(1.59±0.35) mV与(1.76±0.27) mV,P=0.035];aVF导联R波振幅低于LCC组[(1.53±0.35) mV与(1.78±0.39) mV,P=0.050]; V2S/V3R指数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99±0.66与0.76±0.38,P<0.001);V2移行指数在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69±0.43与1.05±0.35,P=0.005)。起源于RVOT中后间隔的室性期前收缩32例,RCC的12例。RVOT中后间隔组的Ⅰ导联R波振幅低于RCC组[(0.25±0.31) mV与(0.57±0.12) mV,P<0.001];Ⅲ导联与Ⅱ导联R波振幅比值高于RCC组(0.89±0.14与0.72±0.18,P=0.002);aVL导联Q波振幅高于RCC组[(0.72±0.24) mV与(0.51±0.16) mV,P=0.002],aVL与aVR导联Q波振幅比值高于RCC组[0.76±0.23与0.50±0.21,P=0.002]。结论胸前导联V3移行的流出道室性期前收缩中,RVOT前间隔与LCC起源的室性期前收缩Ⅰ、Ⅱ、aVF导联R波及V2S/V3R指数、V2移行指数所有不同;RVOT后间隔及RCC起源的室性期前收缩Ⅰ导联R波、Ⅲ与Ⅱ导联R波振幅比值及aVL与aVR导联Q波振幅比值不同,结合其不同特点可协助鉴别左右心室起源部位。

  • 标签: 室性期前收缩 心电图 导管消融 流出道 V3移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三维斑点追踪成像(3D-STE)右室游离壁纵向应变(RVFWLS)预测终末期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HF)患者心肌纤维化(MF)的价值。方法连续纳入2018年6月至2019年12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拟行心脏移植术的终末期HF患者102例。心脏移植术前行超声检查,获取患者常规右室功能参数:右室面积变化率、三尖瓣环收缩期位移(TAPSE)、心肌做功指数、三尖瓣环收缩期速度(Tricuspid s′);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成像(2D-STE)技术获取2D-RVFWLS;应用3D-STE获取右室舒张末期容积(RVEDV)、右室收缩末期容积(RVSDV)、右室心博量(RVSV)、右室射血分数(RVEF)、3D-RVFWLS。心脏移植术后获取右室心肌组织,行Masson′s染色定量右室MF,根据组织学MF严重程度将患者分为轻度、中度、重度组。比较三组间各超声参数的差异,并对各超声参数与右室MF行Pearson相关分析及多元逐步线性回归分析。结果与轻度组、中度组相比,重度组3D-RVFWLS、2D-RVFWLS及常规右室功能参数显著减低(均P<0.05)。右室MF与3D-RVFWLS呈强相关(r=-0.71, P<0.01),与2D-RVFWLS呈中等相关(r=-0.53,P<0.01),与RVFAC、TAPSE、RVEF、Tricuspid s′、RVSV呈弱相关(r=-0.47、-0.44、-0.35、-0.29、-0.38,均P<0.01)。相比于2D-RVFWLS及常规右室功能参数,3D-RVFWLS与右室MF相关性最好(r=-0.71对r=-0.29~-0.53,均P<0.05)。多元逐步线性回归分析显示3D-RVFWLS与右室MF独立相关(β=1.554,P<0.01,校正R2=0.539)。结论3D-RVFWLS可为临床检测终末期HF患者右室MF程度提供有价值的影像学参考。

  • 标签: 三维斑点追踪成像 应变 终末期心力衰竭 心肌纤维化 心室功能,右
  • 简介:摘要目的将左束支起搏(LBBP)与右心室间隔部起搏(RVSP)的电-机械同步性及临床预后进行对比,评估三度房室传导阻滞患者行LBBP治疗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入选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2019年1月至2020年3月行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并需永久起搏治疗的患者100例,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成LBBP组和RVSP组,分别行相应起搏治疗。随访并比较两组患者的左心室12节段收缩速度峰值时间(Ts)标准差(Tsd-12-LV)、左心室侧壁基底段与右心室游离壁基底段Ts之差(Ts-LV-RV)、左心室充盈时间与RR间期比值(LVFT/RR)、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QRS时限(QRSd)、QTc间期(按心率校正的QT间期)、起搏参数。结果①成功实施LBBP 50例,RVSP 50例,术后随访起搏阈值、感知及阻抗变化均稳定,且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②与术前相比,LBBP组术后6个月QRSd[(110.00±10.96) ms对(120.22±22.61) ms]、Ts-LV-RV[(33.88±5.50) ms对(38.68±10.33) ms]、LVFT/RR[(42.38%±3.57%)对(54.54%±5.62%)]较术前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VEF、LVEDD、Tsd-12-LV、QTc间期较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VSP组术后6个月LVEDD、LVEF、Ts-LV-RV、QTc间期较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VFT/RR较术前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QRSd、Tsd-12-LV较术前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所有患者随访期内未出现心肌穿孔、囊袋出血及导线脱位等并发症,无再发心力衰竭、快速性心律失常住院或死亡等相关事件。结论对于三度房室传导阻滞患者,LBBP术中及半年随访起搏参数稳定,且在改善电-机械同步性方面优于RVSP。

