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加急肝功衰竭(ACLF)是肝衰竭类型中最常见的类型。虽然人工肝支持系统及肝移植给肝衰竭的治疗提供了有利手段,但是肝衰竭的病死率仍然居高不下。目前肝衰竭是临床诊治的热点也是难点,并且肝衰竭确实给社会及家庭带来了很大的经济负担。本研究就ACLF的定义、发病机制、预后、治疗等方面做一综述。

  • 标签: 肝功能衰竭 治疗学 预后 综述
  • 简介:摘要加急肝功衰竭(ACLF)是慢性肝病或肝硬化急性失代偿期的最严重形式,往往同时合并肝外器官功能衰竭,患者短期预后极差。ACLF的触发病因复杂多样,其分期及器官功能衰竭的类型和定义各不相同,目前尚无统一的ACLF诊断标准,难以直接预测和比较不同地域ACLF的总体发病率和预后情况。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据表明,肝移植在ACLF外科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但其价值尚存争议。目前ACLF具体的入院处理和治疗方案,包括ICU的监护治疗、器官功能的支持维护、肝移植手术指征和时机选择等方面,尚未形成统一的标准化流程或意见。ACLF患者是否应较其他潜在的肝移植等待受者在供者分配方面更具有优先权亦无定论。此外,人工肝支持系统在ACLF移植前桥接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尚需更多的前瞻性对照研究来进一步证实。因此,本文就肝移植在成人ACLF外科治疗中的指征选择、手术疗效及影响因素、手术时机选择、供肝资源分配及移植前桥接治疗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为ACLF肝移植治疗的未来临床研究提供新的方向。

  • 标签: 肝移植 肝功能衰竭 慢加急性肝功能衰竭 治疗时间窗 器官分配 桥接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双重血浆分子吸附(DPMAS)模式人工肝治疗早期乙型肝炎相关加急肝功衰竭(HBV-ACLF)的效果。方法抽取2016年12月至2020年10月于焦作市第三人民医院治疗的120例早期HBV-ACLF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每组60例。对照组在综合内科治疗基础上采取血浆置换治疗,观察组在综合内科治疗基础上采取DPMAS治疗。比较两组生化指标、炎性因子水平、3个月存活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胆红素、总胆汁酸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低于对照组,国际标准化比值(INR)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5.00%(3/60),低于对照组的16.67%(10/60),P<0.05。观察组3个月存活率为71.67%(43/60),对照组为61.67%(37/60),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χ2=1.35,P>0.05)。结论在早期HBV-ACLF治疗中,DPMAS的炎性因子清除效果优于血浆置换,同时能够改善凝血功能,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 标签: 慢加急性肝功能衰竭 人工肝 双重血浆分子吸附
  • 简介:摘要目的急性衰竭(acutehepaticfailure)是指由多种原因引起的肝细胞迅速大量变性坏死或急性脂肪变,导致肝脏代谢异常所产生的临床综合征。目的讨论急性肝功衰竭的治疗。方法根据患者临床表现结合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并治疗。结论急性衰竭治疗原则是主要是采取综合基础疗法,维持生命,为肝细胞再生和功能恢复赢得时间。

  • 标签: 急性肝衰竭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乙型肝炎加急肝功衰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在我院接受治疗的乙型肝炎加急肝功衰竭患者56例作为分析对象,按照治疗方式分为常规组和恩替卡韦组,每组患者28例,比较两种方式应用情况。结果恩替卡韦组治疗总有效率92.8%高于常规组患者67.8%,两组比较存在差异明显(P<0.05),且均无明显的药物不良反应。结论恩替卡韦在乙型肝炎加急肝功衰竭中应用效果显著,抑制乙型肝炎的复制,改善肝功,提高生存率。

  • 标签: 恩替卡韦 乙型肝炎 慢加急性肝功能衰竭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结肠水疗联合中药汤剂结肠给药对加急乙型肝炎肝功衰竭(早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加急肝功衰竭(早期)患者40例,按入院顺序依照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0例;治疗组及对照组患者在合理饮食、保证休息、禁酒的前提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内科综合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予结肠水疗联合中药汤剂结肠给药治疗。结果完成治疗后,治疗组治疗组临床有效率为90.0%,对照组为70.0%,治疗组显著优予对照组(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配合结肠水疗联合中药汤剂结肠给药治疗加急乙型肝炎肝功衰竭(早期)的临床疗效确切。

