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9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精细化综合器械管理在肝胆癌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394台精细化综合管理前肝胆癌腹腔镜手术所使用的器械管理资料(对照组)和396台精细化综合管理后肝胆癌腹腔镜手术所使用的器械管理资料(观察组),统计分析两组手术器械的准备情况(缺失率、损坏率、不适用率)、抽查情况(遗失率、损坏率、消毒不合格率)和手术医师的满意度。结果术前准备中,观察组手术器械的缺失率、损坏率、不适用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6.80、7.33、4.73,P﹤0.05);随机抽查时,观察组手术器械的遗失率、损坏率、消毒不合格率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医师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6,P﹤0.05)。结论精细化综合器械管理可以优化肝胆癌腹腔镜手术的器械管理工作,提高手术医师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肝胆胰癌 精细化综合器械管理 腹腔镜 护理配合
  • 简介:据科技部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出版的2017版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公布的2016中国科技期刊指标,我刊总被引频次5980,影响因子1.12,即年指标0.275,平均引文数19.2,基金论文比0.582,他引率0.91,引用期刊数790,地区分布数30,机构分布数699,平均作者数4.42。在29种肿瘤类核心期刊中总被引频次排名第一。

  • 标签: 中国科技期刊 肿瘤医学 总被引频次 期刊引证报告 基金论文比 技术信息
  • 简介:免疫系统是机体执行免疫监视、防御、调控功能的重要系统,其中T细胞是抗肿瘤免疫的主要效应细胞。目前,各种肿瘤免疫疗法相继应用于临床,标志着肿瘤免疫治疗进入了新时代。本文将对目前正在进行的T细胞免疫治疗的相关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肿瘤 免疫治疗 T淋巴细胞过继疗法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 简介:目的缓解胃肠肿瘤术后患者的口渴程度,并提高其口腔舒适度。方法便利选取2018年6月至2018年8月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胃肠外科胃肠肿瘤手术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顺序应用随机数字表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采取“7W(What,Who,Whom,When,Where,Why,How)”口渴管理策略,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术后2h、术后6h的口渴程度及口腔舒适度。结果以数字评分表(NRS)及口腔舒适度评分调查显示,观察组和对照组术后2h口渴(NRS)评分均显示为中度口渴(P>0.05),口腔舒适度均处于中等水平(P>0.05)。对照组术后6h的NRS评分高于术后2h的NRS评分(P<0.05),术后6h口腔舒适度评分低于术后2h口腔舒适度评分(P<0.05)。经过口渴管理后,观察组术后6h的NRS评分低于术后2h的NRS评分,且观察组术后6h的NRS评分低于对照组术后6h的NRS评分(均P<0.05)。观察组术后6h口腔舒适度评分高于术后2h口腔舒适度评分(P<0.05),且观察组术后6h口腔舒适度评分高于对照组术后6h口腔舒适度评分(均P<0.05)。结论实施口渴管理策略能有效缓解胃肠肿瘤术后患者的口渴程度,并提高口腔舒适度。

  • 标签: 胃肠肿瘤 外科手术 医护管理 外科护理 患者舒适度
  • 简介:分子病理流行病学(molecularpathologicalepidemiology,MPE)是一个涉及多学科的跨学科研究领域,其基于疾病的异质性和分子病理特征为基础,应用流行病学研究设计的原理和方法,分析暴露因素及疾病个体细胞或细胞外分子水平的改变与疾病发生、发展及预后之间的关系,为疾病的“暴露-疾病”关系病因和发病机制提供独特见解,为疾病的预防、早期发现和诊疗提供科学策略。目前,MPE已成为流行病学研究领域一个不断发展的热点研究领域。本文就近年MPE在结直肠癌、肝癌、乳腺癌和肺癌等肿瘤病因学以及临床研究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 标签: 分子病理流行病学 结直肠癌 肝癌 乳腺癌 肺癌 病因学
  • 简介:骨转移是晚期恶性肿瘤常见并发症,其发病率约占原发恶性骨肿瘤35%~40%。脊柱转移瘤发生率可高达30%~50%。肿瘤细胞在椎体内生长,侵蚀、压迫周围组织,导致患者疼痛、病理性骨折、神经损伤,甚至瘫痪,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外科手术一直是脊柱转移瘤的主要治疗方法。近年来,微创技术发展降低了脊柱转移瘤的并发症。同时,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和脊髓激光间质热疗同步发展也为脊柱转移瘤患者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治疗选择。