  • 标签: 房室传导阻滞 左束支区域起搏 右心室间隔部起搏 电-机械同步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分析特发性肺动脉高压(IPAH)与先天性心脏病相关肺动脉高压(PAH-CHD)患者右心室心肌葡萄糖代谢的差异。方法选取2016年11月至2018年12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阜外医院确诊的26例IPAH患者(IPAH组)[女性17例、男性9例,年龄(28.23±8.92)岁]和16例PAH-CHD患者(PAH-CHD组) [女性10例、男性6例,年龄(29.19± 10.62)岁]。所有患者均行动态18F-FDG PET心肌代谢显像,根据Patlak法计算得出右心室和左心室心肌葡萄糖利用率(rMGU)。显像后1周内患者接受右心导管检查,测定血流动力学指标。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2组的rMGU等指标;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对2组患者右心室的rMGU与平均肺动脉压力(mPAP)或肺血管阻力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IPAH组与PAH-CHD组患者mPAP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9.85±16.46) mm Hg对(69.75±18.93) mm Hg,t=1.79,P=0.81](1 mm Hg=0.133 kPa)。动态18F-FDG PET心肌代谢显像测得的2组患者右心室rMGU[(0.095±0.074) μmol·g-1·min-1对(0.135±0.165) μmol·g-1·min-1]与左心室rMGU[(0.057± 0.065) μmol·g-1·min-1对(0.070±0.047) μmol·g-1·min-1]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07, P=0.29;t=0.77,P=0.49)。IPAH组患者右心室的rMGU与mPAP存在正相关(r=0.420,P=0.033),但PAH-CHD组患者右心室的rMGU与mPAP无相关性(r=0.016,P=0.953)。结论mPAP无差异的IPAH和PAH-CHD患者右心室心肌葡萄糖代谢水平无明显差异。

  • 标签: 肺动脉高压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 心肌代谢显像 心肌葡萄糖利用率 先天性心脏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求一项超声新参数评估急性肺栓塞(APE)右心室-肺动脉(RV-PA)偶联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8月至2020年6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经计算机断层肺血管造影确诊为APE的患者140例,依据2020年欧洲心脏病学会报道的三尖瓣环收缩期位移与肺动脉收缩压比值(TAPSE/PASP)截断值0.40 mm/mmHg将患者分为偶联组(99例)和解偶联组(41例)。测量两组患者的常规超声参数,获得多个超声参数比值,应用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筛选出能替代TAPSE/PASP比值的超声新参数,并绘制ROC曲线评估新参数的诊断效能。结果①一般情况:与偶联组相比,解偶联组年龄较大,伴随呼吸困难及下肢静脉血栓比例较高(均P<0.05);其余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②超声参数:与偶联组相比,解偶联组三尖瓣反流速度(TRV)、三尖瓣反流峰值压差(TRPG)、PASP、右心室舒张末横径(RVTD)、下腔静脉(IVC)内径以及三尖瓣口舒张早期血流速度与三尖瓣环舒张早期速度比值(E/e′)明显增大,TAPSE、三尖瓣环收缩期峰值速度(s′)、TAPSE/PASP比值、TAPSE/TRPG比值、TAPSE/RVTD比值以及s′/TRPG比值明显减小(均P<0.05)。③相关性分析:TAPSE/TRPG比值与TAPSE/PASP比值相关性最高(rs=0.970,P<0.001);分组后,解偶联组和偶联组TAPSE/TRPG比值与TAPSE/PASP比值仍然高度相关(rs=0.966、0.922,均P<0.001)。④ROC曲线分析:TAPSE/TRPG比值评估RV-PA偶联的曲线下面积为0.992,以0.625 mm/mmHg为截断值,提示RV-PA解偶联的敏感性为97.6%,特异性为92.9%。结论TAPSE/TRPG比值可作为一项反映RV-PA偶联的超声新参数,为临床识别风险较高、预后较差的APE患者提供帮助。

  • 标签: 超声心动描记术 急性肺栓塞 右心室-肺动脉偶联 心室功能,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