  • 标签: 慢加急性肝功能衰竭(早期) 结肠水疗 结肠给药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术前16种评分模型在预测乙肝相关加急衰竭(HBACLF)肝移植术后早期预后的价值,探索高效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8月至2014年9月北京佑安医院肝移植中心行肝移植的HBACLF患者临床资料。根据16种模型评分(CTP、UNOS-MELD、Updated-MELD、Integrated-MELD、MELD-Na、MLED Na、CLIF-SOFA、CLIF-OFs、CLIF-C ACLFs、CLIF-C ADs、Refit MELD、Refit MELD Na、MELD-AS、Zheng's Risk、UKELD、MESO)的依时操作特征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UC)以评价移植术后3个月生存的预测准确性。单变量筛选与预后相关的因素,然后依次将16种评分模型以及相关因素纳入LASSO回归筛选独立变量,最后经Cox回归构建联合预测模型。结果共有135例患者纳入本研究,其中男性106例,女性29例,年龄(45.0±10.5)岁。在16种评分模型中,MELD-Na评分和CLIF-SOFA评分在预测移植术后早期预后的曲线下面积>0.7。经单因素及LASSO回归变量筛选后,在16种评分模型中,仅MELD-Na评分作为独立的预测变量进入最终模型(HR=1.0481, 95%CI: 1.0136~1.0838, P<0.05)。MELD-Na评分联合其他临床参数(女性、全身感染、术中放置T管)构建的最终模型可以更好地预测肝移植术后早期生存,模型整体的C指数=0.886,经内部验证后,在术后3个月的预测准确度C指数为0.844。结论MELD-Na评分和CLIF-SOFA评分对于预测HBACLF肝移植术后早期生存均具有一定优势;基于MELD-Na评分构建的临床预测模型,有助于风险评估和病例筛选。

  • 标签: 肝移植 评分模型 乙肝相关慢加急性肝功能衰竭 早期预后
  • 简介:摘要急性肝功衰竭属于临床上多见的一种急危重症,该病病因主要是由于药物引发肝损伤、免疫性肝炎或者病毒性的肝炎等,临床表现主要是消化道的症状严重,黄疸发展快速、出血,而且会先后发生多种并发症,具体的临床过程是发展性多器官的功能逐渐衰竭。目前,排除因中毒导致的急性肝功衰竭病患能以解毒药进行治疗之外,对于其它因素导致的急性肝功衰竭,在目前没有特效的疗法,临床病死率十分高。该病主要的治疗方法有肝移植、植病因学治疗、人工肝支持治疗以及并发症治疗等。如下笔者关于急性肝功衰竭的诊治研究进展展开综述。

  • 标签: 急性肝功能衰竭 诊断 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急性肝功衰竭(acuteliverfailure,ALF)是原来无肝病者肝脏受损后短时间内发生的严重临床综合征,死亡率高。最常见的病因是病毒性肝炎。脑水肿是最主要的致死原因。除少数中毒引起者可用解毒药外,目前无特效疗法。急性肝功衰竭预后恶劣,死亡率高达70%~80%。其病因学、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和预后判断等方面的研究,近年来都有不同程度的进展。本文就其急诊急救及临床护理作简要综述。

  • 标签: 急性肝功能衰竭 护理 急诊急救
  • 简介:摘要急性肝功衰竭(acutehepaticfailure,AHF)是各种病因引起的一种综合征,关于急性肝功衰竭的定义和命名,至今未获统一。1970年Trey等最初提出暴发性肝功衰竭的定义。1986年Bernuau等把急性肝功衰竭定义为快速发展的严重肝细胞功能损害,肝脏合成的凝血因子特别是凝血酶原和因子V血浆含量降至50%以下,一旦发生肝性脑病,则诊断为暴发性肝衰竭或亚暴发性肝衰竭。1993年O’Grady等主张将急性肝功衰竭分为超急性型、急性型和亚急性型。

  • 标签: 急性肝功能衰竭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75%~80%Ⅳ期肝性脑病的ALF患者发生脑水肿,有人报道用人工生物肝治疗ALF 18例,肾功能衰竭 约50% ALF患者发生少尿性肾功能衰竭