  • 标签: 脊柱 肿瘤转移 外科手术 微创技术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
  • 简介:食管癌是常见的胃肠道恶性肿瘤之一,临床治疗策略是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由于该疾病早期症状不明显,往往容易被忽视,导致较晚期诊断和5年生存率的降低。因此,加强对食管癌致癌作用的阐述,发现及鉴定新的肿瘤标志物和治疗靶点,对于优化目前用于治疗该疾病的方法非常有益。本文总结了近年来食管癌肿瘤标志物的研究进展及临床验证的结果,重点阐述了血液循环肿瘤标志物、呼吸和气味肿瘤标志物、唾液肿瘤标志物及尿液肿瘤标志物的潜在应用价值。

  • 标签: 食管癌 肿瘤标志物 研究进展
  • 简介:Tribbles同源蛋白3(TRB3)是一种细胞转录调控因子,可以调节细胞增殖、分化和凋亡,在机体的葡萄糖代谢、脂质代谢、炎性反应、氧化应激和肿瘤代谢等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生物学作用。未折叠蛋白反应(UPR)和内质网应激在代谢疾病与肿瘤发生时常被激活。TRB3在UPR或内质网应激中具有关键的作用。更重要的是,在肺癌、乳腺癌、结直肠癌和卵巢癌等肿瘤模型中均发现TRB3的表达水平明显升高。本文将分析TRB3与代谢障碍、肿瘤之间的密切联系。TRB3可能是由代谢障碍向肿瘤转化的关键因子,可能成为新的肿瘤标志物以及肿瘤治疗的新靶点。

  • 标签: TRB3 代谢障碍 肿瘤 未折叠蛋白反应
  • 简介:目的分析老年肿瘤患者输血治疗采用去白细胞成分输血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90例老年肿瘤患者的病历资料,将选择输注悬浮红细胞的42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将选择输注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的48例患者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输血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术后感染发生情况及切口平均愈合时间。结果对照组输血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11.90%,与观察组的10.4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后感染总发生率为4.76%,与观察组的4.1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切口平均愈合时间为(14.87±2.11)d,长于观察组的(9.86±1.78)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针对老年肿瘤患者的输血治疗中,采用去白细胞成分输血临床价值明显,治疗时不会提高输血不良反应、术后感染率,但是能缩短切口愈合时间,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老年肿瘤患者 输血治疗 去白细胞成分输血 临床价值
  • 简介:目的探讨后腹腔镜联合经尿道电切镜与开放手术处理输尿管末端,治疗上尿路肿瘤疗效,为上尿路肿瘤手术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1年11月至2014年11月青海红十字医院治疗的85例尿路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采用传统开放手术40例设为对照组;采用后腹腔镜联合经尿道电切镜45例设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引流量以及住院时间等指标;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价术后1h、12h、24h、48h疼痛程度;随访3年记录两组患者局部复发率、远处转移率、生存率、无瘤生存率以及病死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拔除引流管,时间、引流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h、12h、24h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3年局部复发率、远处转移率、生存率、无瘤生存率以及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后腹腔镜联合经尿道电切镜治疗上尿路移行细胞癌,既能达到微创治疗要求,又能完整切除癌肿。手术安全有效,符合肿瘤根治外科学原则。

  • 标签: 上尿路肿瘤 经尿道电切 开放手术 输尿管末端
  • 简介: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骨肿瘤疼痛患者的疼痛、焦虑抑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100例接受常规护理及心理干预的骨肿瘤疼痛患者,评估患者干预前后的疼痛程度及焦虑抑郁、生活质量。结果干预前患者以中度疼痛(48%)为主,干预后以轻度疼痛(56%)为主;干预后轻度疼痛患者多于干预前,中、重度疼痛患者少于干预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患者的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分别为(43.5±3.8)、(42.6±3.9)分,明显低于干预前的(52.4±4.1)、(51.8±4.3)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后SAS、SDS评分≥50分的患者分别占4%、3%,均明显低于干预前的23%、2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后患者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高于干预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心理干预可以减轻骨肿瘤疼痛患者的疼痛程度,降低焦虑、抑郁评分,提高生活质量,临床效果显著。

  • 标签: 心理干预 骨肿瘤疼痛 疗效 焦虑抑郁 生活质量
  • 简介:目的探讨血清肿瘤标志物在预测胃癌病理学分期的应用价值。方法分析2014年8月至2017年8月广东省东莞东华医院收治的174例胃癌患者。所有患者均经病理组织活检确诊并分期,均检测血清肿瘤标志物CEA、CA125、CA72-4、CA19-9水平。分析CEA、CA125、CA72-4、CA19-9肿瘤标志物在不同病理学分期胃癌患者中的表达以及阳性表达率,分析其与胃癌病理分期的相关性。结果血清肿瘤标志物CEA、CA125、CA72-4、CA19-9在Ⅰ期、Ⅱ期、Ⅲ期、Ⅳ期胃癌患者中的表达水平依次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EA、CA125、CA72-4、CA19-9阳性表达率在Ⅰ期、Ⅱ期、Ⅲ期、Ⅳ期胃癌患者中依次增高,CEA、CA125、CA72-4、CA19-9阳性表达率与病理分期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691、0.582、0.768、0.550,P值分别为0.000、0.004、0.000、0.0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肿瘤标志物CEA、CA125、CA72-4、CA19-9在预测胃癌病理学分期中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对其进行监测,能为其诊断及病情评估提供参考。

  • 标签: 胃癌 血清肿瘤标志物 病理学分期 阳性表达
  • 简介:Warburg效应是大多数肿瘤细胞能量代谢主要途径。谷氨酰胺参与肿瘤细胞另一代谢方式,不仅为其代谢提供氮源和碳源,而且对肿瘤细胞氧化还原稳态、信号转导起重要作用。在肿瘤细胞的谷氨酰胺代谢调控中,需要限速酶或关键酶的参与。近年研究表明,多种因子在不同水平通过影响关键酶或限速酶来调控结直肠肿瘤细胞的谷氨酰胺代谢.为结直肠癌的研究和临床治疗提供重要参考。

  • 标签: 结直肠癌 肿瘤能量代谢 谷氨酰胺
  • 简介: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后处理在肿瘤样病变中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择2013年2月至2017年1月在我院进行诊治的肺部肿块患者235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病理诊断为肿瘤样病变35例(肿瘤样病变组)和恶性肿瘤200例(肿瘤组),记录两组的多层螺旋CT特征与三维重建后处理灌注参数,判定诊断价值。结果:肿瘤样病变组的病灶最大径为(3.11±1.24)cm,增强幅值为(27.33±8.19)Hu;肿瘤组分别为(5.68±1.49)cm和(31.40±9.44)Hu,对比差异都有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样病变组的病灶BV、BF与PS值分别为(2.84±1.93)ml·100g-1、(2.14±1.33)ml·min-1·100g-1和(12.89±5.29)ml·min-1·100g-1,都明显低于肿瘤组病灶的(33.87±11.49)ml·100g-1、(25.39±12.49)ml·min-1·100g-1和(127.40±34.91)ml·min-1·100g-1(P〈0.05)。在235例患者中,CT判断为肿瘤样病变30例,恶性肿瘤205例,为此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后处理在肿瘤样病变鉴别诊断中敏感性与特异性为100.0%和97.6%。结论: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后处理在肿瘤样病变中的应用有很好的应用效果,能清楚显示病灶情况,能通过灌注参数进行病情判断,是鉴别肺部肿瘤样病变与恶性肿瘤的重要依据。

  • 标签: 多层螺旋CT 三维重建后处理 肿瘤样病变 恶性肿瘤 灌注参数
  • 简介:目的探讨肺腺癌患者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突变与血清肿瘤标志物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胸外科肺腺癌患者资料97例。采用化学发光免疫法检测患者血清各肿瘤标志物水平,并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女性患者EGFR基因突变率高于男性患者,非吸烟患者高于吸烟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而年龄、肿瘤分期对EGFR基因突变率无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癌胚抗原(CEA)水平异常组EGFR基因突变率高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当50μg/L0.05)。ROC曲线显示,血清CEA、CYFRA21-1水平预测EGFR基因突变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40、0.609。结论肺腺癌患者女性、非吸烟患者更容易发生EGFR基因突变,血清肿瘤标志物CEA、CYFRA21-1水平对预测EGFR基因突变有一定价值。