  • 标签: 治疗研究进展 肝功能衰竭 衰竭治疗
  • 简介:患者,男性,50岁,主因误服涂料60ml1小时入院。入院时患者处于浅昏迷状态,生命体征平稳。立即予以生理盐水10000ml洗胃,20%甘露醇250ml导泻,洗胃后抽血化验生化指标示ALT126u/L,AST94u/L,TBIL19.3u/L,DBIL9.7u/L,血小板正常,凝血酶原活动度正常。予以静点葡萄糖、甘草酸制剂、乙酰谷酰胺,2h后患者神志转清,患者自诉腹胀,时有恶心,厌食明显。12h血生化示ALT1156u/L,AST978u/L,

  • 标签: 急性肝功能衰竭 涂料 误服 凝血酶原活动度 20%甘露醇 血生化示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提高毒蕈中毒致急性肝功衰竭治愈率的护理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37例毒蕈中毒致急性肝功衰竭的临床资料。结果37例患者中,35例治愈出院,2例死亡,治愈率94.5%。结论彻底清除胃内、肠道内毒物,早期采用血液透析,密切观察病情变化,积极有效的对症处理是抢救毒蕈中毒致急肝功衰竭成功的关键。

  • 标签: 毒蕈中毒 急性肝功能衰竭 护理体会
  • 简介:摘要目标探究并分析对急性肝功衰竭患者的急救护理措施。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7年12月期间在我院急诊科接受治疗的57例急性肝功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针对性的对其提出急救护理方式,实施急救,以及饮食、心理和出院指导等护理措施。结果在参与研究的57例急性肝功衰竭患者中,有22例患者被治愈,16例患者的治疗比较有效,19例患者的治疗无效,且治疗的总有效率为66.67%。结论对于急性肝功衰竭而言,其发病急且病情发展较快,极易导致患者出现多种脏器的功能衰竭,具有较高的致死率。医护人员对患者病情密切的观察,并实施有效的急救护理,是提升患者抢救成功率的一项重要措施。

  • 标签: 急性肝功能衰竭 急救护理 护理方法
  • 简介:摘要急性肝功衰竭是原来无肝病者肝脏受损后短时间内发生的严重临床综合征,死亡率高。最常见的病因是病毒性肝炎。脑水肿是最主要的致死原因。除少数中毒引起者可用解毒药外,目前无特效疗法。急性肝功衰竭预后恶劣,死亡率高达70%~80%。其病因学、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和预后判断等方面的研究,近年来都有不同程度的进展。本文就其急诊急救及临床护理作简要综述。

  • 标签: 急性肝功能衰竭 护理 急诊急救
  • 简介:摘要:DPMAS+LPE(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低量血浆置换)治疗是借助体外机械、化学、或生物装置,暂时代替或部分代替肝脏的功能。统计对比病人治疗前后肝肾功能、血常规、凝血项和电解质等血液生化指标的变化。结果与治疗前相比较,治疗后患者血胆红素、转氨酶明显下降。结论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并小剂量血浆置换是一种治疗急性肝脏衰竭的有效治疗手段。

  • 标签: DPMAS+LPE(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低量血浆置换) 急性肝功能衰竭 人工肝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恩替卡韦佐治慢性乙型肝炎加急肝功衰竭的疗效及对患者生存率的影响。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90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加急衰竭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内科综合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恩替卡韦治疗,观察肝功相关指标,HBVDNA定量,MELD评分,并比较2组生存率。结果:(1)除了INR和AIb外,治疗后ALT,AST,TBil,Cr,PTA和MELD评分均较治疗前有不同程度改善,观察组改善程度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组平均治疗4~8周,HBVDNA平均下降(2.68±1.39)lg拷贝/mL,其中10例患者病毒低于最低检测值下限。(3)治疗组和对照组1个月、3个月和5个月各阶段生存率分别为73.2%,60.7%,48.2%和52.9%,44.1%,29.4%,治疗组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恩替卡韦佐治慢性乙型肝炎加急肝功衰竭,可显著改善患者肝功相关指标,防止病情恶化,并可有效提高患者生存率。

  • 标签: 乙型肝炎 慢性 肝功能衰竭 急性 恩替卡韦 生存率
  • 简介:急、慢性肝功衰竭分别为12及16例,均行分子吸附再循环系统(MARS)人工肝治疗共56例次,每次历时6~8h,每隔1~3天治疗1次。结果:单次治疗后总胆红素、结合胆红素、总胆汁酸分别较治前下降31.47%、29.15%和35.91%(均P〈0.01);14例经2次以上治疗后较前下降75.70%、69.03%、55.30%。

  • 标签: 分子吸附再循环系统 慢性肝功能衰竭 人工肝治疗 结合胆红素 肝功衰竭 总胆红素