  • 标签: 肺腺癌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基因突变 肿瘤标志物
  • 简介:目的探讨p16INK4a蛋白在多种人恶性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4年至2015年手术切除的肿瘤标本642例。免疫组化染色检测并分析p16INK4在肿瘤组织中的表达。结果642例肿瘤样本中良性肿瘤120例、恶性肿瘤522例。免疫组化检测p16INK4a在恶性肿瘤组织中表达阴性(-)、弱阳性(+)、中等阳性(++)和强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7.43%(91/522)、11.11%(58/522)、19.16%(100/522)和52.30%(273/522),而在良性病变中表达率分别为34.17%(41/120)、23.33%(28/120)、26.67%(32/120)和15.83%(19/12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同组织来源的肿瘤中p16INK4a蛋白阳性表达率也并不相同(P〈0.05)。分别以阳性免疫组化染色“++”和“+++”作为p16INK4A阳性表达界值,则p16INK4A蛋白作为恶性肿瘤分子标志的灵敏度、特异度和阳性预测值分别为71.46%、57.50%、87.97%和52.30%、84.17%和93.49%。结论p16INK4A代偿性高表达是人恶性肿瘤特异性的免疫表型,可作为恶性肿瘤诊断、鉴别诊断和分子分型的分子标志。

  • 标签: 恶性肿瘤 P16INK4A 免疫组化染色 分子标志
  • 简介: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与C-反应蛋白联合检测急诊恶性肿瘤患者早期感染的价值研究。方法:选取我院于2015年12月至2017年1月期间收治的急诊恶性肿瘤早期感染患者67例为观察组;另选取我院于2015年12月至2017年1月期间收治的恶性肿瘤未感染患者60例为对照组。均于入院后空腹采集外周静脉血,分离血清,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测定降钙素原含量,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C-反应蛋白含量。比较两组血清C-反应蛋白和降钙素原含量、C-反应蛋白和降钙素原阳性率及C-反应蛋白联合降钙素原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结果:观察组血清C-反应蛋白和降钙素原含量高于对照组,且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C-反应蛋白和降钙素原阳性率高于对照组,且有统计学差异(P〈0.05);C-反应蛋白联合降钙素原诊断灵敏度和特异度高于C-反应蛋白和降钙素原单项诊断,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急诊恶性肿瘤患者早期感染血清降钙素原与C-反应蛋白含量升高,C-反应蛋白联合降钙素原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高,具有重要研究意义。

  • 标签: 降钙素原 C-反应蛋白 恶性肿瘤 早期感染
  • 简介:目的探讨胸乳入路腔镜甲状腺切除术与开放甲状腺切除术治疗良性甲状腺肿瘤的安全性及效果。方法对2015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国内期刊发表的胸乳入路腔镜甲状腺切除术与开放甲状腺切除术在治疗良性甲状腺肿瘤方面的文章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13篇文献,累计腔镜组702例,开放组854例。腔镜组手术时间长于开放组(MD=4.48,95%CI:3.00~5.97,P<0.05),术中出血量少于开放组(MD=-22.70,95%CI:-23.40~-22.01,P<0.05),术后住院时间少于开放组(MD=-2.38,95%CI:-2.49~-2.28,P<0.05),术后引流量少于开放组(MD=-5.32,95%CI:-6.01~-4.63,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少于开放组(OR=0.31,95%CI:0.21~0.48,P<0.05),住院费用多于开放组(MD=1497.65,95%CI:1403.86~1591.44,P<0.05)。结论经胸乳入路腔镜手术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手术方式,具有创伤小、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少等优势,且美容效果好,是甲状腺良性肿瘤手术的理想入路选择。

  • 标签: 甲状腺肿瘤 甲状腺切除术 META分析 腔镜 胸乳入路
  • 简介:长链非编码RNALINC00152与人类多种肿瘤,尤其是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其可通过多种机制影响肿瘤的生长、转移及对化疗药物的敏感度,调控肿瘤细胞的增殖、侵袭及信号转导等生物学过程。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LINC00152有望成为一种新型肿瘤生物标志物或潜在治疗靶点,用于肿瘤的特异诊断、靶向治疗以及预后评估等。本文对近年来关于LINC00152的相关研究进行分析,就LINC00152与胃癌、肝癌、结肠癌、胆囊癌等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的关系作一综述。

  • 标签: 长链非编码RNA LINC00152 消化系统恶性肿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